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苍蝇飞💫
0骑着苍蝇飞
✨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关注数: 350
粉丝数: 3,735
发帖数: 84,162
关注贴吧数: 81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9颗罕见超富锂矮星! 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基于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中分辨率光谱,一次性发现了九颗锂元素含量极端高的尚未演化的恒星,即超富锂矮星。其中一颗超富锂矮星的锂元素含量达到太阳的31倍,刷新了此类恒星的锂元素含量纪录。
木卫一3630KM、木卫二3138KM、木卫三5262KM、木卫四4800KM 月球3476KM,太阳系第五大卫星。 木卫一3630KM,太阳系第四大卫星。 下一篇章,估计就该去排名第三的木卫四了。
NASA局长声称小心“中国占领月球”!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在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时炒作:小心“中国占领月球”。公开渲染所谓“中国太空威胁论” “NASA局长警告:中国想占领月球”,德国《图片报》网站7月2日以此为题刊登了对NASA局长尼尔森的采访。尼尔森在采访中声称,“中国可能登陆月球,并说‘现在这是我们的了,你们别过来。’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担忧。” 据报道,尼尔森还声称,中国的太空计划是一个“军事太空计划”。当被问及“中国可能在太空中追求什么军事目标”时,尼尔森宣称:“你觉得中国空间站的任务会是什么?他们在那里学习如何摧毁别人的卫星。”他还指责中国“偷窃”技术,宣称“中国的确不错,但这也是因为他们偷了别人的创意和技术”。
『发射预报』2022年7月—8月发射预报与数据统计!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火箭发射统计:[轨道级] 美国34次,中国22次,俄罗斯9次,新西兰4次,欧空局1次,印度1次,韩国1次,伊朗1次,日本0次。 总计73次,成功70次,失败3次。(美国民营、中国民营各1次、伊朗1次,其前几天成功一发的是亚轨道)
天问一号宣布完成既定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轨道器于6月29日发布的两张中分辨率相机(MoRIC)拍摄的水手号峡谷地貌影像(CNSA/PEC),所覆盖区域均位于水手号峡谷西部,其中一张4月1日拍摄的影像空间分辨率约为65 m,而6月29日发布(近期拍摄)的影像图幅大了许多,意味着拍摄时轨道高度更高,分辨率也随之降低。 下图底图为海盗1、2号轨道器影像拼接图(NASA/JPL-Caltech/USGS)
NASA近十年来的第一次月球任务成功发射,探测器重达25kg! 北京时间6月28日17时55分,火箭实验室(RocketLab)从新西兰玛西亚半岛LC-1B发射台使用电子号火箭和光子上面级发射NASA月球导航实验卫星CAPSTONE。 发射后9分钟,电子号将光子上面级和CAPSTONE一起送入165km x 165km x39°的停泊轨道,随后上面级发动机点火,在未来5天不断点火将CAPSTONE的速度加速到10.97km/s进入弹道式月球转移轨道,并在最后一次点火完成20分钟后和CAPSTONE分离,CAPSTONE将飞行4个月,中途小幅多次轨道修正,最终进如月球NRHO轨道。 此次发射是为了组建阿尔忒弥斯计划中的多用途前哨门户探路。 (说白了,就是验证NRHO轨道的稳定性,毕竟是历史第一次进入该轨道。哦对,是“将”)
由于需要俄罗斯着陆平台,欧洲航天局将于7月讨论火星任务ExoMars的未来 据塔斯社6月23日报道,俄罗斯国家空间公司23日援引欧洲航天局的话告诉塔斯社,欧洲航天局将在7月的会议上讨论非载人火星探测任务ExoMars项目的未来。 俄罗斯国家空间公司表示:“根据欧空局提供的信息,其管理理事会会议定于2022年7月举行”,届时成员国将决定与俄罗斯合作开展的项目的未来。该公司补充称,欧空局正在继续分析形势。 俄新社报道称,俄方将在欧空局7月的会议后,“就实施火星探测任务的方式做出最终决定,可能会与国际伙伴合作”。 欧俄ExoMars2022火星探测器原定于2022年9月-10月发射升空,欧空局负责“富兰克林号”火星车,俄罗斯负责“哥萨克”着陆器。大体结构与“祝融号”着陆平台相似!
