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景廷
羽景廷
关注数: 1
粉丝数: 5
发帖数: 1,377
关注贴吧数: 1
上半年部分数据 我市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 7月6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4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3亿元,同比增长5.7%,财政收入质量稳步回升,支出进度持续加快,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全市地方税收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18.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支出方面,民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5.1%、14%、13.4%、10.7%。
下半年加油吧 湖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示范性生产线落户南漳 总投资101亿元。 7月7日,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示范性生产线——新天氢能产业链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在南漳签约,为南漳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由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两家央企共同投资兴建。签约后,一期立即启动园区制氢项目、氢燃料电池示范性生产线和绿电制氢配套风力发电等3个项目建设,共投资36亿元;后期投资建设加氢站及配套综合能源站项目、乡村振兴分散式风电项目、乡村振兴光伏发电项目等3个项目,共投资65亿元。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我省对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扶持力度大,省政府、省发改委出台了《湖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称,南漳具有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优势,按照规划,公司将在肖堰镇、薛坪镇、板桥镇、李庙镇、长坪镇等优质风带区,投资30亿元开发绿电制氢配套风力发电项目,风电开发规模约40万千瓦。在南漳经济开发区,投资6亿元建设两条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示范性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以上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税收将超3亿元。南漳成功招引氢燃料电池生产线项目,填补了湖北省空白,将大力推动氢能产业链建设。 南漳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南漳将抓实抓细项目后续服务工作,专班专员协助企业办理环评手续等事宜,全力全速服务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大力推动南漳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财政出来了,去年前五月我记得20+增速,6月基本无增长。 我市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 发布时间:2023-07-07 07:32 7月6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4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5.3亿元,同比增长5.7%,财政收入质量稳步回升,支出进度持续加快,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全市地方税收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18.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支出方面,民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5.1%、14%、13.4%、10.7%。
五一”假期,我市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5月3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我市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烟花秀、实景演艺、草坪音乐会、啤酒节……为诚邀天下客,我市各大景区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精彩的烟花秀、美人鱼演出,给众多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假期共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8%。 襄阳古城、唐城则是众多游客青睐的夜游目的地。假期襄阳古城共吸引游客19万人次、唐城揽客17万人次。“如梦如幻的《大唐飞歌》、气势恢宏的《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等节目受到游客的热捧。这个假期唐城游客接待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2%,创历史新高。”唐城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5A级景区古隆中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假期古隆中接待游客13万人次,众多游客在茂林修竹间重温三国故事、品味三国文化。
襄阳一季度固投实惨 一季度固投增速0.2,全省固投8.8,到处第二的增速也有5.8,招商天天跑,真正拉来的却很少。
襄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827.81亿元,跨越5800亿元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6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5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487.64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核实后的10.3∶45.3∶44.4调整为10.4∶46.9∶4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万元,突破11万元大关。 2018年—2022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3%,衣着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5.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3%。 2018年—2022年襄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主体稳步壮大。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56万户,累计达到66.22万户,比上年增长9.7%。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2.76万户,累计达到13.8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74万户,累计达到51.52万户。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92.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469.3万吨,比上年下降0.8%;油料产量36.4万吨,下降0.5%;棉花产量0.8万吨,增长2.0%;茶叶产量1.2万吨,增长12.4%;水果产量138.9万吨,增长12.8%。 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64.15万吨,比上年增长4.5%。禽蛋产量40.43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616.4万头,增长4.2%;羊出栏130.2万只,增长12.7%;牛出栏31.5万头,增长2.8%;家禽出笼7147.0万只,增长2.7%;水产品产量20.9万吨,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3%,民营企业增长13.8%。轻工业增长7.6%,重工业增长13.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6%,制造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饮料酒产量13.5万千升,比上年增长48.4%;布产量25.8亿米,增长2.8%;服装产量4262.0万件,下降2.4%;硫酸产量84.7万吨,增长513.8%;化肥产量70.6万吨,增长10.0%;水泥产量1267.5万吨,增长6.2%;钢材产量133.0万吨,下降14.2%;汽车产量33.2万辆(含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在襄阳生产车辆),下降16.5%,其中新能源汽车2.3万辆,增长59.2%。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89.56亿千瓦时,增长4.8%。其中,工业用电量107.27亿千瓦时,下降2.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3.0%,出口交货值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19.41亿元,增长14.0%;实现利润总额446.16亿元,增长9.7%。 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法人企业实现总产值1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9.1%。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1%。按投资主体划分,民间投资增长17.4%。按投资领域划分,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1%,工业投资增长25.5%。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521.7万平方米,下降19.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74.8亿元,下降20.6%。 全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02个,比上年下降6.0%,完成投资额增长21.3%。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16.29亿元,增长15.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73.02亿元,增长3.3%;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59.18亿元,增长4.7%。 2018年—2022年襄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出口346.0亿元,增长37.2%;进口25.5亿元,下降17.6%。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1家,比上年增长50.0%。