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小李😘
丨呼和浩特小李
关注数: 1
粉丝数: 13
发帖数: 481
关注贴吧数: 2
内蒙以后只有呼和浩特!其他城市市民尽早迁呼 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振奋的“呼和浩特元素”频频出现,并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这份干货满满、充满战略眼光的报告中,“呼和浩特”高频出现,也正式吹响了“强首府”的号角。 2021年5月,自治区已经出台政策,规划呼和浩特为全区唯一的Ⅰ型大城市,这已经在为呼和浩特强首府发展打了前站。这份国土空间规划里,呼和浩特将成长为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并且将成为内蒙古唯一的中心城市,也是自治区唯一面向国际的桥头堡。 如今,自治区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那么,首府要如何强起来呢?我个人有以下5点拙见。 一、人要首起来 长期以来,呼和浩特都被包头的发展所制约,包头市作为自治区在长达70年内主力发展的城市,一直在经济指标、城市建设、财政地位上压着呼市一头。这也造成了很多呼市人一直觉得包头在各个方面都碾压呼市,尤其是包头所谓的“苏联规划”这一世纪谎言,更是利用了老百姓对苏联朴素的好感来抬高了包头地位。更有甚者,身在呼市却说包头不堵车、有规划,殊不知,截止2020年12月,呼和浩特机动车保有量为128万辆,而包头尚不足58万辆。如果把呼和浩特的机动车数量放在包头,包头一样堵车! 所以说,作为呼和浩特市民,要首先树立城市自信,从心里真正地“首”起来。不仅要敢于面对自治区内的包头市,更要敢于面对区外的二线城市。在很多城市排行榜上,外省的地级市都排在呼和浩特前面,而这些城市无论教育、医疗、城建还是交通都不如呼市,唯一强的地方就是人口。人口多了,产业细分就多、涉足领域就多、综合活力就强,作为呼和浩特人,要敢于和外省强市叫板,敢于把眼光放在全国,敢于把新鲜事物引进呼和浩特,促进呼和浩特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在此仅举一例,山东省临沂市在各种综合实力榜单上都在呼和浩特之前,但是打开交通APP,就发现无论航班数量、火车数量都不及呼和浩特,产业分工、银行分支机构更是不如呼和浩特,但是其人口几乎是呼市的三倍,说句白话就是,人家城市卖煎饼的都能比呼市多卖三倍。呼市市民不要局限于各种榜单排名,我们要自信起来,不仅自己要做好首府市民,更要通过产业升级吸引自治区内兄弟城市人民来呼定居,早日突破市区500万人。 二、教育首起来 城市留人的关键就是留年轻人,而年轻人的焦点就在孩子身上。呼和浩特在今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小学的建设,让新市民的孩子上学不难、上学不远。在金桥、如意、金川,有大量新市民来呼市定居,但是一直以来都存在上学难的问题。很多地区楼盘入住率已经很高了但是周边却没有幼儿园和小学,造成了有些小朋友只能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念书。 强首府视域之下,呼和浩特应该着力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尤其要注重大型新小区周边的教育配套。留下一个小孩,等于留下六个成年人;建成一座学校,等于留下上百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每位教师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从老家接来自己的父母,这就形成了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不仅留下了高素质年轻人,还为城市留下了小朋友,让呼和浩特成为了小朋友的故乡,不管他父母是哪里人,但是这些小朋友的身份证,将会从呼和浩特发出。 同时,还要将更多的大学迁入呼和浩特。比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都应该迁入呼市,集宁师范学院、河套大学也应该和呼市高校联合办学,并且要在呼市完成部分学业,这样有助于呼市留下更多的年轻人才。 三、交通首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条很有哲理的顺口溜。纵观全球各大城市,无一不是交通枢纽。而呼和浩特在之前的发展中,给包头让了太多的交通红利,致使直到今天也没有建成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城市,而拿了交通红利的包头市也没有利用好这一红利,没有做成交通枢纽。在交通方面,呼和浩特要力争呼朔太高铁、呼南高铁、呼包高铁、呼鄂高铁建成,打通大原连接线,使呼和浩特能够直接高铁南下,拉近和中原腹地的时空距离。同时还要确保新机场如期运营,并且以全自治区为市场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要做到全区出国航线都从呼市起飞,其他盟市要出国首先要通过“经呼飞”进行中转。要把新机场打造成全区、晋北、冀北、陕北人民的出行首选机场。在公路上要升级通往东北、华东的通道,提高物流效率,至少在蒙西地区的物流中转都要放到呼和浩特。 在市内交通上,呼和浩特要及早把3、4号线的建设放在日程之上,集全区之力建好呼市市内交通网络,在具备条件的路口一律规划建设互通立交和下穿隧道,提升市内交流效率,做好接纳全区人民的准备。 