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明曦53 陌明曦53
关注数: 52 粉丝数: 73 发帖数: 11,998 关注贴吧数: 24
考研与就业从来都不矛盾 考研还是工作,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无法用一个标准答案解决,不同时代,不同情况,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无法具体到每个人。海天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如果因为工作难找,而决定去考研,奉劝作罢。其实,无论考研还是就业本来就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取舍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确实对研究和学习有兴趣而且有能力,那么你尽可以选择考研,总有一天你会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抱负。学习不是目的,工作才是根本。   一个问题,两个方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白日梦没有意义,要踏踏实实地为将来的出路做好准备。如果选择找工作,就要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寻找实习机会,通过实习,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职场人际交往能力,试试水的深浅才能避免被水淹,提前了解职场,能有效增强求职面试的信心。如果选择考研,就更要从现在开始,从基础知识开始,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考研复习。海天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其实不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是考生对未来的一个常识,或者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不论你选择什么,都代表了你对未来的规划,所以不论选择哪条路都要谨慎考虑后,再做出选择。   考研or就业?因人而异!   选择考研或就业,这是个因人而异的事情,没有哪一方是确定的好或不好,不同的人得到的肯定是不同的结果。选择之前,大学生们需要认清自己,想好读研会怎样,若不读又会怎样。关于是否就业,大学生可以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即“我想要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它?”如果仅仅把研究生学历作为往后就业的筹码,或是躲避目前找工作的竞争压力,着实是幼稚的。但若是把读研当作另一种资源的培养,比如导师、项目交流等,则是值得鼓励的。总之它只是大学生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不会是决定点。海天考研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对于考研或就业的选择,这应该是一个至少一年前就思考好的问题,在选择考研的同时也要留心就业的动向。没有人能保证考研一定会成功,若是考不上就胡乱给自己找个工作了事么?人生不是游戏,没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重来,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常常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难以预估的重要影响。 来源:海天教育 ——我喂自己袋盐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32.0.1700.107 Safari/537.36
┏ (^ω^)=☞ 13学长考研数学经验,转 介绍一下自己,13年考研,工科,基础比较差,大一高数挂了一次,线性代数61分过的...最后数学一,总分出来116,不算高,但是有颇多感想与大家分享,就算不能告诉你们怎么成功,我想也能告诉各位学弟怎么避免走弯路吧。 数学是考研中最受重视的一块,分数高,而且区分度很大。所谓区分度很大,就是说一般形成分差都是在数学这一科目上,如果不认真复习,最后真的会死的很惨。 大家复习一开始,肯定都会从教材开始,这当然没错,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到底要看到什么程度。当时我复习的时候,下定决心要把教材仔仔细细的看一遍,每一道书后习题都要做过才肯罢休。3月份开始,由于当时还有课,进度真的是奇慢。现在回头总结,我觉得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这个阶段耗得时间太长了。对于看教材,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把当年学这个科目时的那些知识点在你头脑里唤醒起来,把各种定理公式在你头脑里留下印象即可。 有人说教材读的透了才可以上考研的难度,这个我并不认同。对于教材,我的建议是,教材看过一遍,这个看一遍,是书上除了习题部分都要看一遍,每一道例题都要看懂,每一个公式怎么来的即可,书后习题没必要纠结,这个过程,最好是子啊放暑假之前就能结束,注意,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看教材,暑假之前,务必教材看一遍,这个是最低要求了,我当时吃亏就吃亏在教材看的太久了。 随后就是上考研的难度了,书的话,市面上有很多数学复习全书,很厚的一本,我当时用的是李永乐的。620页,这个,一定要精做细做,书上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都要会做,每一条定理都要记牢。可能第一遍看的时候,会很吃力,不过没关系,旁边摆上教材,遇到不懂得就翻翻教材,实在不行,再做做教材的习题。这一遍,最好是把做错的的题都做一个标记。