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梦岩 心梦岩
关注数: 0 粉丝数: 89 发帖数: 37,961 关注贴吧数: 4
重金属摇滚乐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220426&z=85375055&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220426通过观察当前音乐的某些倾向,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未来的音乐。   一、电脑音乐的崛起   电脑音乐的出现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也不过十多年历史,但其发展之迅猛,是以前任何一种音乐制作形式所无法匹敌的。   传统的音乐制作过程大多较为复杂。以前的音乐家在作曲时,要先亲自写好乐曲的总谱,再由专门的抄谱人员按照各个乐器抄好分谱,其后还要请一个与乐曲体裁相应的乐队来进行排练演奏,作曲家听过演奏之后,再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复杂的作曲程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显然与日趋紧张的快节奏现代生活不相适应。   本世纪由于电子音乐的出现,终于使作曲家可以在同一个键盘上演奏出不同乐器的音色,而录音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各种音色的合成变得轻而易举。有了这些工具,作曲家们不必再依赖乐队了,在一间小小的录音棚内就可以随意作曲和编曲。   八十年代以后,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音乐制作者又多了一件“超级武器”,在电脑硬件方面,高品位、多功能的声卡层出不穷,不但越来越逼真地模仿出各种乐器的音色,还能模仿出各种音响效果;在软件方面,各种音乐制作软件已成为当代音乐家们必不可少的作曲工具,其功能也日趋完全。   电脑音乐刚刚问世之时,即拥有人类所无法达到的“准确性”,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过于准确使电脑音乐不具有任何“感情”因素,平淡而机械。但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革新,作曲者已经可以随意调整每一个音符的音量、力度以及乐曲播放过程中的整体速度变化,如今的电脑音乐,已日益具备生命力了。当然,电脑音乐真正走向辉煌的时代,还并未到来。   二、从当前音乐流行趋势预测未来音乐   可能影响下一代的音乐的一些当前流行倾向是:   1.对旋律、节奏、和声和乐器学的新形式的实验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种新的机械发明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有力影响。   2.对音乐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强调,伴随着更广阔的国际听众,导致所有国家的人民之间更深刻的了解。   3.通过运输、交通和音乐复制工作手段的继续进步而不断成长着的潜在听众。   4.音乐教育的普及不仅协助那些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的人们达到最高的发展,而且也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分享未来音乐的光荣奇遇。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7:50   回复此发言 --------------------------------------------------------------------------------
基 础 乐 理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230691&z=85375663&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230691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7:53   回复此发言 --------------------------------------------------------------------------------
音 及 音 高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233809&z=85375856&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233809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这些音是我们听觉所不易听出来的。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7:54   回复此发言 --------------------------------------------------------------------------------
乐 音 体 系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236627&z=85376049&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236627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现在最大的钢琴包括有八十八个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在音乐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在德国体系中,用加字尾的办法来标明变化音级:is(升),es(降),isis(重升),eses(重降)。 但降E不用Ees而用es;降A不用Aes而用as;降h不用hes而用b。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7:55   回复此发言 --------------------------------------------------------------------------------
音 的 分 组 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组依次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de等。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等。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如A2B2等。 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C2-c5)间的距离而言。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等。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作用。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7:56   回复此发言 --------------------------------------------------------------------------------
