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c596025109
lyc596025109
关注数: 1
粉丝数: 294
发帖数: 2,566
关注贴吧数: 6
转《天津女排 你的精神感动一座城市》 2018年4月3日,天津女排夺得第十一个全国联赛冠军。 十一座沉甸甸的冠军奖杯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天津女排人的忘我拼搏,是深深感动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天津女排精神。 本报特邀解说天津女排比赛长达21年的天津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喆,为本报读者讲述亲眼见证的一代代永不言败的天津女排人,讲述几十年传承光大、感人至深的天津女排精神。 多少年后,我仍然记得,1997年,我到天津电视台体育部实习的那一天。那天特别冷,我刚到体育部,就听说,天津女排在客场逆转战胜了当年的全国冠军上海女排。那场比赛央视没有直播,我甚至有些怀疑消息是不是错了。那时的上海队,诸韵颖、应俊、王怡、桂超然等名将云集,那是多么豪华的阵容啊!后来,我采访和解说天津女排比赛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坚信,天津女排一定会站在全国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难忘总理期待的目光 当年刚接触天津女排时我就感觉到,天津女排的赵雪琪教练非常严厉、自信。赵雪琪教练对排球有着深刻的理解,有自己独到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后弯道跑时,她都特别注意让队员们增强韧带能力,避免受伤。 赵雪琪带队训练量之大全国罕见,却几乎没人受伤,这在今天的排球界都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老太太当年带天津女排虽然无比严格,但生活上极为关心自己的队员。赵雪琪教练的母亲是哈尔滨人,会烧俄罗斯红菜汤,赵教练常常让李珊、丁红莹、张静坤、吕超这些队员到她的家里吃饭。 1999年,我随天津女排去成都转播比赛。当时运动员们吃的是大桌菜,队员们吃过后,我注意到,老太太悄悄走到空了的饭桌前,仔细察看孩子们吃了多少,她心里就有数了。老太太平时特别注意运动员的营养、训练和休息,包括文化课学习。20年前,张娜、李珊等一批日后成为天津女排主力的队员刚进队,当时她们还是体校的学生,每天有半天儿文化课,有时候,她们训练累了不去上课,老太太就跑去砸门,把她俩硬叫起来:“快起床!快上课去!运动员必须注重文化学习!”后来我才知道,老太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民国时期辅仁大学的高才生。 2012年,老太太接受我采访时说:“我们打球的那个年代,受过日本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训练,敬爱的周总理曾经亲临训练现场,观看我们的训练。那时运动员思想都相当纯粹,一切都是为国争光。后来,我到了国家二队,再后来我担任天津女排教练,我的脑海中每每都会回忆起周总理观看我们训练的情景,他老人家的眼光里,满怀期待中国体育振兴的神情,快60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总理的眼神。快60年了,我现在还经常想到贺龙老总那句话:‘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直到70多岁了,我还会经常在凌晨惊醒——是不是该起床带队训练了?张娜是适合打沙滩排球,还是适合打自由人位置?吕超的膝盖有伤,到底应该怎样调整?等我完全清醒后,我才会想起来,自己已经是个退休20年的老太太了……” 带病训练的天津爷们儿 提起教练王宝泉,在天津无人不知,正是他,率领天津女排夺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 我认识王宝泉的时候,他正在国家排球队当陪打教练。我和宝泉教练的交往,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在我的印象里,王宝泉是典型的天津爷们儿。2004年1月,当年的全国女排决赛前,天津女排在大港油田封闭集训。我从小生活在大港油田,知道天津女排来油田集训了,我们全家三口全体出动,跑到超市,从奶粉、茶叶到娃哈哈、大苹果,给女排的姑娘们买了满满两大推车好吃的。结账时,我当时只有两岁的女儿,望着眼前上千块钱的好吃的高兴极了,她以为,这么多的好吃的是给她买的。我告诉女儿,这些是送给天津女排的阿姨们的。女儿听了非常兴奋,非让我带她去看女排打球不可。在大港油田体育馆女排训练场上,女儿看着女排训练,在场边快乐地奔跑着。