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瑞琪儿
安德瑞琪儿
关注数: 2
粉丝数: 37
发帖数: 358
关注贴吧数: 8
【】考上了兄弟萌
兄弟萌单招出分了,都多少分啊? 我216
安经随笔. 修行之路长远,以术、道而分异,以补全为法。 人之本为三,身、神、魂,身魂以此世为本,而神为本我,真理自在其中,然,道不如明悟,追神本而不思悟终大道无用。 术,定坚心为基;得一二术上之,名明法;得众术又上之,名行路;天下法无不可,凡法明其理再上之,名灵巧;万千法为无物,从心所欲而不受阻,无上上形而上上术,最上之,名通心。 道,晓前人思所为一,凡是知晓了,无论自己是否思考终究会有所明悟;明一文理为二,沉下心静下心去观察,明悟一他们道,给自己打开初始;明万万文理为三,把别人的东西都明悟出来,都知晓到,无论说什么都能说出,但这种人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但如果仅此而已,那他的智慧依旧还停留于表,还算不上大智慧;悟自心路为四,开始找到自己专属的道路了,到此便能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修行了,除了初步明悟真正自己的道,还有一种人也算是这个层级,看透了自己的本心,明悟了自己,不去思考如何如何他人,纯粹由真正的本我行事,而非被他物欺骗自我;常思常进为五,不断优化自己的道而越来越接近真理,这种人已经是智慧所能达到的顶点了,但即便这种人依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智慧,还有一种天命所在的人,他们终究会以注定的方式明悟真理,由表象传达给众生,真理混乱一次,众生又由表象接收,真理又混乱一次,但依旧能带给众生智慧并引导人们开悟,这种人已不是纯粹的人能达到的了,他们生来就被命运选中。
火圈遇到的逆天
火圈遇到的逆天
观道德经(本人高中,瞎乱想而已,不专业,无本事) 物品先是有了最本源的东西,随后又根据这个东西出现了相对应的指代,并以此,世间之物的型明了了。所以,没有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观察他的玄奇,思考他的延伸,而出现了明确指代的东西,我们可以去研究他,知晓他都能够如何,虽然这两种研究不同,但万物皆有互连,牵一而明二,世界充满奇妙之物等待研究知晓。 天下万物与规矩,或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我们认识了一样东西后,总会出现一个与之相对的东西,我们知晓善,推崇善,就会明白恶,厌恶恶,所以,圣人是不会出现他所推崇或明确认同的观点的,他能够知晓,万物并无高低,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所以,他能够去帮助人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缺不会让人们向着什么方向走。 不去规定什么行为贤明,人们就不会为了做贤明的事而出现什么负面行为。不去规定什么珍贵,人们就不会去偷盗。当人们的欲望不因为外物而被影响,人们的心就不会败坏。所以真正的圣人之治,会让人们谦虚,尽可能的让每个人得到他们真正需的东西,减少他们的恶欲,强健他们的身体,让治理下的人们不知晓(不听晓)害人纵欲,让人们明白不出现对他人有害的欲望,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个人们推崇的智者去判断他人的事物。看似没有任何治国的行为,但却也是没有任何没治理好的。 道并不存在,但去理解或使用它却永远都不会到尽头,无论何时,总能发现新部分,因为其永无止尽的特点,人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天地面前,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不同,而在圣人面前,百姓亦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样貌才能,本源都是相同的东西。 若是明确规定什么的东西多的,总会有想不到的没有规定,不如指引人们看到事情的两面都是如何。
