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份了相思 无份了相思
关注数: 131 粉丝数: 263 发帖数: 15,610 关注贴吧数: 13
骗子又行新骗术--------同感 进来有《无律派》投诉《无知派》冒充《无律派》行诈骗之事。很多善良的吧友已上当。 今特此声明,未经过各掌门认证的。未帖防伪标签的《无知派》《无律派》,都可加入《无份派》。 《无份派》 入我无份派,先修淡泊名。无份派不是无份额,只是不参与争斗。无份胜有份乃参透了一切,又跳不出其中,有缘却无份。例如相思,孤独,寂寞,羁旅,感伤。能避免自然要避免。 避免不了也可以酌情处理,例如词牌《百字令》《念奴娇》两个词牌其实是一个意思。但百字令不光是念奴娇,念奴娇却可称作百字令,字数相近,词谱不同,却不能一概而论。若知晓,则无障碍。然而多数人只知念奴娇,不知百字令。所以这种情况下,宁可抛弃百字令,也应该挂名念奴娇。这才是《无份派》 知之不好详解。如有不同的谱子,便可知。本人的 作品。 《念奴娇》 醉伏香案,伴诗书、梦里思量词卷。 枝上残红春去也,零落尘间花瓣。 墨影留痕,英姿如画,婉约平生念。 惊鸿略过,翅千山路回看。 览遍万古风流,一抔黄土,终步周郎奠。 应笑多情常自作,世事在周公幻。 一句流年,心声道尽,苦乐堪能断。 何时静了,比猫儿说参半。 。。。其中:枝上残红春去也,零落尘间花瓣,即为无份。但是本人认为此句很好,试改了一下都不行,或许功力不够。所以认为这类的句子可以有份。 意境算是是诗词最重要的地方。这里没什么好的语言去描写,只能说功力不够。尽量多体会吧! 再多的话就不说了,,,, 总之《无份派》不是《无知派》不是《无律派》 你可以种种不屑,但是不得不说。谁可以直面失去。
三调莺啼今去也 一叠: 初心一朝逝了,只良辰虚度, 十万两,易买繁华,不买年少乌兔。 今去也,阳关莫送,杨花不是愁肠处。 愿知音与我,两心永不相负。 二叠: 昨日楼台,如今忆否?作他年歌赋。 但剩得、几笔涂鸦,翻来何堪忍顾。 笔题成、自由格律,字写做、词林渣簿, 悔当初,为赋新词,强言愁苦。 三叠: 平生幸遇,甲子恩师,点化迷津路, 自此后,蜀道虽仿,渐也却步,水调歌头,两足长驻。 半油半雅,文才自命,春风得意花间妒。 是当时、曲里曾纨绔。 今朝去也,临分又见书窗,把个前辈辜负。 四叠: 文章至此,泪眼迷离,和雨声风诉。 尽惹我,离愁情绪。 似有些些,花草辞春,叶儿辞树。 滴滴点点,回肠无限,伤心是否天涯处?那头天、也泪如泉注。 除非大梦人间,片片鹅毛,许知何故。 五叠: 寒风正侵梦里,忆斜阳和煦, 相逢晚,多少肝肠,也盼天色迟暮。 偏偏又,将迟暮怕,因之爱也因之护? 念黄昏影里,霞光流彩无数。 六叠: 昨日楼台,曲终人和,笑心无旁骛, 斜阳共、秋月交辉,禅心参成苦雨。 趁年华,青春未老,弹一曲,广陵仙谱。 转头成,四顾茫茫,流云飞絮。 七叠: 青衫司马,和仲眉山,坠泪三秋吕, 自此后,鸿雁无信,枯叶声声,去岁寒秋,笔秃难语。 长波顾盼,长亭望断,长风知我情如许。 把相思,写遍莺啼序。 人间仿佛,帝子野死苍梧,却看湘妃知否。 八叠: 墨干笔断,以血书成,也被风吹去, 梦醒后,一无他悟。 万种繁华,败壁题诗,都将心误。 裘寒枕冷,空空依旧,任他婉约疏狂后,是般般,苦海无舟渡。 可知昔日蓬山,几许风光,尽成尘土? 九叠: 人生不如意者,算从来屡屡, 更遇着,泉港田青,惹动怒发之举。 骂名写、通篇老干,横行霸道伤儿女。 引不平者愤,拔刀出手相助。 十叠: 往事初心,以为陈迹,道歉亡羊补, 却不料、终是真诚,换成谣言惑蛊。 把归来,说成篡位,将朋友,污成谋辅。 悔当初,自作多情,教她基础。 十一叠: 人生到此,何等凄凉,清白不能吐。 心死在,满腔热枕,一场徒劳,赤胆忠心,壁罪吧主。 小人也好,英雄也罢,谁能勘破浮沉梦。 是与非,随我入黄土。 三杯淡酒,坟前刻下平生,留给世人分付。 十二叠: 今朝去也,不再归来,任有龙蛇舞。 与我也,再无迂腐。 我辈才疏,无品无德,过街老鼠。 阴谋未逞,心中长恨,中华自此少无份, 也难能、再有相思赋。 告辞碧海银沙,恩怨江湖,此时无语。
