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邻居家的碗
神仙邻居家的碗
关注数: 4
粉丝数: 13
发帖数: 3,048
关注贴吧数: 2
申请恢复 列文虎克和VS吴有性的贴子 我承认科技不如人,也能被删?
转贴 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跌破 1/10 已成定局 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跌破 1/10 已成定局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11日在“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 乍一看,30年只跌了3个点,似乎影响不大,那么让我们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根据美国全球健康政策协会(global health policy)测算的数据,2010年底世界人口约为69亿,其中0-14岁儿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7%,约为18.63亿。 印度在3月30日公布了人口普查的结果。2010年底印度人口为12.10亿,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2%,约为3.87亿。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28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底中国大陆人口为13.39亿,其中0-14岁儿童人口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6.6%。 中国儿童世界占比: 总人口 儿童占比例 儿童人数 中国 13.39亿 16.6% 2.22亿 印度 12.1亿 32% 3.87亿 世界 69亿 27% 18.63亿 中国0-14岁儿童占世界比例 11.9% 中国儿童比例跌至11.9%,仍然在1/10以上,可是考虑到性别比就不容乐观了,中国90后、00后儿童性别比基本都在 100:120 以上,意味着未来1/5以上的男孩要打光棍,光棍对生育率是没有帮助的,繁衍华夏民族后代的重任全要落在这些娇生惯养的女孩身上 目前70后妇女已逐渐丧失生育能力,80后女人愿意生多个小孩的很少很少,男人能独立养家的也很少很少,生存条件恶化已经导致多数中国家庭无力生养两个以上孩子,90后女孩人数锐减更是难以指望......意味着中国未来人口占比还将进一步下滑...... 华人占世界人口 1/5 已是昨日黄花 几十年后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跌破 1/10 也已成定局!
女王谷 来源人民日报 当接触外界时,女王谷的男人女人们心里得多纠结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ociety.people.com.cn%2Fn%2F2013%2F0219%2Fc1008-20532257.html&urlrefer=5be6adc8ea6fee2dae296ef8c1bfa923
国际在线 荷兰动物园狒狒行为异常 集体绝食眺望远方(高清组图)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icture.youth.cn%2Fxwjx%2F201308%2Ft20130801_3624776.htm&urlrefer=12f22ce8d071daf8f5e2606249b2b876
进化和退化的定义 进化和退化的定义搜了不少资料,但各种解释看上去都不怎么符合生物情况。 进化和退化的区分,现行的解释主要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延续至今,是否符合人类的价值标准,在基因层面是否找到对应变化等几个角度去区分和定义,这些定义有失偏颇。 在吧里讨论时,因为定义问题无法达成相对统一,沟通中难免产生更多分歧。 我试着从更为客观的角度给出进化与退化的界定标准: 1、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2、结构自带功能变化。 3、相同结构不同使用方法。 这三个角度都包括宏观肢体和微观基因。 进化:产生原有不存在的新结构,或是原结构产生了新的功能,或是生物在相同的结构上产生新的使用方法。 退化:某种已经产生的结构消失,且不变为更新的结构,而是趋向于原本结构及至消失。某种出现过的结构功能消失。曾经掌握的某种使用技能遗失。 如果用这三个标准,应该能更好的区分进化退化演化。 大家讨论一下,看看是否有其他影响标准界定的因素,或者可否合并到这三个标准中当中。