主 题 节 奏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250156&z=85376884&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250156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共写作次序一般是:先写好音乐主题,把头开好;继而予以发展;最后通过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乐形象。这三步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主题节奏是指主题或主题核心的节奏骨架(如例7所示),主题的个性特点以及主题的多样性常由此奠定。主题节奏就歌曲来说,常与歌词朗诵的节奏有关。但无论是歌曲或是器乐曲的主题节奏,更重要更宽广的来源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是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涛上所进行的各样富有特色的"浮雕"。一种是主观心境的刻画,这是主要的,为数也最多(如例9、11、12等)。一种是客观人物、景色的刻画、描绘,虽然是客观的,但也绝离不开主观的作用(如例10等)。主题节奏与歌词朗诵节奏的关系有些歌曲的主题节奏与歌词朗诵的节奏基本一致,如:不少歌曲的主题节奏与以上情况相似: 这类易在群众中传唱的歌曲,特点之一是音乐的主题节奏与语言的节奏相当吻合,音调也较通顺,因而感到自然,容易上口。应充分注意到,音乐的主题节奏要比歌词朗诵的节奏丰富得多。作曲家刻意追求的是音乐主题要富有个性特点,并与内容吻合。朗诵歌词时,肯定不会把节奏拖得如音乐主题的节奏那样悠长。这时作曲家所要刻画的是走上兴安岭时的心境--那样宽广、那样心旷神怡,是在自己感情的波涛上进行"浮雕",形象鲜明并富有特点。 开始两小节是引子,音乐节奏与叫买声是吻合的,以后"三月街上好热闹"的主题节奏显然不是从歌词的朗诵节奏考虑的,而是从刻画"热闹"的形象考虑的。 此曲的生活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中的淮海战场,几个"看"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但仍是以主观心境为主导的。主题节奏除"追上去"很有紧迫感,特别是延长两拍、三拍的几个"了"字,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兴奋的心境。作曲者拿到一首歌词后,一般需要朗诵几遍,这时不要拘泥于歌词朗诵的节奏,也不要拘泥于歌词中的某一词句的描绘,而应集中考虑怎样刻画全歌曲总的音乐形象,对歌词所提供的意境,最深情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只就歌词的朗诵节奏及具体词句来看,这个主题节奏与之并无必然联系,但从以后音乐的展开来看,也就是从全曲来看,就能看出全曲开始的主题为什么要那样写。 此曲的主题(核心)节奏从头至尾在全曲贯穿着,X X X. X|X X X -|含有"海风吹,海浪涌"的节奏,有特点并显得很宽展。作曲家刻意追求的是将自己热爱大海和妈妈的激情鲜明而又集中地表现出来。主题节奏的个性及多样性音乐形象的个性及多样性与主题节奏有密切联系。例如,开始音调基本相同--都以1 3 5 (6)为主,但由于节奏不同,从而构成了各具特点的音乐主题。 还可举出更多名曲实例,但仅就前面的几个已可见一斑。 例13的主题节奏X.X X -|X X.X X.X |X X -|,开始的第1小节有一延续的两拍,给人以沉思的空隙。试若处理成X.X X |就完全失掉了特点。第2小节节奏逐渐加紧,感情有所发展,以后节奏又放宽,与开始相呼应。总的节奏有深思、激动、感叹的内含。X.X X - |这一主题节奏在全曲中贯穿、变化着:更加突出了全曲音乐形象的个性。 例14一开始是两小节的引子,好似军号齐鸣。接着是主题,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出顽强的毅力。 例15是该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子的主题,乐章中所有主题都从此引出。第1、2、4小节都是正规节奏,很舒展。第3小节是切分节奏,有跳荡的变化。总的音乐形象有似大地回春。 例16的主题节奏,先是显得跳荡--开始两拍经过顿拍的演唱后,又一停顿,继而转入舒展平稳的节奏。总的节奏有激动、平稳(幸福)的内含。 例17的主题节奏,除第3小节的切分节奏作为变化、对比,主要节奏型X XX X 是中国锣鼓节奏。全曲第一部分以此主题节奏(连及少许变化)贯穿着,表现出欢乐、活泼的气氛。关于主题的多样性,下面再从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浅释这一问题。约翰·斯特劳斯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创作的圆舞曲多具特点,首先体现在主题节奏上。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8:00   回复此发言 --------------------------------------------------------------------------------
怎么样倾听音乐?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3308999&z=85380241&pn=0&rn=50&lm=0&word=%D0%C4%C9%CF%B5%C4%B0%C5%C0%D9#613308999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倾听音乐。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如果我仍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成几个组成部分,那就比较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由于缺乏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 )纯音乐阶段。   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为这几种假设的阶段,唯一好处是可以对倾听的方式有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抗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即我所说的表达阶段。在这里我们马上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作曲家倾向于回避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不是宣称过他的作品是有它本身的生命的“物体”,“东西”,而且除了它本身的纯音乐存在之外一没有任何其它意义了吗?他的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作品加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天知道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该有多么困难。但不应该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乐有“表达”的权利。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永远不会感到满意。他们总是希望音乐具有一种涵义,这种涵义愈具体,他们就愈喜爱它。愈能使他们想起一列火车、一场风暴、一次葬礼或任何其它比较熟悉的概念的乐曲,他们就愈觉得富有表现力。这种对音乐具有涵义的流行概念——通常是由普通的音乐评论员激发和唆使的——应该随时随地给以纠正。有一次一位胆小的女士向我供认,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她不能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当然是把整个问题引向倒退了。 作者: 香春树下的皮皮 2006-2-24 18:20   回复此发言 --------------------------------------------------------------------------------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