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南人 进口南人
关注数: 44 粉丝数: 714 发帖数: 38,231 关注贴吧数: 117
油价今日或迎五连跌 汽油价格望普遍回归5元时代 中新网8月18日电 8月14日,国际油价在经历了13日的大幅下跌后小幅反弹,然而国内油价“五连跌”之势已难扭转。多家分析机构均预计本轮油价下调已成定局,调价后全国汽油价格有望普遍回归“五元”时代。 8月上旬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延续震荡下滑走势,并不断刷新低位。本轮计价期内,布伦特期货跌至2015年1月底以来新低,美原油WTI期货更是在8月13日跌至2009年3月初以来的低位,这也让国内成品油市场 “五连跌”预期渐浓。 北京石油交易所李玲燕表示:“由于上一计价周期末,国际油价基数较低,原油变化率在本计价周期一开始就处于负值低位。后期伴随国际油价的下滑,原油变化率保持下滑趋势,市场下调预期也在逐步加重。” 卓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即本轮发改委调价周期第9个工作日,原油价格变化率为-7.55%,对应成品油零售限价将下调280元/吨左右,折93号汽油每升约下调0.21元,0号柴油每升约下调0.23元。隆众石化分析师徐莹也认为,年内成品油实现“五连跌”基本已无疑虑。 在经历了8月4日的油价下调后,国内大部分城市93号汽油价格已经进入5元时代。而此次油价下调后,国内各地93号汽油价格有望普遍回归5元时代。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如果8月18日24时油价调整落地的话,将是国内油价年内第8次下调。此前,国内油价已经历“五涨七跌”,并有过三次调价搁浅。据徐莹介绍,五涨七跌后,国内汽油价格共累计下调12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下调185元/吨;折合汽油每升下调了0.09元,柴油每升下调了0.17元。油价总体已由上半年的小幅上涨转变为小幅下调。 5月中旬以来,汽柴油批发价格一直呈现下滑走势,并持续刷新低位。而在油价连跌的情况下,这一局面还在延续。截止8月17日,中宇资讯监测国内29个主要省区市中石油、中石化批发均价均大幅下滑。其中,国四93号汽油为6778元/吨,刷新自2015年2月10日以来新低;国四0号柴油为5441元/吨,刷新2010年中宇统计数据以来新低。(中新网能源频道) 附:2015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历次调整: 8月4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220元、215元 7月21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265元、265元 7月7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95元、90元 6月23日 汽柴油价调价搁浅 6月8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110元、105元 5月25日 汽柴油价调价搁浅 5月11日24时 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255元、245元 4月24日24时 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300元、285元 4月10日24时 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120元、115元 3月26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240元、230元 3月12日 汽柴油价调价搁浅 2月27日24时 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390元、375元 2月9日24时 上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290元、280元 1月26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各365元、350元 1月12日24时 下调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每吨各180元、230元
中小企业为何冷对机器换人?缺资金等成拦路虎 新型的数控化服装生产线不但产能提升,也节约了人力。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走进TCL多媒体制造中心的彩电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人头攒动的场景,而是全自动生产线上机器自行运转的忙碌景象。全自动导引运输车、全自动锁螺丝机、全自动模组翻转机、全自动包装机……流水线上各种机器轮番上阵,一台台电视机由此自动化完成装配、测试、包装,快节奏合格下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越来越多的惠州大中型制造企业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在不同工位以自动化机器设备替代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背后是惠州近年来力推新一轮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1.9亿元,增长147.5%,居全省前列。 然而,与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类企业纷纷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所不同的是,惠州的传统制造业,如制鞋、纺织服装等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融资门槛高等因素,并缺少本地榜样示范带动,对“机器换人”积极性不高,普遍还在观望。 相比周边城市“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惠州企业开展技改的热情也整体偏低。