转贴:你要认识这些生物,楼主给跪了_未解之谜吧 你要认识这些生物,楼主给跪了_未解之谜吧_百度贴吧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351925963?pn=11#0-tieba-1-60449-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转贴: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_猫眼看世界... 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_猫眼看世界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433231230#0-tieba-1-83350-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实验 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实验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ocin.com%2Fp-237490584.html&urlrefer=df8d2c3a8f18a6f3a8397f25968e2e83
新的宇宙维度----利益维度(原创) 新的宇宙维度 根据奇点大爆炸理论,我们发现宇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新生。 元素物质是从氢氦等等不断新生。宇宙的规则也是不断新生的,比如宇宙缩成奇点时,四种基本力是统一在一起的,伴随着奇点的爆炸而分开。甚至宇宙在奇点时,时间也没有,物质也没有,空间也没有,都是新生出来的。无意识的基本粒子,甚至新生成了生物结构。 基于以上情况,我也提一个新生成的宇宙维度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就是利益维度。 这个维度出现的时间对比宇宙存在的时间来说,短暂得可怜。这个维度也难以直接触摸,只能通过间接物质观测到。 我描述一下这个维度: 1、当宇宙物质开始趋利避害时,利益维度正式生成。 2、利益维度只存在于趋利避害物质中间,通过这些物质间接影响其他物质。 3、这个维度随着宇宙的成长,不断的扩大,扩大的形式是趋利避害物质的产生而扩大。 4、这个维度有极强的感染性,他能把基本粒子感染成趋利避害物质。 5、这个维度的扩张在加速。 6、推测这个维度中产生了第五种基本力,利益力。具体得益力的测算数学模型和公式还未建立。 7、利益力产生了一个扭曲的宇宙空间维度,这就是利益维度。 8、利益维度,不会直接影响其他基本粒子,只会影响被趋利避害物质感染的物质。
第一百位召唤师 我是第一百位召唤师,真巧。 @第一百位召唤师 @第一百 @第一 @百位 @一百 @召唤师 @召唤 @位 @师 @大师 @师太 @师奶 @百货
转贴: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_猫眼看世界... 想问问达人,逻辑上有错误吗?就像两重量不同的铁球绑一起那样,出现悖论. 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_猫眼看世界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433231230#0-tieba-1-30832-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关于黑洞时空扭曲一个非常伪科学的解释 假设因为黑洞引力巨大,所以时间和空间扭曲。 越靠近黑洞,扭曲后,物体体积越小,时间越慢。 从而解释孙悟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也飞不出如来佛的手指心现象。 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其中的民科成份有多少了。 相同的忽悠还可以看以下的例子:阿 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 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假设乌龟先爬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去追它。