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之盾 守护之盾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9,452 关注贴吧数: 63
最近木斋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始连载他的曹植甄后传节选了 他的书简体版繁体版我都买了,懒得拍照内容。经过老师的同意,转载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木斋按:本讲堂从下一期开始连载拙作《曹植甄后传》,希望各位读者喜欢。先从前言发起。 前 言 关于《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汉魏古诗的作者、写作背景等,我从2005年开始发表系列论文数十篇,至2009年岁末,《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问世,提出汉魏古诗是曹植甄后恋情所作,此论如同石破天惊,霹雷电闪,在海内外的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迄今为止,先后有《社会科学研究》《学术与探索》《中国韵文学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烟台大学学报》《琼州学院学报》等十余家权威刊物开办专栏讨论,海内外数十名学者各自立论,精彩纷呈, 一些学者提出“木斋让文学史不得不重思重写”(长江学者张法教授语)的论题——似乎关于《古诗十九首》公案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 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当下问世的这部《曹植甄后传》,就说明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学术史的视角而言,也许才刚刚开始: 不仅仅是由于要想让学术界全面接受,文学史真正实现改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传播、讨论、辩难、质疑、确认的历程, 而且,将当下失去作者姓名的数十首汉魏古诗连同汉魏之际没有作者姓名的所谓乐府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研究出来,并能做出大致的编年出来,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岁月。 现在,我想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拙作《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已经问世,为何还要撰写这部《曹植甄后传》?这部新作与旧作之间是否会是重复之作? 促成我写作完成《曹植甄后传》的原动力,首先是源源不断发现的新材料——自从拙作问世之后,不断有新的史料出现,或确认验证了此前推断假设式的论断,或修正调整了此前的认知。 这种新材料的震撼感何止一端?可以说是络绎奔会,纷至沓来。种种实证、铁证,就像是万物皆备于我,为我而设一般。此前的种种疑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尺冰封,涣然而为一溪春水。 让我应接不暇的新的史料、新的信息,不断修正我此前的研究和认知,不断丰富和增添两者之间恋情进展的细节。 可以说,此前出版的拙作和论文,仅仅是为这部《诗传》所做的奠基和准备,仅仅是全面细致描述曹植、甄后一生恋情以及和古诗关系的草图轮廓的粗线条勾勒,仅仅是为能够结成丰硕果实而播下的一粒种子。 2012年岁末,笔者在担任台湾中山大学客座之际,读到《北堂书钞》,目睹了白纸黑字写明《今日良宴会》中的“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署名为曹植,这与此前阅读曹植文集中将其说成为曹植的“逸文”的感受截然不同,此为《古诗十九首》为曹植之作铁证之一。 