【21日,韩国世界号火箭首次成功发射】 北京时间今天15时整,韩国第二发世界号火箭从罗老航天中心LC-2准时起飞,在飞行约13分钟后,星箭顺利入轨,随后主载荷180kg重的PVSAT卫星和1.3t的配重依次成功分离。4颗立方星则计划分别在6月23、25、27、29日分离。 本次任务是韩国航天自主研制火箭的首次成功发射!
一直很期待有人能画出这个画面:韩老魔手提鹿角,霸气外放! 这也是马良首次看到宿敌的样子!真魔之身,玄天之宝!
大事不妙!法国签署加入《阿尔忒弥斯协定》 法国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阿尔忒弥斯协定是由美国根据阿尔忒弥斯载人月球探测计划提出的关于月球开发和开采行动准则,内容基于1967年《联合国外太空条约》,法国成为第20个缔约国。 法国是欧空局领头羊,之前一直传闻会加入中俄国际月球基地建设的《路线图》,欧空局对月球基地一直很有兴趣。俄乌战争之前,NASA局长极力拉拢法国加入《协定》,一直被法国压着,这次终于还是签署加入了……可惜了!
来数数有几艘飞船,图为航天科技五院载人航天器总装厂房内部。
原来第二批航天员,仅剩两人未上过天! 就是蔡旭哲和张陆,并且未曝过照! 宁叔在新节目里,经过一通严谨缜密的推 (xie) 理 (mi) 后,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锁定为陈冬、刘洋、蔡旭哲/张陆,并不断强调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韩国月球探测器Danuri计划今年八月发射! 韩国将其月球探测器(KPLO)命名为Danuri,将于2022年8月2日使用猎鹰九号发射升空,先到达近地停泊轨道滑行一段时间,接着再点火把该探测器送进远地点接近日地拉格朗日L1的椭圆转移轨道,靠使用弱稳定边界/弹道月球转移(BLT)方法实现奔月〔通俗点,就是慢慢磨〕 预计12月31日进入90°*100±30的环月圆形轨道执行为期一年探测任务,后续根据任务情况是否延长任务期限,将轨道高度降至70公里以执行更多科学任务。 Danuri号探测器重约678公斤,携带了六种科学仪器:月球地形成像仪(LUTI)、广角偏振相机(PolCam)、ShadowCam、磁力计(KMAG)、伽马射线光谱仪(KGRS)、中断容忍网络实验有效载荷(DTNPL)。整体呈立方体,有两副能产生760瓦的太阳能帆板、两个通信天线、四台轨道机动推进器(OMT,单台有约30N推力及比冲227秒,用于需要10 m/s)、八台姿态控制推进器(ACT,单台有约5N推力及比冲218秒,用于需要10 m/s)。 图二Danuri号是轨道器,图三是后续计划着陆器+巡视器。
韩国计划在6月15日进行“世界号”火箭的第二次发射任务! 韩国世界号火箭第二次发射计划于今年6月15日,本次任务将搭载一颗180kg的技术试验卫星和4颗由四所大学研发的立方体卫星。 世界号火箭全箭长约46.5米,一级采用4台7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一台75吨级煤油发动机、三级采用一台7吨级发动机组成的三级液体火箭,该型火箭SSO轨道运力为1.5吨。 世界号火箭首次发射尝试于2021年10月21日,但由火箭第三级飞行段中由于氧化剂罐压力不足导致首飞任务失败!
