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X PeterX
关注数: 576 粉丝数: 839 发帖数: 6,362 关注贴吧数: 133
突破“生死困境”,紫光展锐的“蝶变”! 自中兴事件及华为被禁之后,近两年来,在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的大势之下,国产芯片厂商迎来了爆发。作为国内领先的手机芯片及物联网芯片大厂,过去一直深耕海外中低端市场的紫光展锐,近两年来在国内品牌市场也是高歌猛进,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京东618大促活动中,紫光展锐更是表现亮眼,一大波基于展锐芯片的手机、平板及智能硬件产品,在各自分类当中都拿到了销量/销售额冠军。而在这背后,则离不开展锐近两年的管理变革,实现了架构体系、产品规划、质量管理、研发流程、企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突破。一、2G、3G时代成绩斐然,4G时代遭遇“生死困境”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2/3G手机通信芯片研发的芯片设计厂商,紫光展锐的前身——展讯曾经为通信领域大规模商用贡献了重要力量。曾研发出世界第一款40纳米的3G手机芯片——TD-HSPA/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 事实上,展讯虽然在2/3G时代表现亮眼,但是其市场主要还是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海外市场。进入4G时代之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在摩尔定律推进之下,先进制程的芯片研发及制造成本的持续飙升,展讯研发管理的弊病、技术追随路径等企业内部问题开始显现,发展开始放缓。 早在2013年初,高通开始为骁龙处理器引入全新命名方式和层级——包括骁龙800系列、600系列、400系列和200系列处理器,并推出了28nm工艺的骁龙800/600/400三款4G手机芯片。随后在2014年初,联发科也推出了28nm工艺的八核4G芯片MT6595。而展讯直到2015年初才正式宣布推出28nm四核五模的LTE芯片SC9830。这也使得展讯在4G市场开始出现明显落后。2016年上半年展锐推出16nm的五模八核芯SC9860,虽然在指标上优于当时的联发科的Helio P20,但是这款芯片似乎因为某些问题,并未真正进入市场。 另外,高通由于握有CDMA专利,这也使得其在4G芯片一开始就具备支持全网通的能力,而联发科也在2015年初,发布了首款4G全网通芯片MT6735和MT6753。这也使得高通和联发科在后续的4G全网通浪潮下收获颇丰,而展锐直到2019年才全面开售4G全网通芯片,这也制约了展锐4G芯片市场的拓展。 总结来说,展锐在4G时代发展并不顺利,与高通、联发科等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被迅速拉大。此前展锐CEO楚庆曾透露称:“我加入展锐之前,展锐已经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业绩下滑,同时质量事故频发。最夸张的时候,当时我们最大客户,跟我们有三个官司在打,展锐失去几乎所有品牌客户。在我2018年底接手展锐的时候,当时整个公司的局面几乎被夷为平地了,于是不得不立刻对展锐进行了内部架构、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变革。” 二、“生死困境”下的深度变革 在楚庆看来,原先的展锐在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比较混乱,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也意味着,原先在李力游时代遗留的“农民企业”文化及管理体系将需要彻底的变革,全面转向科学、先进的管理。 为此,展锐在2018年底就开始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TMMi(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等业界先进的流程规范实践。2019年9月,展锐荣膺TMMi4认证,成了全球首家通过该认证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2020年12月,展锐还顺利通过CMMI4级认证,研发及项目管理体系变革再创佳绩。最新消息,展锐已正式获得国际TMMi组织认定的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TMMi)最高等级——5级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通过该认证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 随着展锐内部全新管理体系的建立,展锐的新产品的开发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过去,一款新的展锐手机芯片从流片到终端手机的量产,经常要比预计的时间要晚两三个季度的时间。2019年后,以展锐全球首款基于Arm DynamIQ架构、面向智能手机的四核LTE芯片平台T310为例,展锐和客户从达成合作进行样片测试到手机量产只用了3个半月的时间。 再比如2020年9月9日凌晨,Google正式推出了安卓11的最终稳定版,展锐在第一时间就宣布,通过同步参与安卓11的开发,旗下六款智能手机芯片平台已经完成适配部署,T618、T610、T310、SC9863A、SC9832E、SC7731E均与安卓11同步升级。这也使得展锐成为全球第一批完成安卓11部署的芯片厂商,也是展锐历史上安卓最新版本升级速度最快的一次。而在过去,每当安卓新版本发布以后,展锐一般都要延迟12周以上才能交付量产版本,也就是整整一个季度,而现在做到了同步开发、同步升级。 楚庆表示:“IPD、CMMI、TMMi等业界先进的流程规范的导入,使得展锐的业务变得可以数学模型化,一切可以预测。可以使得流程实现有序,执行变得高效。提出新的战略目标,也可以层层分解,正确的分解到业务架构中去承载。” 