芝诺认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前者在追上后者之前必须首先达到后者的出 发点,可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于是前者又必须赶上这段路,可是这时后者又向前爬了。由于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距离可依次分成无数小段,因此阿 基里斯虽然越追越近,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时空扭曲的原理,就是这个忽悠,以此来解释光不是被黑洞吸走,而是永远跑不出引力扭曲的空间。
相对时空 (转) 大约在一个世纪前,一位伟人爱因斯坦开创了“相对时空”领域,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不是绝对的,爱因斯坦发现对时空的描述与描述者间的相对运动状况有关,绝对时空观念已不再适用。历经数年时间,他对相对时空做了精心的设计,把其描述成弯曲的,多维的,并向外凸起的正曲率空间。 相对时空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它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即在相对时空区域两端,一端为绝对时空,另一端是黑洞世界,在黑洞里所有的物理理论都将失效,这对于那些“绝对”“永恒的” 观点是绝妙的讽刺。 遗憾的是,相对时空的成功却使爱因斯坦深陷其中,他始终都未离开相对时空一步,直至逝世,他并没有发现时空的偏转性质,也没有意识到相对时空只是整个时空波段上很小的一部分,正像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段一样。 当物理学界忙于用这把“万能钥匙”开启更多的时空大门,但都归于失败而不知所措的时候,量子时空理论——量子力学却逐步完善,登上了时空舞台。 相对论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时空观测上的相对性,即所说的相对时空,而不是否定绝对时空的存在。 正是在这一点上存在人为的巨大混乱,弄出“孪生子佯谬”等根本不存在的虚假的且永远也无法真正解决的悖论,正是因为它本末倒置(根据霍金的时间简史,孪生子徉谬成立:引力会导致时空扭曲)。试想,两个孪生子匀速分离,他们各自静止在相应的参照系中,按照相对论,他们的固有时是相同,无论分离速度多大(小于C),无论分离多远(在存活时),都按照相同的固有时时间度日,怎会有真实的年龄不同而年轻年老之说? 在狭义相对论中,观测时空则存在“尺缩钟慢”现象是相互的,即从任何一个时钟观测,都是对方的时钟走得比自己的慢。μ子的观察结果也好,原子钟的飞行实验结果也好,都不是狭义相对论观测现象导致的变化,即便可能真有那也是其它因素下引起的物理变化。 有些人出于种种不同的想法——对狭义相对论的误解、曲解或随意编造神化,牵强附会地使用了明明不是相对论的结果来“证实了”相对论的正确性,造成不应有的混乱,实际上不是扩大了相对论的影响反倒是损害了狭义相对论。 高速相对运动影响的仅是其观测结果,而不能影响客观自然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说我们所在的地球正以各种不同的高速相对于其他不同天体运行,那些误以为高速运动能影响客观自然时间实在是太荒谬了。 运动是相对的! 此时你虽然站地上未动,但也同样相对其它某些星球甚至你没看到的(参照)物以高速运动,你会看到你戴的表或你的自然寿命因什么不同观测者或物的相对运动而处在不同种种瞬时变化中吗?在任何情形下,没有绝对的时间与空间作为客观自然的比较基础,时间与空间就失去了作为时间与空间的原有意义与价值了,时间与空间就成了“居心不良”的观测者任意玩弄的魔术。 相对论的相对时空的价值,就是在其发现时间与空间在观测上具有相对性,同时确认固有时和固有尺度不因相对运动而变,而固有时和固有尺度即是绝对时间与空间。 所以说,相对时空包含绝对时空,绝对时空是本,相对时空是像。那种以为相对论抛弃了绝对时空的想法是从根本上对相对论的误解和曲解。 如果将来有一天狭义相对论真的被实践检验证明不成立,那么狭义相对论中还会有什么东西能够保留下来,我认为一定是质能关系和质速关系,因为它们实际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推导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它们在物理意义上与狭义相对论导出来的有些不同。 @可乐大猫