在台湾中山大学,笔者还有幸看到了元代无名氏的后汉和西晋的《洛阳宫城图》。图中竟然就有“阿阁”作为建筑物赫然在洛阳宫城图中。 元代无名氏的《洛阳宫城图》给我的震撼不仅有阿阁,——此前我的研究,提出:曹植甄后两人之间恋情突破的媒介物是芙蓉,也称之为灵芝,芙蓉和灵芝是甄后的象征物,而西晋的洛阳宫城图竟然就出现了芙蓉殿和灵芝池! 灵芝池是曹丕登基之后在黄初三年修建的,曹植为此写作了《灵芝篇》,《灵芝篇》此前我是读到过的,只不过还没有读懂曹植灵芝篇中的深意, 近日方才读懂曹植是以隐避写法表达了对甄后的思念和对两人之间恋情的回忆。芙蓉殿却是此前几乎没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从地图上读到芙蓉殿竟然就是魏晋洛阳宫城中的宫殿名称,这怎能不让我惊讶? 但很快也就释然——历史原本就是这样,当我们发现其冰山一角,其余部分浮出水面,也只在早晚之间的事情,它是必然的。元代地图所展示的洛阳宫城图中有阿阁、芙蓉殿等建筑物,可谓“古诗”与曹植甄后关系密切铁证之二。 从台湾回来之后,我特意去了邺城遗址去探勘,顺便寻找一下甄后墓地所在的村庄。甄后埋葬在邺城原址的南城郊外,当下的村庄名字叫作——叫作什么?诸君不妨猜猜,叫作甄后村? 不,不对。甄后埋葬的时候,还不是皇后,不是她失宠未封,而是她始终拒绝接受。 那么,至少应该叫作甄妃村吧,此前的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丕被确立为太子,曹操写有《立太子令》,甄后是曹丕的原配夫人,总应该受封为太子妃才对, 也没有,历史就是这么奇特,这么多的疑惑等待后人去解读。 甄后原葬之地的村庄,竟然叫作“灵芝村”。在此前近十年之久,我就提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在建安十七年长江边上所作,灵芝、芙蓉是甄后的代名词,现在,甄后所葬之村名字就叫作“灵芝村”。此为古诗为曹植甄后恋情之作铁证之三。 无数的巧合在等候我们,因为,历史的真相原本就是如此。 以后,我又读到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县志,知道了邺城到南北朝北周时代,被改为“灵芝县”。在历史的某一瞬间,邺城竟然就被更名为灵芝县,而甄后所葬之所名为灵芝村。 由此可知,灵芝、芙蓉就是甄后的象征,曹植文集中写作的一个中心语汇就是芙蓉、灵芝,在他的《洛神赋》《芙蓉赋》《九咏赋》等凡是涉及曹植个人自传性质的佳篇名作中,不难处处看到灵芝和芙蓉的倩影。此为铁证之四。 以后,再重读陆机的《拟古诗》,这一次我刚刚读懂其中的深意,陆机诗中竟然揭橥了曹植甄后恋情的洞房之地就在阿阁兰室,而曹植最后竟然就是被鸩毒毒死,此为铁证之四。 笔者尝试将这些散落的“古诗”,重新安放到可能会出现的时间空间的交叉点位置上,它们竟然如此的严丝合缝,处处显示出曹植甄后恋情的气息,其中地名、方位、时间、节气、人物关系,无一不是严丝合缝,就像是为我而设一般。这可否算是铁证之五? 从《北堂书钞》的版本记载,十九首中名篇《今日良宴会》为曹植所作,到元代无名氏的洛阳宫城图,再到陆机的《拟古诗》中与曹植的对话和反思,再到古诗作品与曹植甄后恋情的全方位吻合。这些人证、物证、实证,清晰地披露了曹植和甄后,正是那些失去作者姓名的古诗的背景和主要作者。这些诗作正是因为他们恋的激情而产生、而飞扬,也因为他们恋的乱伦而消亡、而泯灭。 从2012年开始产生按照编年来写曹植甄后恋情历程,将当下没有作者姓名的汉魏古诗和文学乐府诗,以编年体形式给予阐释,尝试验证此前的论点是否准确,又是一个五年时光。 验证的结果,其中绝大多数都经得起反复的验证,但也对很多的作品归属,产生了新的思考,主要是:有些原来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作品的署名,发现问题和很大很多, 譬如此前署名曹丕的《燕歌行》,此前署名徐干的《室思诗》,署名班固的五言诗《咏史诗》,署名张衡的《同声歌》,署名蔡文姬的《悲愤诗》,甚至包括曹植署名的《七哀诗》等,在这一次的反思中,都给予了重新的解读和阐发,给予了新的定位, 此一类的研究,势必扩大了原来所谓“汉魏古诗”的范畴,认为所谓不知名的古诗作者,不仅仅存在于狭义的“古诗”之中,而且,还存在于已经署名汉魏诗人的作品之中,这是第一类的修正; 第二类,是修正和确认此前对一些古诗的作者和背景的认识,代表性的作品譬如《青青河畔草》的作者修改,《青青陵上柏》此前徘徊于两个写作时间,此次确认了为太和五年岁末曹植到洛阳京城之作,与《箜篌引》均为曹植的晚期作品。 