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劲儿 lsy1881732
云泥星尘
关注数: 35 粉丝数: 40 发帖数: 8,624 关注贴吧数: 200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这只是一篇吐槽贴) 事情是这样的,我一个朋友半个多月前开始涉足炉石,然后被一群人虐得死去活来后找我帮忙混天梯,只求卡背就好,我回答的第一句是:“先充钱”,他表示最近放假和女朋友各种厮混已经无力支付这种即便花了钱还指不定能得到多少回报的游戏了,于是秉着“混卡背就混卡背吧”的原则,我两周前开始帮他打天梯,还背单词背累了的情况下打两局消遣消遣。 然后我就混了两周的天梯。。。然后一打就停不下来。。。然后就5了。。。。下面附上卡组,不要问我是怎么混到5的,我也不知道。。。 - -其实在用他的号之前我从来不玩猎人,主玩法、术,辅玩战、贼,这次用猎人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猎人的牌已经是最全的了。。。(真的是好全啊,只有一把弓好不好) 这套牌槽点颇多,速攻不是速攻,T7不是T7,秘法不是秘法,就这么四不像的牌组,加上个无力吐槽的名字(这名字其实只是为了提醒我朋友这套牌的主要亮点而已,这样他打起来不至于被虐得太惨,起码有套路嘛) 今儿吃完饭想了想这个不科学的天梯位置,最后还是觉得一部分是运气使然,比如昨晚遇到一个牧师,他9费跳伊瑟拉我摸了个印记,然后跳维纶我摸了个猫头鹰(再拿残血狮子换了),然后他跳了个豺狼人我回头摸到放狗,老鹰放狗又抽来个犀牛正好把他打死。。。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今天一个盗贼涂药被误导打死了自家刚刚显影的JJS。。。不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没开挂! 我发这篇吐槽自家的贴子仅仅是因为,之前看过很多人说这游戏不花钱、没橙卡就没得玩,其实还是有的玩的,只要平时多做好事攒RP,还是可以试试冲一把天梯。。。当然代价就是我已经一个半月开包没见橙卡了。。。连之前40包都是开出俩周卓,可见RP还是守恒的。。。 【还有几天就要上课去啦,以后可能很久上不了贴吧了,我会想你们的,哈哈】
有关台湾与大陆的翻译 今天登陆游戏,发现一位两个月前信誓旦旦去驰骋台服而很久没登陆国服的哥们儿的头像居然亮着,就很好奇,找他聊了一段时间,最后问道“你怎么又从台服回来了”,那哥们儿语塞了好久,最后说“语言不习惯”。 我心想这尼玛敢再找个不靠谱的借口么,别人毕竟也是说中国话的,又不是韩文日文阿拉伯文,再问下去,他支吾了半天,终于说:“语言方式不习惯。” 这下我更好奇了,接着问,说你举个例子,他告诉我德鲁伊的技能抉择在那儿叫“二选一”。 好吧我是笑了10分钟没停下来,终于还是安慰道“那就在国服好好混出一片天吧,最近脚本多,天梯前期不难的。” 台服的翻译一向被大陆所吐槽,当初魔兽开场动画伊利丹手握古尔丹头颅大喊“你们这是自寻死路”,霸气十足,印象深刻,以至于炉石中他的出场也是这句台词。后来网上有台服的这部动画流露出来,手贱点开看了下,其他的记不得了,反正我耳朵没出问题的话,伊利丹喊的貌似是“你还没准备好”。。。嗯,我真的没笑我真的没笑我真的没笑 前不久在财经网上看到篇文章,写的不错,特地摘下来博大家一乐: 陈佳静:台湾同胞,再说自己翻译好我要报警了! 《变形金刚4》正热映,对岸的台湾同胞怎么说?大陆的译名土鳖爆了!   台湾东森新闻的报道以《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变形金刚差“译”》为题,称台湾网友嘲笑“大陆的翻译很瞎,把帅气的变形金刚变俗气”了,并批“擎天柱之名虽好威却也被笑好俗气”。   在《变4》中,兰博基尼变身的反派金刚Lockdown,在台湾被翻译成“地狱猎人”,在香港、大陆则被翻译成“禁闭”,也被许多台湾网友吐槽俗气而且整个气势都没了。   