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梦趣晚唯20 想想111
关注数: 2 粉丝数: 14 发帖数: 2,080 关注贴吧数: 2
【爱心筑慈善 真爱暖嘉园】一嘉一慈善基金捐款明细(更新至3月10日 一嘉一慈善基金感谢大家的爱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嘉一爱心基金捐款明细 日期     姓名     金额     途径     备注      驿动     100              三叶草Q     100              苏可     100              感觉     100              快乐     100              满天都是亮晶晶     100              个瑾梦懂     100              想想     100              心系紫云     100              鱼鱼心晴     150              蔓720     300              天使旋律     50              瑞泽     100              映雪快乐     100              爱倪佳宁     100              诗意     100              陈紫     100              勇敢的使命     100              嘉人豆丁儿     50              珊梦儿     100              雨婕     100              爱倪的小向     100              清平乐的天仙子     200              娟儿     150              广州丽     200              爱倪叶     100        
【迷倪嘉园】【重发】终于猜出嘉倪是那场戏哭到虚脱了! 1 终于猜出嘉倪是那场戏哭到虚脱了! 记得琼瑶阿姨曾经说过那是一场紫菱一定要哭的戏,也是云帆和紫菱两个人的戏,根据我的判断应该是第37集,就是照片风波后云帆和紫菱吵架的那场,云帆有句台词是“不许哭!”但是紫菱却越哭越厉害,也就意味着紫菱一定要哭。大家可以再仔细的看一遍那场戏,云帆和紫菱两个人的镜头里紫菱脸上都没有眼泪,但是紫菱单人的镜头里她的脸上都挂着眼泪,阿姨也说过紫菱的单镜头都是后补的,那天刚好方中信有事回香港,为了赶时间抓紧拍,嘉倪的脸色一直非常苍白,想必压力是非常的大。阿姨的原话是“导演看时间已晚,只得先放方中信走,再来补拍嘉倪落泪的镜头。此时,第二班的演员进场。嘉倪正僵在那儿,一抬头,看到了张晨光(张晨光是非常照顾嘉倪的演员,几场父女戏,几乎培养出真正的父女情),小丫头好像见到亲爹一样,顿时间眼泪决堤。导演赶快抢镜头。等到那个镜头拍完,小丫头也虚脱倒地,浑身抽搐,哭个不停,吓坏了整个剧组。”就是那场戏云帆离家出走了以后,汪展鹏回到了汪家,汪父汪母陪紫菱在家里对付记者,紫菱的服装场地都没换,只是时间稍晚了一些,应该就是那一场。 阿姨后来还说过:“当天,小丫头进了医院,所幸没有大碍。但是,第二天,剧组不敢让她拍戏,带她去三温暖,按摩,放松情绪。第三天,她坚持可以工作,方中信也回来了,他们继续演对手戏。那些日子,小丫头常常『心痛』,每次痛起来,她会把手压在胸口,继续说对白,继续演下去。(聪明的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戏吗?)那几天,方中信对她也特别温柔,毕竟是为了他要赶飞机,才弄得小丫头昏倒的,他也很抱歉。”在第38集后面,就是云帆回到汪家,紫菱退还项链和戒指的那场戏,第43分钟,云帆推门进来大吵,紫菱用手压住胸口,继续演戏,可以看出是嘉倪无意间的小动作,很真实! 呵呵,我第一次发帖子,多写了一些,不知道分析的有没有道理,希望大家都来发表一下意见! 作者: 59.46.193.* 2008-5-12 12:06   回复此发言 -------------------------------------------------------------------------------- 共有贴子数1篇
【迷倪嘉园】【转载】总得让人觉得你重要 “mp3里面保存了200首歌,那mp3的重量会不会变重?”有人在网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跟帖的人当中,有人说“从理论上来看会变重,但是那种重量轻得可以忽略不计”;有人说“在人的感觉里,保存了数百首歌的mp3,肯定会比一个空的mp3重”—对,“重量”有时是用人的“感觉”来称量的;有人说“保存了那么多歌曲的mp3,对于拥有它且喜欢它的人来说,肯定会比一个空mp3显得重要,很多时候,重是以重要来显示的。” 对呀,很多时候,重是以重要来显示的。比如说我现在使用的这台电脑,在它里面,已经保存了我写下的上千篇诗文;对于我来说,这些诗文当然很重要,它们也让这台电脑显得很重要—自然,这台电脑在我的感觉里,分量就很重。我的一个朋友在出差时,不小心将手提电脑遗失了,他赶忙在当地的报纸上登出启事,说如果有谁将他的电脑送还给他,他愿用3万元作为酬谢。有人说:“有这些钱,你可以买好几台新电脑了。”而他说:“可是新电脑都是空的啊。”他的电脑里,不仅存有他的学术论文,还存有 他与许多客户的往来记录以及相关协议。在他的感觉里,他的那个电脑肯定比一个新电脑“重”多了。 这使我想到,同是作为人,为什么有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会特别有分量—甚至被视为“重量级人物”?而有的人却是那么无足轻重,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我想这也是由人的“重要”与否决定的。就像存有歌曲的mp3,就像存有诗文和其他宝贵资料的电脑,那些对人显得重要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也一定存在着对他人极其有用的知识、思想、智慧、阅历,或者是寄托着让别人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爱情、恩情。 被人感觉到重要的人,自然会在别人的心目中拥有某种分量,自然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和珍视。这样的人活着,别人会希望他活得更好,更长久;也会创造条件让他活得更好,更长久;这样的人死了,别人会深深地怀念他,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便是这样体现出来的;人活着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也是从被别人看重和珍视的感觉里产生出来的。 因此人活着,就不能活了很多年很多年了,还是一个空空的mp3,还是一台空空的电脑。一个空了很多年很多年的mp3,一台空了很多年很多年的电脑,时间会让它们空成一个废物的;一个空了很多年很多年的人,时间也会让他空成一个废物的。因此人活着,一定要不断地积攒起对他人有用的知识、思想、智慧、阅历,一定要让他人对你产生出某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无论如何,你得让人觉得你重要才好――哪怕只有一个人觉得你重要也行!摘自读者:http://www.duzhe.com/letter/mw_qt/20071126175345.htm
