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歌° 彩歌°
关注数: 35 粉丝数: 45 发帖数: 2,977 关注贴吧数: 7
【高三党】最后的理综学习求助 我是浙江的考生。理综不太好。希望学长学姐可以提点建议。 先是生物 生物要背的东西挺多的,上个月又仔细过了一遍生物的课本、笔记、复习书。可是到了考理综的时候发现生物题又出现了我没看过的东西。-_-||| 不是背不来,而是没见过的知识点啊。为什么会这样?是我看的还不够多吗? 选择题总是错四五个,两三个在生物上,化学一个物理半个到一个 = = 再是化学 对化学书很是疑惑,有些地方不太严谨。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知识点已了解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大概是题目做的不够多的原因? 最后是弱爆了的物理 三年没有好好听课是我的错 T-T 实验第二题完全hold不住。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成绩不是很稳定。满分120,考过60+,也考过110。如何扎实基础? 接下来15天有专心物理的打算。但是没有合适的参考书,比较理想的是有重难点解析的。有推荐吗? 或许理综已经不能提高很多,只希望发挥正常,然后就靠语数英了 T-T 还有一个化学问题。 实验化学里有一个方程式 亚硝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亚硝酸。 是不是亚硝酸钠过量就可以生成硫酸钠了? 老师也不太确定,他说书上写成硫酸氢钠可能是有特殊的原因的,但是他也不知道 = = 不能及时一一回复,先谢过各位学长学姐了!
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昨天南方日报刊登了一条新闻,大意是说有个女孩子以她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没问题。但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曾留学法国的母亲“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影响,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包括哥大在内的大学,并获得成功。新闻下面附上了一张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很清秀,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褒扬之声。我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评论还是:我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 在上海,复旦附中今年参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还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国;至于神一样的上外附中,今年的参考人数为:10。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平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高中时老师总喜欢教育学生,高考就是穿过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挤不过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确实是独木桥,不过这座独木桥早就沦为平民阶层的生存法则,贵族们早就去玩别的游戏了。高考分数发布之后,又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是九百万个家庭的新一轮志愿忧虑,在人家毕业旅行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单薄无力。 我们这群人,接受着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岔路上。只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个出口,我们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本就是一条路上的旅伴。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于是我们虽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一样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悦老板,我们的幸福感却总是来自于某一句突然浮现在脑海的歌词、某一句突然触到泪点的对白和深夜电话那头的那个人。 我常说的是,我们的可替代性都太强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你不可的。朋友要申请忙于写PS,前几天问我,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面试的时候也是经常被问到的,估计大家的答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那么,我真正的优点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更准确的是,即使真的能够找到一项技能或者特质被我当成优点的话,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我就又发现在这点上比我更强悍的人,那这个还算是我的优点么。我们能够真正找到强过这世上至少70%的人的东西么。我真的不知道。 昨晚不知怎的宿舍居然集体吐槽,宿舍那个GPA3.8的学霸说,过去学院那些关于国企民企外企的铺垫真是太多余了,到这个时候才发现有什么可纠结的,谁给的钱多就去哪呗,到哪不是听人使唤,到哪不是给人卖命,到哪不是拿那么一点钱。话糙理不糙。想想周围的很多人,努力挣扎了那么些年,拼命耀眼了那么多年,最后也会穿着西装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挤地铁挤公交,在CBD的高楼里拥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在远离CBD的老式居民区里拥有小小的一张床。 然后,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转自豆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