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appleand dkappleand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关注数: 71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1,584 关注贴吧数: 16
关注荥阳发展-荥阳环保扮靓郑州大美西花园 【核心提示】 水面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街头游园,景随步移;绿色廊道,曲径通幽;新型社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今日的荥阳大地,宛如一条条美丽长廊组成的花园。美丽荥阳发展的背后是荥阳市近几年来,牢牢把握生态宜居大目标,强力推进污染减排,扎实开展生态环保建设,全面美化、绿化、净化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扮靓郑州新城区西花园。郑州晚报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李超 文/图↗科学规划,全面推进,描绘生态新画卷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荥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强力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主战略,提出要建设郑州新城区、西花园,将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为此,提出了建设宜居生态城、创建省级生态市的构想。截至2011年,该市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29个、郑州市级生态村36个,省、郑州市级森林公园3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1.4%。 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推动省级生态城市建设,荥阳市邀请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科学编制了《荥阳生态市建设规划》,作为生态创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河南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荥阳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分管市长负责、各乡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示范带动、扎实推进、全民参与、追求实效的工作要求,统筹组织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把创建任务和责任分解到了各级各单位,列入了目标考核体系,纳入了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对各级各部门生态市建设进度进行动态评估,科学分析和评价阶段性工作成效。↗强化结构调整,狠抓节能减排,天蓝气清更宜居2012年,荥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337天,优良以上天数达标率为92.1%。这是荥阳长期坚持强化节能减排,狠抓源头污染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 强化源头污染控制,严格项目环保审批。荥阳市坚持把环评审批作为建设项目上马的重要依据,把项目建设是否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环评审批工作的审核重心和衡量标准,坚守环保审批红线(禁止类)和黄线(控制类),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和低产出项目落地,坚决从源头上防控新污染源的产生。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主动上门,全程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确保增产不增污。 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把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先后淘汰水泥生产线11条、小土石灰窑114家、碳素行业落后生产线58条,关闭小火电4家、造纸企业4家,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场89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十二五”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国电荥阳煤电一体化有限公司1号机组脱硝工程已建成投入试运行,各性能指标全部满足原设计要求;2号机组脱硝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1月底前完工进入试运行。届时,仅该公司一年就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5000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天瑞集团荥阳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先后投入环保治理资金2亿多元,安装了各种除尘设备,脱硝工程方案也已通过评审,近期将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废物循环综合利用,垃圾熟料生产线和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减排项目。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强力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在城区内逐步淘汰燃煤锅炉。2012年集中供热前,通过对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小区摸底排查,取缔、拆除燃煤供暖锅炉18台。2013年,向建城区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企业(单位)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限期要求11月底前全部完成现有燃煤锅炉拆改工作,力争提前一年完成郑州市下达的锅炉拆改任务。↗大手笔治理,绿水映蓝天,生态水系见成效 荥阳市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染污防治规划项目建设。2011年10月,河南省财政厅下拨中央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奖励资金,荥阳市“四库一河”项目获得奖励资金3216万元,成为郑州市唯一获得该项资金补助的县市。 据了解,2011年“四库一河”水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14440万元,分别为:荥阳市中和水质净化有限公司脱氮工程和污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荥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荥阳市南水北调中线保护工程、郑州沃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氨氮深度处理工程、广武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工程等民生工程。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削减COD 2464.79吨,氨氮218.12吨,将对索河流域水环境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索河整治项目沿索河南北全长约35公里,是建设郑州新城区、省会西花园的重要举措。它利用荥阳独特的山水资源,发掘荥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生命的纽带、生态的环境、生动的景观交相辉映的活力新城”。2011年,索河整治项目列入水利部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索河整治项目一期已经初展芳容。在其中的丁店水库西岸,景观呈现滨水田园和度假小镇主要特征,以自然生态的风景林地为底景,在湖光山色的基础上,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等功能的自然、现代、开放、立体的滨水空间。 枯河治理总投资1600多万元,包括河道疏挖治理、堤防加固、重建桥梁、险工险段护砌等。