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可驾
长风可驾
关注数: 1
粉丝数: 3
发帖数: 95
关注贴吧数: 0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泪点”和“笑点”也有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承载和艺术表达;遥想姜昆那 个年代的人们,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刚刚从“冬眠”的状态下苏醒,懵懵懂懂的仿佛才开始睁眼 看世界,结束了阵阵十年的禁锢和封禁,人们最需要有人能带他们在春光里无拘无束的、肆无忌惮的笑 一笑、乐一乐;以把郁闷和不快彻底赶跑。此时,姜昆和李文华带着他们的相声作品《如此照相》出场 了,那时候的媒体和资讯远没有互联网时代这样发达,但人们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欣赏到姜昆的表演,可 以说姜昆是那个时期相声的代表。尽管在《如此照相》前已有马季、唐杰忠的《海燕》、《》以及来自 东北的相声《舞台风雷》,但它们在人们心里产生的影响却远不及《如此照相》来得剧烈和亲切。究其 原因固然有李文华这个不可多得的搭档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文革”后第一代相 声演员的姜昆在表演中运用漫画式夸张的表演最终使这个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好不夸张的说,姜昆用这 种相声表演体系外的创新有效的弥补了相声本工表演技巧的不足,开创了全新的、鲜活的相声表演技巧。 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时代发展了,今天,人们对相声演员的要求可能更偏重于传统基本功。如“贯口”、“太平歌词 ”等,但别忘了,任何技巧都要为作品本身服务,离开了作品,即使技巧再娴熟、表演的再热闹也最多 算个“奇技淫巧”。 郭德纲生在当今这个令人炫目的年代,面临的情况丝毫不比姜昆那个年代简单,况且,老郭又 把自己或者说又把相声直接推到了市场前沿,就不能不考虑其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与时代要求同步 ,离开了这些不仅是相声恐怕自己三顿饭都不好解决。因此,对老郭不仅不应吹毛求疵还应该怀有十二 万分同情和感动,因为其毕竟还在为相声的传承发挥着一己之力,再有,更不应该只把眼光盯着他那些 “现挂”和“返场小段”上,那些都不是老郭的主流。老郭的主流在于他的那些经典作品,如《报菜名》、 《白事会》、《托妻献子》还有他带领现场观众击节合唱“京韵大鼓”、“太平歌词”。 说白了,演员立身最终靠的还得有叫得响的、能与时代契合的好作品,抛开这些谈论所谓相声 技巧技巧不仅无任何意义而且有本末倒置之嫌。 拿七八十年代对于相声演员的要求来衡量郭德纲,恐怕“德云社”一张票也甭想卖出去。或者, 哪天让老郭表演一段《如此照相》,可以想见,这想法本身就挺搞笑。 一言以蔽之,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姜昆和郭德纲分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舞台 上都各自完成了其所承担的艺术任务。不存在谁比谁高、谁不如谁的问题。那种让姜昆来段“贯口”、 唱段“太平歌词”或非让老郭来段《如此照相》的想法无异于“观众战秦琼”一样荒唐。 相声界能有姜昆和郭德纲真的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幸,因为,这二人都为相声的传承和振兴 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 话说至此,油然产生一个想法,希望有一天,借助央视舞台能否让姜昆和老郭合作一段相声。 我想,这一天一定是所有相声爱好者的节日!