除了内部的管理体系之外,楚庆还希望“解决企业创新不良的问题”,并对展锐的管理层及人才结构以及创新激励方面做了深度调整,引进新的人才,大胆启用年轻骨干。 展锐整个内部管理层也已完成了一次变革,变得更加的年轻化。与此同时,在过去两年的内部变革中,展锐的研发团队的整体实力也实现了快速提升。 据透露,目前展锐一级管理层有多位80后,二级管理层更是有着不少90后。同时,目前展锐内部的研发人员硕士学历占比已高达85%,而在2018年底之时仅有40%左右。 在今年4月的“构GO”的2021创见未来大会上,楚庆还宣布,展锐将大力投入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未来重要的领域——AI、通信、多媒体、操作系统、CPU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的创新和研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截至12月,展锐的在国内的专利排名已提升至44位,相比2019年上升55位。同时,还荣获国家专利银奖、上海市创新奖(运用类)、天津市专利金奖和深圳市专利奖。 三、5G时代重回第一阵营 作为一家拥有20年历史的通信芯片厂商,展锐是目前已经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的2/3/4/5G基带芯片技术的厂商。在2G、3G时代,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原本有十多家之多,但随着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升级,基带芯片厂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越来越大,所需要的专利储备、研发投入以及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成本也呈直线上升,如果没有足够的出货量支撑,那么必然将难以为继。而且由于每一代新的通信芯片都需要兼容前面几代的技术,还要支持越来越多的全球频段,这也使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升级,都伴随着不少基带芯片玩家退出,越来越高的门槛也使得鲜有新的基带芯片玩家加入。虽然展锐在4G时代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最终还是成功拿到了“入场券”。 由于2019年英特尔的中途退出,目前全球5G基带芯片厂商就只剩下了高通、联发科、三星、华为、展锐五家。其中,华为由于2020年美国升级制裁,目前已经无法制造5G基带芯片,再加上三星5G基带芯片多为自用,这也使得公开市场上,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或物联网厂商所能够选择的5G基带芯片只有高通、联发科和展锐。 得益于2019年展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展锐在5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进程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速。 2020年2月26日,展锐携手海信发布了首款基于T7510(现已改名唐古拉T740)的5G手机——海信F50。随后在2020年5月15日,海信F50已开始大批量发货,这相比竞争对手(高通和联发科)同样支持SA/NSA的5G手机批量出货时间差距已经缩短到了不到6个月。 (注:虽然在2019年年中,就已有采用骁龙855及外挂骁龙X50 5G基带的手机推出,但是骁龙X50并不支持5G SA独立组网。直到2019年12月初,高通才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支持SA/NSA的5G SoC骁龙765/765G,首发搭载的红米K30也是在2020年12月正式发布,发货时间是在2020年1月;联发科首款5G芯片天玑1000系列于2019年11月底正式发布,首发搭载的OPPO Reno3于2020年12月正式发布,2020年1月发货。) 2020年10月,中国联通、展锐联合,基于T7510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例符合3GPP标准的端到端全策略网络切片选择解决方案,同时这也是全球首个符合3GPP规范的5G智能手机、数据类终端网络切片选择方案。随后在2020年11月,展锐又携手中国联通发布了基于T7510的全球首款支持完整3GPP标准化网络切片和eSIM的5GCPE终端VN007+。 除了海信F50之外,目前展锐T7510(已更名为唐古拉T740)已经获得了海信阅读手机、中国电信天翼一号、AGM X5等众多5G手机产品的采用。今年4月,国内平板客户还推出了多款基于展锐T7510平台的5G平板电脑解决方案。根据芯智讯的了解,目前展锐5G芯片T7510出货量销量已经超百万套,商用终端产品数量已超过100款,此外多款基于T7510的5G模组、CPE也实现量产发货。 在下一代5G芯片的研发上,2020年2月26日,展锐就发布了其第二代5G手机芯片,同时这也是其首款5G SoC芯片——T7520(已更名唐古拉T770),这也是全球首款基于台积电6nm EUV工艺的芯片,同时集成了相比T710更强的NPU内核,AI算力达到了8TOPS左右。多项指标与联发科今年1月发布的6nm工艺的天玑1200相近。 据芯智讯了解,今年2月展锐唐古拉T770就已成功流片,且一次流片成功,在不到150个小时内,通过关键测试,可以说是展锐史上最快的速度。目前唐古拉T770正在加速量产当中,首批客户也在同步进行开发,下半年很快就会有于唐古拉T770的5G手机上市。 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万物互联的趋势之下,5G通信芯片已成为了当下各国科技竞争的关键性技术,而在5G芯片上的自主可控,对于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内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趋势之下,接下来展锐5G业务有望借助国内市场的推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