三调莺啼序 一叠: 初心一朝逝了,只良辰虚度, 十万两,易买繁华,不买年少乌兔。 今去也,阳关莫送,杨花不是愁肠处。 愿知音与我,两心永不相负。 二叠: 昨日楼台,如今忆否?作他年歌赋。 但剩得、几笔涂鸦,翻来何堪忍顾。 笔题成、自由格律,字写做、词林渣簿, 悔当初,为赋新词,强言愁苦。 三叠: 平生幸遇,甲子恩师,点化迷津路, 自此后,蜀道虽仿,渐也却步,水调歌头,两足长驻。 半油半雅,文才自命,春风得意花间妒。 是当时、曲里曾纨绔。 今朝去也,临分又见书窗,把个前辈辜负。 四叠: 文章至此,泪眼迷离,和雨声风诉。 尽惹我,离愁情绪。 似有些些,花草辞春,叶儿辞树。 滴滴点点,回肠无限,伤心是否天涯处?那头天、也泪如泉注。 除非大梦人间,片片鹅毛,许知何故。 五叠: 寒风正侵梦里,忆斜阳和煦, 相逢晚,多少肝肠,也盼天色迟暮。 偏偏又,将迟暮怕,因之爱也因之护? 念黄昏影里,霞光流彩无数。 六叠: 昨日楼台,曲终人和,笑心无旁骛, 斜阳共、秋月交辉,禅心参成苦雨。 趁年华,青春未老,弹一曲,广陵仙谱。 转头成,四顾茫茫,流云飞絮。 七叠: 青衫司马,和仲眉山,坠泪三秋吕, 自此后,鸿雁无信,枯叶声声,去岁寒秋,笔秃难语。 长波顾盼,长亭望断,长风知我情如许。 把相思,写遍莺啼序。 人间仿佛,帝子野死苍梧,却看湘妃知否。 八叠: 墨干笔断,以血书成,也被风吹去, 梦醒后,一无他悟。 万种繁华,败壁题诗,都将心误。 裘寒枕冷,空空依旧,任他婉约疏狂后,是般般,苦海无舟渡。 可知昔日蓬山,几许风光,尽成尘土? 九叠: 人生不如意者,算从来屡屡, 更遇着,泉港田青,惹动怒发之举。 骂名写、通篇老干,横行霸道伤儿女。 引不平者愤,拔刀出手相助。 十叠: 往事初心,以为陈迹,道歉亡羊补, 却不料、终是真诚,换成谣言惑蛊。 把归来,说成篡位,将朋友,污成谋辅。 悔当初,自作多情,教她基础。 十一叠: 人生到此,何等凄凉,清白不能吐。 心死在,满腔热枕,一场徒劳,赤胆忠心,壁罪吧主。 小人也好,英雄也罢,谁能勘破浮沉梦。 是与非,随我入黄土。 三杯淡酒,坟前刻下平生,留给世人分付。 十二叠: 今朝去也,不再归来,任有龙蛇舞。 与我也,再无迂腐。 我辈才疏,无品无德,过街老鼠。 阴谋未逞,心中长恨,中华自此少无份, 也难能、再有相思赋。 告辞碧海银沙,恩怨江湖,此时无语。
送给学诗人的一个小礼物:沧浪诗话 诗辩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傥犹於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诗体 一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传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二 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元祐体,苏、黄、陈诸公),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三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曹刘体(子建、公干也),陶体(渊明也),谢体(灵运也),徐庾体(徐陵、庾信也),沈宋体(佺,期之问也)陈拾遗体(陈子昂也),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王右丞体(王维也),韦苏州体(韦应物也),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也),杜牧之体,张藉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似之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邵康节体,陈简齐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四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谓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织艳者为玉台体,其实则不然),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其他体制尚或不一,然大概不出此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