好事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 广电办发〔2021〕2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 近年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旗帜鲜明树立爱党爱国、崇德尚艺的行业风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在节目演员和嘉宾选用上要严格把关,坚持把政治素养、道德品行、艺术水准、社会评价作为选用标准。政治立场不正确、与党和国家离心离德的人员坚决不用;违反法律法规、冲击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人员坚决不用;违背公序良俗、言行失德失范的人员坚决不用。 二、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得播出明星子女参加的综艺娱乐及真人秀节目。选秀类节目要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不得设置场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环节和通道,严禁引导、鼓励粉丝以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变相花钱投票,坚决抵制不良“饭圈”文化。 三、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节目正确审美导向,严格把握演员和嘉宾选用、表演风格、服饰妆容等,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坚决抵制炒作炫富享乐、绯闻隐私、负面热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泛娱乐化倾向。 四、坚决抵制高价片酬。严格执行演员和嘉宾片酬规定,严格片酬管理告知承诺制度。倡导鼓励演员和嘉宾担当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性节目。严肃惩戒片酬违规、“阴阳合同”、偷逃税行为。 五、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主持人持证上岗,规范主持人参加社会活动和网络信息发布。加强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培养,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教育,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觉抵制名利诱惑,不得利用职业身份和个人知名度谋取不当利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社会公德的示范者、正能量的建设者。 六、开展专业权威文艺评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充分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统一起来,严肃客观评价节目。科学看待收视率、点击率等量化指标,加大“中国视听大数据”推广应用力度。 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积极开展道德评议。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案例教学,以案说法、以案示法。对行业不良现象、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发声批评,坚决反对圈子文化和行业陋习,正本清源,维护行业良好风气。 八、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主管主办责任和主体责任,把好文艺节目导向关、内容关、人员关、片酬关、宣传关。要重视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对违法失德、造星炒星、泛娱乐化、“流量至上”等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空间。 特此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 2021年9月2日
寻友 我友张海、罗艺,八、九十年代一起在洗印厂染印车间生产线工作。后因洗印厂倒闭失去联系。几十年来,本人一直在找你们、想念你们。由于信息量太少故未能如愿。只知这二人都是北影子弟。罗艺母亲是北影剪辑师姓苏。其他一无所知,今把本人心愿发在此,希有识之士帮忙寻找或提供信息一二,不胜感激涕零。(大瑞)
【BRTV】吐槽一下《记忆》栏目 曾经非常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如今怎么办成这样?越来越像杯既没滋味又没营养的“温吞水”。思考再三,觉得主要原因来自于以下两点:1;节目制作团队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动不动就拿医学养生类剪裁拼凑、糊弄观众;动不动就搬出那几个自以为是的“北京老炮”侃些死无对证的话,2;或许所主持的节目内容完全没有首先感动主持人,但见男主持木讷涣散、完全不在状态,为保持一些活力,拼凑出了个李然参与节目主持。殊不知,李然嘻嘻哈哈、无心无脑的主持风格更加暴露了整个节目在内容和节目创意上的迷失和贫乏。本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吐槽了我曾非常喜欢的节目之后,给出一条我的建议,或许可以起到抛砖引玉、扩展一下节目制作启发和想象的目的。 这几十年来,北京和整个国家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物异人非之间最应该回味和珍藏的就是往昔岁月遗留在记忆里的那份淳朴的邻里、友人、情人之间的情义了。北京台另有一档不错的节目《生活这一刻》该节目最后有一个《寻人》版块,也是我最关心和最喜欢看的内容,那里面有寻找失散多年的老邻居、老同学、老同事等。《记忆》节目何不与这个《寻人》版块联合一下,搞出一个《寻人》的后续跟踪报道,然后,把当事人青岛《记忆》节目现场,畅谈往昔岁月。这比让那些不入流的明星来《记忆》里侃要强多了。因为来自普通百姓的故事才真的让人感动!