描述一下黑洞 对黑洞,因为名字和定义问题,经常被误解这种物质的情况。所以,光掉入黑洞,最终结果就是苹果落地,掉到黑洞中间的实体上。 不是一般人想象的从洞里钻走了。 明白黑洞实质是什么,就不会被什么空间扭曲观点迷惑了。 光就是因为逃不出黑洞引力,所以掉到球体上了,不是从扭曲的空间跑到什么多维空间去了。
描述一下黑洞 对黑洞,因为名字和定义问题,经常被误解这种物质的情况。所以,光掉入黑洞,最终结果就是苹果落地,掉到黑洞中间的实体上。 不是一般人想象的从洞里钻走了。 明白黑洞实质是什么,就不会被什么空间扭曲观点迷惑了。 光就是因为逃不出黑洞引力,所以掉到球体上了,不是从扭曲的空间跑到什么多维空间去了。
关于引力影响光线问题 地球是可以吸引光线的,只是引力太小,所以感受不明显。我们在日食时,月亮挡住太阳光,这时可以不受阳光干扰,看到太阳后面的星光,这就是所谓的引力透镜,太阳能使太阳背后的星光扭曲,从而被我们看到。 黑洞有更强的引力,可以把光直接引走,让光线无法绕出来,我们就看不到黑洞边上扭曲过来的光。 对于这个问题,爱老解释为引力扭曲了空间,而不是引力拉扯光。 引力产生的扭曲,不受引力影响的光,怎么会随之扭曲呢?好比磁场,不受磁力影响的物体,是感到不到扭曲的磁场的。不会按磁场的扭曲偏转。 基于上述原因,只能说明扭曲是假像,光还是在走直线。 如果光是在走直线,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矛盾。太阳不在中间时,光到到我们的距离,和太阳在中间时,光到达我们的距离实质是一样的。光速是恒定的,那么用时是一样的。可惜的是爱老自己证明了,光在扭曲时,到达地球有时差,而这个时差被计算出来,计算结果还被观测证实了。这就是光属性和恒速理论的悖论。 魔人说,经计算,太阳光跑不出太阳,不会被我们看到,所以光应该是恒速的。我回应说,黑洞的光确实跑不出黑洞,没有被我们看到。区别在于太阳和黑洞引力大小不同,所以魔人的计算中采用的数值不正确。
关于引力影响光线问题 地球是可以吸引光线的,只是引力太小,所以感受不明显。我们在日食时,月亮挡住太阳光,这时可以不受阳光干扰,看到太阳后面的星光,这就是所谓的引力透镜,太阳能使太阳背后的星光扭曲,从而被我们看到。 黑洞有更强的引力,可以把光直接引走,让光线无法绕出来,我们就看不到黑洞边上扭曲过来的光。 对于这个问题,爱老解释为引力扭曲了空间,而不是引力拉扯光。 引力产生的扭曲,不受引力影响的光,怎么会随之扭曲呢?好比磁场,不受磁力影响的物体,是感到不到扭曲的磁场的。不会按磁场的扭曲偏转。 基于上述原因,只能说明扭曲是假像,光还是在走直线。 如果光是在走直线,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矛盾。 太阳不在中间时,光到到我们的距离,和太阳在中间时,光到达我们的距离实质是一样的。光速是恒定的,那么用时是一样的。可惜的是爱老自己证明了,光在扭曲时,到达地球有时差,而这个时差被计算出来,计算结果还被观测证实了。这就是光属性和恒速理论的悖论。 魔人说,经计算,太阳光跑不出太阳,不会被我们看到,所以光应该是恒速的。我回应说,黑洞的光确实跑不出黑洞,没有被我们看到。区别在于太阳和黑洞引力大小不同,所以魔人的计算中采用的数值不正确。
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 以下是前提: 1、光在任何参照系下都是恒速。 2、当光速变化时,其实是时间在变化,是相对空间在变化。 现在来核实一下相对论的情况。 A物体以百分之九九光速飞行。A的长度为一光秒。A的顶部是A1,尾部是A2.A2向A1发射光束。 B2是在A2位置的一个静止的点。向A1方向发射光束。B1是线上的一个点。 C是A1A2直线以外的一个观察者。观察到100秒后B2的光到达B1。A2的光同时到达A1,A1与B1重叠。 光是恒速,不受A的惯性影响,所以A上的A2A1光束,相对A,以百分之一的光速运行。所以用了100秒,A2的光到达A1。 B的光速用100秒,很直观的跑了100秒的距离。到达B1 现在到了得出相对论的时间了。 根据前提2,光速变化时,是时间在变。所以A物体上的百分之一光速现象,原因在于,时间缩短了。对于A来说,时间变为原来的百分之,在一秒的时间内,光速仍然是恒定的。换言之,A飞行100秒,对A里的人来说,只过了一秒。 看上去很完美的理论。 现在我要再测一次。 其他条件不变,我增加由A1向A2发射的一束光。这束光用时多少? 请问,根据相对论,对于A来说,A2A1 和 A1A2,两束光,谁的速度谁定A的相对时间?
