风也悄悄云远扬 风也悄悄云远扬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451 关注贴吧数: 3
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并非薛岳首创! "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闵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台。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恪从之。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馀里,朱龙忽毙,为燕兵所执。燕人杀魏仆射刘群,执董闵、张温,及闵皆送于蓟。闵子操奔鲁口。高开被创而卒。慕容恪进屯常山,俊命恪镇中山 " 此上为资治通鉴记载,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慕容恪击败冉闵的战法与抗日名将薛岳同出一辙,也就是兵分三部,一部建立正面坚固阵地于纵深,另外两部埋伏于诱敌地带之两翼,先诱敌深入至坚固阵地前方的诱敌地带,然后两翼埋伏部队及正面部队一起来个三面合围,宛似高炉炼铁,如果敌人中计,未能够先清除两翼威胁就贸然进攻,则必败无疑. 慕容恪的正面坚固阵地就是"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的"连环马"中军,冉闵不明此法,贸然深入,故战败. 薛岳的正面坚固阵地则是长沙的坚固阵地,他用"天炉战法"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辉煌胜利.只是到了豫湘桂会战的时候日军学聪明了,先集中力量消灭两翼部队,再攻长沙,结果只用两天,长沙即陷落,"天炉战法"失效.
蔡文姬归汉-----三国时期的一件美谈 蔡文姬归汉 文姬,指蔡文姬。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蔡文姬为陈留郡国人.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亡后归居家中。时值天下动乱,四处交兵。董卓在长安被诛后,其父蔡邕曾因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将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并被处死狱中。蔡文姬则于兵荒马乱中为董卓旧部羌胡兵所掳,流落至南匈奴左贤王部,在胡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便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所谓“文姬归汉”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被编入小说、戏剧,被之管弦,得以广泛流传。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曾取材于此。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音yōng)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音yǎn),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记下,你看怎样?”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惨淡经营汉族政权西凉的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郡成纪县(今静宁西南)人。十六国时西凉创建者。400年—417年在位。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暠少年的时候十分好学,通诵经史,尤其擅长文章义礼,也精通孙吴兵法,爱好武功,很小时就练就一身好本领。他的性格沉默而敏捷,宽和大度。后凉吕光末年,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有惠政会沙州(今敦煌)刺史盂敏卒,他被州人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封宁朔将军。北凉段业时,仍为敦煌太守,安西将军,领护西胡校尉。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联合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乃自立为王,建元庚子,建都敦煌,置官封将,西凉政权自此开始。 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是一个汉族政权,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仍奉表称臣。为避战乱的中原士民大批移居西凉,这对西凉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李暠为了统一河西,派遣他的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取胜后驻兵玉门一带,广积粮食。他让儿子李让镇守敦煌,派宋繇辅佐,将都城由敦煌迁到酒泉。李暠还亲自率领西凉将士出征,一度打败了北凉的沮渠蒙逊,派人向东晋奉表。为了统一中原,他下令在玉门关、阳关屯田,敦劝农民种好庄稼,多打粮食,以强国富民。在他的治理下,西凉国势日益强盛,重文修武,劝农保境,立侨郡以怀流人,河西一时复盛。“百姓乐业”,“国内安富”。他撰写《诸葛亮训诫》,勉励诸子奋发图治。为了巩固边防要地,他修筑了敦煌的旧塞东西二围,以防北虏,修筑了西南二围,以威南虏。他在位十七年,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李歆。 李暠决心继承前凉大业,以结束河西的分裂局面,他不仅注重武功,而且崇尚儒学。当时的敦煌,已成为西凉传播儒学的中心。孙繇,刘昞等著名儒生为李暠所器重。李暠本人也是五凉时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不少诗。著有《靖公堂颂》《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器赋》等,其中尤以《述志赋》最为著名,九百多字,今仍完整地保存在《晋书·李玄盛传》中,这篇赋在五凉文学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李暠对他的子女教育很严。李暠迁都酒泉,正值鼎盛之期。他以宋繇为右将军,兼敦煌护军,与其子李让镇守敦煌。这时。他手令诫子书,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可视做教子格言。现选录如下: 节酒慎言,喜怒必思,爱而知恶,憎而知善,动念宽恕,审而后举。众之所恶,勿轻承信。详审人,核真伪,远佞谀,近忠正。蠲刑狱,忍烦扰,存高年,恤丧病,勤省按,听诉讼。刑法所应,和颜任理,慎勿以情轻加声色。赏勿漏疏,罚勿容亲。耳目人间,知外患苦;禁御左右,无作威福。勿伐善施劳,逆诈亿必,以示己明。广加咨询,无自专用。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扬汤。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念此贯心,勿忘须臾。僚佐邑宿,尽礼承敬,宴飨馔食,事事留杯。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二月,李暠病逝,其子李歆继位。他未守家训,“繁刑峻法”、大兴土木,“人力凋残,百姓愁悴”,贤臣苦谏不听,母后力阻难进,结果在晋安帝元熙二年(420年)夏偷袭北凉时战死于蓼泉(今高台县西)。酒泉失守,其弟李恂闻此欲保据敦煌,因城破而自杀,李氏所建西凉政权彻底灭亡。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