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木讷的
我很木讷的
看上去很美
关注数: 16
粉丝数: 29
发帖数: 1,554
关注贴吧数: 42
「类脑式」知识管理的 6 大特征 最小信息模块存储 与传统的知识管理以文件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类脑式」的知识管理应该支持将知识拆分为最小的信息模块进行存储。一篇文章、一个文件应该是由许多个信息模块组合而成。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cotthyoung.com%2Fblog%2F2019%2F04%2F24%2Fworking-memory%2F&urlrefer=21d4fcafd1f70a2ac9d05cdc87e869d0 层次型动态关系网络 与传统的知识管理以简单的 “文件夹 - 文件” 方式管理内容不同,「类脑式」的知识管理应该能够支持以关系网络的方式管理内容,即内容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度的动态关系连接,并且可以自顶向下,或者自下向上构建出多层级的复杂知识网络。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cotthyoung.com%2Fblog%2F2019%2F04%2F24%2Fworking-memory%2F&urlrefer=21d4fcafd1f70a2ac9d05cdc87e869d0 多维线性叙事 「类脑式」的知识管理应该能非常方便地进行多维度的线性叙事,无需像 Wiki 在各种词条中跳转而迷失叙事主线,也无需像传统笔记应用那样需要从头开始撰写长篇大论,「类脑式」应该只需要将信息模块串联起来即可,多个维度的信息可以嵌入其中。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cotthyoung.com%2Fblog%2F2019%2F04%2F24%2Fworking-memory%2F&urlrefer=21d4fcafd1f70a2ac9d05cdc87e869d0 发散式信息扩展 在传统的知识管理中,内容大都是孤立的,内容与内容之间要么没有任何连接,要么需要人为添加和维护,非常繁琐且枯燥。 「类脑式」的知识管理则应该能够为内容提供多场景、多维度的发散式信息扩展,帮助人们与其他可能的信息建立关联,也可以更多地强化相关信息的记忆。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cotthyoung.com%2Fblog%2F2019%2F04%2F24%2Fworking-memory%2F&urlrefer=21d4fcafd1f70a2ac9d05cdc87e869d0 最少切换工作上下文 人的工作记忆是非常有限的,只有 4 个容量空间,要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专注,避免切换工作上下文。可惜,传统的知识管理几乎都违反了这个规则,人们需要新建文章才能记录忽然而至的灵感;需要切换到其他界面或应用才能创建知识大纲和框架;需要切换到另一界面才能搜索查看某篇文章的某段内容;人们甚至需要在众多的 Tab 页面中来回切换寻找所需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都在无情地冲洗着工作记忆,降低大脑的效率。图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scotthyoung.com%2Fblog%2F2019%2F04%2F24%2Fworking-memory%2F&urlrefer=21d4fcafd1f70a2ac9d05cdc87e869d0 信息可视化 视觉信息占了人类大脑输入信息的 85% ,可视化的信息带来了更丰富,更有启发性的洞察和联想。「类脑式」知识管理应该提供有效的、富有启发性的信息可视化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发掘复杂的信息模式和知识网络。
官方介绍摘录 关于 Lattics 「类脑式」的知识管理与写作 人的大脑有 800 亿+ 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 200 - 300 个突触。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连接,构成了一个可以进行智能思考的神经元网络。 大脑有两种记忆模式:短时记忆 和 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可以让人们回忆起几秒钟甚至几分钟之前的事情,而长时记忆则可以让人回想起更久远的信息。 可惜,短时记忆有着容量限制。有人研究认为其容量是 个,但也有人研究发现人类只有 4 个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也称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时效之所以非常短暂,是由于它依靠大量神经元细胞的瞬时性放电来存储信息。 而长时记忆则是记录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突触之中。突触连接的形态,构成了人们的长时记忆。单个突触存储的信息很有限,只能存储碎片化的信息;但是通过许多个相互连接的突触和突触集簇就可以储存具有聚类和模式特征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了。当突触不断受到某种信息的刺激,相应的连接就会得到加强,长时记忆就会更加持久; 反之,如果某种信息很少被突触感受到,相应的突触连接就会萎缩,长时记忆就会被遗忘。
很喜欢lattics的文献管理功能 之前在用citavi,笔记以及大纲式管理写作方式很喜欢,看到lattics有类似功能用了一下,感觉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官方也可以看到。
lattics交流 新建贴吧,欢迎交楼lattics使用心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