【觉醒饿狼】重画之后帅多了,上个色! 可是,之前的蜈蚣仙人和天然海依然不太合理,能不能让它消失掉……
天问一号轨道器拍摄的火星照片公布! 天问一号轨道器在火星遥感使命轨道拍摄的一批新图: 孔雀山、阿尔西亚山、阿拉伯高地马特撞击坑、埃律西昂山、乌托邦平原。
天舟四号承运的最大单体货物:重大170公斤的力矩陀螺! 力矩陀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船系统中目前已运输的最重的单体货物。 航天器传统的姿态控制办法是通过姿控动力系统进行调姿,但此种办法效费比低。力矩陀螺的作用是只消耗电力就可以控制空间站的姿态,大大减少了姿控发动机的推进剂消耗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飞轮旋转的加速与减速,以及飞轮框架的旋转输出力矩。 天和核心舱的力矩陀螺有6台,全部安装在大柱段前锥段的舱外,在此处安装有两大利好,一是便于舱内环境的隔音设计,力矩陀螺高速旋转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噪音,再就是便于航天员在出舱任务中进行在轨更换作业(天舟四号运送的力矩陀螺属于备份产品)。
【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一周年】再次回味这条评论! 首先从这条评论,看得出这个台巴子是有一定学识的。 但是新闻报道出来,又有自我认知相违背,于是产生了自我怀疑…… 自我怀疑之后,不由得产生一种“曲线救国”的想法: “中国航天月球绕落巡能一步到位,也就算了,火星居然也是一步到位?假的,一定是假的啦!”
此次天舟四号的云雾之大,在历来文昌发射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云层只有4倍火箭身高,直接是一点火就入云! 长五首飞,30秒入云; 长八首飞,18秒入云; 天舟四号,8秒入云!
最新消息!8时54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5月10日8时54分,成功发射后约7小时,天舟四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转入三舱(船)组合体飞行状态!
【发射预报】10号1时56分,也就是今晚凌晨发射天舟四号货船! 北京时间5月10日1时56分,我国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交汇对接轨道,并于5月10日9时前后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口 。 号外: 央视直播特别节目《中国空间站“天舟四号”发射》将于1时20分播出!熬夜走起!!
『发射预报』2022年5月—6月发射预报与数据统计! 截止2022年4月30日全球火箭发射统计: 美国23次,中国13次,俄罗斯7次,新西兰2次,印度1次,伊朗1次[失败]。 总计47次,成功46次,失败1次。
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一周年! 天和核心舱合罩前的留影:「首发」 天和核心舱总长16.6米,舱体最大直径4.2米,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后端通道及资源舱组成;起飞质量22.5吨,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长征5B运载火箭配置了直径5.2米、长20.5米的冯·卡门外形、全透波大型整流罩,内部容积居于当今世界现役火箭领先水平。
NASA局长: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但跳探戈需要两个人!
“你听说么,中国宣布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CZ-5ZRL) 研制可重复使用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CZ-5ZRL): 芯一级直径5m, 7台可重复使用YF-100K 芯二级直径5m, 1台YF-100M 起飞推力890t,起飞重量约750t。 运载能力; 14-18t (回收-不回收)。 拟2030年前替代CZ-2F,开始重复使用。
欣赏:圣启尖锋夜空版动图两张
众所周知,好奇号又被卡轮子了! 2022年4月17日,“好奇号”在靠近一块岩石作近距离观察时,好奇号发现自己处境微妙——它六个轮子当中的一个好像被岩石给卡住了。图一和图二就是它用机械臂上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卡轮名场面。 讲真,如果是在地球上,三五下也就倒腾出来了。只是,好奇号车在火星,目前距地球超过2.5亿公里,就算是光速传递的无线电信号,发过去再回过来,半个小时都过去了。所以,在帮好奇号解困时必须谨小慎微,免得一不小心越卡越紧,那可就麻烦大了。 目前好奇号所在区域名为Greenheugh Pediment,上演一场探测器版本的马特·达蒙火星救援。 下图于4月17日由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MAHLI)拍摄,该相机位于好奇号机械臂末端,这是好奇号的第3447个火星日。
NASA未来十年太阳系探测蓝图:天王星环绕探测。 4月19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发布2023-2032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调查报告,十年一次的报告,主要目的是向NASA和国会提供未来十年太阳系探测的蓝图。 内容很多,其中的旗舰级探测项目包括天王星环绕器和进入器。天王星自1986年旅行者2号飞越以来,尚没有其他航天器接近过。探测器计划发射窗口在2031-2033年,经过地-金-地-木的行星借力,预计飞行12-15年可抵达天王星! 另一个旗舰级推荐是土卫六环绕器和着陆器项目。