录音机时代 “这个录音机你也捎带着拿走吧,给个十块、八块的,我不嫌少就为腾地儿。” “大妈,现在没几个人认识录音机了,我们收回去也卖不掉,还是您留着吧。” 下班回家,刚走进楼道就目睹了邻居赵姐和楼下收废品的小商贩的这场对话。于是,我的 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录音机时代”。 第一次见到录音机是七十年代末的一天,那天中午,去同学家串门,同学带我走进了他姐姐 房间,同学从他姐姐书包里取出一个形似“砖头”似的黑盒子。说,这是录音机。然后,又从书包里 取出一个扑克牌大小的塑料盒,打开塑料盒从里面取出一个带有双孔的长方形塑料夹,说,这叫磁带。 把它放进录音机里就会发声还能在磁带上录音。我茫然的端详着这一切,不经意间,同学已把磁带插 进了录音机,不大的房间里便响起了一个磁性的声音。 在那个慷慨激昂,尖声利嗓唱歌的年代,这独特的声音把我惊得哑口无言,我和我那个同学 面面相觑,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后来我知道,那个录音机就是那个年代流行一时的、人人都想拥有的一款最低档、最廉价的 收录机也被那个年代的人戏称为“板儿砖”。 那是个“日货”垄断国内录音机市场的时代,精明的日本人号准了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人 的脉搏------刚刚睁开眼看世界、对一切新鲜的东西都有着绝对的兴趣但普遍兜里又都没什么钱。 于是,一批又一批标着 三洋、夏普、伊藤、索尼等日本品牌的形似板砖的小型收录机及录音 磁带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抢占了国内市场。这些在当时其他国家可能看都不会有人看上一眼的性能低略、 廉价的收录机却一时点燃了中国人追求时尚的热情,大家倾其所有、节衣缩食也要拥有一台这种板砖 式的收录机,其主要用途一是为听歌;二是为学英语,当时,包括许国璋在内的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 层出不穷而收录机的出现确实给这些人提供了便利和方便。 直到八十年代初期电视节目中出现了“燕舞,燕舞,一曲歌声一片情”的“燕舞”牌收录机的 广告出现,随着国产录音机的出现才相继上市。 当时的录音机大致可分为,单声道双喇叭、双声道四 喇叭、立体声双卡等机型。我还记得我的第一台收录机是花了860块钱买了一台四喇叭的录音机,这差不多 多花去了我一年多的工资啊,想起那台从一出国人员手里买的被我抱回家的那台当时也算不上高档的 收录机就想起那些个节衣缩食的苦日子。 但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今天就连收废品的小商贩都觉得无利可图的家用电器,却被当时 的人们趋之若鹜竟相购买和拥有。 有人说;“今天跳广场舞的老年人就是当年那帮穿喇叭裤戴蛤蟆镜扛着录音机跳迪斯科的 追潮的年轻人”这话也许没错,而今,身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那个一去不复返却永远值得我 们记忆和珍视的时代给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怀念,怀念那段情感如春潮般涌动、岁月如歌唱般动听、 年华如夏花般璀璨。 这样的日子虽说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但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曾拥有过!
我们“六零后”都经历了些什么? 本人,1960年生于北京。于今天(2021年7月2日上午9时)来本吧报道。忽然之间就想起了这个命题。那么,能否请在吧里的“六零后”们都来谈谈那些埋在岁月烟尘中的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人和事。事不在大小、无论巨细,只要给你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事都在分享之列。
BTV---《选择》节目哪儿去了? BTV---《选择》节目哪儿去了?盼知情者答付,谢谢!
夏天再见 夏天再见 如果有那么一首歌让你听到它的瞬间就想把它设定为“单曲循环模式”;如果有那么一首歌让你一听 到它就恍如走进一段让你刻骨铭心、神采飞扬的青春时光。那么对于我来说,一首叫做《夏天再见》 的经典老歌在2021年的这个初夏把我征服。 这首歌我听得较晚。初次听到它是在一家百货商场专门销售盒带的玻璃柜台前。那一年, 港台歌手们唱着他(她)们的歌正大步流星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进军内地市场。这天早上商场刚一开门, 我就和往常一样随着拥挤的客流涌到了磁带销售柜台。彼时,有售货员正往展板上张贴今天将要销售 的明星专辑的招贴画。这天的专辑名称叫《百合盛开》,里面收录了十几首江铃演唱的歌曲。 接着录音机里就播放起了这首《夏天再见》。这是一首青春舞动、色彩夺目曲调清新的歌曲,江铃 演绎得中规中矩,十分受听。就像你钟情的邻家女孩儿在你的眼皮下无拘无束、不解风情地边 跳皮筋边满不在乎的唱歌,于是,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听完这首歌后默默走开了,理由是,江铃把这 首荡涤着青春色彩的歌曲唱得过于苍白和天真、完全打动不了追求自由和诸多浪漫色彩的我们。 直到最近浏览网页时才震惊地发现刘文正竟也演唱过这首歌,虽是翻唱,但听到刘文正的这一版 《夏天再见》才体会到了一股不羁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他唱得自由顺畅、无拘无束、潇洒激扬! 刘文正的这版《夏天再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相见恨晚!
『冬雨恋歌』请教个问题 打开电视,先听到一声喊叫,接着,周冬雨和另一位男演员出现了。原来这是一则商业广告,宣传某品牌巧克力的。但从头看到尾,看得人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则广告里要表达什么?
他的声音点亮了一个时代 不仅只有刘文正歌迷能记住他们的偶像,还有许许多多从那个激情四射的八十年代一路走来的人也记住了刘文正,这实在令人感慨和振奋!比如,前几天,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那里面插进了一组表现八十年代生活的场景。首先进入感官的就是刘文正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迟到》,这首歌一瞬之间就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活力和色彩的激情燃烧岁月。话说至此,不由得钦佩该片编导贾玲对于艺术的敏感和洞悉力;她是把刘文正的歌曲当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和符号。 毋庸置疑,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之年,正是因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一声号角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也完成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的转变,也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能与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抗衡、较量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如此,多年以后,也许有晚辈后生向你发问究竟什么是八十年代?你尽可以说,去听听刘文正的歌吧!那就是八-----十-------年--------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