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瑾珞 冷瑾珞
暮,晓。
关注数: 5 粉丝数: 23 发帖数: 573 关注贴吧数: 6
【转载】南海问题、超全,超新! 南海的地缘状况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复杂”,如果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太复杂”。复杂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手伸得有点长,或者说中国的地缘状况很难控制住这么一大片突出的海域。不过既然当初把图画的这么大,而现在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又这么需要这片海,那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能周边的那么小国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政治就是这样,谁叫中国是这个区域唯一的大国呢。 中国南海问题的历史   现在我们看到的南海边界俗称“九段线”(就是出版的地图中南海画的虚线分为九段),这条边境的主要作用是证明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控制过一片海域,或者说曾经在这一片海域频繁活动过。并不是周围的国家就没在这打过渔、贩过货,只是中国比较喜欢做记录,所以古典时期对于这片海域的记录中国自然占优。   大国所具有的并非只是文化优势,在政治上也总是比小国更有敏感性。尽管中国人的自尊心让我们一直希望中国是结束二战的决定性因素。但作为政治家却会很清楚的看到,太平洋战场才是胜负的关键。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洋的深处也就很自然了。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小国没有战略眼光,因为那时他们正忙着民族独立(独立时间:菲律宾1946年,越南1946年,马来西亚1957年)。陆上的边界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渔民打渔的地方,好像自古以来也没人管过,谁又这么无聊会去关心呢?   作为当时中国合法的政府——“国民政府”却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派船过去转一圈是必须的,既然日本人曾经在那些岛上挖过矿,那作为战胜国接收是顺理成章的。不过以限于当时的条件,在太平岛上驻军已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转是转过了,在地图上标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檄四方是接下来要做的了。鉴于那些小国正在纷纷独立,拖的长了难保会有人回过味来,所以时间有点紧。不过好在那些绘图的专业人士并没有让政治家们等太久,1947,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为这片被命名为“南中国海”的海域划定了一条有11段线的边线。   两年以后国军无奈的退到了海峡的另一面,而做为继任者的XX似乎也很欣赏国军在地图上的开拓精神。不过作为一个自认为更有朝气的政权,一成不变的接收前朝的遗产似乎不够有面子。于是11段线变成了“九段线”。从此“南中国海”变成了中国的“南海”,以至于一代又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有志青年们,想当然的认为这片海就是中国的内海。   事实上对于“九段线”的法律地位一直是模糊的,可能最初的绘制者也觉得画得过于霸道了,因此没有用实线而是用虚线画。“九段线”的存在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历史(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霸权主义),在地缘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历史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好在当时画了这根线,中国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一直延申到爪哇国。但对于不能容忍“九段线”内出现一点外国势力的有志青年们必须清楚一点,即使事情完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即所有的岛屿归中国),中国也不可能将南海变成内海。这一点以后会讲到。   既然所有的争议都是在这条“九段线”内,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当初画图的专家们的思想往下想,为什么要这样划?事实上看过这条“边境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除了象征性的为周边国家留了点空隙以外,中国已经把南中国全部占完了(或者说划完了)。   有鉴于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当时的专家们是完全按照周边国家的海岸线划出这条“边境线的”。当然划完以后要做的事还很多,毕竟大国也不能不讲道理,海洋是陆地的延伸,如果没有合适的岛屿做为支撑点,把领海伸到别人家们口也说不过去(去转过了几个岛还不够)。根据古老的“华夷五方”理论(也就是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地理学家们查数据,访渔民,在这片海域上找到了五个支撑点。
程序出错,求帮助。!!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SUM struct SUM player1 { char name[20]; int life; int attack; int juice; int space; }player1; SUM player2 { char name[20]; int life; int attack; int juice; int space; }player2; int action1(char p) { int a; cin>>a; cout<<"1-剪刀 2-石头 3-布子"<<endl; switch (a) {case '1':p='R';break; case '2':p='S';break; case '3':p='P';break; default :; } return p; } char action2(char p) { int a; a=a%3; switch (a) { case 1:p='R';break; case 2:p='S';break; case 3:p='P';break; } return p; } void actionone() { cout<<"1-攻击 2-果汁 3-移动"<<endl; int a;cin>>a; switch (a) { case 1:cout<<"你攻击了player2,他损失了"<<player1.attack<<"点生命。player2还剩"<<player2.life<<"点生命。"<<endl;player2.life=player2.life-player1.attack; case 2:if(a%4!=0) {cout<<"你做了果汁。 你已经有"<<player1.juice%4<<"瓶果汁。"<<endl;}break; if(a%4==0) {cout<<"你喝下了果汁,生命补满。"<<endl; player1.life=5;} break; case 3:player1.space++;cout<<"你移动到了"<<Space[player1.space%2]<<"。"<<endl;break; } } void actiontwo() { if (player1.space%2==player2.space%2) player1.life-=player2.attack;cout<<"player2攻击了player1,player1损失了"<<player2.attack<<"点生命,player1还剩"<<player1.life<<"点。"<<endl; else player2.space++;cout<<"player2移动到了"<<Space[player2.space%2]<<endl; } void compare(char a,char b) { int i=a-b; cout<<"player1出的是:"<<sign[a-80]<<" player2出的是:"<<sign[b-80]<<endl; switch i { case 1: case 2: case 3:cout<<"你赢了。"<<endl;actionone();break; default cout<<"你输了。"<<endl;actiontwo(); } } int main() { player1.life=player2.life=5; player1.attack=player2.attack=1; player1.juice=player2.juice=player1.space=player2.space=0; char Sname[]={"Apple","Pear","Unknow"}; char sign[]={"剪刀","","石头","布子"}; char Space[]={"果园","山洞"}; char p;int a,b; while (player1.life!=0&player2.life!=0) { a=action2(p) b=action1(p);compare=a-b;} return 0; system("pause");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