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ta_UC0087 Zeta_UC0087
最爱高达,最爱高达UC,最爱高达Z...
关注数: 46 粉丝数: 134 发帖数: 9,751 关注贴吧数: 10
大家认为在现实中Z高达变形应该需要多长时间? 提一个搞怪问题,动画中的Z高达变形也太快了点吧。。。按照我的计算,如果是在现实中有这样一台变形机体的话,至少变形也应该3-5秒左右(我认为这是最快了,你可以想一下机体实际的运动速度,其实3秒钟按目前机械运动的速度基本不能完成的。。。)不知道动画中的Z是如何变形的,就拿模型的变形方式来举例吧,想必这个变形步骤大家都知道吧。我们以Z高达漂浮在宇宙中来举例。首先,一声令下后,煤油第一秒时要把光束枪接在背后,同时可以完成头部收缩和胸部部分上扬的动作(我们设这里每一个动作都是1秒钟完成,而这几个动作基本是可以同时做的);其次,两胳膊向里并拢,同时两只腿以腰部为中心,向两边跨立(不知道动画中是不是Z就直接腿部折叠了,这里按照模型来。)再者,后面飞行的平衡翼推进器翻到前面来,背后中央的尾翼展开。同时腿部折叠,脚部变形。最后,盾牌变为飞机头(这步也许能放在上一步里,如果技术成熟的话。)这样算来,就算每步只需一秒钟,或者把2-4部一共算为2秒钟,也还要3-4秒钟,实际上的话按照机械展开的速度算(过快的运动会使机械磨损严重,更何况没有考虑到惯性问题),即使按照UC的技术来看,5秒(保守估计)都难以完成的。。。(本想给10秒。。。)幸好这是动画,否则捷利特看到Z变形可乐坏了(一个只会飞的物体。。。来一枪。。。)为什么突然谈这个?因为我看着Z变形的过程时,想到了我的MG Z2.0模型痛苦的变形过程,真是半天也变不完啊。。。
【资料】宇宙世纪中殖民地及月面都市一览(转帖) (C.dragoon:资料来源-CNMSL的AE资料库)宇宙世纪中殖民地及月面都市一览★ 宇宙殖民地:  宇宙殖民地,スペースコロニー(Space Colony)。  A.D.1969年,即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同一年,G·K·奥尼尔博士发表了其研究小组关于太空殖民卫星的构想。A.D.世纪末期,地球上过度膨胀的人口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都已经发展到生死存亡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地球联邦政府开始将人类移民到宇宙。为了在太空中安居,人类开始建设宇宙殖民地;第一个宇宙殖民地建成之年,人类的纪元也从A.D.转换到U.C.,即宇宙世纪。  所有的宇宙殖民地都建设在拉格朗治(L)点上,根据宙域位置划分为7个Side(群),各有自己的名字。0084年之前,  Side 5 在 L1 ,Side 3 在 L2 ,Side 7 在 L3 ,Side 2、Side 6 在 L4 ,Side 1、Side 4 在 L5。  0084年之后,Side 4 和 Side 5 的位置对调,余者不变。★ 拉格朗治点:  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格朗治(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首先计算出了地球圈内的5个引力平衡点,这5个引力平衡点便以他的名字而命名为拉格朗治点。在宇宙空间中,由于受引力作用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适合殖民卫星的安置,只有在引力平衡点上的物体才可能有稳定的运行轨道;所以这样的引力平衡点便成为建造殖民卫星的理想地点。任何两个大质量天体之间都有这样的5个引力平衡点;7个Side即是围绕这5个拉格朗治点为中心建成的。★ 宇宙殖民地的种类:  1 岛1号(Island 1)型:  初期的小型殖民地,形状通常为周长1.6km的球形或直径2km的环形殖民地,能够居住约一万人,通过一分钟一次的自转维持模拟重力。在宇宙殖民时代初期,岛1号型殖民地作为太阳发电卫星为建设提供电力,并为殖民地的建设者提供居住空间;在岛3号型殖民地大量建成之后,旧的岛1号型殖民地多用作工业用途,也有一些落到私人手里或被利用在军事上。  2 岛2号(Island 2)型:  从岛1号型到岛3号型殖民地之间的过渡型殖民地,形状和岛1号型相似,但体积较大,能够居住约14万人。岛3号型殖民地大量建成之后,岛2号型殖民地因为体积和维持费用等问题,已全部停止使用。  3 岛3号(Island 3)型:  宇宙世纪中的标准圆筒形殖民地,直径6.4km,一般有两种大小,一种全长32km,另一种全长40km,通过两分钟一次的自转维持模拟重力。其中一端(以开放式为例,就是没有连结镜面的一端)是宇宙港。封闭式殖民地的居住面积为586.88平方公里到733.6平方公里,开放型约为它的一半。殖民地最初想定的居住人口为500万人~1000万人,但实际上一年战争爆发前甚至有居住了2000万人~3000万人的宇宙殖民地存在。  