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企业不进则退,市场竞争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抢占行业高点,怎样解决现存问题让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机器换人”行动快起来,进而增强创新实力,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惠州产业转型发展待解的难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策划/统筹:陶然 黄沁 罗锐 【1】亮点 多家大企业斥资上亿元推动技改 作为惠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技术改造较集中的一大领域。事实上,近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对生产技术和品质工艺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以往依靠“人海战术”的低端加工模式已不再风光,惠州的电子信息类企业也在陆续推动“机器换人”。 记者走访发现,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侨兴集团等龙头企业近年来都大手笔进行技术改造,投入资金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主要是以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为突破口,试图打造自动化和信息化集成智能化工厂。 侨兴集团旗下手机生产企业侨兴电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鲁彬介绍,从2013年下半年起,该公司就开始投入上亿元在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和推广方面,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高速贴片、芯片封装、自动封胶等环节,还是光学检测、测试、组装等环节,均引进一些标准进行自动化升级。 鲁彬说,该公司拥有的8条先进的SMT(表面贴装技术)高速生产线,全部是用的德国西门子的生产设备。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少招聘近1000名作业员工,产品的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侨兴集团财务副总监汪炳春透露,该集团计划近两三年内共计投入3亿—5亿元,先后完成旗下多个子公司的自动化更新步伐,向着工业4.0的趋势发展,朝着“智慧工厂”的目标迈进。 同样在手机制造上,TCL通讯近年也较大规模投入自动化设备。以前一条30人的手机组装线上,要有10个人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但当TCL通讯投资逾千万元的全自动MMI(人机交互)测试设备去年启用后,每条线只需4个人。 而TCL多媒体制造中心围绕建立智能工厂,斥资近4000万元推进彩电生产自动化项目,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大幅节约了人力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近3000万元。 华阳集团在LED、汽车电子制造等方面也不断推进“机器换人”。2014年8月华阳光电正式投入使用全自动化生产线,从灯具零配件的自动上料、自动剪线、自动安装灯头,到自动翻转、自动焊锡、自动测试等工序,全部由机器人完成。 “通过机器人取代工人,仅一条LED球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600%左右,直接人员减少75%。”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惠庆说。 华阳通用电子公司则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智慧工厂为蓝本,去年12月规划拟投入1亿元建设“华阳智慧工厂”项目,将打造全球一流的车载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技术改造给企业带来了好处。通过半自动化、自动化改造,华阳集团每年可减少人工1000—1500人。根据计划,该集团今年将加大技改投入,继续引进机器人,推进信息化与智能生产融合,打造“智能工厂”。 自动化升级改造只是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的一方面,如今惠州不少大企业越来越舍得花钱搞研发。以TCL集团为例,2015年上半年其研发总投入就预计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22.1%。 【2】隐忧 今年有意技改的规上企业仅逾一成 近年来,惠州技改投资不断增长。2011—2013年惠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1.5%、48.1%和44.4%。2014年惠州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60.8亿元,总量居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4位;增长54.5%,增幅居珠三角第5位、全省第11位。 尽管工业技改投资高位增长,但从全省来看,惠州的情况并不算特别突出。相比“高富帅”的大型企业的高热情,比较“差钱”的中小企业面对工业4.0以及“机器换人”的热潮表现得比较平静甚至冷淡。 企业技改积极性不够强,是目前惠州工业技术改造面临的一个隐忧。去年底的官方数据显示,惠州全市1031家主营业务5000万元以上的被调查企业中,有技术改造意愿的只有236家,仅占22.9%。 而根据经信部门近期的数据,全市18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5年有意向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有249家,虽计划投资额较大,约为180亿元,但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3.8%。