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的马友友 大鼻子的马友友
关注数: 1 粉丝数: 26 发帖数: 3,929 关注贴吧数: 3
【探讨一下】日本音乐的歌词真的比中韩、欧美等更有内涵吗 首先,作为日音爱好者,我自然一直是持此看法的。但是由于本人生性多疑,因此时常会怀疑日语歌的歌词真的就必外国歌有内涵么?以下是一些浅显的看法:文化决定论。日本的文化、民族个性就是含蓄的,似是而非的,令人回味的,甚至任你怎么回味也无法完全相同的,这样一种存在。因此日本人写的歌词似乎就更有韵味。比如滨崎步《ASF》里的“もう阳が升るね そろそろ行かなきゃ いつまでも同じ所には いられない (太阳即将升起,我们需要出发了,不能总是裹足不前)”,把内心活动描写得很细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很容易引起东亚文化圈人们的共鸣。反观欧美歌,大把大把好听的旋律,可总是会被我们(尤其是爱好日音的瑞儿们)认为歌词太逊色。实际上我认为不是欧美的歌词逊色,而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比如《rolling in the deep》里的这句“The scars of your love, remind you of us.They keep me thinking that we almost had it all.”(你给我留下的伤痕,提醒你我们的曾经,让我时刻想起我们几乎获得了爱情的所有。)显然,西方人更开放,他们不怎么玩暧昧,因此显得不含蓄。或者说,日语歌歌词的确更比欧美歌歌词含蓄。我们东方人(尤其懂日英双语的人)也觉得日文歌更有内涵。可是西方人或许觉得他们的歌词更有内涵呢,或许他们根本就不能从心底理解日语歌歌词背后蕴藏着的东亚人特有的含蓄一面。 仅一家之言,当然我也觉得日文歌歌词更有内涵。
【留学水】转天涯。看一篇帖子看哭了,说的是一个女孩子去日本留学 去年4月这个孩子坐着飞机来到了日本,这个孩子家里不富有,来日本座的这次飞机是她人生第一次,孩子到了 ,关西机场,下了飞机,学校的老师来接孩子,孩子的耳朵在飞机上疼的要命,下飞机以后,听什么都嗡嗡的,孩子以为自己会聋,很害怕,孩子告诉老师,老师说不要紧,先回学校,拿好钱,到了学校,要分班考试,考完试,老师拿了一大堆资料,说这个签字那个签字,要交钱,孩子 的钱放在行李里,已经被另一个老师送到了宿舍,所以孩子没办法,就跟一起来的小伙伴借了钱,交完钱,老师对孩子说,你可以往家打一个电话报下平安,但是要注意时间自觉点,孩子说好,然后拿起了电话,通了,“妈,我到了,不和你说了我挂了”孩子就把电话挂了,眼泪就滴滴叭叭的流,但是孩子是个要强的人,没让别人看见,就把电话给了下一个同学。第二天,开学了,孩子头一天跟小伙伴说好大家一块去,眼看到时间了,小伙伴还没来,孩子着急了,自己骑着自行车就往外走,孩子听宿舍的人说过,从宿舍一直往前骑就到了,孩子就壮着胆子一直往前走,可想而知,迷路了,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是哪,孩子心慌了,老师教过座地铁的,于是孩子,把自行车放在了一个写着36的车站的出口那,孩子不知道从哪坐地铁,于是就进了附近一家银行问了门卫,可是孩子日语不好,听不懂,门卫很急,孩子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学生证,于是孩子把自己的证件拿了出来,指了指学校的地址那一栏,于是那个门卫就领着孩子去做地铁,然后还帮孩子买了票画了地图,于是孩子就这样,做了地铁,出了站,问啊问,到了学校,学校老师看了看孩子,笑着问孩子,为什么迟到了,孩子转过身,又是几滴泪,回头笑着告诉老师,自己太笨了,迷路了,当孩子走进教室得时候,只有最后一排有空座位,孩子做了过去,开始滴眼泪,孩子还是很强的没让别人看见,放学了,孩子去找学校的中国老师,希望老师陪孩子去找孩子买的那个2手自行车,可是老师说“孩子,你自己都不知道停在哪,没法帮你,你只能自己去找” 孩子说,好,谢谢老师,转身走了, 孩子按着来的路线,到了先前自己迷路的那个路口,可是找不到门卫,也找不到那个36了,高楼大厦,人来人往,孩子就又瞎问,找啊找 找啊找,找到了,后来孩子才知道,迷路的那个地方是心斋桥,可孩子就住在难波,那么近。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