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眀 忆眀
关注数: 52 粉丝数: 67 发帖数: 9,121 关注贴吧数: 120
王青:道教成立初期老子神话的演变与发展 任继愈等指出,从哲学上说,汉武帝以后的道家,是沿着两条相反的路线、三种不同的途径分化和发展的。一条路线的途径是保持《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唯物主义传统,并向前推进他们的思想。《论衡》的部分内容和汉上公《老子注》可以作为代表,另一条相反的路线,它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解说《老子》,把道家向唯心主义作引申发挥,并使它更抽象更玄虚,严遵的《老子指归》,可以作为代表。第二种途径是把道家思想宗教神学化,逐渐形成早期的道教理论,《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可以作为代表。在这些演变中,道家思想的神学化是主要倾向,其结果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宗教——道教①。在道家思想宗教神学化的同时,老子神话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渐渐从一刍狗万物的思想家而成为道教的教主。东汉时期,老子神话的重要进展有二,第一,老子已演变为长生不死之神仙,成为超自然的人物,受到民间与宫廷的崇祠,而且在有组织的教团如五斗米道中,成为崇奉的主神。第二,老子被视为道之化身,乃世界之本源,并相应地发展出老子化生之说。第三,老子从孔子之师演变为历代圣君之师。第四,老子西升化胡之说已有了端倪。 一 老子从一历史人物演变为一神话人物,第一步乃是作为一长寿养性之人得到民众的崇拜。在东汉时,对老子较为普遍的看法,即把他视为一长寿人物。《老子》一书,养生论乃其主要内容,它本身就含有长生的思想,其中“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等语,极容易同神仙方术联系起来。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年寿长达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且跟修道与养性相连,这更使得他作为长寿之人有了文献上的依据。桓谭《新论》称:“老子用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王充《论衡·道虚》篇云:“老子恬淡无欲,养精爱气,世为真人。”可见东汉时,老子在人们心目中已变为长生之神仙与真人。这种传说的产生,刘国钧疑为方士所编造后为司马迁采入其书,刘国钧说: 夫长生乃方士之理想。当汉武之世,方术流行,李少君辈既以黄帝为神仙,安见其不利用老子事迹之不彰,而故为之辞以惑世人哉?史迁生值其世,爰采其说,而不自信,故作迷离之词以示可疑,此事理之可以有者,则援老子入神仙似以“养寿”一观念为枢纽矣②。 在我看来,老子长寿之说的编造者,不应该是齐国方士李少君之辈,因为老子在齐国的影响并不大。这一传说之初起,完全是因为老子生平的模糊不清引起的,因为把孔子时期的老子与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相混,老子遂变得极为长寿,然刘国钧说:“援老子入神仙似以养寿一观念为枢纽”,实为不易之论。 与 老子成为长生的神人相应的是,在民间已开始形成了对黄老的祭祀仪式,黄老崇拜已渐成宗教。据《后汉书·楚王英传》载,楚王刘英年轻时好游侠,结交宾客,晚年“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诏令天下有死罪者可用缣赎罪,刘英派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送到国相处,明帝下诏云: 楚王治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结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可见,楚王英把黄老作为祭祠对象,与佛陀同祀,这种原本流行民间的宗教最终影响到宫廷。《后汉书·桓帝记》载:桓帝延熹八年正月,遣左琯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又使管霸之苦县祠老子,次年,遂亲祠于濯龙宫,与浮屠并祠,这说明老子作为宗教人物已得到朝廷的认可。 二 东汉明章之际,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其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在这里,老子出生于天地开辟、宇宙形成之前,乃是道的化身,可见他已由一人性的人物演变为神性之人物。不过,东汉时期将老子视为道体,似还只是为了强调其无始无终,与天地同存。但这种观念衍化出独特的道教之宇宙观,对以后的道教哲学之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李申:黄老、道家即道教论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道家与道教有着严格区分,而“黄老”是属于道家范畴的,对于国外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词深表不满,现在要论黄老、道家即是道教,其难以为人接受心中自知,然而事实如此,难有它论。一言难尽,就先从黄老、道家、道教这三个概念谈起。 1 “道家”始出 任继愈先生曾经指出,道家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先秦有老子,但老子在儒墨之前,无法“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先秦也有庄子,但庄子“剽剥儒墨”(《史记·庄子列传》),对名家的善于论辩、法家的严刑峻法持反对态度,也没有“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因此,司马谈所说的“道家”乃是指汉朝初年的黄老之学。(任继愈《先秦无六家》,引自任继愈《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先秦的学者对当时的学术也曾进行过分类,如《庄子·天下篇》(有人认为晚出),《荀子·非十二子》,其中也描述了各个学术派别的不同主张,但是没有“道家”这个概念。先秦学者,自有他们自己的分类标准。任继愈先生还指出,后人用司马谈的“道家”概念去指称先秦的老子、庄子,是不准确的。 