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gmq 安然gmq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5 发帖数: 2,981 关注贴吧数: 23
【原创】偶声 偶声 大约在2010年,我开始比较懂事的时候,意外的接触到了《追捕》,于是意外的接触到了毕克的高仓健,邱岳峰的堂塔;于是……于是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译制片,这感觉,就像“融化在蓝天里”。 始终认为,上译厂的老一辈配音演员们,他们就是艺术家。邱岳峰的声音酥酥的,仿佛含着磁铁的碎屑,一下子,使你浑身有被电击的感觉,是一切卑劣的,胆怯的,善良的或狡猾的小人物的化身;毕克犹如大提琴,坚毅,浑厚,深沉。《尼罗河的惨案》里的波洛,简直魅力至极。“风流倜傥”就是童自荣,《佐罗》已成为经典。尚华,那种华丽,那种诙谐,那种一点点的封建味儿……还有含蓄而古典的胡庆汉,敦厚而江湖气的于鼎,杨文元,乔榛;那些“女神”们,李梓,丁建华,刘广宁,苏秀,赵慎之……他们都是我的偶像,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偶声”。因为,是他们的声音,真正住在了我心里。 我最早认识毕克,是《尼罗河的惨案》的波洛。现在看来,这部片子可以算是上译的巅峰之作。毕克的波洛和他为人所熟知的高仓健系列有所不同,高仓健饰演的形象是坚毅而足智多谋的硬汉;波洛也是足智多谋,然而却多了慢条斯理,浓浓的洋味儿,使波洛这个大胖子的身体里有一个风箱,发出嗡嗡的声音,“只是有点热乎乎的。”“没有了,消失了,不见了。”几年前看过的片子,至今记忆犹新。 而高仓健系列,最经典的就要算《追捕》了,不仅有高仓健的杜丘冬人,还有一个更为出彩的角色—坏医生堂塔。有邱岳峰在,这就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反派了。他诱引杜丘跳楼是说的一句话: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向前走,一直向前走,不要往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多妙啊。那种强压着的小人的窃喜与迫不及待,可以的温柔,完全释放了。以至于当时我看荧幕里的蓝天都变了一个色儿。 邱岳峰最经典的作品要数《简.爱》里的罗切斯特了。同样还给我印象较深的是1958年版《悲惨世界》里的德纳第,又是他最拿手的小人物,集卑劣,贪财,奸诈,善变于一身的小人物。倘无这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那么《悲惨世界》的感染力就要逊色许多了。布尔维尔演得好,邱岳峰配得更好。这个小人物时而得意洋洋,时而媚态十足,时而丑态百出,时而又“装穷”装的可怜巴巴。 “啊哈,你不认识我了吗,不认识我了吗!再好好看看,我是德!纳!第!” “再怎么说,你也是我们的头生女儿嘛,嗯?……去,我比你冷多了!” “只要……两万法郎!先生,再怎么说,人总是要吃饭的嘛……” 怎么说呢?生动形象?总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德纳第身上了。 《悲惨世界》的确是部好电影,在原著如此经典的基础上,拍的居然也可以如此经典,让人回味无穷。还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片段,是冉阿让(胡庆汉配)自告奋勇枪毙沙威(尚华配)的时候,兹摘录于下: 沙威:“可以报仇了?”真的很平静。 冉阿让掏出小刀来。 沙威:(嘲讽)用刀吗?这很像你。 冉阿让用小刀把绑着沙威的绳子割断了。 冉阿让:沙威,现在你自由了。 沙威:我不明白…… 冉阿让:(叹息)你什么时候明白过? 沙威走了,在拐角处停下,看了冉阿让一眼。 “可以报仇了?”含着认命的意味,还有他那至死不改的高傲;“用刀吗?……”则是一种嘲讽,对自己的嘲讽,此时尚华的声音已和之前一成不变的冷峻大相径庭了。“沙威,现在你自由了。”意味深长,“我不明白”这四个字含着颤抖,含着一切的困惑不解。那是机器对人类感情的困惑。沙威永远不会明白了。当冉阿让叹息的时候,观众也不禁要叹息了:沙威,你这可恨又可怜的机器啊!你什么时候像人一样,活过? 而当片尾冉阿让溘然长逝时,我的眼泪终于决堤了,瞬间湿透了整个脸颊。 …… 及至我看到这些艺术家的名字后面一个又一个 连上了“已故”这残忍的二字时,融化在蓝天里的我也禁不住要惊醒了。我真的不相信他们会死。他们不会死。 在天国,在一些人的心里,一定会有这样一条街,街上有茂密的梧桐树,掩映着一个端庄的小楼,小楼上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牌,小楼里是我的“偶声”们。 一定会有的,一定。 by:安然gmq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