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869531 476869531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69 发帖数: 5,453 关注贴吧数: 15
福尔摩斯对韩寒事件的分析 (转) “亲爱的福尔摩斯,我知道你能很快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但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你未必能推断出来。” “试试看吧,华生。” “今天的泰晤士报整版都在讲一件事,韩寒这个名字你恐怕不陌生吧?” “韩寒?”福尔摩斯皱着眉想了想,“这不是个英国人的名字,华生。” “这是个中国人,但他很有名,美国佬甚至认为他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百人之一呢。” “华生,我甚至不知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也不知道火星和月亮谁的面积更大。”福尔摩斯不耐烦地说,“至于人,除了伦敦所有的罪犯和苏格兰场的几个笨蛋我甚至不知道我有几个姑妈,我为什么要知道韩寒。” “那正好,福尔摩斯,简单说吧,韩寒是中国的一个天才,是个作家、赛车手、娱乐明星,十六岁写了长篇小说。但现在有人说他并非作家而是一个骗子,小说是别人写的,他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我想请你用你的演绎法推断一下这件事情的真伪。” “恐怕不行,华生,我不会去推断缺乏材料的事情,泰晤士报在我看来糟糕透了,我根本不相信傻瓜办的报纸。”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这里整版都是材料,并不缺,材料都是从中国的报纸上转载的,和泰晤士报没有关系。” 福尔摩斯懒洋洋地拿过报纸,把头深深地埋了进去,仔细地阅读,时而拿笔写点什么,时而拿放大镜仔细地看看,甚至打开电脑观看了若干段视频。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福尔摩斯看完报纸,深吸了一口气,他那沮丧的表情几乎使华生笑起来。 “怎么样,你得出结论了么?” “亲爱的华生,写作是你的专长,不是我的。” “但推理是你的专长,福尔摩斯,你不会告诉我什么都没看出来吧?” “很难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华生,线索很杂。” “福尔摩斯,我对你的借口很不满意。” “别急,华生。”福尔摩斯点着烟斗,深吸一口,说:“尽管不容易,我多少还是看出些端倪,姑且说说请你指正吧。” 华生略带嘲讽地看着福尔摩斯,“我洗耳恭听,福尔摩斯。” “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我得出几点结论,第一,韩寒最早的作品不是出自他手,第二。他后来的作品,和他关系也不大;第三,甚至连他的博客,他接受采访的答复,也都不是出自他的手笔。”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你太武断了吧?” “华生,在我们这一行里,我算谨慎的。” “那你的理由呢?” “华生,我这个人一向尊崇常识,常识,华生,西方人在很多事情上比其他人成功,不过是因为尊重常识,这个美德恰恰是别的人种不具备的。” “我对你的回答很不满意,福尔摩斯先生。” “别急,华生。在拿到材料的时候,我先看了韩寒的简历,然后看了他写的某些东西——各个年龄段的——随后我看了一个叫方舟子的人写的文章,再随后,我看了其他人写的东西,我甚至看了一些视频。但这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和一个词始终紧密关联,那就是:常识。一颗安眠药不会毒死人,一百英镑买不到伦敦的房子,一个文盲考不上牛津大学,这些都是常识,当一件事情,他违反了这些常识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来看韩寒。华生,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但天才的才华,是逐步显露的,这是常识。比如一个人十六岁能写长篇小说,那他十岁,十二岁,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人的成长是有连续性的,华生。我不能想象贝克汉姆在十岁的时候在练习美术,十二岁的时候在练小提琴,十四岁的时候学英国文学,十六岁突然成了足球明星——或者我们说,他十六岁前什么也没干,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十六岁突然成了足球明星,每当出现这种事情,我就先从常识入手,先问自己,这可能吗?” “福尔摩斯,写作和踢足球是两码事。” “一码事,华生,一码事。不同之处在于踢足球要亲自上场,写小说却不需要。”福尔摩斯继续说,“韩寒的成长史里,他十六岁前在做什么呢?从材料上看,只知道他学习很差,甚至语文都不能及格,他没有成长史,华生,这是反常识的,他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十二岁呢?十四岁呢?不知道,我没看见,这就反常识。贝克汉姆是踢足球的天才,但他七岁就进入职业队的五人制球队,十一岁就加盟职业队的少年队,十三岁进入足球学校,十八岁进入曼联队,你看出了什么?华生,一个天才的成长史,对不对?这是很清楚的,假如你查询任何一个天才,他的成长史都是这样的,是很清楚的。你也可以查询下J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人们知道她是家庭妇女,但你查她的成长史,她在中学是优秀学生代表,在大学主攻英国古典文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