官方 | 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4月17日下午15点00分,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钟红恩介绍了本次任务的相关情况,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主持。 以下为发布会介绍内容。
中国航天器在生活中有多大?比较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和长征火箭。
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
截至4月14日(今天),神舟13号在轨飞行180天!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发射入轨,目前载人飞行任务在轨满180天,即将于近日择机返回。
目前太空在轨14人! 中国空间站3名; 国际空间站7名; 载人龙飞船4名; 图源:Supercluster
哎呦呵!今日Showtime总算给力一次:三个蛋白石盒! 明天甜橙,再接再厉哦
截至3月31日, 天和核心舱在轨336天; 天和二号在轨305天; 截至3月31日, 天和核心舱在轨336天; 天和二号在轨305天; 神舟12号在轨92天; 天舟三号在轨192天; 神舟13号在轨166天。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于北京时间3月31日18时40分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中国孩子上课有多豪华?“天宫课堂”,我终于明白牛顿第一定律!
报成绩时,大家一般喜欢怎么说? ① 9.58秒 ② 9.58s ③ 9秒58 ④ 9''58 ⑤ 9s58 ⑥ 九秒五八 (纯汉字版)
2098年星火新闻,天气预报亮了
日本首创“半软着陆”月球探测器—款待号!
火星北半球进入秋季,天问传来图像! 火星沙尘暴会直接影响火星车的能源获取,一直备受关注。工程团队持续通过“天问一号”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获取的影像监测火星沙尘天气,发现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火星北纬60°以北区域开始出现明显的风沙活动现象。通过下图可见,这一区域在今年2月份出现了局部沙尘暴,典型地物被大量沙尘所覆盖,难以分辨。 目前,火星北半球已经开始进入秋季。根据以往的探测资料分析,秋季是火星沙尘天气多发季节,但目前在“祝融号”巡视区尚未观察到明显的沙尘天气。 1 拍摄于2022年1月22日 图像中心位置(东经30.7°,北纬74.0°) 2 拍摄于2022年2月10日 图像中心位置(东经37.8°,北纬72.9°),出现局部沙尘暴,地物难以分辨 3 拍摄于2021年3月24日,图像中心位置(东经110.2°,北纬24.6°) 4 拍摄于2022年1月30日,图像中心位置(东经107.4°,北纬24.4°) (中国探月工程)
【天问一号传回影像,“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784米】 日前,“天问一号”环绕器近火点再次经过火星车巡视区域上空,拍摄了“祝融号”巡视区0.5米分辨率影像图,图中“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路线清晰可辨。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784米,“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09天,距离地球2.77亿千米,当前两器运行正常。 “祝融号”火星车也从火星表面传回自拍照,相比刚刚着陆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出火星车表面已积累了一层薄薄的沙尘。同时,通过火星车的遥测信息判断,太阳翼的发电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但能源仍然充足。 为了应对沙尘覆盖,火星车太阳翼进行了特殊设计,可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沙尘引起的发电效率下降问题,目前尚无需使用,当前能源状态足以支持火星车继续行驶并开展探测。(中国探月工程) 图一拍摄于2022年1月22日(着陆后第247火星日),火星车表面存在明显的沙尘覆盖 图二拍摄于2021年5月19日(着陆后第5火星日),火星车表面无沙尘覆盖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了“祝融号”着陆点附近的地貌命名申请! 2022年3月9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通过了“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点附近22处地貌特征的命名申请,这22处均采用全国各地“镇”的名字,命名的特征地貌包括陨石坑、桌山、窝、山、山群。 这些命名包括:平乐、西柏坡、文家市、窑店、窑店山、窑店窝、天柱山、七都、七都窝、马集、古田、五星、杨柳青、鲁克沁、漠河、漠河山群、郑集、文家市桌山、文家市山群、周庄、胡巷、固江(或古绛)。其中漠河山群在天问一号首次发布的着陆区两张图片中出现过(如图3)。 注:IAU地名公布为地名拼音,中文名为个人推测而来,因而无法确认古绛和固江到底哪个被选中了。
美照:矗立在39B发射台上的SLS火箭。 图源:卡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官方 摄影师:Ben Cooper。 拍摄时间:2022年3月19日
