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乔木 汉之乔木
关注数: 29 粉丝数: 159 发帖数: 12,489 关注贴吧数: 77
【揭秘】两个“邓超”是如何在《影》中同框的? 张艺谋导演的《影》用“黑白灰”的色调为观众呈现了水墨风格,除此之外,主演邓超一人饰两角的表演,也让观众大为惊艳。面貌酷似但身型截然不同的两人,完全来自一人,不得不让人敬佩。演员邓超在三个月内健身增重20斤,进组时体重达到肌肉饱满的83公斤;替身戏份杀青后,又在两个月内急速减重40斤至63公斤。 当然,除了演员不可替代的付出,这个镜头的完成也离不开制作的团队的帮助。这个镜头拍摄的时候使用重复拍摄的手法实拍,这不仅考验主演的演技,对摄影组的考验非常大。本文将为您详细的解释是如何把邓超放进同一个镜头的。文章来自本片视效总监 - Samson Wong 王星会(参与作品有:《雷神》《影》《X战警:天启》《第九区》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mdb.com%2Fname%2Fnm2943643%2F&urlrefer=69a5196b97a3aa5e2bf86fe61fcdf933) 团队合成技术主管殷子骁和后期技术主管李威。 同框镜头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拍摄和后期合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难点,而且两者又相辅相承,相互影响。 在前期拍摄中,能决定同框镜头较高完成度的因素有三个: 一,演员一人分饰两角,不同表演节奏的配合 同框戏对演员的最大的考验,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搭戏,两个角色的表演节奏,要由一人完成,而且各有不同,相得益彰,这样才能使观众相信同框里是不同的两个人,这是对个人演技的巨大考验。通过最终电影艺术效果看,邓超的演技令人佩服。 二,摄影团队两次拍摄位置、角度、灯光等的准确匹配 根据导演的艺术创作要求,邓超饰演的两个角色,在体态上要有明显瘦身对比。所以在拍摄周期上有两个月的时间差。第一遍境州的戏份拍摄完成之后,摄影指导赵小丁老师,要把摄影机位置严格定位,详细记录摄影机俯仰角、镜头夹角和镜头的焦距、焦点,以及复杂的灯位布局和各种光线参数,这样才能在两个月之后完美复制匹配,进而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同时,摄影团队运用影像回放系统,在半通透的环境下,使前后两次拍摄内容进行叠加,严谨地判断影像的重合度,这对于后期的制作与合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视效部门前期测试与技术支持 在前期筹备和测试阶段,有人建议采用CG人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后期合成中,演员肢体交互与交流可以人为控制;坏处就是不能完全保留演员的肢体表演和面部所有的表情,毕竟CG人没有演员灵魂。经过导演、演员以及视效部门的讨论,我们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演员表演,做到真实可信,为电影负责,为观众负责。 由此我们从两个方向上,着手提高演员肢体交互的准确性,一是,替身演员配合邓超对戏,完成肢体动作和表情;二是,根据第一遍拍摄内容,通过声音“滴滴嘣”(三秒提示音)标示肢体交互的时间点,提示演员准确做出肢体、表情,眼神反应。 只有这样在前期通过演员、摄影团队、视效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为后期合成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办?好狗血,分手第52天被他意外发现我在他公司外面坐着 分手第52天了,一直没有完全放下。 今天是休息天,我实在有点无聊,又有点控制不住,就去了他上班的地方,并没有想偶遇他,或者找他,确切的说我害怕撞见他,并且下定决心不让他发现我,因为他的性格我明白,不喜欢被“倒追”,之前也跟我说过,不要去他出现的地方等他守他……距离上一次我去找他已经过去35天+了,我今天真的是鬼使神差的,又跑了去。 我一直坐在写字楼外面的大通道的长椅上,虽然气温34度,但是通道有穿堂风,还算比较凉快。我在那长椅上坐了将近2小时,能感受到他的气息,而且我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跑出来,除非下班的时候,我就旁若无人的坐在长椅上翻手机,旁边还坐在两个小伙子,也在翻手机。 正在刷微博呢,忽然,妈呀,前任跑到我耳朵边在接电话,听声音听到的,吓死我了,距离我就不到2米,我马上先用手机举起来,把脸挡住,可是一想,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手机有我脸大吗?遮了三秒钟,我就彻底豁出去了,我放下手机,假装无谓的刷着,低着头,完全不敢抬头看他,他当时是出来接一个客户,那客户找不到路,然后一边打电话,一边看到那个人了,就招手让人过来,然后等了有十几秒吧,这十几秒尴尬死我了,那么近,他一定看到我了,我假装没看见他也没听见,从头至尾低头看手机,其实心跳的跟打浆机一样,离我那么近啊,我不敢抬头,害怕四目相对的感觉,怕的要死,而且我一直拒绝撞见他的,被他看到我来找他,估计我们的距离又要更远了,我心里一直想,完了完了,彻底凉凉了……然后那个客户到了,他们就一起进了写字楼,之后我马上飞一般的逃离现场…… 啊啊,怎么办啊,最不希望发生的事发生了,现在,我怀疑,他会删掉我微信,他曾经说过让我不要做让他讨厌的事,现在他会不会更讨厌我了啊……好难过……