【迷倪嘉园】人与永恒之自然和生命(转载)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生命"是一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了。我们活着,可是我们并不是时时对生命有所体验的。相反,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是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人们追求幸福,其实,还有什么时刻比那些对生命的体验最强烈最鲜明的时刻更幸福呢?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时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此文转自:http://lianzai.book.qq.com/book/3780/0003.htm
【迷倪嘉园】人与永恒之孤独(转载)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入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凡是领悟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得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和别人混在一起时,我向往孤独。孤独时,我又向往看到我的同类。但解除孤独毕竟只能靠相爱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扰乱了孤独,反而使人更感孤独,犹如一种官能,因为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每逢节日,独自在灯下,心中就有一种非常浓郁的寂寞,浓郁得无可排遣,自斟自饮生命的酒,别有一番酩酊。人生作为过程总要逝去,似乎哪种活法都一个样。但就是不一样。我需要一种内在的沉静,可以以逸待劳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来印象。这样,我才觉得自己具有一种连续性和完整性。当我被过于纷繁的外部生活搅得不复安宁时,我就断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化外来印象的能力。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在静与闹、孤独与合群之间,必有一个适合于我的比例或节奏。如果比例失调,节奏紊乱,我就会生病--太静则抑郁,太闹则烦躁。抑郁使我成为诗人,烦躁使我成为庸人。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的,尤其不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活动和沉思,哪一种生活更好?有时候,我渴望活动,漫游,交往,恋爱,冒险,成功。如果没有充分尝试生命的种种可能性就离开人世,未免太遗憾了。但是,我知道,我的天性更适合于过沉思的生活。我必须休养我的这颗自足的心灵,唯有带着这颗心灵去活动,我才心安理得并且确有收获。如果没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么乐趣?如果没有好的感受力,频频周游世界有什么意思?反之,天天吃宴席的入怎么会有好胃口,频频周游世界的人怎么会有好的感受力?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和沉思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当心灵因充分休息而饱满,又因久不活动而饥渴时,它就能最敏锐地品味新的印象。所以,问题不在于两者择一。高质量的活动和高质量的宁静都需要,而后者实为前者的前提。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健谈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为他需要听众。寡言者也需要听众,但这听众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较安于独处。此文转自:http://lianzai.book.qq.com/book/3780/0008.htm
【迷倪嘉园】【转载】人与永恒之幸福与痛苦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细想想,这世界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幸福属于天国,快乐才属于人间。幸福是一个抽象概念,从来不是一个事实。相反,痛苦和不幸却常常具有事实的坚硬性。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但她的眼光并不势利。权力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一切灾祸都有-个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个平庸的结尾。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逝去的感情事件,无论痛苦还是欢乐,无论它们一度如何使我们激动不宁,隔开久远的时间再看,都是美丽的。我们还会发现,痛苦和欢乐的差别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大。欢乐的回忆夹着忧伤,痛苦的追念掺着甜蜜,两者又都同样令人惆怅。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财富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帐本上没有支出。这种人尽管敏感,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他眼里,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只要生存本能犹在,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为自己编织希望,哪怕是极可怜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终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铁链拴在墙上,可他们照样有他们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别的苦役犯一样,被允许离开这堵墙,戴着脚镣走动。如果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去。即使是最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们的彻底也仅是理论上的,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本能仍然驱使他们不断受小小的希望鼓舞,从而能忍受这遭到他们否定的人生。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长久在天。而且,活得长久本身未必是愉快。世人把人生的归宿安排在晚年,竟然把安度晚年看作一种幸福。一本即将焚毁的书,何必去操心它有没有一张光滑的封底呢?此文转载自:http://lianzai.book.qq.com/book/3780/0027.htm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