一觉醒来,联盟小队入驻空间站,俄人数反超美国! 天上人口重新回到13人。 搭载三位毛子的联盟MS-21安全抵达ISS,耗时3小时17分钟,这次是联盟和新码头的首次对接,最后180米切换成了手动对接模式,具体原因未公布。这次任务,也宣告着老美宇航员搭乘联盟号上天的时代正式结束,因为按现在两家互掐的情况,毛子联盟和老马家龙的换乘计划是100%黄了,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再提上台面了。 好了,现在ISS上有10个人,五位毛子,四个老美(一个印裔),一位汉斯(马天)。在三位毛子未上天以前,由于地上的情况愈演愈烈,欧空正式断了和毛子的合作,实验和交流说断就断,七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5v2,还算是势均力敌;现在一下子变成了5v5,共处时间会持续到本月30日MS-19离开。在这12天时间里,10人挤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微妙,可千万别干架啊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第一张”照片公布! 去年圣诞节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已经“正式发布”了“第一张照片”,目标是银河系中的恒星2MASS J17554042+6551277,而背景星系则是上千个宇宙深处的遥远星系! 詹姆斯·韦伯的“第一张照片”为何要以一颗恒星为目标?这颗恒星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2MASS J17554042+6551277究竟是何方神圣?原来它是北天区天龙座天区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又名为TYC 4212-1079-1。 这颗恒星距离地球约2000光年,亮度约为太阳的16倍,但这在星图上什么都看不到,因为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但这颗恒星依然在银河系内,韦伯望远镜为何要选择这颗恒星作为“首选目标”呢? 原因很简单:对焦! 望远镜的对焦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调节焦距远近以达到图像最清晰,但这工程意义上的对焦就不一样了,因为还有对光路,这个可是一个三维空间中的问题,不像调焦只有距离远近,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对焦一定能让你疯掉,因为这台望远镜的光学结构之复杂令人咋舌。 首先是一个“拼接”版的主镜,采用这种结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小主镜拼接一个超大口径的主镜,另一个则是轻量化。 6.5米口径的轻量化主镜是用铍金属制造的,并且在表面镀上了一层黄金,18面主镜的镀金足足消耗了48.25克黄金,估计各位都能根据这个重量计算出镀层厚度了,为什么要用黄金?下文会继续介绍,绝不是为了土豪金亮瞎外星人。 另一个则是其光路,超大口径完成超长焦距,并在光路中加入修正镜调整图像的畸变,这种光路被称为Three-mirror anastigmat”(三镜象散镜),这是是一种由三个曲面镜构成的象散镜望远镜,其特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三种主要光学像差—球面像差、彗差和像散。 球差:球面像差是发生在经过透镜折射或面镜反射的光线,接近中心与靠近边缘的光线不能将影像聚集在一个点上的现象; 彗差:类似彗星形状的变形,为光学系统中的一种像差,这是一些透镜固有的或是光学设计造成的缺点,导致离开光轴的点光源,例如恒星,产生变形; 像散:一种因为大倾角的窄光束所带来的的单色像差,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中传播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的焦点,会观察到两个焦点之间所产生的影像会变得模糊; 因此在调整光路时不仅要将18面主镜完美的调整到一个双曲面行,还有将其光线精准的汇聚到第一副镜,然再将光线反射至下面反射镜,再经过数次反射最终汇聚至CCD。 2022年2月2日,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对准了大熊座恒星HD 84406以及周围156个不同位置,使用NIRCam的10个探测器生成了1,560张图像,总计54GB的数据,整个过程持续25小时,用于调整主镜是否处在同一个双曲面上。 各个反射镜对应的恒星,这表示镜面精度初步调整成功,接下来就是更进一步的调整,而在3月16日NASA发布的这颗2MASS J17554042+6551277的照片后宣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主镜完全对齐,性能甚至比设计的还要好。 NASA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韦伯运营项目科学家简·里格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们今天看到的工程图像与哈勃 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一样清晰锐利,但处于哈勃完全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以这使得不可见的宇宙迅速进入我们的视线”。 非常期待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接下来的真正的「首光」深空照!!