等一下。“禁闭”比“地狱猎人”俗?你确定后者不是某个初中生的QQ昵称?   《变形金刚》的中译,内地一个版本,港台曾有多个版本,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  欧特巴族?无敌铁牛……大概是过于不忍直视,现在两岸三地就统一两个版本了,那么相比之下内地版本如何呢?你们再感受一下:  背负着“无敌铁牛”的黑历史,这是要有怎样的勇气和无畏,才敢吐槽“补天士”和“惊破天”这样的译名呢!  太平洋的风怎么吹也有文化味,光拿一部电影的翻译说事,样本数太少,也说服不了谁。本着学习的态度,我从网上搜集来一些经典影片的两岸译名,呵呵……  《史密夫大战史密妻》……捂脸,听上去像另外一类电影啊。据说,《霸王别姬》有因为从英译直接翻译回来变成《再见,我的妾》的;《燃情岁月》《廊桥遗梦》《暮光之城》到了台湾直接成了《真爱一世情》《麦迪逊之桥》《吸血新世纪》(你考虑过票房的感受么!);《云上的日子》在台湾译作《云端上的情与欲》,《天生爱情狂》则是《这个男人有点色》,《这个杀手不太冷》变成了《终极追杀令》……   你能从下面的图中看出台湾翻译的规律么?不加“神鬼”二字,根本不好意思说是台译版本    再跟我讲翻译品味,我要报警了啊!   知道《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在台湾被叫作《刺激1995》吗?   1994年,台湾引进一部比较卖座的片子“The Sting”,译为《刺激》(获1973年多项奥斯卡大奖,大陆译名《骗中骗》)。一年后《肖申克的救赎》上映时,片商觉得剧情与《刺激》有相似之处(大概都属于高智商的复仇),因此就喊人家《刺激1995》了。还没完,1998年又有一部片子“Return To Paradise”因有牢狱情节,在台湾被译为《刺激1998》。   在当时台湾春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D封面上,主演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的英文名错印成了TIN,导演弗兰克(Frank)的名字也给印成了FRINK,当时的内容介绍写到:“黑狱中一场诡谲多变的的游戏,蓄势待发!局中局,计中计!1995全新刺激,令你大出意外!”   真的好意外!   我也常常对台湾同胞在游戏上的翻译叹为观止。   微软在Xbox上有一款游戏叫“Halo”,大陆一般叫《光环》或者《光晕》,对面大概嫌俗气,于是翻译成了《最后一战》。   后来,微软推出“Halo2”……   要不翻成……真•最后一战?可是Halo都出到8了!   好吧,我承认自己从小就不满了,到底有什么理由,要把《最终幻想》翻译成《太空战士》呢!   我们叫《生化危机》,他们叫《恶灵古堡》(现在到底有古堡什么事……);我们叫《古墓丽影》,他们叫《古墓奇兵》;《反恐精英》vs《绝对武力》;《使命召唤》vs《决胜时刻》;《命令与征服》vs《终极动员令》;《镜之边缘》vs《靓影特务》;《虐杀原型》vs《原型兵器》;《猎天使魔女》vs《魔兵惊天录》……   翻译得不够雅没事儿,误译就容易闹笑话了。“踢牙老奶奶”,也称“踢牙老妪”,就是这样一朵汉化界的奇葩。   它出自台湾英宝格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11 月30日于台湾地区代理发行之RPG电脑游戏《无冬之夜》(《绝冬城之夜》Neverwinter Nights)繁体中文版中最著名的错误翻译:“我向前跑进人群,大叫要他们停手,67749但……我在泥巴里摔倒。我抬头看到一位老奶奶慈祥的脸。我抓住她的手……但她竟然一脚踢到我的牙齿。”那个,是不是想翻“kicked my teeth in”啊?,那是漠视对方的意思……   面对这浓浓的优越感,让我姑且称之为,“翻译界的茶叶蛋事件”,我们以后还能好好交流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