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铁艺
老三铁艺
一个普通的捡石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63
发帖数: 616
关注贴吧数: 5
大家好 好长时间没有和大家见面了,怪想你们的, 偶尔来这里看看也很少能够看到关于石头的帖子,其实玩石的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寻玉。一种是悟石,大家都知道玉石是有灵性的,表面光滑的石头内质并不一定完美,这就需要我们去悟,悟出他们的石性, 石有石性人有人品,都是一个道理,希望大家不要片面追求玉质而忽略了悟石
大家好,我来了 大家好,许久未和大家见面了,哈哈, 老友新朋喜重逢,黄腊石吧论英雄, 一石击破千重浪,百年沧桑在手中, 不议玉化多凝重,莫谈型态孕神奇, 华夏大地百万里,美石尽在人心中, 互帮互学多点评,千里访友取真经, 和谐社会和谐群,真诚相待有真情
各位石友对不起了 不知何处得罪某位贴吧大人.我的号具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封,无语. 玩石玩的是心态.没这种心态你玩什么贴吧? 我早说过贴吧管理我不当,我们就是石友,谁管谁谁又服谁?,世上石头千千万没有重复一样的, 今睌没事点了下具然又在,我倒觉的奇了怪了。 你封我号使我无法及时回复一百三十多位石友的问询,你觉的合理吗? 继续封吧!我不在乎。 各位石友对不起了,封了我号我只能说对不起一百三十多位石友。 对不起!
以石论石〈七〉黄腊石的金钱纹 金钱纹 ,以圆圈为基本图形、四方连续交叠组合而成为带方孔的圆形钱币形状。寓意富贵进财之意。 黄腊石上的金钱纹大多为不规则型,且无方孔,也有人叫他李四纹,是否有人叫他张三纹就不知道了, 金钱纹的形成估计要推移到三千万年前了,他的具体形成可能是在形成过程中与坚硬岩石磨擦有关,金钱纹的分布区域不大广泛,目前发现的主要在江西一带,二广和南阳也偶有发现,这也许与地壳运动的变化有关。 金钱纹的黄腊石是腊石中的观赏石,形成特有的一种风韵,深受石友喜爱。
以石论石〈六〉腊石的赏析 什么才是好的黄腊石? 每位石友都有自己的理解。 其实也很简单,好的黄腊石除了具备秀,奇,怪,透之外还须具备清,净,润,爽。目前大多石友偏重于腊石的透光,玉化。而然略了惜石的本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腊石,其外表内质各有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地区的腊石石质为标准,也不能片面的认为山料不好。好与不好联决于石质。 目前腊石界对腊石的评论很多,定性与取名也太繁杂,豹纹,虎皮,水波,,,,这是否有误导石友呢?我不否认没有形似的石头,只能说这类形似的是大自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不应该另立系列,否则你要编辑个传说。 无论什么品质,无论什么种属,黄腊石只是一种观赏石,这个基本点不会改变。 所以我们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去赏析,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他的玉化度和透光性, 好的固然好,不好的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 所以我们应该从赏石的角度去正确看待黄腊石。
以石论石〈二〉经络石 顾名思义,经络石是由各种腊石晶石的经络组成的一种观赏性石种。 经络石大体可分为冻腊经络和英石经络二大部分。 冻腊经络是因腊石在玉化过程中由于夹杂了其它不溶合物而形成的,历经千万年的水击冲刷淘尽杂物而形成的特有的观赏性石头,象有人说的稻草玉,其实是冻腊经络的一种形状。冻腊经络多依附于胶腊石的表皮,也有形成独立的冻腊经络,也有的依附于砂砾石表皮。 英石经络呈白色线纹状,以英石为主体,也有英杂石经络。英石经络多次生于沙砾石上,在黄腊石上极少见到,因此它只能属于英石经络石。 与经络石相关连的还有黄土经络,金纹石和银纹石 黄土经络是黄红土壤中特有的一种经络,比较少见,由于属砂土经络性质,保留下的也少。 金纹石和银纹石则不属于经络石,是经络石的姐妹石。 关于金纹石和银纹石与经络石的区别,下篇再议。
自己捡的
以石论石〈一〉 石友们批评我不发图,对于石友们善意的批评我诚恳地接受,在此感谢各位石友的厚爱。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石头,本人以〈以石论石〉的方式进行介绍,不对之处敬请石友斧正,不胜感激 。 老皮花纹石,也叫老抽皮,老秞皮,老皮花纹石一般有三种,一种是老皮黄纹一种是老皮白纹。另一种是黄白相间的衣纹,老皮黄纹多为黄腊石胶腊,老皮白纹则多为晶腊,如果老皮白纹白花点油润,其内也不排除有白腊的可能性。花纹石与经络石不同,花纹石成点状不成片或线,经络石由线带片,对于经络石我在下篇再做介绍,如果出现似老皮的石头带麻点就要放弃,这是一种黄皮麻石。 还有种黄皮麻石的皮色近似于黄腊石细腊的皮色,但没有细腊细腻,水洗时表皮看不到斑点,但干燥后会出现一些杂色点,以黑点,淡白点居多。 老皮的形成无法形成定理,个人浅见应属早期落入河中的黄腊石,由于在沙石的表面历经水浸日晒和与各种石头的磨擦碰撞,表皮与空气的接触变性而形成的。他与死腊不同,死腊是久经日晒长期与空气接触而未曾再受水浸形成的。
