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lhl mglhl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22 发帖数: 4,705 关注贴吧数: 26
转【Vanden系列转载】单车保养教学链条该怎么洗 本帖来自宝岛的Vanden公路车实验室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anden-lab.com%2Fblog&urlrefer=65348870f983442960d546fb3fe82f17,一切版权为Vanden公路车实验室所有。 单车链条(or炼条?)保养的方法,其中最常被消费者讨论和争执的议题,就是,应该要用什么清洁剂?? 我直接表明我的立场,那就是:不要把你的自行车链条,浸泡在柴油、煤油、去渍油、WD-40等这类强力洗剂。如果只是用擦的,我或许勉强接受,如果用浸泡方式的,那绝对不要。 链条的内环轴承本身的油,是黏度高的油(俗称黄油..grease),一旦被洗掉后,会使内环干涩,不管事后再加上多少的低黏度链条油,都已无事于补。 但先不管你是支持用柴油、煤油的一方,还是反对此类溶剂的一方,我非常建议各位,把链条原厂说明书看过一遍,再思考看看。 接下来我会告诉你Shimano, Campagnolo, SRAM, KMC这些有做链条的单车零件公司,他们的链条说明书了写了什么。 以下各图片素材与版权,皆属于各原厂所有。 ---------------------------------------- 先看Shimano的说法: 此为Shimano 7900 Dura-ace链条的说明书 翻译:请用中性洗剂去清洁链条,不要用强碱强酸这类的洗剂,例如除锈剂,这会使链条受损。 此为Shimano 7801,6600,5600 (Dura-ace/Ultegra/105)链条的说明书和7900链条说明书的用词是一样的。 这是shimano公司提供的简体中文版,大家应该能看得懂。------------------------------------- 再来看Campagnolo的说法: 这是campagnolo公司的Super Record 11速链条说明书 (这是41页和42页)翻译: 在上油之前,用刷子或衣服,沾满适当的清洁剂,彻底地清洁传动系统。翻译: 不要用高压水柱去喷你的车子。高压水柱,即便是浇花用的软水管,都可以渗透油封进入你的campagnolo零件,使得零件受损。在洗车时,建议用水和中性肥皂来擦拭。 这是campagnolo 原厂的FAQs常见问答集,原本在CAMPY原厂2008年网站还可以找得到,但现在2009年已被移除,还好有位日本人把它留了起来。翻译: 避免使用会对金属或外观表面损害的溶剂。请定期使用干燥的布,干净的布,来擦拭链条 --------------------------------------- 接着是SRAM 公司的说法: 这是SRAM公司的链条说明书(RED Force Rival 10速链条)翻译: 上油前,请先将链条清理干净。不要用使任何除油剂(grease型的除油剂,黄油除油剂)或酸性洗剂。清洁剂在几分钟后要用水洗去。最后水份干了再上链条油。 这是SRAM公司的FAQ常问答集,关于链条保养的部份。原本网址请按我翻译: 我们警告不要让链条浸泡在任何溶剂(煤油,汽油,SimpleGreen(美国知名的清洁剂),生物可分解型除油剂),不管时间长短。并请确实遵守各个除油剂产品的稀释浓度配方。 ------------------------------- 最后是KMC的说法: 这是KMC专业链条制造公司的链条教学同上,这是英文版,但内容有些不一样。翻译: 避免使用酸性或碱性洗剂,例如除锈剂,这种洗剂会伤害链条而且会导致断裂。 绝对不要同时使用洗炼器+溶剂(solvent).这已经确定会立刻损害你的链条。 避免使用溶剂(solvents),它们不只对环境有不好的影响,它们会洗除轴承部位的润滑油。 这是KMC的FAQ,链条清洁的疑问。----------------------------------------- 看完了这些制造商的说词,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 其实你可以看到,不同厂商之间,对于链条洗剂的看法,仍有些小差异。不过大致上都是同意,使用中性洗剂,然后用布擦,或用刷子去刷的,没有厂商说用浸泡的。 我知道有些人是难以被说服,有些人是根本不吃这一套。 不过这都没关系,你想怎么做,这都是你的自由领域,但当你要教别人使用柴油,煤油,去渍油去泡链条时,你可能要想想, 你有比这些制造商专业吗?还是你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你自己这样做或许会很爽,但对别人而言,链条弄出问题了,你难道要帮别人扛起责任吗? 