有技改意愿的中小企业的比例则更低,企业“想技改、要技改、能技改、争技改”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相比之下,珠三角不少城市的企业技改热情显得更高。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东莞市经信局去年对44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东莞企业已经在近5年开始实施“机器换人”,并有92%的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相关工作。而目前东莞正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5个,该市首个“无人工厂”也已开建。 实际上,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去年就发布了“机器换人”战略规划,在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较高的专项资金补贴激励下,这些城市的制造企业技改氛围较浓,争相引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向智能化生产转型。 而在中山,企业技改意向也较高。根据该市经信局此前的摸底数据,中山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技改反馈率达96.5%,技改投资意向率达68.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惠州的技术改造投资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仍有待提高。虽然目前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自动化技术的贡献率正不断攀升,以TCL通讯为例,通过技术改造其自动化贡献率已从2012年的2%增长到了2014年的10%,但运用的主要还是分散的单机智能设备,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领头企业正将全自动化设备集成一个大生产系统的智能工厂还有差距。 对于惠州大中型企业来说,接下来技改的目标是要将单机智能设备整合化,形成互联、集成和大数据管理,实现从智能配件、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到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产业链的集成制造系统。
龙芯总裁:我们有世界第一CPU 只是没人用 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日前在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中表示:“我们CPU也是可以做世界第一的,而且有,关键就是没法用,用户不用你。” 目前,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的第一名是“天河二号”,它已经是连续四年蝉联冠军,不过在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拒绝英特尔公司向超算广州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的申请,同时被列入管制名单的还有超算长沙中心、天津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 广州中心随后回应称,出口限制将极大地刺激我国国产芯片产业化,事实上,“天河二号”一期系统有4096个节点使用的是国内目前主频最高的“飞腾1500”芯片(16核,40nm,1.8GHz),性能和“至强”相当。 对此,央视也在近日的“新闻直播间”节目中发回了跟踪报道,主题就是国产芯片。 央视记者在龙芯总部见到了时任“龙芯一号”研制组组长,现在龙芯中科的总裁胡伟武,当记者问及龙芯现在的技术水平时,他这样回答,苹果的处理器与英特尔差距巨大,但上网体验也很好,俄罗斯军用的CPU远不如我国但实力依然强大,关键就是“生态圈”的搭设,他们有着一整套的技术体系。 胡伟武还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惠普的X86服务器以前关机需要80分钟,当换用龙芯并不断优化后,现在仅仅80秒就搞定,这就体现了体系的力量。 对于龙芯或者说国产芯片的未来,胡展望,我们可以做并且有世界第一的CPU,但更重要的是谁先建立起生态圈,龙芯已经有了自己的笔记本、主机服务器甚至应用到了北斗卫星,今后还会有专属的软件,撑起完整的生态体系。
沉船公司:船长不是弃船,是翻船时被抛出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船长张顺文和轮机长杨忠权弃船逃生? 陈义龙:这一点,我不方便说,对公司的影响特别大 (具体影响未作解释)。但我觉得应该不太可能 (最先弃船逃生,丢下400多人不管),毕竟应该有起码的职业道德。现在 (公司内部)都还在痛苦之中,而且还在调查中。 冯海明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工会干部):“东方之星”的船员配置为1个船长加3个大副、3个舵工;在自然航行的情况下,船上操作一般由大副轮流进行,船长主要对整艘船进行巡逻和监督工作,轮机长也会辅助船长进行巡逻作业,但一般在第一层巡逻;每天24点之前,船长和轮机长不会睡觉。 “东方之星”的驾驶舱位于第3层 (船共有4层),轮机长有时也会到驾驶舱进行巡逻监督;在暴雨狂风的恶劣天气下,事发时船长和轮机长有可能均在驾驶舱里,船体倾覆时或被瞬间甩出驾驶舱。 事发突然,情况危急,船长无法进行施救,只能弃船逃生。(澎湃新闻获得了该公司2012年10月制定的 《安全职责手册》,其中明确船长的职责为客船的行政负责人。手册第14条规定,船舶发生事故时,如施救无效必须弃船时,船长应发布弃船令,发出离船信息,组织船员救护旅客,指令有关人员携带航行日志、文件,离开船舶;船长应最后离开。)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