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南红 凉山南红
关注数: 278 粉丝数: 979 发帖数: 9,143 关注贴吧数: 53
南红越来越贵慢慢的会有不少识货的小偷出现,商家些小心哟 上午警讯 本报讯(记者 池海波)五旬女子来京小住,借购物之机盗走饰品店里十余万元的南红玛瑙饰品。今天上午,朝阳警方通报,刑侦支队破获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邱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陈先生在十里河文化园经营着一家南红玛瑙饰品店,7月22日下午5时许,陈先生在清理货品时,发现一条贵重的南红手串不翼而飞,立即报案。陈先生回忆,下午店里来了4名女子买了几样饰品,之后手串就不见了。   经调取店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当日下午2时许,有4名女子进入店内挑选饰品,其中一名年龄较大的女子边与同伴挑选饰品,边偷偷地将柜台上摆放的饰品往自己包里装。陈先生认出,这名女子几天前曾来过店里。   民警经过调查,初步锁定了嫌疑人邱某(54岁,广东人)。   8月10日下午6时许,民警在首都机场T1航站楼将嫌疑人邱某控制,并当场从其行李箱内起获被盗南红饰品。经查,所盗的玛瑙饰品价值十余万元。邱某对盗窃一事供认不讳。   邱某供述,她从老家来北京亲戚家小住。7月16日,到十里河文化园闲逛时进了陈先生的饰品店,她趁店主不备,偷拿了几串南红手链。7月22日,她约三名好友一同逛十里河文化园,进了这家店,趁好友买饰品之时再次作案。邱某因涉嫌盗窃已被朝阳警方依法刑拘。
南红之美~~~~~    南红之红复苏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求    南红是产自于我国西南部的一种非常美丽的天然红色玛瑙,历史上的主要矿区在云南保山,但产量较低,在清朝乾隆年间被开发及利用过,在《中国玉器全集》中收录了三件南红玛瑙的作品:《玛瑙凤首觥》、《玛瑙三荣花插》、《玛瑙桃椿双孔花插》,其原料似乎应来自云南保山。云南保山的南红玛瑙以桔红色为特点,间或与白瓷玛瑙相伴,多裂隙,所以大件作品极少。大约在2007年,人们在四川凉山地区发现了南红的新矿区。业界普遍认为,凉山地区的南红是目前已知品质最好的南红玛瑙,其颜色艳丽,润泽度和浑厚度都非常好。南红玛瑙的现身极大地满足了对红色玉石有需求的收藏者。  在记者观察到南红玛瑙开始受到人们喜爱的时候,苏州玉石市场中的南红玛瑙大部分是大小不等的圆珠或算盘珠,这充分证明了对于这种新的材质,制作者还缺少一些设计与想法,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开发、利用?  今年5月31日,在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褚海波的精心组织和筹划下,苏州玉雕名家南红创作研讨会顺利召开。参与《惊鸿一瞥苏州玉雕名家南红玛瑙雕刻艺术》一书成书作品创作的苏州玉雕名家杨曦、蒋喜、瞿利军、赵显志、俞挺、吴金星、范同生、李剑、侯晓峰等人悉数到场,并相继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各位名家们使用南红玛瑙的时间并不长,有些甚至还是第一次。但是借着这次集体创作的体会,结合白玉创作的经验,大家对南红玛瑙的创作各抒己见,十分积极热烈。   南红之美浓烈外在     要重视肌理和色彩     第一次雕南红玛瑙的蒋喜创作态度非常严谨:“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开始时并不自信能雕好。南红玛瑙肌理和纹路的变化太大,一时很难把握。不过在雕琢之后有了新的体会感受。雕南红玛瑙,更多的是用其色和肌理,所以不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特别好的料上,重点应是如何把料的缺点化腐朽为神奇,让短处变长处。白玉和南红玛瑙好比生宣和熟宣,当了解了其质地后,用什么样的墨、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便顺理成章了。战国之前各地的玛瑙就开始使用了,但一直以来都是用料形,而没用其肌理和色彩,现在我们雕南红玛瑙则不可如此。”   在业界较早尝试使用南红玛瑙的范同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南红玛瑙的红像玫瑰花,有浓香,美是外在的;和田白玉的美像玉兰花,有暗香,美是内在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南红玛瑙的创作手法确实需要大胆探索。再者,南红玛瑙的纹理对创作表现似乎有暗示作用,暗示着创作的方向和走向。所以,它的创作方向要广,尽量少考虑传统,多想现代,若能以现代的审美进行巧雕或许效果能更突出。”   关于南红,   “塑造”比“雕琢”更重要些   一直走在苏州玉雕技艺创新之路上的杨曦表示:“当代白玉的创作已经跨出了很大的步子,很多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是全新的,大家是接受的。那么,南红玛瑙同样不仅可以,而且更应该用新的方法去处理,相信有更新的东西可以尝试。如果能从设计和表现手法这两个角度完全脱离传统玉雕的感觉,是最好的尝试。比如是否可以尝试西洋雕塑、装饰陶瓷的一些做法呢?关键是要大胆。南红玛瑙创作尽量少用雕,要注重塑。因为"塑造"比"雕琢"更容易表现其厚重的质感。”   擅长器皿件制作的俞挺认为:“南红玛瑙还是要在设计上多动动心思,它有别于白玉等材料。南红玛瑙的脆性较大,用的工具也有别于其他材料。有时候南红玛瑙料是没办法设计的。因为料性,随着创作过程的展开,南红玛瑙的色泽、纹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很多时候南红玛瑙创作是随着原料的变化而改变,思路必须随时改变。相对来说,其创作的空间是很大的。”    苏州玉雕把南红“推进了殿堂”    玛瑙古称“赤玉”,其开采、使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对于成长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这一批苏州玉雕名家们来说,南红却称得上是他们创作的新鲜载体南红矿藏的一度枯竭让南红创作在历史上中断。近年,四川南红是被奇石玩家们发现后一鸣惊人蔓延至全国。  苏州玉雕历史悠久,艺术传承连绵不绝,并不断有新的突破,在新的时代形成新的创作主力和新的创作风向,其风格在国内主要的玉雕流派中独树一帜,这为南红与苏州玉雕的相遇埋下了伏笔。研讨会的组织者、《惊鸿一瞥苏州玉雕名家南红玛瑙雕刻艺术》的主编褚海波表示,在诞生了编著一本关于南红玛瑙雕刻艺术专著的想法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征询了诸位玉雕名家的意见并得到了大家的全力支持,“他们在百忙之中纷纷出谋划策。得益于他们的无私帮助,本书的轮廓架构日渐清晰。这次众位大师集体施艺南红玛瑙,并就南红玛瑙创作召开会议专门探讨,算得上是苏州玉雕文化活动中的一次盛会,虽然规模称不上隆重,但大家为艺术探索所做的努力却颇具实验性和开创性。时间愈久,它的价值、意义愈显。”   近日,当图书正式面世之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奥岩先生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南红玛瑙的火爆是有些因由的,表面上是四川南红玛瑙的优秀品质的体现,实际是中国当代玉文化兴盛的表现,也是中国当代玉文化进入百年一遇辉煌期的又一佐证。褚海波先生以其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娴熟的市场运营力调动了苏州一批大师,集思广益,各显身手,创作出了这批南红玛瑙的艺术佳品,更将这些佳品汇集成书,融思想、艺术于一册,久留广传,为南红玛瑙的传承立下了功劳,也为南红玛瑙增添了一笔亮丽的浓墨重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