这一边不求快,只求稳,慢慢来。值得注意的是,我用的李永乐的这个复习全书,基本就是考研真题的难度稍微难一点,里面部分题都是考研的真题。争取两个月,看一遍全书吧。至少开学前,全书要看一遍。 全书一遍过后,基本就来到九月份了,数学基础打完了,现在要做的是再来一遍全书,这一遍,不至于第一遍那么细致,你前面画过的错题是你看的重点。针对比较弱的章节,花点时间再看看教材。争取一个半月过一遍吧。 十月中旬之后,你可以买一本数学真题历年解析来看了,一般都是从05年的开始,有了前两遍的基础,你会发现真题真TM简单!这次,你应该可以抛弃教材了,可以掐着时间做做真题,三个小时,看看自己的实力,如果前两步做得好,这一步你就是在享受你复习的过程!对于真题上你出现的问题,或者说还需要看全书来回忆的公式定理,你真的需要好好地再练练了,可以把对应的全书章节,再好好看一遍。 大概是一个半月,真题可以过一遍,接下来距离考试还有大概一个多月时间,现在不需要再买什么资料了,做的资料不在多,而在于每一个你做的题都要懂,用了什么定理,为什么用。此时你需要再看一次全书,以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太烦了,多多看看全书没有坏处,什么时候把全书翻烂了,什么时候你就赢了。总之,上考场之前,至少,至少一遍韭菜,两遍全书,两遍真题。 有了前面这样的复习过程,你可以保证你的数学不会给你拖后腿了,过来人的经验,到了考场上,一定要沉住气,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那么多知识点,出题人想来什么就来什么,你能做的,就是稳稳地复习,记住一切你看到的东西。 考研拼的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耐力,而不是热血。不必每天坚持到后半夜,楼主从暑假开始,每天8:00到晚上9:30,一周六天,周日休息,一样考得上。最重要的,从暑假开始,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学习时间就足够了。细水长流,不要把自己逼得太急,每天7小时,一周6天,坚持8个月,你就一定能行,只要你能坚持得住。 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回复我,一定知无不言。
如何选择数学方向---来自南京大学数学系张高飞老师 【转】 “正如大家所知,代数几何是现代数学的主流。当代大多数一流的数学家都工作在这一领域。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并在代数,几何与分析各方面都有着扎实的基础,我建议你绝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应义无反顾的选择代数几何这一专业。当然把代数,几何与分析这三门基础功课同时学好的人很少。比如有些同学有着很好的 分析功底,但代数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却相对显得薄弱。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选择分析方面的专业,比如:复分析,分形, 调和分析或微分方程。   如果你代数和分析都不怎么样,可却在几何方面有着良好的感觉,要是这样的话,我建 议你应和梅加强老师好好探讨一下。让他帮你判断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学习几何。   除以上三部分同学之外,还有这样的一部分同学:他们对代数,分析与几何都不擅长,但却一直坚信自己在数学上仍能有所作为,并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中流砥柱。如果你属于这部分同学中的一位的话,我建议你选择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这一学科其实就是专门为这部分同学开设的。   当然即使是动力系统也不是人人都能学的。因为动力系统需要大量的微积分。可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还没来得及把极限的概念搞清楚就大学毕业了。如果你不巧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学,也就是说你大学四年压根儿就没学数学,但仍希望自己将来能在数学上一展宏图的话,我建议你选择组合数学这一专业。这一专业的特点就是它只用到中学的数学。 如果你在中学时参加过数学竞赛并获过奖项的话,这一学科正是你大展身手的地方。   我想大多数同学看到这儿之前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了。可若仍有人羞怯的说他在中学时早恋,因此连中学的数学也没学好,我想告诉这部分同学不要怕。在我们系有专门为你们开设的一个专业:统计学。这一学科只要求懂得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选择这一专业的大多都是女同学。在你准确无误的把成千上万个数据加起来并娴熟的计算出他们的均值时,你也赢得了众多师姐师妹的芳心:短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或许能让你再次体会一次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往事。。。   最后这一条是专门针对那些悲情人物的。他们连小学的数学也没学好。不要说把上千个数加起来,就是把两个数加起来,对他们来说都是件很吃力的事。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削弱他们对数学的一片痴情。他们日日夜夜泡在图书馆里。他们翻阅了所有的数学文献,却从未找到一本能读懂的。 但他们仍坚持不懈, 为的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上帝。上世纪的某一天,上帝为他们创造了一台机器帮他们计算。这就是计算机。借助计算机,他们可以很快的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这就是计算数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