三十多年来,也陆续有人对上述意见提出异议。并指出汉初已经有了道家的概念。其证据一是《史记·陈丞相世家》所载陈平语: 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 另一证据是《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所载齐相召平语: 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并且认为,这些记载,“足证秦汉之际已有道家的名称了”(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载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 而这两条证据还是可以讨论的。 首先,这两条记载,都是司马迁或司马谈用了他们自己的概念去追述前人之事,因而未必就是前人原话和道家概念出处的证据。类似的例子有《史记》追述由余的事: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史记·秦本纪》) 由余此话是对秦穆公说的,其时不仅早于孔子,也早于老子。学界一般认为,“仁义”一词出现于孔子之后。而若以《史记》所载由余的话就断定仁义概念出于秦穆公时代,则未必是史实。这也是司马迁用了自己的概念去追述前人之事。一样的道理,也不能以《史记》所载陈平和召平语就断定道家概念出于秦汉之际。 退而言之,即使《史记》所载陈平、召平语为原话,那么,一般政治家语言中的词汇和思想家作为正式学派的概念其内含和意义还是有所区别的。再退而言之,即使《史记》所载陈平、召平的话可以认为是作为学术派别的道家概念最早出处,也没有改变“先秦无道家”这个命题的大局。 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所谓先秦无六家或无道家,不是说先秦没有学派划分,任继愈先生已经指出先秦就有儒有墨;而是说六家,其中特别是道家这个概念指的是汉初出现的学派,不是指先秦的老子、庄子的思想,尽管老子的思想和汉初道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也不是说先秦没有司马谈所说六家思想的那些内容,司马谈所说的六家思想,其内容大抵继承先秦而来,但是到汉初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特别是道家,虽是继承老子,但和老子思想已相距甚远;至于庄子,则汉初道家中有关他的思想成分是极其稀薄的。 弄清六家,特别是道家只是汉初学派,这一点非常重要。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使我们明白了历史的真实,而弄清真实的历史,乃是我们立论的基础。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shuài)(1)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bào)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2)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3)”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4)继五国迁(31)灭,何哉?与(5)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6)丧,齐亦不免(7)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8)不赂秦。是故(32)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3)速(9)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10),李牧连却之(11)。洎(jì)(12)牧以谗(13)诛,邯(hán)郸(dān)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14)尽之际,可谓智力(15)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16)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17),当(tǎng)(34)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18)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19)秦之心礼(20)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yè)(21)也。悲夫!有如此之势(22),而(2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为(25)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而犹有可以(28)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29)天下之大,下[1]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国下矣!
杨英:神仙家渊源考 内容提要:战国、秦汉的神仙家有驳杂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三方面:道家的真人思想;上古医术和养生思想,杂祀、巫术和数术。此外,神仙家的服食、导引、炼丹等实践富有不同于其渊源的特点,它们是后来道教的渊源。 神仙家是战国以来直到秦、汉一直活跃的群体,它在当时十分兴盛,秦皇汉武听信方士的传言派人求仙。神仙说的源流,前人已有考述[1]。冯友兰先生是这样说的: “早期道家注重养生。……在治身方面,这些篇(《老子》、《庄子》,《管子》的《内业》、《白心》篇)的作者认为精、神是一种细微的气,同构成身体的气同是物质性的东西,不过有精粗之别。他又认为精神可以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精神在形体之内,就如同一个人住在房子以内,可以自由出入……这样发展下去,就成为后来所说的神仙家。……无论如何,事实是后期的黄老之学,有一派流为神仙家。[2] 前贤的论述使这一问题已大致廓清。但对之作进一步的研究仍不能说是多余的,近年的一些出土文献亦为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来龙去脉提供了线索。