四、区划首起来 为了发展济南,莱芜并入了;为了发展乌鲁木齐,米东区并入了;为了发展长春,公主岭并入了。现如今,呼和浩特强首府了,那就需要吸收更多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更好地做到分区规划、分区发展。我个人愚见,原属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原属包头市的土右旗都应该逐步划归呼和浩特,这样就更好地增加了呼和浩特的腹地条件,也能更好地统筹上述地区的统一发展,和自治区内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 五、文化首起来 呼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草原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实施强首府战略后,要将融入北京文化圈作为重要工作重点,不再讲求宣传“蓝天白云绿草”,要更好地吸纳现代文化和设计方式,提升全市审美水平。积极引入抖音、快手这些网红打卡元素,在发展蒙元文化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呼市的软实力。同时还要多引进各大乐团、剧团来呼市演出,甚至培育1-2个文化基地,借鉴东北发扬二人转的成功经验,把本地二人台文化特色发扬出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商业文化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业态,淘汰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商业形式。利用好SKP、万象城落地的契机,提升全市的商业水平,倒逼一些老旧商场自动升级,形成现代的商业商圈。规划建设好全区第一家CBD、第一条真正意义的步行街、第一条民宿特色街,要时刻站在全区的前面,做表率、做榜样,充分发挥好强首府的优势。 总之,最主要的是要把首府全面建设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切实增强首府的核心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至于本文为何不提及乳产业,那是因为呼市如果连健康谷和蒙牛产业园都建不好,强首府那就无从谈起了。乳业,将来必定是呼市打入世界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食品行业夺取全球话语权的制胜法宝。
我看不懂的包式思维。 1.想当初呼市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小首府、小城市。结果包某市每天在说呼市GDP不行,人口数量不行,企业数量不行,经济含金量不行,对自治区没有贡献。而且还频繁地举出南宁,成都,太原,石家庄,沈阳,银川,这些明显强省会的受益者来进行比较。于是乎,呼市发力解决了这一问题,zzq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就是为了要把呼市打造成为包某市口中的南宁,成都,太原,石家庄。结果包某市的同志们又开始喷强首府战略。 2.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飙涨。但是包某市并没有像其他的工业城市一样利用好这一红利全年发力,反而就是上半年做出了一些成绩。然后又拎着这一数据去找因为疫情四季度被半封城的呼市来进行比较。三个季度同四个季度对打,还打了个有来有回。然后包某市的人还能举出4>3这一铁律来沾沾自喜。 3.今年呼市的GDP,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算不上好。但是在各种榜单里,呼市的综合实力已经在二线弱三线强里打转了。再看我们的包某市,除了能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榜以外,似乎已经见不到身影了。 4.你们真累。
包头拿了六十多年的政策倾斜,结果发展的一塌糊涂。 包头朋友们不要再说强首府了 ,毕竟自治区实施强包头政策已经实施了至少60年,当年各种大型项目,各种优惠政策,各种招商引资都放在包头,结果呢第一没有带动地方经济人口飞速发展,第二没有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第三没有给自治区打造知名名片。 反观呼市也就是近5~10年才有了发展期,但是已经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并且率先在自治区内出现了人口虹吸效应。 自己不争气就别怪人家上面把你抛弃。感谢自治区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呼和浩特自己也要给力发展。 最后我多说一句,很多呼市人和包头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强首府政策。别的不多说,看一下太原和南宁的发展应该就会清楚了。今后呼会怎么样,比较一下就大概清楚了。