【散修联盟】观道德经。 物品先是有了最本源的东西,随后又根据这个东西出现了相对应的指代,并以此,世间之物的型明了了。所以,没有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观察他的玄奇,思考他的延伸,而出现了明确指代的东西,我们可以去研究他,知晓他都能够如何,虽然这两种研究不同,但万物皆有互连,牵一而明二,世界充满奇妙之物等待研究知晓。 天下万物与规矩,或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我们认识了一样东西后,总会出现一个与之相对的东西,我们知晓善,推崇善,就会明白恶,厌恶恶,所以,圣人是不会出现他所推崇或明确认同的观点的,他能够知晓,万物并无高低,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所以,他能够去帮助人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缺不会让人们向着什么方向走。 不去规定什么行为贤明,人们就不会为了做贤明的事而出现什么负面行为。不去规定什么珍贵,人们就不会去偷盗。当人们的欲望不因为外物而被影响,人们的心就不会败坏。所以真正的圣人之治,会让人们谦虚,尽可能的让每个人得到他们真正需的东西,减少他们的恶欲,强健他们的身体,让治理下的人们不知晓(不听晓)害人纵欲,让人们明白不出现对他人有害的欲望,这样,就不会出现一个人们推崇的智者去判断他人的事物。看似没有任何治国的行为,但却也是没有任何没治理好的。 道并不存在,但去理解或使用它却永远都不会到尽头,无论何时,总能发现新部分,因为其永无止尽的特点,人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在天地面前,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不同,而在圣人面前,百姓亦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样貌才能,本源都是相同的东西。 若是明确规定什么的东西多的,总会有想不到的没有规定,不如指引人们看到事情的两面都是如何。
【散修联盟】谈佛论道。 这是我在晚上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以及随便说说自己想法而写的,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所言所语也只是以一个完全外行的视角来说的,由于没有计划,所以会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讨论,但请情绪稳定。曾看到有人在受苦时曾祈求佛帮助,我实在理解不了他,佛作为一种超脱空无的概念怎么可能会在欲的方面帮助他,我觉得,欲并不是“想怎样”或“要怎样”,欲是想本身,因为还在想,所以还在欲,空无应该是一种长久的类似而又不同于发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是没有善恶的,好坏没有什么不同,得失皆可,无论是色相还是空相都处于一种脱离,只剩下最本质的东西,成佛应该就是这种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找僧人寻求帮助他们会因为善念等而帮助,但佛不会,不是因为佛不好或其他什么,而是因为佛不会觉得遭遇什么事和平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这种空无的情况下依旧有那些佛引导谁谁怎样怎样的事那?因为佛的存在是本源,这种本源是开始也是结局,所以即使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在那,也会不断的引导更多东西到达那种状态。
安德... 修行之人,只本心所欲而潜虛明真。人生于世,所欲常存,然,欲有真假,意存杂乱,假欲常存,此乃人本,除之恶之,偏人本,为虛,假欲行执,常念常思,成则沉欲,败则乱神,似人过人,为妄。知人所欲而虚妄,称失错,虚妄而不知欲,凡人也。 真欲为何?心直本源,自视本心知身而明源,行无人无色,言有空无形,修行圆满,内形永存。 贤者常言,修者去五觉五思,处事不惊,天人合一,情欲当真空无?非也,言已空无皆小人也,粗鄙也,无知无智,以非人哉为贤。所谓贤者,知天地定数,明阴阳共存,事事思先而体后,既先觉,自然无惧无惊,无悲无喜,知高峰则不惧土丘,知猛虎则不惧凶兽,知道则不惧世间,情弱而存,修道亦修人,自而贤也。 天地广,路万千,叶无同,未连,天下何时一统,前人若去不见。修行亦如此,修心为大,悟道此生,然,大道独一,小道万千,吾未有何高见,但知,大道不存九霄之下,真理不于言语之间。道之小大,除大道则无意,半数大道亦不为真理。穷尽此生,仅得精进,以此为乐之时,可为初修之人。 生内三本,此为基,称,身,神,魂,神又重之,为真我,为真世。身损则困,魂损则迷,神损则空,身为体,体内存魂,似膜,用以套神,遇事传体,体又传神,神为真本,超脱于世,遇事无为,故需魂,神意过魂则适于常世,故,常听闻,明本我者可明我道。 观老子之卷,意欲悟水,观之悟之,果意欲无穷,可配万物,可助世间,生物所饮,死物所润,然,玄不止于此,水聚江海,所至毁至,陆物长浸,亦亡,助万物亦亡万物合阴阳之悦,与万物助克合五行之说,知何至何合知行之说,此等无穷多,不便数言,仅结一言,才通无穷意,合无穷道,此方为水之玄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