我为此一稿《曹植甄后传》对此前已享有盛誉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有如此之多的修正而感到羞愧,从而深深体会到一位老学者的名言: 学者在五十岁之前不要发表论文和著作。如果我能忍耐寂寞,推迟五年最后发表这部《曹植甄后传》,让每一个阐发都直接接近历史的真相,似乎更好。 但我做不到这一点—— 先不说当下的国家管理的学术机制,几年不出成果就难以生存,即便是我能做到暂且不发表,后来的研究能否得到当下的成果,却是不得而知的。 真理的探求,总是在荆棘丛生的曲折的小径上逐渐得到的——事实上,在十多个专栏漫长岁月的讨论中,在台湾中山大学、成功大学、中央大学、台南大学的演讲过程中,在无数次的课堂讨论中,我不仅仅是一个新学术思潮的传播者,更是各种信息、各种思考的接受者、学习者、受益者。 其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台湾中山大学研究生的选修课中。依稀记得选修课第一课的试讲,有八位研究生来试听我的讲课,我兴奋地讲述了春节前后我新的发现,苏李诗的问题,由于没有从头讲起,听课者中不乏一脸茫然者,课后,果然有三位研究生放弃了选修。 正当我为我的不慎懊恼时,又有三位博士生慕名而来。这八位研究生都是喜欢接受新方法论的学子,兵不在多而在精,在课堂上,他们的观点竟然比我还要激进,给予我极大的启发。他们的逻辑是: 曹植和甄后的恋情是历史的著名公案,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承认这一恋情关系的,承认恋情关系就不得不承认古诗为他们所做——作为曹植才高八斗的大诗人,不将自己的恋情写作出来是不可能的,而曹植甄后的恋情是乱伦的,是触发曹魏皇室的大忌的,以魏明帝曹叡的九五之尊,利害其中,不作案设法删除曹植文集是不合逻辑的。 曹植甄后既然相恋,在曹魏这个通脱时代能控制在精神爱恋是不可能的。甚至——这些台湾的博士生在课堂热烈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同居?如果同居曹丕会怎样?曹丕允许么?如果同居,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否有孩子?曹植的一个孩子为何名叫金瓠,也就是牵牛星的意思,这不是就是纪念和甄后的恋情么?为何都早夭?是否会是曹丕的谋杀?等等。 可以说,正是这些讨论让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此前,我在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候,承认两者的恋情,但不敢承认两者的性关系,还是有一个私心在,在道德上为曹植甄后辩护。 如果先入为主有了道德的遮蔽,就不能彻底认清这一历史的真相,反之,换一个新视角再看这段恋情的演变历程,很多新的材料、新的阐释就随之出现了。 由此,作为一位学者,肩负着学术史的责任,我不得不动笔重写这一公案的诸多细节,并按照编年体方式,将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汉魏古诗,和曹植集中固有的诗赋打并一体加以研究和整合,由于几乎每一个过程都有诗作的伴随,因此,将其命名为《曹植甄后传》。 可以说,到这一本诗传,才是,但愿是这一研究的总结和最后果实——写完这本书之后,关于十九首和曹植甄后恋情关系的研究,就我个人而言,可以宣告完成。 作者简介:木斋,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注册)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百家讲坛主讲人。