讲个故事。 A集团派张三去他的分公司甲公司当董事长,张三特别不高兴,说我是可以进集团班子的,你为什么让我去分公司 集团头头说,现在集团要改制,你先去甲公司搞搞好,到时候有了业绩我也好给你说话。 张三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去了甲公司,来了以后张三就把原来在B集团工作时候认识的原材料厂商拉到了甲公司,签了很多意向性集采协议(LOI),然后拿着协议去集团汇报。 恰好A集团调整完毕,这些LOI成功帮张三敲开了集团班子的大门。张三来到集团就职后,原先LOI的乙方大部分都拿了违约金或意向出让价金离开了甲公司。 我今天才懂这步棋,懂的自然懂不懂不解释。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王者荣耀开新服了。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给隔壁的补偿性招商也到位了,顺带还扶了一手dream,也算是仁至义尽。 生于斯长于斯,以后还要葬于斯。对呼和浩特的感情真的很深,今天,就在今天,“首府”前面终于要加上一个形容词了。 虽然比别人晚,但是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跑起来,我们不用污染环境也不用被约谈。 附图:11年前,石家庄就开窍了
包头的城市规划和苏联无关 包头城市规划真的是苏联人做的吗? 首先给出答案,包头的城市规划并不是由苏联人做的,而是有几个大学生在其教授的带领下,所规划的一个并不是多成功的城市规划。 在 1955年6月,中央对包头的城市规划作出了重要指示。同年8月,时任国家计委和国家城建总局率工作组到包头,组织国家计委、国家建委、重工业部、公安部、卫生部、水利部以及前苏联技术人员和自治区、包头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考察。 所谓‘苏版规划’说法的产生,可能是当时包头在规划上采用了大量的前苏联城市规划的数据和指标,如城市道路设置、绿化系统、居住面积、人口计算方法等,并得到了前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的指导,所以包头市的城市建设或多或少带有原苏联城市设计的印迹,但具体的制作和设计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的。 直到现在,我们仍可清楚地看到前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痕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是苏联人规划包头新城’的说法。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很多包头人却一直要硬拉着所谓的苏联规划来为自己撑门面,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拉大旗扯虎皮的想法在内。
稀土不给,包钢不保 最近几天在内蒙古能源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宝武钢铁集团要收购包钢集团。 那么这次收购我个人有几点看法,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孤妄听之。 第1点,宝武集团看上的根本不是包钢集团的任何资产,在宝武眼里,全世界还真就没有几家钢铁集团能打的。宝武的竞争对手,直接对标的都是西欧的几大跨国钢铁集团。宝武找到包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包钢作为高耗能企业,得到了大量的碳排放指标的倾斜。今年7月份全国性的碳排放教育市场就要正式运营了,到时候手里握着大量碳排放指标的包钢集团,却苦于因为其单位产量较低以及生产效率较低,而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上,宝武集团身后甩下的是全中国。那么也就意味着单位耗能所产出的钢铁产量,宝武集团是最高的。 第2点。宝武集团收购包钢之后,会不会给包头市带来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变化呢?我认为这个变化还是会非常的大的,首先宝武集团是冲着碳排放指标去的,那这样的话他是不会养闲人的,也就是说包钢集团会面临着进一步资产萎缩和大量人员下岗的潜在危险。具体到详细的产业上和工业门类的分类上,包钢集团如果被并购成功的话,那么其主营业务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会受到大量的影响,那么前车之鉴就是山西的大量煤炭企业,其工人基本上只会拿到1/3~1/2的工资在家进行待岗轮班。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低型失业人口,以及4050再就业问题。 第3点。包钢集团如果真的是被宝武集团以收购指标的方式进行并购的话,那么其最重要的教育支撑,内蒙古科技大学 m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在包头了,这样的话加上4050失业人群相呼市的转移,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向呼市的迁徙,势必会引发爆头人口进一步下行,同时也会造成整个城市经济活力的下降。 第4点。第7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很清晰的反馈一点,那就是双方城市的基本盘已经发生了变化。第7次人口普查的纳入范围还没有流动人口,而众所周知作为商业城市的呼和浩特,在流动人口上优势要远大于作为工业城市的包头市。所以说在今后一个阶段内,二型大城市是包头市发展的,下线要严防死守,不能让包头市的人口低于100万的阈值。 第5点。呼和浩特要如何抓住宝武集团并购包钢集团的机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创新工业和新型能源领域下大力气,争取把包头市拿走的碳排放指标,选择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拿回来。