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y120 dyy120
关注数: 16 粉丝数: 34 发帖数: 726 关注贴吧数: 5
花头瑶“三月三”习俗 花头瑶主要分布广西防城港市和崇左市一带。三月三节是花头瑶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四个祭祖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十四、冬至)的最大节。三月三过节要制作三色糯米饭,即红、黄、黑三种颜色,分别由红榄、黄姜和枫叶的天然色素染制而成。其中用枫叶染制的黑色糯米饭工序最为复杂,也是花头瑶最有代表性的独特文化之一。枫叶在花头瑶的各种节日时“喃曼”都会“喃”到,在花头瑶的金门话中,三色糯米饭叫做“藤萌剩”(枫叶饭),可知枫叶在其中的重要性了。据说有驱风、消食、散寒、健脾胃和美容等保健作用。 不知道从哪时起,花头瑶就有那么个规定,即一年中只有在三月三才会染制三色糯米饭,特别是枫叶染的黑色糯米饭只能染一次,不能染多次。且必须每年都要染制,如果你有一年没染制,则须隔三年后才能染制。 一般三月初三前两天上山摘枫叶,枫叶是野生的,叶都是新长出来的,而红榄和黄姜是人工种植,糯米饭染得好与坏,也预示着一年是否顺利。摘回来的枫叶放室内晾干于次日粉碎浸泡着色后和红色黄色的一起放进木桶蒸,一般要蒸四至六个小时,蒸熟的糯米饭于三月三早上先喂给家禽家畜后人方可放心吃,预示着让家禽家畜把所有的疾病、困苦与不顺带走,剩下的都是顺利、健康和快乐。 花头瑶习惯于三月三扫墓,每年带上自家制作的三色糯米饭去扫墓祭拜祖宗,这种习惯由来已久。但也跟汉人一样,谷雨前才可以扫墓,谷雨墓门已关闭,因此到谷雨后不再扫墓。 每到三月三,花头瑶的“门莎门奥”都会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庆祝春天的到来,而“门发门标”则在家杀鸡杀鸭的准备最为美味的菜肴等待客人的到来。现在三月三已演变成为花头瑶族的“请客节”了,瑶族男人会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以备招待客人。这天从早到晚都有外族客人进入瑶寨,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请些客人到家里来做客,这些客人大多是外族人,都是“老同”或是些要好的朋友,一般会被看作是谁家的客人越多就越有面子的事了。可以说三月三充分体现了花头瑶人们的热情与好客。
防城港有个瑶族大峡谷 在防城港,有各支系的瑶族,人口约3.5万人,以花头瑶居多,其中的花头瑶和大板瑶较有特色,从东兴市区沿着中越边境的沿边公路往西北走,翻越巅峰马鞍坳,再顺坡而下七公里,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峡谷。在沿边公路尚未开通前,这里几乎与世隔绝。 那峡谷的四周,大山高耸连天,云雾终日萦绕;谷底清溪交着,一年四季奔腾不息,不知流向何方。谷峰和谷底中间,便是一层一层的梯田了,春夏来时一片翠绿,金秋时分则漫坡熟黄,如金带盘山。梯田深处,零零星星的居住着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便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中的瑶族,又是瑶族众多分支里的奇葩----大板瑶。 大板瑶族与其他瑶族同胞有着许多相同的风俗习惯,而最与众不同、令人叫绝的是大板瑶服装和头饰,在其他瑶族和其他民族中独树一帜。据史料记载,大板瑶人认为自己是麒麟和狮子的后代,因此他们传统的服饰上保留了夸张的头饰造型----顶板高达一尺左右用磊红布折叠2×4寸装订,该布板由80层布料粘制而成,图案色彩非常精美艳丽。峡谷里的乡镇就称为“板八乡”,壮话的“板八”即是大板瑶头饰布板的层数,即八十层布板的简缩语。板八乡里的大坑、细坑、和平等村组,便是大板瑶胞的聚居地了。尽管不知道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世世代代,大板瑶族人数还是很珍稀,目前只有1500人左右,是人数最少的一个瑶族分支。 这个独特的民族居住的地方,人称瑶山大峡谷,地理上与越南一山之隔,山水相连。 自古以来,真不知道是先是有着这大峡谷还是先是有着这群人,也不知是这么一群人先是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亦或是这么一个大自然后来孕育了这么的一群人,更或是这群人守护了这片山山水水还是这片山山水水呵护了这群人?大峡谷里的世界,如今依然是那样的天然,神奇,扑朔迷离。 走进瑶山大峡谷,身心沐浴原生态的清新,尽情拥抱那一溪长流不息的碧水,真诚感受这里人们的辛劳和淳朴,徒然觉得一切文字的描述,已经是万分的多余和苍白...... 世人总想劝人勉己:虚怀若谷。走进瑶山大峡谷,身处大板瑶族人的世界,或许当再无更多如此那般的烦恼和纠结了罢?
同胞缘——来自一位云南同胞的感动 同胞缘 ——来自一位云南同胞的感动 也是去年的春天,和朋友去云南感受浪漫春城的风光,曾经向往的地方,但到了云南并没预料的那样激动,从绿城飞往春城,再往大理、丽江方向,一周很快结束了云南之旅。虽有余兴未尽的感觉,更遗憾一路没能遇上最为亲切的瑶族同胞,偷偷说给自己听,有机会一定回来感受一下同胞的热情。 一年好快过了,也渐淡忘了对云滇的记忆…… 再次沟起记忆的是百度瑶吧,吧主组织了此次活动就在几天前收到此次活动寄来的礼物,急不可待打开邮包,一只漂亮的手工绣花包——手机袋,那是一针一线一心一意地绣出来的,红蓝绿紫色相间,用三十二颗绿色心型物作尾缀,很精致很飘逸。很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一封非常用心且写得工工整整的信,“……最感动的时刻,来自朋友的想起,最美丽的时刻,源于想起朋友,没有约定却有默契,一线网络,淌着我们的心情……浓浓的真情,传递我诚挚的祝愿!”字写得很清秀,这是一位来自云滇同胞的祝福。这使我想起年轻时初中、高中毕业时收到同学发自于最底层那原始最草根的祝愿,那样真挚,那样动情,就象旭日阳刚组合那样的草根歌星的歌声,如清晨的露珠那样的晶莹剔透! 其实感谢的是现代的网络,感谢的是遇上的我们的瑶吧,吧主和亲爱的同胞!只因文采极差,这使我不能完全的准确的表达那一刻的心情,想起很多很多的诗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还是没能找到更恰当的诗词表达!这是一种缘,同是瑶族是一种缘,遇上你们是缘,认识你们更是缘,瑶族就是我们共同的缘。 写了那么多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文笔笨挫,让同胞见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