分手第28天,挽回了26天,无果!终于想发个文 在这里自我剖析一下我们爱情的灭痕吧: 1.从认识的2017年12月初到2018年3月底,这四个月是我们爱情的甜蜜期,有多甜蜜呢,说出来能酿成十桶蜂蜜……他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幸福。 2.从2018年的4月份开始,我们之间已经出现了某种不和谐的迹象,当时我的朋友圈子里出了点让人愤激的事,我表现的有些过于激烈,他可能无辜受到一些波及,主要是我的情绪比较波动,有时候会殃及到他身上,他是一个喜欢别人温顺的人,但我那时公开表示我会反驳,这是他受到的我的第一次正面回击,心中已埋下隐患。 3.随之而来的是因为我的个人原因,我俩感情的未来有了比较渺茫的因素,其实一开始他的心态很好,他知道我们不会开花结果,他说看重的是在一起的那种时光,至于结不结果,他想的很开……但后来还是产生了介意,尤其在知道这种时光有可能提前结束的时候,但是他还是表现的愿意珍惜,不想遗憾。 4.这样的时好时坏充斥着整个4月和5月,因为上面的那些因素,他的积极性产生了动摇,整个人也变得被动迟钝起来,对我的关心没有之前那么多,他自己的话说,是感觉到我们之间出现了点问题,但是他会坚持,挺下去,挺过这个门槛。而我,是一个更迟钝的人,我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仍旧一如既往的在反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使得他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动摇。 5.他的冷淡和我的质问开始恶性循环,5月份,我已经有所警觉了,我觉得他似乎疲惫到在等我说分手了,但是想归想说归说,我们还是在一起好好的过着,前一天吵嘴,第二天仍旧见面吃饭上班……我完全没有意识到任何危险性,依然没有get到我们之间的问题点,所以还是没有做出相应调整,一切像以前那样,反驳他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虽然我尝试主动去关心他了,但他似乎不太接招。 6.事情的分水岭出现在5月底,那天晚上我的毛病又犯了,吐槽了他对我的冷淡,在没有得到他正面回应时,我又走错一步,那就是深夜拨打了他的微信,这个举动大概彻底扎破了我们之间问题的气球,因为这大概吵到了他的家人,我们的关系从那时开始冰冻。 7.其实如果第二天我服个软或许事情也不至于发展至此,但我人性的毛病犯了,一连三天我都没用服软,而他也再不像从前那样,主动请缨了,我们僵持在了那里,知道第三天的晚上,我去他家楼下等他,主动示好,他的情绪反而冲了上来,没用接受我的任何示好,告诉我自己不想争取了,对不起我。 8. 事发至此还并没有完全死掉,他说了三个偶尔,偶尔见面偶尔聊天偶尔……,他说以一种新的方式交往,不要那种青年的激情了,而是要过一过中年的稳重,我也同意,我觉得他还是有所保留的。 9.接下来的几天他还是会回复我的早晚问候,也偶尔回复我的微信,到6月1号的时候,那一整天,我特别惶恐不安,我给他发了一天的微信,都是在分享我的生活给他,希望他能感觉到我在他身边,到晚上我又发给他我自己的下一步规划,两个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他没有回我…… 10.到6月2号的时候,他开始让我冷静,不要再争取,然后动用我的朋友来劝我分开,只是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说“分手”两个字,我那天头脑一热,分开就分开,所以6月2日成了我们正式分手的纪念日。 11.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尽量避免遇见他,虽然我特意极力的去追寻他的足迹,也在他必经的地方看见他无数次,我期望还有挽回的余地,我给他匿名送了生日礼物,去了解他所有的生活工作,看我还能做些什么事帮到他,这一切他都不知道,唯一支撑我的动力是,他一直没有上过社交软件,这意味着他并没有打算开启一下段恋情。 12.端午节是一个分水岭,因为这一天,他开始上社交软件了,这说明他准备放弃这段感情,重新开始了…… 13.我做的下一个错事是,用了社交软件的小号去和他聊天,但我很笨,最终被他发现,其实也是我没有打算对他撒谎,不成心骗他,他把我拉黑了,这一次,算是又推远了我们的距离,随后有十天我再没上过小号。 14.我唯一可能做对的事是从6月23日起,我再没给他发过微信,那个小号也没再登过(事实证明他在拉黑我3天后,又把我取消了拉黑),反而在这段时间,我发现他似乎有所反省,因为十几天来,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哪有那么容易,他表现出来极大的孤独和胡思乱想,彻夜难眠。 15.然后我就又错了一事,再他已经进入反省期的时候,我借了朋友的社交账号,又跟他聊上了,我做了各种伪装,生怕被他识破,我和他聊天的主题只有一个,用各种方式各种言语劝他能够“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但是万万没想到,我千方百计的伪装,却还是败在言辞上,在聊了一整天渐入佳境的时候,几句话让我露出了破绽,他还是觉察到了是我,然后说了那些决绝的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你对我死心吧! 至此,我彻底死心,也彻底解脱,不再对复合抱有任何幻想了,我可以说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把爱情作死的,我有罪,我忏悔…… 也许这就是人的命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