请君莫入 众信6688,说句不客气的话你捡了几年黄腊石?有什么资格为别人鉴定?怕是名为鉴定实为骗石,具我所知此人不重石德 ,处处招摇撞骗,对此人希望石友不要上当。
浅析冰种黄腊石 本人的一点浅见,希望与石友共商。 所谓的冰种黄腊石也只是近二年由冰种翡翠等演变而来的,顾名思义,冰种的质地非常透明,给人以冰一样的感觉,清清爽爽,有这一丝朦胧的清凉之美。冰种黄腊石在专业上很难定义,但是在商业中却经常出现,它游于冻腊之间,
树根底座的制做〈答石友问〉 根座的制作过程比较费事,大体可分为选料,造型,加工和油漆 一,选料 树根底座的选料要选择硬质木树根,这样根部根经不会发软也不勿腐朽,木质当以檵木,映山红为好,尤以映山红根为佳,也可取其它硬质木树根。 二,造型 根据根部根枝形状自己选择型状 | 三,加工和油漆 选取干燥的树根根据树根型状和石头大小加工底座,去其毛根只曶几个主根,然后用清漆涂抹〈清渁里最好加点固化剂,这样可以保留光泽
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 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是二种对立的概念。 可这种对立的概会却出现在我们每一位捡石人身上。 因为我们每一个捡石人都不会安于状,都是贪得无厌的好动分子。 每当闲散之时仔细把玩自已所捡之石,都会有种满足感,也就是我们的知足常乐。这种常乐来自于我们的对石头的钟爱 但当看到别人的石头时,这种知足感就会被贪婪所替代。大多石友都会不择手段的寻找时间去寻找石头,淋漓尽致地放纵对石头的贪欲。 每当此时,我们没有了知足的感觉,也没有常乐的理念,只有一种对石头的占有欲。 也正是有了这种贪得无厌的占有欲,让我们发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领悟到捡石的酸甜苦辣,从中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手下留情 石友常常在捡石过程中会遇到一个纠结的问题,往往遇到一块外形不错的石头却四分五裂,这是有些捡石者人为造成的。 捡石者都想捡玉,可又有多少玉让你捡?大多是些玉化度较好的,为了寻找较好的腊石,有些石友会将石头当场砸开看内质,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恶习也是种选石的错误。有些腊石只有局部玉化形成冻腊或胶腊,但其外观造型别致,有效的利用加工不失一汼上好的摆件,有些石友往往不注意这点而一味追求玉质,砸开后的结果往往是既未得到玉也未得到石。 野外捡石首先先看石质表皮和造型,腊石大多是黄中泛白是晶石铁质水浸,黄中泛绿属铜质水浸,黄皮带白边内质显浅淡肉色,黄皮色沉多是老皮,如果你觉的不放心可以捡回请人指导,也可以做赏石留玩,真不想要希望原石放弃留给下一位捡石者,总之请手下留情, 世上没有造型相同的石头,你的一锤也许会让后人失去一块赏石,你在得到失望的时侯也失去了一笔财富,必竟赏石也是无价的。
石趣 凡捡石者都有不同的境遇,如何捡到好石这要凭借机遇也叫石缘。 大家都知道,黄腊石因区域不同色质不同,除此之外腊石又分粗腊,细腊,老腊,死腊,,,,,有朋友说有老年斑的是细腊,其实所谓的老年斑是腊石的表皮被其它矿物质侵蚀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缺陷,老腊的表现是皮深沉而不失润泽。死腊发暗无光泽。 捡石的目地是捡乐,我们捡石不能只追寻玉石,也要留意奇石画面石,要分清细腊,冻腊,胶腊,也要区分赏石,画面石和经络石,一块造型奇特,画面清晰的石头,其价值不低于你一块好玉,所以我们在捡玉的同时也要捡石。
捡石的轶事 秋雨秋风夹裹着秋凉阵阵袭来,周未的天空有些朦胧, 雨天的到来让我无事可做,于是又勾起了我对石头的贪欲。 车子是骑不成了,公共汽车往返又不方便,包车的费用太高,想想只有打有车人的主意。几个电话打出去一无所获,各有各的事情,迫使我的贪欲渐渐失落,有种空洞而无助的感觉。 时近中午,一辆淡蓝色的小车停在小店门口,按惯例雨天是没人来制作铁艺品的,除非某个工地遇到突发性事情需要电焊。来人不认识,见车门上有家工程机械公司的名称便坚定了自已的猜测。礼节性的交谈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石头群的远方石友,是去邻县办事转道来的,因为不知道电话加上临时决定所以未先网上联系。石友相聚兔不了一番热情交谈,当我正为中午能否饮酒而犯愁时,石友突然提出进山捡石头,这一正合心愿的提议让我手足无措,拎起早已备好的工具匆匆踏上行程。 车外虽然寒冷,车内却充满了暖意,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驶过二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目的地,虽然午饭时间已过,但当地的石友却早已备好了丰盛的乡村土菜,几个石友开怀畅饮,谈笑风生,把捡石的乐趣抛到九霄云外,待想起此行的目地己是醉眼朦胧的时候,不得已只好住下留待第二天去寻找我们的快乐。