8日,伊朗“信使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二颗军用侦察卫星。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8日成功发射一颗军用侦察卫星,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据报道,这是伊朗发射的第二颗军用卫星,由伊朗国产“信使”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被成功送至500公里高的轨道。 2020年4月22日,伊朗“信使”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伊朗首颗军用卫星送入425公里高的轨道。
NASA评估:SLS火箭每发射一次,就要烧掉41亿美元! NASA监察办公室预估,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每发射一次,都要烧掉41亿美元(包括火箭、猎户座飞船和地面系统等运营成本)。 太空发射系统SLS的首飞箭,计划于3月18日转运到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进行湿态演练。目前,该火箭的总装厂房内各层平台开始陆续回收。 祝这次不要再拖延了~ 图源:NASA Artermis
问题来了,130颗宝石是兑换1个无限飞宠 还是2个半 蛋白石盒? 如题。(蓝蓝已兑换) 你们怎么看。
零点签到,获得通行,五百积分,瞬间十八个奖励!
关于炼虚期修士的寿限,并没有想象的那般高! 首先,炼虚期修士的寿元是无限的。 然而,受限于大天劫,炼虚初期的寿限也就6000年,也就比化神期翻一倍而已。 【原文】 对于炼虚级修士来说,第一次的大天劫基本上都可安然渡过,但是第二次,三次后,就开始出现陨落之人了。能挨到第四次、第五次时,基本上全都是寿元超过万载的炼虚后期存在。 …… 传说从人族在灵界立足以来,炼虚级存在根本没有能够渡过第九轮大天劫的。凡是渡过九轮以上大天劫的,都是合体级以上修士。 已知,八轮天劫顶格寿限:24000年 也就是, 炼虚后期:24000岁 炼虚中期:12000岁 炼虚初期:6000岁 化神期:3000岁(灵界) 化神期:2000岁(人界) 元婴期:1000岁(人界) 结丹期:500岁(人界)
『发射预报』2022年3月—4月发射预报与数据统计! 按照目前航天各国已公布的发射任务: 2022年,世界航天发射报告大约260余次,其中预备发射大约177次,计划发射大约86次。2022年的航天报告发射次数超越历史纪录! 中国准备发射50次;俄罗斯准备发射38次;美国准备发射145次;其中,SpaceX公司计划发射50次火箭。[45次F9+5次FH] 2022年,全球航天准备发射大约2500颗卫星。2021年度,年终全球火箭发射统计: https://tieba.baidu.com/p/7677698084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全球航天累计火箭发射20次,19次成功。中国4次,4次成功。
长征八号,一箭22星!成功点火升空!!