消费者什么时候要相信制造商的说法? 什么时又不需要相信制造商的说法,改去相信网络上随便看来的说词? 如果链条内环轴承的grease(黄油)被洗掉了,我很想知道,一般消费者要怎么把grease加回去?千万不要跟我说去加链条油喔!因 为,一般市售的链条油,黏度都很低,比不上原厂的固态黄油。一般链条油可以渗透到链条内环轴承,但固态黄油grease,是很难塞进去链条的内环轴承!那 么用高温高压方式去煮链条?别闹了,那是工厂或狂人才在做的事,消费者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这闲时间和闲功夫啊? 我说真的,有在看我的文章的人,如果你是shimano,Campy,SRAM,KMC(桂盟),connex(wippermann) 这几个工厂的单车链条RD或技术相关人员,如果你觉得我的论点有误,请你直接纠正我,我会找时间去拜访请教你。如果是间接人员的讯息,就不用了。 以前我就有看过客人的链条,因为去泡柴油和煤油,而导致噪音不断,难以解决。最后的结果,客人还是了买一条新链条。嘿嘿,这样做,店家不就又赚了一笔钱 吗?客人你拿链条去泡柴油煤油,泡到挂掉,这样一来,我们做店家就可以多赚点链条钱,那为什么身为店家的我们,干嘛还挡自己的财路,居然苦口婆心的去告诉 你们消费者,不要用柴油和煤油来泡链条,这不是很吊诡吗?(这一定有什么阴谋,陈X扁,马X九,你们说是吧!?老实说,这种钱我不想赚,但消费者你为什么一直要把钱送过来咧?) 我自己也是有不按照产品说明书做事的时候,但要先想清楚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拿去教别人,对别人会有什么不良的影响。 有的时候,坚持,会变成我们的信念和信仰,然后会去同化别人。但如果这个坚持的出发点,若是有问题的话,这就不是个好的坚持,最怕就是用自己的错误的信仰去和别人对抗。 用柴油,煤油,去渍油洗链条,在我来看,这已不只是科学上的争论,已是进入信仰上的战斗。
转:TMS训练——公路锻炼数据分析三部曲之三~功率篇 1、功能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功能守恒定律适用于目前已探知的整个自然界,其中当然也包括公路骑行的整个过程。首先了解下公路骑行中的主要的功与能:在骑行中对车与人的整体做功产生动能,其间克服自行车的机械摩擦做功,克服地面摩擦力做功,爬坡时牺牲动能转化为势能,无风时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逆风时克服空气阻力和风阻做功,顺风时克服空气阻力并获得风力的功,其中还需要考虑运动过程中热量的流失…… 风力发电机把风动能转化为电能,植物的绿叶把光能+水与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水电站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 人类也在做着类似的功能转换,食物提供了能量,在骑车的过程中的动能或爬坡的势能皆源自于此。 以耐力与速度比拼为主的公路骑行中,功和能量转化是描述和分析的基础,而真正体现出个体间差异的则是另一个能描述做功效率的指标——功率输出。 2、功率的输出 功率用来描述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是对做功性能的描述。公路骑乘的过程中,不同情况功率输出上也有不同体现:冲刺——最大功率输出能力;爬坡——抗重力负荷型平均功率输出能力;平路——风阻负荷型平均功率输出能力;下坡——面对相对高风阻并具有一定势能的功率输出…… 为了形象的理解公路车骑乘的功率,引入一个众所周知的对比——把公路自行车与人的整合体比作汽车,将骑者比做汽车的发动机~依此对比去理解各种骑行中功率的输出情况。汽车的发动机功率输出决定了其综合性能——瞬时加速性能、最高时速性能、高速巡航性能……,当然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车的风阻,地面摩擦,车身重量,有了以上形象的概念后我们来一一还原骑行中各个影响因素。与汽车能够独挡空气阻力不同的是:公路车骑行中车与人都面对了风阻,而且人的风阻远远大于车的风阻;与汽车重量较大不同的是:公路车与骑者的重量相差悬殊,所以地面摩擦及相关阻力受人与车共同重量影响。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较高的时速不一定代表较高的功率的输出,比如在下坡时~由势能转化为动能,即使骑者功率输出为零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速度(直至重力分量与风阻平衡),此时由重力分量来对抗风阻。 