历任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大学亚美文化中心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韩国全南大学邀请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大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现任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代表作有:《先秦文学演变史》《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人民出版社版)《宋词体演变史》(中华书局版)《唐五代文学源流史》《读懂苏东坡》《读懂红楼梦》(世界汉学书局版)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国韵文学刊》等十余家学术刊物为之举办专题讨论。
最近入了PS5手柄和八爪鱼4,说说感受 之前一直用PS4手柄,但最近的PS4手柄买来不到两月就出问题,忍无可忍。就去淘宝索尼官方旗舰店买了PS5手柄,顺便试试蓝牙无线功能,真香。正好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要离屏幕远一些。 相比PS4手柄,PS5手柄的按键硬了些,但游戏里图标对比PS4圈叉方角就是退步,玩人中之龙8遇到QTE环节,明显不如PS4的带颜色图标好看。于是,又买了DSX软件,把PS5手柄映射成PS4。唯一的问题就是续航不行,电量焦虑了。 正好飞智八爪鱼4的广告铺天盖地,游研社也有软文。也挺馋背键功能,玩最终幻想7和卧龙这类需要L3跑步的游戏可以用背键跑步。就买了,跟PS5手柄轮班。 八爪鱼4的震动力度要强一些,玩铁拳8这种伪3D实2D的格斗方向键容易按成斜上,造成出招失误,玩刀魂6这种八方向的3D格斗倒没什么,方向键搓罪人挺容易。摇杆的回弹挺带感的,玩地平线4的震动挺有特色。可惜我不常玩。试了下飞智空间站的生化危机4的自适应MOD,EMMMM。欣赏不来,忘了它吧。 蓝牙模式同时连接俩手柄有奇怪的问题,手柄会连接不上,蓝牙显示已配对,结果两个手柄都连接不上,最后折腾了主板蓝牙驱动,开关主板的蓝牙,问题依旧,有时只能连接一个手柄,有时两个手柄都失灵。蓝牙正常用84的时候,飞智空间站又连接不上。最后只能84用接收器,PS5用蓝牙。好像问题的起因是我在蓝牙连接84的时候,操作84小屏幕,又点了次蓝牙连接PC,结果回不去了。至今没能解决这问题。 我觉得我对84的需求不大,更适合PS5手柄,应该再买个PS5精英版的。
坑爹菜還是一如既往的坑爹 小嶋祭上的禁忌戀人。。禁忌戀人的曲調淒美悲傷,當陽菜說出這台詞的時候,我差點就信了,我錯了么,懷疑自己的以前的認知。這時候,小嶋陽菜的手勢不同于優子,比了個耶,立馬就逆轉了之前的氛圍,這一刻,我意識到,我菜在玩梗了,之前醞釀的悲傷淒美遺憾的感情完全顛覆了。優子索吻,然而陽菜果斷不吻,於是優子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來,親嘴把,陽菜顯然懵了一下,我覺得這段應該是臨場發揮。於是陽菜順水推舟俯身作勢與吻,此刻我的心情是哎喲臥槽,我難得真的錯了么。。。因為我覺得陽菜是不會吻的,千鈞一髮之際,不知道是陽菜95歲的老腰不行了,還是優子慫了不上去了,居然就這麼定住了,兩人沒能接吻成,好比下了片子準備擼了結果發現居然是葫蘆娃。隨即背景音樂響起,優子轉身跑開,不帶走一片雲彩。。。。我的心情只能說,人生大起大落,太刺激了。。。 後來我看了陽菜和豆女神的禁忌戀人,開始接受了陽菜演繹禁忌戀人必然坑爹的設定。小嶋陽菜和指原莉乃演唱了私奔,這首優菜黨歌。節奏明快,非常的百搭,有機菜,果菜也唱過,但我覺得比較適合優菜之間歡樂的氣場。不知道為什麼小嶋祭優菜沒唱這歌。。。反而把禁忌戀人演繹得那麼搞笑兩人作許仙白娘子斷橋相會狀,然而背景音樂響起,下一首歌開始。。。同樣的套路,我只能說,同樣的招數對我是不起作用的。毫不意外的結果。最後,老娘下班了,去米蘭上班了,不服咋滴?順走了一隻話筒,我覺得畫面右側頻頻出現的女士大夫的手是準備把話筒拿回來的,不過沒成功。如果之前被夕陽落櫻繽紛感動得涕淚橫流此刻的心情估計是苦笑不得吧,坑爹呢這是。真是不可思議的女人啊 我感覺智商上被小嶋陽菜碾壓了,心情完全被她左右。厲害的女人。以後估計也出不了坑了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