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氢气球Oo Oo氢气球Oo
关注数: 46 粉丝数: 359 发帖数: 5,509 关注贴吧数: 9
【气球】额 这个帖子很在都想法了 直到现在 嗯 挽救汉语迫在眉睫 - -。 转自复习作业 - -。 都看看吧 这确实是个问题了 - -。 看一下又不会怀孕 - -。 正文: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让人心有戚戚而又不吐不快。正当别国轰轰烈烈掀起“汉风”时,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水平却出现了日渐退化的危机。韩国首尔《中央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令人心寒的中国人的汉语功底”。文章提到了一次在上海举行的翻译资格考试,参加该项考试的人的英语水平都很高,但是部分人的汉语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在英译汉题目里,有人竟将“富贵不能淫”译成了“富贵但不性感”。   中国的汉语,需要国外的媒体来“心寒”已经够让人汗颜了,而把“富贵不能淫”译为“富贵但不性感”更是连古人都要“心寒”了。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汉语,到底怎么了?看着年轻一代们把“这样子”写成“酱紫”,把“喜欢”写成“稀饭”,把“气死我了”写成“7456”,说我们的汉语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似乎也不为过。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被很多国人自豪地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的汉语,还会有它的明天吗?曾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化,难道就要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了吗?   今天的汉语之所以如此“没落”,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的。以笔者个人之见,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内忧”主要是我们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汉语言文化的教育,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高等学校曾经取消《大学语文》的做法。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汉语言文学等特定的专业,基本都不再把汉语作为必修的课程,最多也就是作为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读。在大学取消汉语言文化课,到底是出于自信还是无知?现在大学生连封求职信都写不好,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也证明了我们当初取消大学语文课是多么错误的做法。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语教育。现在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学习从小学一直到参加高考,都是作为重点课程对待。到了大学,汉语言教育取消了,英语教育却空前加强了。我们不是说不需要英语教育,而是说在自己的母语还没有精通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英语教育,但是否可以考虑给它们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呢?   所谓“外患”,就是当前社会的流行文化,尤其是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冲击。把“喜欢”说成是“稀饭”,把“我”说成是“偶”,最早都是在网络出现并流传开来的。虽然语言也要发展,也有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但“稀饭”代替“喜欢”,明显不符合发展的概念,也不属于语言自然进化的范畴,可以说完全是“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它的流行传播,对汉语言文化只会是一种污染和伤害,而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挽救汉语已经是迫在眉睫。所幸的是,现在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大学已经重新设置了汉语言文化的教育课程。而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所谓“网络语言”,应该把它们限制在网络的范围之内,对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全社会都应该予以引导和抵制,杜绝它对正规汉语言文化的侵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