3、骑行中的功率分析 还在斤斤计较车子的重量么?读过本文的分析后不妨去重视下骑行中的功率分析,因为与其相比车子的重量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首先列举骑行中的各种主要阻力对功率输出的影响: A.风阻是骑行中需要克服的最大的阻力,计算风阻的参考公式如下,f风阻=0.5*风阻系数c*空气密度* 风阻截面积* 速度的平方。这里通过f风阻的计算可以看出,风阻系数c、经验系数以及空气密度都是客观值,而导致个体差异化的则是迎风面积和速度的平方值。f 风阻的功率如何计算呢?根据经典公式(W=FS,P=W/t)推导得到P=FV,风阻的功率——P风阻=f风阻*速度=0.5*风阻系数*空气密度*迎风面积*速度的 立方。到此不难发现在面对风阻时,骑者输出功率在客观上受迎风截面积和速度的立方两个参考值的影响,其中速度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可怕的三次幂级(实际上在风阻力与向前牵引力平衡时速度的影响力为平方级)……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为了克服风阻在客观上对骑者输出功率的影响,风阻面积尽可能越小越好,而作为追求的速度的骑乘者则需要权衡个人不同的功率输出能力根据风力情况保持一个稳定且合适速度值(该值的计算方法:略,称此时的速度参考值为 功率输出的最优速度,英文可以叫做Really Bargain Velocity for Power output )。 这里的风阻计算考虑的是个人独自对抗风阻情况。 B.爬坡中需要克服的是最大阻力是重力分量,这里给这个沿斜面的重力分量取名为坡阻力以便于理解,f坡阻=坡阻系数k*重力。这里坡阻系数k(0=<k<1)取决于坡度等因素,重力值为人、车以及附件共同的重力值。此时的坡阻功率——P坡阻=f坡阻*速度=坡阻系数k*重力*速度。可以看出坡阻功率的参考公式中,速度仅为一次线性普通影响,这里我们举例分析重力对坡阻功率的影响。例如,某骑者体重75kg,其公路自行车毛重8kg,假设同骑者升级单车成功减重2kg,此时该单车重为6kg,则重力与降为减重前之比为(75+6)/(75+8)=81/83=97.59%。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长时间骑行来看少于2kg的车重减重对功率输出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时间来看,同力施加的情况下,较轻的车重会在瞬时加速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 C.路面阻力与机械摩擦阻力。f路阻=路阻系数*重力,路阻系数主要取决于于外胎材质、实时路况与实时胎压值,取值范围大多在千分位至百分位之间;机械摩擦阻力主要是指车子整体的内损耗。路面阻力的分析与坡阻力类似,因路阻系数仅为坡阻系数的百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之间,因此对功率的影响相对坡阻较小(重力影响分析参考上B.坡阻重力分析)。机械阻力值与骑者个体差异相关性较小,骑乘习惯为最大非客观影响因素。 接下来,分析在各种不同骑行条件下骑者的输出功率情况,由于骑者对牙盘的做功过程并非均匀以及变速系统影响,我们统称其平均输出功率为P骑——把骑者的双腿看做双缸发动机,把自行车变速系统看做变速箱与传动装置……把这一系列的组合看成一个功率输出系统,该系统的输出功率:P=P骑-P机阻,这里取P机阻=0以方便计算,此时系统输出功率可以约等于P骑(P骑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蹬踏出力与速度的乘积,但是可以理解为人与车的变速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沿路面向前的牵引力——F前,这个力的大小等同于来自于后轮的摩擦力……)。 平路路段中,假设骑者保持匀速前进,此时的功率输出克服了风阻与路阻相互平衡—— P骑=P风阻+P路阻,因为P路阻<<P风阻,这里取P路阻=0以方便计算,则P骑=P风阻=f风阻*速度=0.5*风阻系数*空气密度*迎风面积*速度的 立方,此时F前=0.5*风阻系数*空气密度*迎风面积*速度的平方。通过公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平路结论1.此时在骑者输出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迎风面积与速度的立方值成反比关系,即迎风面积越小则可以获得的速度值约大。 