休息时,女排运动员李娟、张娜、李珊都跑过来逗她,封闭集训高度紧张,短暂的休息时间能逗逗小孩儿,这些女排姑娘们也难得放松一下。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16岁了,业余时间,她会在老天津女排队员张晓宇的跆拳道馆学习。女儿说,她要学习天津女排的拼搏精神,即使不能上场比赛为国争光,也要通过体育锻炼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还是接着再说宝泉教练。 2004年,我去国家体育总局天坛公寓,采访国家排球队的李全强领队,请他讲讲王宝泉教练当年患病的事。我万没想到,这个话题刚一提出,李全强大哥立刻哽咽了:“我们对不起宝泉!他当时在国家队病了,那么严重的病,可他不告诉我们。后来,我的一个朋友看见宝泉走路往一边歪,朋友赶紧提醒我,宝泉的身体有大问题,因为这个朋友家里就有这样的病人。必须让宝泉赶紧停止训练!必须火速让他住院!”说到这里,李全强泪如雨下。过了好久,他哽咽着对我说:“我和宝泉是好兄弟,好战友,我作为领队,我的工作有失误,没照顾好他,我对不起他!”他哽咽得再也说不下去了。  女排精神代代传承 2000年9月,悉尼奥运会,我在央视解说沙滩排球比赛。当时安排给我解说的一场比赛,恰巧是张静坤、田佳两名天津籍运动员对德国选手的比赛。 天啊!真是太巧了,她们的分站赛,她们的技术特点,她们的战术打法,我都太熟悉了,甚至就在大赛前,静坤还告诉我,悉尼邦迪海滩的沙子比较软,不利于弹跳。 正是因为提前有了这些了解,那场比赛我解说得非常得心应手。我还记得,1990年代中期,天津女排的赵雪琪教练就力主天津要大力发展沙滩排球,而在短短几年后,她的弟子就打进了奥运会。 2004年,我转播一场排球比赛,想请当时已经是天津少年排球队教练的张静坤做解说嘉宾。 电话打过去,静坤在电话那头告诉我:“我现在带队在昆明训练呢!” “你啥时候回来?” “至少三个月吧。” “什么?你刚出生的儿子怎么办?他才刚满一个月啊!” “我是教练,我要带天津女排的运动员参加全国集训。你个臭王喆,又勾我眼泪,你不知道现在不能跟我提孩子吗?” “对不起,静坤,我真的不知道。云南电视台有我的同学,我把他的手机告诉你,你如果有事可以找他帮忙。” 小半年后,张静坤回天津时,她的儿子都已经快半岁了。静坤回来后,我们见了一面,她告诉我,她没联系我的同学,因为她每天的训练实在太忙了。 眼前的静坤又黑又瘦,看上去累得都快脱相了。 后来,张静坤训练的天津少年排球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包括现任天津女排队长陈丽怡。 2013年夏天,我去援藏之前,在蓟县和朋友小聚,得知天津女排的陈友泉、张静坤在率队备战沈阳全运青年女排比赛,我决定去看看他们。我解说了17年天津女排的比赛,和天津女排太有感情了。 当时同去的蓟县的朋友认不全天津女排的队员,张静坤就在一边介绍:“这是我们的刘立雯。” 我补充说:“拾金不昧好少年!” “这是我们的高大副攻王媛媛。” 我补充说:“暴力副攻眼睛侠!” 那天,给天津青年排球队的孩子们讲述天津女排的故事时,我落泪了。 今天,那批2013年在蓟县封闭训练的孩子里,成长出了陈馨彤、王媛媛、王宁、刘立雯、于鋆炜、杨艺,她们已经成为如今天津女排的中坚力量。 21年,作为一名体育解说员,我讲述着一代又一代天津女排的故事。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天津女排的教练、运动员,我几乎能做到如数家珍。 太多的五局逆转,太多的拼搏故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我相信,你已和我一起看到—— 什么叫“锐意进取”?那就是天津女排的赵雪琪带领全队卧薪尝胆,从原来的全国排名30名以外,三年打入全国甲级队行列! 什么叫“迎难而上”?那就是天津女排的张静坤丢下刚满月的儿子,远离家乡,苦练高原,为天津女排培养出过硬的后备力量! 什么叫“顽强拼搏”?那就是天津女排的王宝泉身患重病,为了不影响国家队训练,一声不吭地坚持,坚持! 什么叫“争创第一”?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天津女排人,用一场又一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告诉我们:只要比赛没有结束,那就要拼尽全力,争取胜利! 这,就是天津女排! 这,就是天津女排的精神! 这,就是天津的精神! 天津广播电视台 王喆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上海媒体又开始带节奏了 为什么非要有意避开全北呢?就那么怕韩国球队吗?去年上港有意输球选对手惹一身骚还没让他们长记性吗?何况 打权健就很容易吗?真有意思,不想着鼓励球队赛场争胜,总在这些场外因素上动歪脑筋。而且于情于理我也都觉得早打全北是好事,没必要有意避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