从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核实一下推导过程的逻辑性 以下是前提: 1、光在任何参照系下都是恒速。 2、当光速变化时,其实是时间在变化,是相对空间在变化。 现在来核实一下相对论的情况。 A物体以百分之九九光速飞行。A的长度为一光秒。A的顶部是A1,尾部是A2.A2向A1发射光束。 B2是在A2位置的一个静止的点。向A1方向发射光束。B1是线上的一个点。 C是A1A2直线以外的一个观察者。观察到100秒后B2的光到达B1。A2的光同时到达A1,A1与B1重叠。 光是恒速,不受A的惯性影响,所以A上的A2A1光束,相对A,以百分之一的光速运行。所以用了100秒,A2的光到达A1。 B的光速用100秒,很直观的跑了100秒的距离。到达B1 现在到了得出相对论的时间了。 根据前提2,光速变化时,是时间在变。所以A物体上的百分之一光速现象,原因在于,时间缩短了。对于A来说,时间变为原来的百分之,在一秒的时间内,光速仍然是恒定的。换言之,A飞行100秒,对A里的人来说,只过了一秒。 看上去很完美的理论。 现在我要再测一次。 其他条件不变,我增加由A1向A2发射的一束光。这束光用时多少? 请问,根据相对论,对于A来说,A2A1 和 A1A2,两束光,谁的速度谁定A的相对时间? @可乐大猫
飞船里光速问题 根据光速恒定观点,船尾和尾部星体发出的光,速度是相同的,会同时到达船头。 推论就是,飞船里的人,可以看到慢速的光在运行。当飞船的速度只比光速慢一米每秒时,船员就可以看到和步行差不多速度的光在飞船里前行。 超光速和时光逆转没有关联。只是单纯的说超光速物体可以在光到达前离开。 超光速向宇宙外逃跑时,迎面来的光会被物体本身挡住,宇宙的光始终到达不了超光速物体上,超光速物体,背后是黑漆漆一片。 超光速和超音速一样,只是很自然的现象,不会引发什么时光逆转的现象。 当一个极度接近光速的物体迎面飞来时,如果按光速恒定理论,这个物体持续发出的光,我们一开始看不到。当物体快要达我们时,我们会瞬时接收到这个物体累积起来的光,厚厚的像一面光盾。 光速恒定的悖论非常多。比如我坐的飞船接近光速飞行时,我朝船头丢一个茶杯,茶杯会比我丢茶杯的光先一步到达船头。因为茶杯有惯性和加速度,所以比光要快。
“严谨保守与想象创新” “严谨保守与想象创新” 严谨与想象就像分形数学模型提示的那样,历史其实也是一种分形结构,每个领域每个时期的历史大同小异,惊人的具有分形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有很多作品进行了表述。研究历史这方面原理的,一般都会归结于历史局限性。 我也很赞同这种结论。但我更想知道历史局限性是怎么发生作用的?一般分析一桩历史事件,都会从偶然性,历史必然性两个大方面讲解。必然性又会细分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与此历史事件发生或亲或疏的关联,就像万有引力或大或小的影响着各物体一样。 如果换个角度不用这些去解释,能否找到其他解释原理?我发现严谨性和想象力或许可以用于解释历史性重复问题。 这个原理在军事中已经普遍运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是造成对方在现有情报下,按自以为严谨的算法,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论是不是战争时期,这种发挥想象力利用对方严谨性,从而取得优势的情况非常普遍。历史事件发生时,或多或少都是观念上发生问题。问题的焦点在于保守派的严谨性和创新派的想象力。 比如明朝满清入关,从势力对比上,严谨分析来看,这事不可能。满人自己也认为不可能,结果满军入主中原偏偏成为事实。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一直不断的上演这类 的戏码。 是保守派真的认为完全不可能吗?其实也不是。保守派是既得利益群体,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而创新派有动力去做这些性价比很低的事情。保守派缺乏动力去打破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展新的方向,他们更偏向于发展原有的领域,甚至把这个领域发展的很病态。 在生物演化时,也是同样的情况,绝大部分生物都是保守派,比如大象用鼻子,人类用手,是大象不能使用前肢吗?