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粉丝A 葫芦粉丝A
关注数: 179 粉丝数: 556 发帖数: 4,536 关注贴吧数: 52
关于盘手捻葫芦的养生简说 (转) 关于盘葫芦 “盘”字经常为核桃、玉件、葫芦上的称谓,其实为动词,是指用手把玩或抚索器物。 “盘”这个字很多人听起来陌生,核桃和葫芦或玉行的人知道。我们来说一说关于盘葫芦的一些常识。过去老话讲:文人盘核桃,因为核桃夏天不燥,冬天不凉。富人揉葫芦。这个“揉”与“盘”是一个意思。主要目的是为了活动手指。俗话说十指连心。经常活动手指是对人体大有益处的。那么手里把玩一个天然器件,时间久了这个器件会晶莹剔透,有着古朴的外表,让人心悦的颜色。不仅健身,又让人结实很多玩友,更重要的是这小小器物间蕴藏着非常深的文化。王世襄先生为当之无愧的大玩家,启功先生曾为他的出版物作叙,称他“玩物尚志”。在把玩葫芦的过程中,会对其中文化从感性到理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故中国的经典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就是天人合一,我们在把玩葫芦过程中,活动手指的同时,也是在健身,看着手中心宜的宝贝心旷神怡。我们常说人有三宝,那就是:精气神。那么,精气神不仅是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更重要的是,心情好。相信,很多把玩葫芦,核桃的朋友都很乐观、恬静。盘得是葫芦,核桃,磨得是性情。 下面发一张手指穴位图,供玩家参考不难看出,为什么盘葫芦和核桃的人性情快乐吧。手经常活动,不仅仅是舒筋活血其实在把玩葫芦的同时,就是在养生。 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境,无欲则刚,身体的健康最重要在于心神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人的身体健康。一枚晶莹剔透手捻葫芦托在掌心,无非也是一个人的精气神的体现,所以古人说“富人盘葫芦”之说。
押花葫芦工艺制作  砑花葫芦也称作押花、掐花。据说这个工艺源于明清时期。砑花的原理与阳刻很相似,相同处都是将花纹周围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现出来,不同的是,雕刻需要挖下去的部分,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下去,使葫芦表面上出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形成花卉、山水、风景等美伦美幻的浮雕效果,砑花不会破坏葫芦表面的一层硬皮,可以历经百年长久保存。   砑花工艺往往与范制葫芦结合起来,做出来的工艺葫芦更具欣赏价值,附加值当然也就髙了。   现在我们就看一下砑花葫芦是怎样做成的。   刀具:砑花工艺所需刀具是用玛瑙材料制作而成,按不同用途分为大小粗细4把。   葫芦选择:砑花工艺在葫芦的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要选表皮光滑、无伤痕的葫芦为好。   起稿:起稿时构图很重要,首先心中要有明确定位和图样,然后用细刀在选好的葫芦上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以牡丹图为例,在勾勒草图时一定要安排好整个的画面布局,疏棵跑马,密不透风都是构图方法。要注重图案在葫芦上的整体效果。   起稿时不要压得太深,力度不要太大。因为葫芦表面很光滑,一定要在手中固定住,这样勾勒轮廓时葫芦不会滑动,就不会画错了。这就是轮廓勾勒好的牡丹图。   砑花的方法:   制作砑花葫芦主要有两种方法:挤压是用宽刀在图案边缘处,向两边轻轻挤压、使线条凸起。从起刀到落刀,要灵活掌握,有深有浅,在挤压花纹时,沿着花纹边缘以刀尖稍用力挤压,不要用力过大,力量主要用在靠花纹的一侧,另一则基本上不需要用力,刀过后就会出现一条呈斜面的凹沟,靠花纹的一侧较深,花纹的另一侧也如法炮制,这样花纹就凸现出来,也就会有轻微的浅浮雕效果。   赶压是用宽刀或大刀的斜刃,在图案空白处进行推压。使空白处凹下去。图案线条更加明显。初步赶压时先用宽刀,注意要轻赶,不能伤到葫芦的皮质,皮质损坏就失去了砑花葫芦的价值。待浅浮雕效果出来后,再一次用大刀进行赶压,这时用力可稍重些,把空白处凹凸不平的地方赶下去。   葫芦底部比较平滑,赶压时一定要赶到、赶均。不要出现顿顿挫挫,高低顿挫不平而破坏整体效果。在处理比较细小的图案时,也可以用细刀进行挤压和赶压,使线条更加明显,图案立体感更强。   修饰:   修饰图案时,用小刀在对已经凸现出来的线条,进行再次的挤压修饰。对线条挤压时,要注意小刀走向顺滑流畅,特别是线条拐弯处更要仔细修饰。在葫芦空白处可以用刀尖点压,使图案层次加强。经过对整个图案修整,一个牡丹花的押花葫芦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砑花的原理很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比较复杂精细的花纹图案,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压得越深,花纹凸起越高。它不仅要求压得深,而且更要讲究层次。初学者要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才可以掌握。   葫芦作为工艺品在国内很受人们的喜爱,很多葫芦工艺品已出口海内外,它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也赢得众多外国朋友的认可。
大家都来赞美fcbabypig的小葫芦吧 这是我至今为止玩过的两个葫芦,左边的大的年岁很长,算算有二十年了,其实这么算,我也应该算是老手,无奈二十年前的我刚上小学,其中又扔了一段时间,最近翻箱倒柜其才重见天日,右边的小的,是今年元旦新买的,但论钟爱程度,还是对这大的情有独钟。 扎一看这偏大的葫芦,话说品相确实不太好: 1、个头大概在10CM. 2、小时候是刚刚摘下来的就开始把玩,印象里当时是青葫芦,连皮都没剥。所以擦到现在有点花皮。 3、后来用刀刮的皮,多少有些伤。 4、最致命的,龙头折断,而且是连根断。 但究其为什么我偏爱它的原因,是因为葫芦虽小,但包含了很多的记忆。 当初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北京的老四合院,祖辈爷爷奶奶住一间北房,房前有个巴掌大的地方就种了一株葫芦藤。不知道哪年哪月,竟然结出了两个葫芦,当时孩提时的我就选择了大家现如今所看到的这个。那时候也不懂具体的把玩的方法,就听别人说抹核桃油,就在青的时候开始玩,一个礼拜的时间竟然给擦黄了。母亲看我小,葫芦带个龙头怕伤到我,就给生生的掘断了,爷爷趁我不在的时候,拿小刀刮了皮,没成想我看到后哭闹不得,好不容易擦出了点光泽,一下又变成了土黄色。就扔到了一边,打起另外一个葫芦的主意,也许是天意,另外一个葫芦在晒干的过程中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的干瘪了,就唯独剩下这一个。 虽然它并不是那么的出类拔萃,但他凝聚了母亲,爷爷,奶奶,以及我儿时的回忆。现如今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但在我手中,仿佛包含了两位老人对我无限的爱意。 葫芦虽小,在众人眼中只是个玩物,论价值,比不上核桃,珠串,玉石。但其中包含的,启是它们所能比拟?你是我儿时美好的回忆,你承载了老一辈对我无尽地爱意,你的存在代表了祖祖辈辈亲情的延续,正是这些情深意浓的往事,让我心中荡起暖暖的涟漪。。。。。。感谢你一路陪我走来,对你我要倍感珍惜。 藤蔓仙友:葫芦粉丝A 献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