平路结论2.在平路骑行且独自面对风阻的情况下,慎重提高速度,试举三例以供参考。如果希望平均时速由25提高至35为原速度的1.4倍,则骑者的输出功率需要提高为原功率的2.74倍之多,F前需要提高为原向前牵引力的约2倍 …… 此时如果速度为原速的2倍,则F前需要提高为原值的4倍,功率输出需要提高8倍 …… 平路结论3.在平路有风的情况下,时速取相对速度计算。即顺风时,减去风速取相对于风速的速度值;逆风时,需要加上风速取相对于风俗的速度值。由此推论可见,由于风阻对骑乘功率输出和F前的影响巨大,骑行时应该及时的针对风速情况调整骑行计划。 爬坡路段中,假设骑者保持匀速前进,此时的功率输出克服了坡阻、路阻以及风阻并保持平衡状态—— P骑=P坡阻+P风阻+P路阻分量,同样忽略P路阻沿坡面的分量不计,此时P骑=P坡阻+P风阻,通过公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爬坡结论1.假设某骑者平路是功率输出可以支持平均时速30km/h的骑行,而在某坡路的时速仅能保持15km/h,则在该坡路段风阻导致的功率损耗仅为平路段的12.5%,如果在另一坡路的时速保持为10km/h,则在另一坡路的风阻的功率损耗仅为平路段的3.7%。因此爬坡路段的风阻功率损耗相对较低,可以作为次要因素考虑。 爬坡结论2.关于车重对爬坡的影响——参见 B.重力分量-坡阻力做功中,关于车重分析实例。 下坡路段中,假设骑者保持匀速前进,此时的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且功率输出克服了路阻以及风阻保持平衡状态—— P势能+P骑=P风阻+P路阻分量,同样忽略P路阻沿坡面的分量不计,此时P骑=P风阻-P势能,通过公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下坡结论1.此时在骑者输出功率、重力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迎风面积与速度的立方值成反比关系,即迎风面积越小则可以获得的速度值约大。 下坡结论2.在下坡骑行且独自面对风阻的情况下,仍需慎重提高速度,即使下坡路段重力分量参与功率输出,当速度提高时P风阻仍为速度的三次幂级增长,而P势能仅随速度增长而线性提高而远远赶不上P风阻增长的速度 ……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爬坡赛更考验骑者的身体状况——体力和实力,而平地赛事则更看重骑者的经验、技术当然也包括个人的实力,哪种比赛更加好看一些呢?这个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很明显的是多数的爱好者更喜欢卡文盘子和看企鹅拉拉多过于康小弟和诺森蒂尼,看来绝对是有原因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仅为脱离实际数据的纯经典理论分析,详尽的实验数据在目前只能在昂贵且复杂的风洞试验室中获得,当然即使是风洞试验室中的模拟分析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情况,但是其针对于公路骑行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具体的实际情况只能在实际的骑行中去探索了。 4、功率篇的联想与总结 回归到前文的形象对比——在骑行中,身体里的储能和食物像汽油之于汽车一样为骑者提供着能量,骑者则像发动机般、尽己所能的运转着,这部“发动机”的功率如何实现输出呢?取决于肌肉的强度和齿比的选择(详见《公路骑行三部曲之~踏频篇》);这部“发动机”功率输出的如何能够持久呢?取决于其心肺功能和乳酸耐受能力(详见《公路骑行三部曲之二心率篇》)。但是聪慧而富有经验的骑者却与汽车有诸多不同:骑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智能的调节和控制“变速箱”,而自动挡的车子则由车载电脑墨守成规的进行控制;骑者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输出功率让运转强度逐渐提高;骑者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耐力可以让运转更加持久、耐力更强…… 随着骑者在不断锻炼中的进步,平均输出功率会相应的提高,骑行的平均速度也会相应的提高 …… 相信这种成长与进步也是公路骑行中的众多乐趣之一 介于有和俺一样的新手有需求 所以干脆把其他两篇搬运过来了。。老鸟无视吧 新来的骗点经验不容易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