岛3号型殖民地依采光和陆地使用方式不同,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 开放式:大多数岛3号型殖民地的形态,外壁有三枚镜片,内壁纵分为六个面,分别是一半陆地和一半“河”(玻璃),平行于太阳公转面,尾部(港口的反向)向着太阳,将太阳光线通过“河”导入殖民地内部。◎ 封闭式:没有镜片和“河”,内部壁面全部是陆地,在殖民地周围设置太阳发电卫星,利用电力驱动殖民地内部的人工太阳照明、取暖。因为内部全是陆地,所以可居住人口要比开放式为多,但又因为驱动人工太阳耗费大量电力,所以反而不如开放式来得经济。    封闭式殖民地一般只用于工业,但Side 3在建立初期,因为希望宇宙移民独立的人大量涌入,人口膨胀,所以紧急把开放式的殖民地全部改为封闭式,这也使得Side 3可以使用位于L2的SPS(太阳发电卫星)提供的电力。日后Solar Ray及殖民地光束炮的运用,无不与此相关。★ 宇宙殖民地的构造:  1 镜片:      开放式殖民地用于反射太阳光线用的镜子。它不是一枚完整的长方形大镜片,而是由基座上许多一平方米大的正方形镜片集合而成。每一个镜片都可以自由变换角度,从而调整殖民地内的亮度,做出昼夜的划分。镜片大概也兼具太阳能发电的功能,为殖民地内部提供必要的电力2 “河”:      开放式殖民地接受从镜片射入的阳光的窗户。“河”也是由许多小块玻璃组合而成,并非一整块玻璃;玻璃经过特殊处理,能够隔绝有害的宇宙射线。为了在陆地之间往来,“河”上还架有桥梁。3 壁面:      殖民地的壁面约有30m厚,其最内侧由土砂覆盖,约厚2m,除了便于人类居住之外,也可以隔绝宇宙射线;因为影响殖民地自转的缘故,殖民地内部不允许有高层建筑。土砂下方是各种线路、管道、整备用通道,然后是双层金属结构的外壁,外壁上有许多联络口、整备用设施等,复杂、凹凸不平。  4 港口:      从殖民地本体突出的、直径1km的圆筒,能够整备、收纳船舰、储存货物,管制航道。港口本身拥有动力,保持和殖民地本体的同速逆向转动,所以入港的船只能够保持无重力的静止状态。殖民地在港口方向的对侧还另有开口,专为搬运大型资材、设施之用。5 农业、工业工场:      约直径200m的扁圆筒,在港湾周围呈圆环状排列。殖民地内部所需的食粮等必要物资都在这里生产,也负责处理、再利用殖民地内部产生的垃圾、污物。6 “山”:      殖民地内部,两端的回转轴上均用土砂堆成约3000m高的“山”,“山”中心有与港口连接的通道,越接近山顶重力越低,山顶处(殖民地自转轴)附近几乎没有重力。7 防卫火力:      为了防御平时可能飞来的大块陨石等物体,每个殖民地的外壁上都装设有防空飞弹或光束炮。
【资料】小说:闪光的哈萨维 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 序 - [闪光的哈萨维] 时间给予我忘却,这话是谁写下的呢? 说出这种话的人,是乐天派,抑或是深知对于真实和绝望的恐惧的人吧。不论对哪一方而言,可以说,所谓的言语,都有着多重性和暧昧性,并不能表达真相。 然而,用言语来讲述的这个故事,尽管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会被讲述,但不论多少次也都有必要继续讲述以流传于后世。 人世间的悲伤、正因为人世的存在而产生的悲哀... 这种悲哀,直到“产生这些的原因是人的存在”这样一种恐惧,带着单纯的构造向我们逼来。 一边祈求希望能够幸福、一边却又使得幸福溜走的人们,真是可悲啊。 之后,仅仅是梦想着何日会解脱、会被解放,被想要高呼“如果去做在这个故事中登场的人们所能做到的事,这是人类的悲剧”这样一种冲动所驱使。 时至宇宙世纪,人类经历了许多世代,进入了将生活圈扩至月球轨道圈的时代... 生活圈的扩大,部分来说是相信救济被人类所污染的地球这一道路已经开拓,并且显示了即使地球无法再生,余生也可以逐渐地延长的征兆。 然而,人类不顾生活空间的扩大和宇宙的广阔相比是戏剧性地渺小这一事实 ,而在这更卑微的种族内部,也并未停止阶级斗争、种族斗争和地域斗争。 其实不如说,产生了生活空间可以扩大的错觉的人类正向着各阶层,各地域,各思想的内部对立的加深狂奔而去。 当然,在地球时代因为生活空间被限定,在这末期,人类知到了这危险的闭塞状态而消除对立,体验着内部分裂共存的和平的挫折时代。 然而宇宙移民之后,被人类压抑的对立和斗争的本能仿佛都被回忆起来了。我们也必须看到领域的扩大包含着新的斗争的萌芽这一点吧。 或许人类走进宇宙后,悠闲自在地开发了这种本能。 历史,逆转了... 人类,或许真的很愚蠢吧。 如果欲求不能被满足到达顶点,就创造对立的对手,进行爆发攻击性的恐怖主义是理所当然的事,世间也存在着这样的伦理。 能够断定这是不合情理的事,这样的话,并不能够消除人类这一种族的欲求不满。 这大概是因为言语在广阔的宇宙中扩散吧... 西历1988年11月5日 著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