【乌克兰一水库大坝在俄乌冲突中被炸毁?中国卫星已经去看了】 近日,国外互联网有消息称,为阻碍突入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俄军的前进步伐,乌克兰军方炸毁了位于哈尔科夫市东部的佩切尼吉水库大坝,随后又有国外网友称,这座水库的大坝其实俄军炸毁的。大坝究竟是谁炸的? 《环球时报》记者26日从@天仪研究院 获得“海丝一号”SAR卫星于五个小时前拍摄的“新鲜出炉”的照片显示,位于乌克兰哈尔科夫以东50公里处佩切尼吉附近的北顿涅茨克河上的水库大坝依旧完好,水库下游未见受水灾区域。经卫星影像判断,佩切尼吉水库大坝在俄乌冲突中被炸毁为不实消息。(作者:环球时报)
光杆长八首次亮相! 文昌虎年首发终于来啦!!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目前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垂直转运。 长征8号遥1 和长征8号遥2火箭。 制图:@神十SZ10
科学通报:玉兔二号发现透明玻璃球!! 根据《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杂志刊载的一项新研究,我国中山大学的天文学家报告,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新发现了几颗厘米级的透明玻璃球,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那么,这些玻璃球究竟是“谁”留下来的呢? 我国天文学家经过研究后指出,这些玻璃球是由天体撞击之后产生的。月球表面的岩石主要为斜长石,这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当小行星或者彗星高速撞击月表时,产生的上千度高温会熔化这些月岩。然后,这些熔融物又很快凝固,就能形成透明的玻璃球。
【欧空局宇航员发表集体宣言要求发展自主太空飞行项目】 2022年2月16日,在法国图卢兹开幕的欧洲宇航峰会上,欧空局宇航员发表集体宣言,强烈要求发展独立自主载人太空飞行项目。1978年首位德国宇航员搭乘联盟飞船进入礼炮六号空间站以来,已经有47名欧空局宇航员先后搭乘美俄载人飞行器进入太空。欧空局上一次有这个想法是1992年取消的使用阿丽亚娜五发射的小型航天飞机计划(好巧不巧,1992年我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当前具有独立自主进入太空的三艘飞船(联盟,神舟,载人龙)和即将进入太空的如:受困于阀门问题的波音星际线,即将首飞的猎户座,印度载人航天计划。欧空局虽然一直活跃在载人飞行活动中,但是一直都是花钱买座位,资助了竞争对手,这些都是欧空局想重新发展自主载人飞行能力的因素。当然,即使现在做决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资金,飞船大小(大概率不走航天飞机的老路了),而且欧空局可以选择的载人火箭不多,基本就是阿丽亚娜5和6了。如果该宣言获得通过,欧空局局长将于11月提交欧洲议会审批。
中国空间站(CSS)可扩展承载桁架! 中国空间站自主扩建高刚度大承载桁架应用概念图 图源:《宇航学报》 吧友怎么看?
美媒强行反转:撞击月球的不是猎鹰9号,而是中国长三丙! 起初美媒发现,有一个不明物体将于2022年3月撞击月球背面。 之前业余爱好者的追踪将目标指向了2015年2月12日发射DSCOVR探测器前往日地L1点的猎鹰九号2级火箭。 但是最近根据,JPL的工程师Jon Giorgini发现DSCOVR的前往日地L1点的轨道并不接近月球,因而该物体不大可能是猎鹰9号二级,该物体在2015年被发现,并被误认为是前者。最近的数据分析发现,该物体来自2014年10月发射嫦娥五号T1返回试验器的长征三号丙遥12火箭末级,飞行轨迹如图所示,星箭分离后,末级火箭和CE5T1一起被送上了奔月轨道,该末级还携带了卢森堡的无线电载荷LX0OHB-4M,其携带了太阳能电池板,有可能还未失效。
快讯:星链G4-7受到太阳电磁风暴影响,大半陨落! 2月4日凌晨,SpaceX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的40颗星链卫星,由于星箭分离之后近地点只有210公里,之后一天随即到来的太阳电磁风暴加热了大气,导致底层大气密度升高,星链卫星受到的大气阻力比之前增加了50%,星链卫星为了躲避电磁风暴影响进入了安全模式,并保持最小风阻构型飞行(平行扁平),较低的高度和增加的阻力使这批星链卫星无法脱离安全模式及时抬升轨道,大约有40颗会最终再入或已经再入大气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