笔者不揣简陋,试图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神仙家的渊源作更具体的考察,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 神仙思想的渊源:道家“真人”说和养生思想 神仙家是将长生不死的期望付诸实施的学术流派。它在战国、秦汉之际登上历史舞台不是偶然的,而是此前民间原有的不死思想[3]遭遇战国、秦汉知识下移、社会变动的历史背景终于浮出水面的结果。然而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产生前,因为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这类想象还只能是空想。《老子》的宇宙论和辩证法为此后庄子的自然主义以及全力钻研谋略、用兵等伎俩的黄老思想都提供了哲学基础[4];这二者在战国时期的发展使当时的知识文化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神仙家而言,《老子》这两种发展倾向所形成的不同流派——庄子的真人思想和黄老刑名思想都是其知识渊源。以下便试叙之。 首先,庄子的自然主义对生命的自觉、对“真人”存在的确信使不死思想有了理论基础。《庄子·逍遥游》说藐姑射山上住着不食五谷,生有异禀的真人[5],并且《庄子》认为可以通过区分人的形(内)、神(外)[6]并分而养之,达到二者都超脱的“化”[7]的地步来实现这一状态,这成为神仙思想由空想走向现实的最初思想基础。其次,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自然和人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方式。自然和人都是由精、气构成的。《庄子·知北游》:“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管子·内业》:“凡物之精,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人由精气构成,而精气可以养之。《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气为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精气可养之这一思想是神仙思想从空想走向实践的最重要支撑点。它提供了养精气使人生命久长这样一种思路。这对于神仙家实践的产生具有启发意义。 但另一方面,《老子》的“道”、《庄子》、《管子》的“精”、“气”等重要概念中包含的唯物主义并不是彻底的。《老子道德经》下篇:“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说明老子思想绝不是无神论思想。“道”存在的毋须论证,“精气”本身的概念的玄奥和不可知为神秘主义的存在留有余地。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下,它甚至是从逻辑上论证“道”存在,并由之推演出各种技艺的必要方式,由此产生了倾力研究成败得失的黄老刑名思想和各种数术、兵法、杂占、医方、卜筮等实践。神仙家也不例外,它继承了刑名、术数以神秘主义专力研究伎俩的特点,再加上逐渐发展的有神论——黄帝、太一等直接被神化受祀,与此同时,自古以来的因万物有灵概念而产生的,渊源古老的杂祀也进入了神仙家祷祠的范围,而这些祷祠又跟数术、迷信结合在一起,作为服食、炼丹、导引等实践的辅助,为其现实性的、长生不死的目的服务。下文将对神仙家的各种实践渊源作些具体考察。
天下第一疏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宋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
咆哮体《出师表》 先帝tm才干到一半就撒手不管了啊!!!   孤儿寡母就这么扔给我了!有木有!有木有!   天下分成三块儿!!!属咱们益州最悲剧!!!有木有!有木有!   此诚危急存亡。。。妈的就是死到临头了你知道不!知道不!   一群苦逼忠臣还得为蜀国献青春!!   献完了青春还得献他娘子孙!有木有!有木有!   累死累活!都是为了给先帝擦屁股!   都是为了一把屎一把尿把陛下您喂养长大啊!!!   你能不**吗!能不能!!!   你能不胡说八道么!学学人家《国王的**儿》!!能不能!   你能不能把提意见的大臣当五枚魏钱党!能不能!   犯事儿得人,你能不能把他爸当李刚!能让相关部门依办案么!能不能!   表彰别人的时候,你能少写一句‘成都大学是个好学校“吗!能不能!能不能!   郭攸之你敢在重用一点么!   费祎你敢再多听听么!   见者董允你敢躲得再远点么!   他们都是粮食啊!!志虑装。。。不是,志虑忠诚啊!都比樵周那个专家强100000000000倍啊!!   你还有好人卡发给他们么!!有木有?有木有!   将军向宠,他活儿真的很好啊!!   先帝都说他能,你说能不能!能不能!   向宠说”我能“!他真不是移动广告啊!   你不能丢下一句对不起我已经有信任的人了就走了啊!!   少跟捞金鱼的叔叔接触,先汉才能兴旺!有木有!   跟着臭otaku每天沉迷,后汉就宅死了!听到木有!宅死了!宅死了啊!   先帝每天都拍着臣的大腿骂他们!   汉恒帝就是个傻*啊!   汉灵帝就是个脑残啊!   咱们蜀国不给力啊!   神马都是浮云!是不是!   老子我本来在二线城市躬耕!   你以为我乐意啊!   木有洛阳户口啊!不让买马车,不让买房子啊!让买也tm买不起啊!   你爹地来招聘我!没安好心啊!   三险一金,木有!   年终福利,有木有!   我一入职就倒霉了!每天工作28小时,每周工作十二天啊!   都他妈干了21年了!奥运会都开了5届了!   你爹让我帮你继续干!   可没告诉我要去南蛮出差啊!   那是人去的地方吗?   热死了!好多大象!   我五月渡路,深入不毛。你知道什么叫不毛吗!就是毛都没有!   好不容易搞定了,又得北上跟曹魏火拼啊!   天天打来打去,你以为咱们是米国啊!   咱们全国人口还不如刃甲一条航母值钱!   这都是先帝造的孽!   这让总裁自己制定拓展计划,就是不靠谱儿!   反正我明天就北上了,石化告诉你吧!   人死屌朝天!死球就死球!怕个锤子!   这都是蜀国本地人教我的脏话!   打赢了陛下你就在新闻联播上给我宣传一下!   打输了陛下你就把‘北伐,曹魏”两个词给屏蔽了吧!   忠臣你伤不起,伤不起的!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就是说,我不识字,这些话都是纯属随即键盘敲出来的!谢绝跨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