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阿01 a阿01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173 关注贴吧数: 0
对“老舍”先生影响最大的僧人-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1880-1941),俗姓刘,名寿绵,满族,是京城富家子弟。宗月大师出家前,人称“刘善人”。1925年出家,法名“宗月”。 老舍所写的《宗月大师》,最初发表于1940年1月23日,当时北京还由日本侵略者控制,可能是为了避免给相关人士带来麻烦,老舍并没有写宗月大师的抗日事迹,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而事实上,宗月大师为抗战做了很大贡献。最值得称道的是,宗月大师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中国军民遗骸。“佛家忠臣,师门孝子”这一称号,宗月大师是当之无愧的。面对日本侵略者,宗月大师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气节,确实是国家忠臣,体现了佛教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穷苦百姓,宗月大师表达了无限的怜悯,并进行了竭尽所能的救济,是佛教慈悲精神的最好说明。 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他不仅在青少年时期曾经积极地参加过一些佛教的慈善活动,而且即使到了晚年也仍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格,以至于老舍挚友萧伯青在听了“宗月大师”的事迹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说:“老舍先生就是宗月大师”。如果说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的话,那么第二个人就是“宗月大师”了。 当时连老舍都不敢写 而宗月大师却敢做。。。两者高下可见一斑
儒家限制科技吗??看看儒家在西方科技革命前夜在做什么? 为了让大家了解西方科技**时期的时间点,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些作为西方科技**先行者的科学家之生平,来考察一下明朝末年中西方科技发展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分别从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等几方面去考察一下西方这些领域开始逐步走向科技**的年月。 在西方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上经历了百年的基础打造,终于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以科学实践为契机的工业**,并揭开了世界近代科技**的光辉篇章。 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期间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和著作层出不穷,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们就产生于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他们是:伽利略、笛卡尔、帕斯卡、波义耳、牛顿、莱布尼兹等。 伽利略,不仅是天文学的大师,也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笛卡尔,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帕斯卡,压强理论的奠基人,也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 波义耳,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牛顿,经典物理学派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学巨人; 莱布尼兹,近代数学的奠基人。 这一系列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的科学理论和成就把人类带入了近代工业文明,他们无疑是西方科技**的先行者。看到这些西方科学历史上的伟人,我们不禁要问,那时候,中国的学者们在研究什么? 在天文学方面,与伽利略对应的是大明帝国的官员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和伽利略(1564-1642)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他们的命运却大不一样。徐光启在大明崇祯帝的支持下主持修成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的《大明崇祯历书》,其中参考了欧洲法典还是非常新且都不被完全接纳的天文知识: 开普勒1619年的《宇宙和谐论》; 1621年的《哥白尼天文学纲要》; 第谷弟子Longomontanus 1622年的《丹麦天文学》。 并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用理论阐述的方式介绍了第谷的太阳系结构系统,其中的计算方法则使用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西方近代几何学方法。 《大明崇祯历书》于1634年修编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他的晚年极其悲惨,而明朝官员徐光启在主持遍修工作时出任的是“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这是西方和中国明朝在天文学上的对比,可以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对天文学的支持远超过欧洲,甚至他们本人都信仰西方天主教。 这部集欧洲天文学所有经典为大成的《大明崇祯历书》不仅代表“西学东渐”的学术成果,还代表着明朝对西方天文学的接纳,而更为可贵的是这在欧洲还尚且不能。 笛卡尔对思想方法进行了研究,1628年写成《指导心智的规则》,但迫于当时宗教势力的影响,他生前并未发表。1629年笛卡尔迁居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的荷兰,他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思想,但是当该书还尚在编辑中的1633年,他获悉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们宣告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笛卡尔在荷兰未受到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把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也捍卫了哥白尼的学说。此后,他在荷兰隐居20年。对比中国在大明帝国崇祯皇帝的支持下修编《大明崇祯历书》,不仅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将其作为核心的理论予以肯定,中西方当时科学发展的环境谁更好,自然是一目了然。 1627年,波义耳出生在一个爱尔兰的新教徒家庭,他也是一个伽利略的崇拜者,1642年伽利略在阿切特里去世,波义耳当时住在临近的佛罗伦萨,当他问讯伽利略的去世的消息以后,十分震惊和悲痛,并开始详细研究伽利略的工作。期间他坚定了必须使用一套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事物的观点,从此他坚毅的走进了科学研究的领域,此时自中国明朝政府于1634年修编完成详细介绍伽利略工作的《大明崇祯历书》已有8年之久。 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诞生于法国,他12岁开始学习几何并通读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那是1635年,而当时《几何原本》已经传入中国,翻译它的人正是后来出任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的徐光启。在当时,明朝的知识分子已经普遍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读本,在对数学的研究上,越是有厚重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越是研究得深入。 以著名的桐城方氏为例,方家以程朱理学传家的,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到了方以智的曾祖父方学渐的时候,方家开始接受王阳明心学,方家是王学在东南地区的重要传人。” (羽陵《1629年,当明朝面对西方科学》)这足以说明,方氏拥有是中华文化的厚重衣钵。 “方以智的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均学习西方天文学,他曾师从意大利籍传教士熊三拔,其著作《大明崇祯历书约》是明末重要的天文著作。方以智和汤若望、毕方济等很多传教士均有深交,其《物理小识》尤为杰出。而方以智之子方中通师从波兰人穆尼阁,其数学专著《数度衍》系统介绍了对数的理论和应用。” (羽陵《1629年,当明朝面对西方科学》)这一切说明,有着厚重中华文化衣钵的方氏并不排斥西学,反而是当时的西学大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