比如说同样的3000吨碳排放指标炼钢的话,可能只会产出几十吨无缝钢管,但是如果换做芯片行业的话,3000吨的碳排放指标基本上可以用一年。呼市提前规划的科技城具有这一方面的考量。但是我个人而言,对于科技城的未来并不是十分看好,我反而非常看好伊利健康。伊利健康谷它并不是只有一个伊利集团,他要做的是全球乳业核心区,那么这样的话就会继续地培育1~2个大型乳品企业,或者引进1~2个大型乳品企业。忽视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宝武集团并购报告后所造成的教育空白,积极引进内蒙古科技大学,同时要筹建1~2所能够达到211水平的新大学。因为如果包钢集团垮掉的话,那么自治区内的学子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几乎确定不会考虑内蒙古科技大学,而如果护士没有及时的用新的大学来填补空白的话,那么这部分人势必流向区外。 以上就是我对于宝武集团并购包钢的一些看法,从我个人的情感和对自治区的经济贡献上来说,我希望包钢集团能够保住自己,但是现在是大势所趋,似乎很难。
说一下宝武并购包钢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最近几天在内蒙古能源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宝武钢铁集团要收购包钢集团。 那么这次收购我个人有几点看法,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孤妄听之。 第1点,宝武集团看上的根本不是包钢集团的任何资产,在宝武眼里,全世界还真就没有几家钢铁集团能打的。宝武的竞争对手,直接对标的都是西欧的几大跨国钢铁集团。宝武找到包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包钢作为高耗能企业,得到了大量的碳排放指标的倾斜。今年7月份全国性的碳排放教育市场就要正式运营了,到时候手里握着大量碳排放指标的包钢集团,却苦于因为其单位产量较低以及生产效率较低,而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上,宝武集团身后甩下的是全中国。那么也就意味着单位耗能所产出的钢铁产量,宝武集团是最高的。 第2点。宝武集团收购包钢之后,会不会给包头市带来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变化呢?我认为这个变化还是会非常的大的,首先宝武集团是冲着碳排放指标去的,那这样的话他是不会养闲人的,也就是说包钢集团会面临着进一步资产萎缩和大量人员下岗的潜在危险。具体到详细的产业上和工业门类的分类上,包钢集团如果被并购成功的话,那么其主营业务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会受到大量的影响,那么前车之鉴就是山西的大量煤炭企业,其工人基本上只会拿到1/3~1/2的工资在家进行待岗轮班。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低型失业人口,以及4050再就业问题。 第3点。包钢集团如果真的是被宝武集团以收购指标的方式进行并购的话,那么其最重要的教育支撑,内蒙古科技大学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在包头了,这样的话加上4050失业人群相呼市的转移,以及内蒙古科技大学向呼市的迁徙,势必会引发爆头人口进一步下行,同时也会造成整个城市经济活力的下降。 第4点。第7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很清晰的反馈一点,那就是双方城市的基本盘已经发生了变化。第7次人口普查的纳入范围还没有流动人口,而众所周知作为商业城市的呼和浩特,在流动人口上优势要远大于作为工业城市的包头市。所以说在今后一个阶段内,二型大城市是包头市发展的,下线要严防死守,不能让包头市的人口低于100万的阈值。 第5点。呼和浩特要如何抓住宝武集团并购包钢集团的机遇?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创新工业和新型能源领域下大力气,争取把包头市拿走的碳排放指标,选择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拿回来。比如说同样的3000吨碳排放指标炼钢的话,可能只会产出几十吨无缝钢管,但是如果换做芯片行业的话,3000吨的碳排放指标基本上可以用一年。呼市提前规划的科技城具有这一方面的考量。但是我个人而言,对于科技城的未来并不是十分看好,我反而非常看好伊利健康。伊利健康谷它并不是只有一个伊利集团,他要做的是全球乳业核心区,那么这样的话就会继续地培育1~2个大型乳品企业,或者引进1~2个大型乳品企业。忽视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宝武集团并购报告后所造成的教育空白,积极引进内蒙古科技大学,同时要筹建1~2所能够达到211水平的新大学。因为如果包钢集团垮掉的话,那么自治区内的学子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几乎确定不会考虑内蒙古科技大学,而如果护士没有及时的用新的大学来填补空白的话,那么这部分人势必流向区外。 以上就是我对于宝武集团并购包钢的一些看法,从我个人的情感和对自治区的经济贡献上来说,我希望包钢集团能够保住自己,但是现在是大势所趋,似乎很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