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12.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0.25亿美元。 2018年—2022年襄阳市进出口总额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238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2370公里,等级公路占比达99.96%。高速公路里程达816公里,比上年增长10.9%。全市公路货运量2.66亿吨,下降14.2%;公路货物周转量488.74亿吨公里,下降11.0%。公路客运量1767.99万人,下降23.0%;公路旅客周转量11.96亿人公里,下降26.5%。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37万吨,增长343.6%。 襄阳机场航线现已通达34座城市35个航点,全年保障运输航班13919架次,比上年下降26.6%;旅客吞吐量113.31万人次,下降35.0%;货邮吞吐量2019.90吨,下降34.0%。 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9637.70万件,增长4.3%;业务收入11.87亿元,增长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00.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9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1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67.7亿元,可比增长12.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5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比年初增加501.5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17.69亿元,增加595.2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7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比年初增加414.2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270.73亿元,增加96.87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2304.64亿元,增加316.40亿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96亿元,增长12.4%;人身险保费收入100.92亿元,下降0.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2.24亿元,下降3.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3.17亿元,增长2.3%;人身险赔付支出19.07亿元,下降9.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62所,在校生94.3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8.3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在校生3.81万人;普通中学263所,在校生29.14万人;小学467所,在校生36.68万人;幼儿园994所,在校生16.2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09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82万人。 全年共有11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年专利授权总量105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4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9020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625件。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9.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8个,在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35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量达3825.25千册。 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772.3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5.95亿元,下降10.2%。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1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26万张;卫生机构人员4.6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3万人,执业医师1.39万人,注册护师(士)1.7万人。 全市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新建项目360个,建成中心城区社区文体广场50个、新增智能化健身器材50套,开展全民健身线上线下赛事活动近300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4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0.2%。组队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类和社会俱乐部类比赛项目,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均位列全省第三。在国际、国内各类比赛中,襄阳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6个。其中,王宗源在第19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勇夺3金,在跳水世界杯上夺得2金,成为世界跳水三大赛的大满贯级选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5.43万人。其中,出生人口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4‰;死亡人口2.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2%。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93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7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62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648元,增长7.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796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5亿元。 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9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9万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8家,床位数4.2万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6天,优良天数所占比例为70.1%。全市省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6.4%,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平。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5起,死亡99人,受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1529万元。 注: 1.本公报2022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图中2018年—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2020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年报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价格、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襄阳调查队;水产品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主体、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外贸、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民航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量、快递业务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单价计算;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襄阳市中心支行;保费数据来自襄阳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艺院团、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旅游、体育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卫生机构、床位等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一季度签约项目投资额超3000亿元 襄阳聚焦23条产业链招大引强分享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3-03-28 07:55襄城仅用100天帮助龙蟠科技完成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 3月23日,在2023“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开幕式上,襄阳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额140.52亿元。其中,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在襄阳打造其亚洲的新能源充电桩制造基地。 为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襄阳聚焦23条产业链精准招商,制定产业链招商地图,奔跑在各地的招商小分队按图索骥,沿“链”引商。 截至目前,我市今年一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0余个,合同投资额超3000亿元,其中过百亿项目6个。 2月16日,襄阳市召开招商引资大会明确提出,力争全年实现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签约个数、正式合同投资额等6项指标同比增长12%以上;新引进投资过百亿项目20个,过50亿项目30个。 “3年内,襄阳地区生产总值冲刺8000亿元,招商引资是关键抓手。”