巧制底座 目前市场上用于赏石的底座很多,大多精美且价格不菲,这对我们玩石人来说大多在经济上无法承受,特别是工薪阶层,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笔者在捡石过程中也曾多次尝试自制一些底座,也曾选择用晶石制作,但因开口器成本及损耗大而放弃,后用树根代替制作根艺底作,但这种方式也比较费时费力。 一个偶尔的机会让我看到了竹制的工艺品,由此而产生了用毛竹制作底座的想法,经过尝试自我感觉良好,现与大家商讨。 用料,毛竹,清漆 工具 锯子,刀,手枪钻 制作方法,取毛竹一节取下两边节头备用,中间空心节从中一分为二成二片,竹节的长短可以赏石大小而定,弓形处用刀切去一条形成平状,然后用手枪钻钻孔开挖,形成不规则的孔洞〈也可不钻孔〉,然后刷上清漆,这样一个底座就成功了,如果是大点的石头,可以用二三个并列,下面钻个眼用线绳连接,对于不规则的石头可以用两头的竹节制作, 这种方法既简单也实用,对选料也没有什么要求,考虑到美观,建议选择青色的毛竹。这样可以形成石与座的色差。 有兴趣的石友不妨一试
答友人问 你好,我不是老师,和你一样也是学生,纹理形成过程是由地壳变化而产生的自然地质结构,玉石的硬度虽然达到6,5至7,5。但其初期也许也很软弱,你说的鸡爪纹在形成初期的硬度也许属于软石,在硬物的冲击下而形成的特有的形状,玉的硬度与有些石头的硬度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玉石大多还是软玉,是一块柔弱的石头。自古以来用黄腊石建房鲜为人知,因为其硬度低于其它石材。
你去呀 也不知中国军人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也许都是宋县长的官员
小议黄腊石 众所周知,黄腊石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由于其在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又由于其二氧化硅的纯度、石英体颗粒的大小、表层熔融的情况不同等而又可分为冻蜡、晶蜡、油蜡、胶蜡、细蜡、粗蜡等,冻蜡可透光至石心。黄腊石以黄色为多见,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贵,另有蜡黄、土黄、鸡油黄、蛋黄、象牙黄、橘黄等色。主要产于两广地区,石色纯正。但从目前看,全国各地多有分布,而且各地腊石的石质色彩各有不同,根据分布的特性来看,黄腊石主要分布在山区而且是沙石丰富的河道。以粗沙河道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山中无料。有河磨的山上必有山料。因此,我们在捡石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山势,寻找石源,
如何跟帖 石友的玩石既然己经上帖供大家欣赏,在希望得到赞誉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中肯的指导。我们在跟帖的时候不能都说一个好字。应该指出好在哪?缺点在哪?各忬已见,大家都用平淡之心对待评议,必竟谈论的对象是石而不是人。只有这样,自已才能懂得自己石头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在今后的捡石中有所进步。 一个人的知识面必竟有限,虚心学习才能完善自我, 对于赏石,石友可以附上石名,也可以征求大家命名,一块好的赏石如果没有名字就显不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如何跟帖在于自己,说错了不怕,怕的是不敢说,错了,可以知道错在哪,以后会注意,不敢说,你也不知自已是对是错,也许会错下去。
小议黄腊石价格 大多石友都在关注黄腊石市场价格,众所周知,任何物品都有它一定的市场价格规律,黄腊石介与赏石与玉石之间,自然也有它一定的价格规律,这个价格规律不仅以它的产地色泽不同有所差异,也因它的晶体含量,外形有所变化,一块含晶大看似无用的腊石,如果它具有形,奇,秀,透,那它的市场价格也许会高于一块拳头大的上好的黄腊石。 黄腊石资源丰富品质繁多,丹东石友推介的黄腊石就其外观而言品质应胜于河南,安徽。广西贺州又以出产彩冻腊石闻名。有人说贺州出产的三色五色的冻腊是玛瑙,这点不在此争议。既然腊石有这么大的区别,那么它的价格就会因它的产地品质而不断变化。品质的好坏和外观型态决定了它的价格。大料有大料的取舍,小料有小料的用处。物尽其用各取所需。 黄腊石的价格应在这个前提下合理议价,在自已经济承受力允许的范围内有选择的购买,石头就是石头,它不是房产也不是黄金,它的增值比率很低,甚至由于盲目投资而血本无归。所以,选择几块自己觉的好的自我冶情还是好的,