似乎是,其实不是。大象不会去使用前肢做一些事,宁可用鼻子,这是严谨性,但是真的不严谨。 现在讨论外星文明时,也出现这样的严谨性和想象力问题,比如我们认为外星生物生存要温度,要有水。而像变形金钢这种叫做科幻,还是很离谱的科幻。因为从现有信息,我们根本无法检测验证这种生命形式。也就是说严谨性是建立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信息不能直观看到,就只能推算,推算也要遵守我们掌握的信息。或者说,想要跨过现有信息做推算,太不严谨了。 极度不严谨,就会产生宗教这种不负责的情况。而在严谨与想象力结合的地方,会出现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建立数学模型时,从其他角度寻找影响的可能性,放入更多的未知数,最终使得模型搭建起来。数学模型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累积计算,而是把与需要构建数学模型的事件,影响的因素都参考进去,添加许多未知数,然后用数学计算,得出这些未知的具体值。在这样一个数学模型中,计算对于科学家来说是相对简单的,难点在于想象出有哪些影响因素,在哪个环节发生作用。 这过程中,严谨性是必须的,但是想象和假设才是创新的关键。 对原有框架的严谨,与对新的可能性的想象,造就了历史发展的相似性。 概率上,严谨终究是正统,创新往往是错误和失败的,历史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在新旧频繁交替中麻木。 创新不是在基础科技达到以后,顺理成章实现。而是突破历史局限性,想象力和间接证据构建出的框架,后世才有能力实际检验这个框架的精确性。 超越历史,就意味着缺少足够的信息数据,所以框架除了偶然情况,一般都是不精确的。构建超越历史的框架时,采用的概念假设往往都有偏差,在后世会被更精确的数据取代。 在满足基本框架时,如果要进一步提升精确度,就会采用更多不精确的假设,根据蝴蝶效应,最后往往想要的精确性,偏差会大的离谱。
指猴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44522.htm&urlrefer=449ce8c2dfdde581ef4c5c59b406bb77很好玩的猴子。
汶川“猪坚强” 2011年5月8日,四川省大邑建川博物馆护养的“5.12汶川大地震”著名抗震动物猪坚强,目前为腿部后遗伤病动过手术后,正在专设的动物医疗所度过休养半年的病假生活之中。 在三年前的大地震中,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一头重达150公斤的大肥猪被埋在废墟下,它凭借自身能量与啃吃黑木炭,于震后第36天被救灾士兵挖出来时,体重只有50多公斤,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特意花费收养,取名猪坚强,请它在博物馆由王福清专人照顾度过余生。现在猪坚强已长到四百多斤重,准备尽可能在“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期间与民众名人们见面。
英议员语出惊人称与外星人偷情生下私生子 英议员语出惊人称与外星人偷情生下私生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news.com%2Fshipin%2F2013%2F06-24%2Fnews239630.shtml&urlrefer=4e30b6dfaeaffbd2073ca8fed2b21c93真奇葩。到底是他吃药了,还是他在说谎?
概率、命运、上帝 (原创) 本文将从概率,推算命运和上帝的问题。1、100个盒子,其中一个藏匿上帝。AB两个人在盒子中找上帝,先知在边上作证。A随机从100个盒子中,随机选择一个,告知去除98个不存在上帝的盒子,B得到最一个。问AB找到上帝的机率是多少? 2、玩法改变,ABC三人参与,C随机去除98个盒子,AB各领一个盒子,问AB找到上帝的概率是多少? 3、玩法改变,AB寻找,先知拿走空的98个,AB从剩下的两个中找到上帝的概率是多少? 4、注意:玩法重大改变,AB二人玩游戏,A先选择一个,B得到剩下的一个,当他们共同打开中间98个且未发现上帝时,AB找到上帝的概率是多少? 