市招商局局长张永红介绍,开年以来,11个县(市、区)、开发区和81个市直部门全部大员上阵,在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20余场。 在2023鄂港经贸合作推介会上,襄阳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3月6日,襄阳在上海签下507亿元大单;3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聚集襄阳,在“资智汇襄 共创辉煌”引资聚才大会上签约46个高新技术项目,总投资额达741.35亿元。 汽车是襄阳市第一大产业,但新能源整车企业、电控等领域市场规模不大,缺少领军企业支撑。负责汽车产业链的招商专班,紧盯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着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供应痛点。目前新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5个。 一家龙头企业落户,能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跟进,对培育壮大产业意义重大。比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和东风S31新能源汽车两大项目落户后,一批优质零部件企业纷至沓来。 市政府负责人表示,我市将通过打造同样条件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市场机会最多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每家企业在襄“如鱼得水”,每个项目在襄“如虎添翼”。 来源:湖北日报 雷闯 张宵祎 王欣 魏鹏 田悦 谢勇 责任编辑:刘倩宇
1-2月数据 一、工业经济稳步发展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分产业看,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5.7%。分产品看,锂离子电池、水泥、通信手持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8%、34.4%、9.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2.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0%,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8%。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2.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1∶35.8∶60.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1.2%,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2.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从项目看,5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1078个,同比增长12.2%。三、消费市场平稳运行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5亿元,同比增长6.0%。分区域看,全市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19.71亿元,同比增长5.9%;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5.24亿元,同比增长7.0%。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烟酒类、日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6%、10.6%、1.4%、139.7%。 四、财政金融运行稳健1—2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9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税收收入42.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8%。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17.09亿元,比年初增加363.89亿元,同比增长12.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80.51亿元,比年初增加204.01亿元,同比增长16.4%。 五、外贸出口大幅增长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82.2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中,出口总额77.2亿元,增长84.3%;进口总额5.0亿元,增长109.4%。 六、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3%,衣着价格上涨7.5%,居住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3%。2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1.8%。
前两月外贸稳住了,最近一系列政策,消费应该也不差。 今年前2个月,湖北省外贸开局良好 极目新闻2023-03-09 11:30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通讯员 施婧婧 3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海关获悉,今年前2个月湖北省进出口总值90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4.4%。其中,出口626.2亿元,增长21.6%;进口282.1亿元,增长1.1%,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 今年前2个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且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前2个月,湖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690.4亿元,增长22.4%,占湖北省外贸总值的76%,比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高出湖北省进出口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3.3亿元,增长25.6%;进口217.1亿元,增长16%。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87.2亿元,下降23.5%。此外,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74.2亿元,下降16.1%。 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较快。前2个月,湖北省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154.2亿元、117.8亿元、75亿元。其中,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43.6%、16%。对美国进出口下降14.5%。此外,对日本进出口67.8亿元,增长31%,日本成为湖北省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期,湖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14.8亿元,增长48.7%,占湖北省同期进出口总值的34.7%,比去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南漳去年签约的百亿项目开工了 南漳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 2月3日,南漳县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暨2023年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共签约、开工、投产项目29个,总投资额440.16亿元。副市长龙小红出席活动。 此次集中签约的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南漳国家农业公园一期等6个项目,合同投资额142亿元。集中开工的卓阳6GWh储能生产基地项目、张家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配套工程等18个项目,合同投资额289.86亿元。总投资额8.3亿元的湖北零傲木业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南漳县楚高环保新型建材项目等5个项目当日竣工投产,将促进该县新型建材和有机食品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 据悉,这些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现代化工、文化旅游、有机食品深加工等门类,其中过百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7个,将为南漳全力冲刺“百强储备”、打造“强县工程”标杆县提供强力支撑。
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经济稳定增长,增速分别达4.8%、4.3%。 2022年湖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七 同比增长4.3% 难中求成 殊为不易 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省交出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1月20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湖北2022年“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省生产总值53734.92亿元,居全国第七位;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86.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0.6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7.59亿元,增长2.7%。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年全省工业、投资、社零额、进出口分别增长7.0%、15.0%、2.8%和14.9%,分别高于全国3.4个、9.9个、3.0个和7.2个百分点。 2022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起步,全年增长15.0%,居全国第2位。10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增加18个,创历史新高。 动能转换进程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7%,高于全国14.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14.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限上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倍、26.3%、15.0%。 多极支撑格局加快形成。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六成左右;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经济稳定增长,增速分别达4.8%、4.3%。百强县入围数量居全国第4、中部第1。市场主体较快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31.9%,共计148.32万户,再创历史新高。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全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4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9元,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16,比上年缩小0.05。(廖志慧、刘颖)
