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大叔🌀 stockant918
人生在世,吃穿两事
关注数: 74 粉丝数: 152 发帖数: 8,139 关注贴吧数: 51
  为什么三角帆可以逆风航行,终于明白了!帆船比赛是一项既好看,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用浮标在海面围出一块多边形水域,参赛帆船绕标航行,海面的风力、风向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选手们“见风使舵”,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迎接挑战。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一般人认为,帆船是被风推着跑的,顺风航行能让船获得最快的速度。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帆船完全顺风反而不能获得最佳速度。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空气动力学来分析一下吧。   实际上,空气作用于帆的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压力,即当空气流动的时候,对挡住去路的物体能产生冲击力。帆船顺风行驶时,就是靠空气的动压力推动前进的,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另一种是静压力:当船帆的两侧空气流速不同的时候,就会产生压强差。为什么呢?   这要利用到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该原理揭示,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地方,静压力越小;流速愈小的地方,静压力愈大(例如用纸折一个小纸桥,往桥洞里吹气,桥面下弯,而不是上鼓)。这样气体流速小的一侧对流速大的一侧产生一个侧向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静压力。当帆船迎风航行时,正是在这个静压力的推动下前进的。   船帆之所以能够产生静压力,是因为帆具有像机翼一样的弧形。由于机翼和帆的两侧形状不同,当气流流过机翼或帆时,机翼的上面和帆的突出一侧的气流流速要快,另一侧气流流速慢。流速慢处的压强比流速快处的压强大,正是这个压强差使机翼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也使帆船获得了向前的动力。   当保持船头与海风的方向呈30-40度角时,推动效率最高。在2000年8月,法国人设计的“Hydroptere”号帆船在风速只有15节的情况下,速度却达到了35节(略低于70公里时速)。这一点是不是非常反直觉?但这就是客观事实。
击败“无敌舰队”1580年,西班牙兼并了葡萄牙,兼并的原因在 击败“无敌舰队” 1580年,西班牙兼并了葡萄牙,兼并的原因在于葡萄牙的王位后继无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成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的国王。葡萄牙在东方的印度、在非洲和在巴西的殖民地都归属到菲利普二世的名下,加上他原本在欧洲的领土,以及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西班牙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状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为了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以及西班牙的海外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这支舰队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以及数以万计的士兵,他们为西班牙的海上货运保驾护航,骄傲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域横行,自负地称为“无敌舰队”,因为它看上去至少是强大的。 英国此时正是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时期,这位代表着英格兰独立风范的女性曾拒绝了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求婚。她将自己嫁给了英格兰,引领着它在资本主义萌芽中茁壮成长。这位信奉新教的女王极力反对教皇的霸权主义,1559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重新断绝英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宣布女王为英国国教最高首脑。这样,所谓的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对英国女王而言就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此时,在她领导下的英国,作为岛国民族的独立性彰显得十分突出,农业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羊毛和纺织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为了扩大英国在其他国家的商业机会,英国的商人们从15世纪起就开始在海外寻找出路。然而,西班牙的海上殖民垄断权却严重扼制了英国的发展。 伊丽莎白一世在明知国力并不比西班牙强大的条件下,选择了隐蔽作战的方式,如霍金斯的“三角贸易”,德雷克的海盗式劫掠,其矛头都指向了西班牙的利益。庇护这些人,伊丽莎白一世需要具有超人的胆略,因为英国的国力在当时并不能与西班牙相抗衡,从兵力上看,女王只有一支私人舰队,共有战船34艘,但并没有正规的国家海军的存在。一旦双方矛盾激化,英国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