该项目建成后,其水面将由原来的一两米宽增加到二三十米宽,周边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建”“治”并举,城乡统筹,绘就新画卷 荥阳市“建”“治”并举,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在城市方面,新增公共绿地142万平方米,游园26处。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07年,投资5805万元建设了日处理3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今年,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首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广武镇污水处理厂也将建成投运。同时,积极启动市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2011年,荥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和河南省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号召,规划的13个项目、5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获得中央、省、郑州市农村环境连片治理资金4182万元,实现了荥阳市争取上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的新突破,着力打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通过集中整治,率先在全省县级市中建立了农村垃圾,村收镇运集中处理机制,有效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处理问题;建起45座农村污水处理站,使整治范围内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基本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 生态廊道建设方面,荥阳市完成廊道拆迁量735万平方米,清理垃圾量810万立方米,完成培土量460万立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072万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生态廊道建设完成投资5.08亿元。郑上路、中原路、市区通往镇区的道路绿化工作初见成效。↗全民绿色行动,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为树立生态荥阳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家园,荥阳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把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到全体干部、企业员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当中。 在企业内部,开展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活动,组织专家为企业管理人员讲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知识,引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面向学校,开展了环保知识进课堂、争创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积极开展送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利用“六五”等环保节日,大张旗鼓的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联合企业组织环保志愿者向市民发放印有“绿色环保,袋袋相传”宣传口号的环保购物袋,开展绿色出行大型公益宣传,普及了环保知识,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因为环保工作突出,荥阳市环保局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十一五”污染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度郑州市环保责任目标完成优秀单位。连续4年被郑州市评为环境保护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 今后,荥阳市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荥阳,推动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污染减排、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省级生态市为龙头,积极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力争“十二五”末创建成省级生态城市,为建设美丽荥阳、生态荥阳,打造郑州新城区、西花园而不懈努力。 以上内容来自:郑州晚报
关注荥阳发展。。。 中原西路绿化提升工程开工缩短城中心距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西部新城”的主体荥阳,拥有郑州都市区十组团中的宜居健康城。郑州宜居健康城是郑州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主体定位是“生态复合型健康主题新城”,将依托医疗保健、科教研发、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商业商务、生态宜居六大功能板块,集中医疗健康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生命科技研发、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地产等产业,打造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医疗保健集聚区、和谐宜居区。  经过荥阳市的一系列努力,目前,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市卫生学校等“三院一校”已经奠基,索河整治、郑西高铁郑州西站、京城路、织机路、安置区等项目已经在宜居健康城开工。  荥阳市有关领导指出,下一步,荥阳将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项目,全力打造7平方公里核心区,带动宜居健康城整体开发建设。  显然,宜居健康城经过快速持续发展,已经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前列。 与此同时,中原区也明确了思路与发展规划。中原区有关领导表示,该区要紧紧抓住郑州市西部新城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努力把中原区建设成郑州市中心城区的西部核心区和郑州都市区的先行区。按照计划,郑州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机关三年内将西迁。中原区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在常西湖新区规划了郑州市中央文化区和市民公共服务区,目前正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该区同步加快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完善提升路网,力争三年实现三环内基本无断头路、三环外村(社区)互联互通。  日前,“两环十七放射”涉及中原区的道路及市域快速通道拆迁已基本完成,并于8月11日,在中原西路与西四环交会处举行了中原西路绿化提升工程开工仪式,标志着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道路绿化提升工程进入实质阶段。  与以往道路提升改造不同,中原西路绿化提升工程更加注重人性化、生活化体验,增加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建设施综合体,努力构建绿廊+漫步道体系,形成一条“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生态景观廊道。  一条路连通郑州西部与城市中心,西部新城必将由此与中心城区实现更快的互融互通,到那时,谁还分得清哪里是西部、哪里是中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dahe.cn%2F2012%2F08-17%2F101506168.html&urlrefer=88fe7adfb6103f8fb7f96c43d03b503e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