官网基本确定了,5827 我们真切感悟到,有一种力量叫团结奋斗。面对百年变局,我们喜迎盛会、深学笃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谋远聚势、立柱架梁,高水平编制和实施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襄阳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出台支农惠农、援企惠企、包链招商、人才新政、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强鱼梁洲保护利用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以链式发展思维谋划实施“144”产业集群,比亚迪、吉利等知名企业落户建设,东风新能源汽车和商用车智能化搬迁改造项目落地实施,郑渝高铁、保神高速、绕城高速南段、枣潜高速襄阳北段、汉江河谷大桥、鱼梁洲过江隧道全线贯通,襄荆高铁、襄宜高速开工建设,综保区封关运营,文旅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达到5827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5.4%,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农业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速居全省第3位;在全国城市50强位次有望提升2—3位,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迈稳第一步、见到新气象。587万襄阳人民万众一心、勇毅前行,用“奋斗”标注了襄阳发展新高度。
工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可以 1至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发布时间:2022-11-28 08:02 11月25日,记者从1至11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稳”的底盘在不断加固,“进”的势头在持续扩大,为打好“收官战”、决胜“全年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从主要指标看,10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较9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上升。1至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8%,增速较1至9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从匹配指标看,10月份,全市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66.9%,增速环比大幅提升,相比上月提高50.9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持续出力。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32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86.5%。“144”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继续保持有力支撑,在全国商用车市场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汽车产业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1至10月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3%;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快速增长,1至10月分别同比增长18.49%、15.43%和14.57%;节能环保继续领跑各重点产业,同比增长21.68%;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速,分别同比增长16.08%、11.94%。 市场主体持续成长。1至10月,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总数达到191家,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总数达到46家。航宇嘉泰设计的“民用客舱内饰”产品配套C919大飞机,并获评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骆驼集团、美亚达上榜湖北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回天新材、嘉施利等6家企业上榜湖北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榜单。
11月10日襄阳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洪19个项目1017.4亿 保康县签约项目1个合同金额130亿,南漳县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150亿,宜城市签约项目2个总投资150亿,谷城县签约两个总投资179.5亿,高新区2个总投资88亿,枣阳市2个总投资50亿,襄州区两个总投资42亿,襄城区两个58亿,东津新区两个87亿,樊城区一个31.8亿,老河口一个51.1亿。
11月4日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在襄州区远景零碳产业园建设现场 四季度襄阳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1个,总投资1206亿元,冲刺四季度,打赢收官战。 远景这就要开工了吗?前几天看新闻还在洽谈,这里已经开工建设了。
大家去DY搜下湖北城建观察,两个昌昌笑死我了。 有乐子大家去开心下。
前三季度规工增加值增速,表现不错。 在如今环境下,三产普遍增长缓慢。一产基数少,影响有限(襄阳一产一直都不错)。经济增长主要靠二产拉动,前三季襄阳二产增长8.5%,在省里增速居前列。
17328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再创新高 10月27日从省经信厅获悉,1至9月,全省共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36家,同比净增1059家。由此,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到17328家,新增企业数和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均为近年来新高。 据悉,全省17个市州中,有7个市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超过100家,其中武汉398家、襄阳252家、黄冈207家、宜昌182家、十堰185家、荆州176家、孝感156家。
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武襄十随汽车走廊入选
省数据出来了,不是很理想。 这下不到3900,不用想了
我现在有点相信北边组群了 到处认爹帆船,这几天不止看到一个认爹襄阳的南阳捞仔。我相信这吧里还有很多南阳仔,这个小黄鸡捞仔看见很多次了。
昨天819深圳新能源招商听说27个项目,总投资458.13亿 有没有具体项目,比亚迪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1-2月经济情况还蛮满意吗? 【襄阳政府网消息】3月24日,记者从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稳中快进”,凝心聚力、抓早抓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至2月全市经济开局有力、势头良好,为一季度“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指标高位增长。1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9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1%。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在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各地各部门抓招商、抓项目工作比往年更早更实。1至2月,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2.65%。全市举办重大项目“开门红”系列活动23场次,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总投资1136.6亿元;竣工亿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408.2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总投资1059.6亿元。全市148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27个,按照时间节点实现应开尽开。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汽车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19.8%。 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企业销售增长较快,1至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0.6%。企业投资意愿增强,1至2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7%、24.7%、19.4%。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截至3月20日,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282.75亿元,较年初增加120.51亿元。就业形势较为稳定,截至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983人。新增市场主体较多,1至2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万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猪肉、蔬菜、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库存充裕。
十堰那个小人,只会用权限,真鸡儿丢脸。
22年湖北也是恢复年,今天增长10以上才算合格。
襄阳去年有点不理想啊,以前增速基本省前四,我看规工增速也不慢啊
这两个有区别吗?
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吧,河南出口大省3086.5,湖北超200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