探讨腊石的透光性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大多石友都喜好透光性好的腊石,这点无可非议,但凭借腊石的产地和地质矿物质的含量,并非都是通透的好,胶腊没有冻腊透光性好,但有许多冻腊裂纹多,杂质多。照片看的不清晰,但上手一定会发现,真正纯色的并不很多,特别是水磨腊。经过山水的不断冲击,裂纹大多是隐纹,黄腊石中的细腊是无透光性的。但其石质却是却是上品,往往被石友忽略了。 记得今天有位石友发了个南瓜腊石,明天是否会出现西红柿玉,樱桃玉也搞不清,其实他那块石质很好,应该是老皮黄龙玉,是件上品的雕料,石友各自定名也很正常,重在参与。
浅析黄腊石 黄腊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 属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硬度6.5~7.5。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品种。又由于其二氧化硅的纯度、石英体颗粒的大小、表层熔融的情况不同,等而下之可分为冻蜡、晶蜡、油蜡、胶蜡、细蜡、粗蜡等,冻蜡可透光至石心。黄腊石(黄蜡石)以黄色为多见,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贵,另有蜡黄、土黄、鸡油黄、蛋黄、象牙黄、橘黄等色。主要产于两广地区,石色纯正。 黄腊石是岭南石玩界广为流行的石玩,是传统赏石中质地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大者侧身于四大园林名石之列,但质地稍嫌粗涩:小者堪与印石之王田黄相颉颃,润滑细腻,质胜于玉,久经把玩,包浆滋润,极富灵气,是握游佳石
赏石 “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这没有生命的物体,给予我们的思想启示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能力,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中国的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唐、宋以降,石评倍出,唐有白居易手的《太湖石记》,宋代更有《云林石谱》记述丰详。明清两代赏石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园冶》《群芳谱》《闲情偶记》等许多著作都对赏石进行了详细论述,这时期提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赏石意境,至今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小中见大是文人墨客们的爱石情结所在,在当时社会的思潮时尚中,文人士大夫们以超然尘世、笑傲烟霞为生活乐趣,而赏石作为自然景观的缩影也被提升到了蕴涵人生哲理的境界,成为文人们寄情山水的对象。著名文学家苏轼就曾作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表达了对袖中藏石的珍爱。
浅议藏徳 玉随人性,石现人德,有的急于上进,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梦想暴富,有的淡泊名利,,,,大凡玩石人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在以石养性,玩物益智。 黄腊石虽然硬度达到了玉石标准,但它的石性注定了它的主体身份---赏石。我们应该从它的欣赏角度去客观的论对,而不是去追求它的玉化度,有上品的固然好,没上品的也不要气馁,石头的好坏在自已心中,在自已的眼里。 腊石吧是相互交流的平台,众所周知,黄腊石产地较为丰富,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产地不同色彩也不同,玉化度也不同,因此,在积极参予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断,我个人认为,这是件好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听百家之言立自已之志,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收藏要讲藏徳,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误判,必竟人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实在这方面误判是很正常的,要不怎么会有赌石之说呢?所以我们要以徳待友以德养石,
请大家评点下
我也晒几块玩玩
出售黄腊石黄龙玉 水磨原石未经仼何处理,有喜欢的请加我QQ1170799318视频选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