5、玩法4中,AB共同随机打开98个盒子时,每打开一个,AB的选择,找到上帝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6、AB二人玩游戏,先知在关注,但不做出任何影响。玩法是1-100号盒子,先知知道50号盒子中有上帝。AB从1-100号中随机各选择一个,他们找到上帝的概率是多少?如果AB打开未被选择的其他98个盒子,打开过程中,AB选择的两个,找到上帝的概率是多少?若A选择1号,B被迫拿100号,AB的概率是多少? 做完以上几个题目,再来看命运问题。 1、AB在玩找上帝游戏,当“全知”的先知出现时,AB就有了命运,他们的结局不再有变化,是固定的。 2、如果先知能力不够,只知道一部分,比如他知道上帝存在于某个盒子,但是不知道在哪个盒子中,AB的命运就部分固定,属于概率问题。 3、如果先知是全知的,能力上除了控制AB以外,其他方面是全能的,比如他可以在AB做出决定后,但于揭开答案前,重新调整上帝在哪一号盒子中。AB的命运就被先知掌握在手中。 4、当A决定先选择第一个,B决定拿剩下的一个,随机去除98个盒子。如果先知在AB未打开他们选择的盒子时,知道AB的结果,也就是知道了AB的命运。 5、如果先知,是全知且全能的,包括决策AB的选择权,先知的能力已经是上帝的能力。那AB就没有独立玩游戏的权利,AB就没有存在感,整个游戏就是先知一个人在玩。 最后,来看看上帝在哪。 --------------- 根据已知概率,AB玩游戏时,最终从100个盒子中,可以找出上帝。 上帝如果有能力让AB找不到自己,那么他的全知全能就成立。 --------------- 现实中,我们没找出上帝,“似乎”上帝应该是全知全能的,不会被我们所提示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假象,因为我们偷换了概率的前提----我们并不知道上帝存在的已知概率。 --------------- 当我们确认一件事的概率,而且按照概率能无误的检测到结果时,结论有两点:上帝不存在和上帝不作为。 --------------- 上帝的存在感,在于奇迹,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或者是把可能变成不可能。从概率的条件上来说,这种能力就是破坏已知条件的能力。比如100个盒子中,其中一个盒子里有上帝,这是已知条件,结果打开所有的盒子,都没有上帝存在。这就是上帝破坏已知条件,提示我们他的存在。 --------------- 上帝究竟是谁,在哪?从概率和命运问题上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得到上帝的属性:他在游戏事实中是全知全能的,且有不被找到的能力,也就是破坏游戏的已知条件。这种人是什么人?现实中,什么人符合这种属性? 答案揭晓:上帝就是老千、骗子,归结起来上帝就是“撒谎的人”。 --------------- 这个结论,具有普适性。符合赌场,符合历史,符合福音书。 从福音书来看,上帝和耶稣,归结起来,实质就是“撒谎的人”
概率、命运、上帝(原创) 本文将从概率,推算命运和上帝的问题。
关于车羊问题和硬币引起的争议 题目一: 有一个综艺节目内容如下,场上有三个门,其中两个门内是山羊,一个内是汽车。抽奖者首先选中一扇门但不打开,此时主持人(知道羊和汽车的位置)打开未选中的门中有羊的一个。然后问抽奖者是否更换他选择的门 问题:更换后选中汽车的几率大还是不更换选中的几率大,分别为多少? ------------------------------ 题目二: 这个题目还可以更反直觉 一个盒子里有两个硬币,使劲摇后,从中间抽一个硬币出来如果为正,那么再抽一个硬币为反的几率是多少? ------------------------------ 然后我一共有二个回复: 讨论的是一个清楚底细的旁观者对概率的影响。 应该可以简化一下,前提:100个正反机率各50%的硬币,二个人猜正反面的数量。一个人是知道具体总数的一个人是不知道的。 对知道正反确切总数的人来说,既成事实的概率已经变化,不是自然的50%,而没有数据信息的人,硬币的概率始终是50%。 ------------------------------ 结论就是一道数学题,被改成了脑筋急转弯作秀。悖论或是歪论,绝大部分都是以破坏已知条件,偷换概念来实现的。
达尔文和基教的纠缠 达尔文和基教的纠缠 1、必须承认,达尔文是个正派的科学家!他曾经慷慨地给教会捐款;看到野蛮的土人被基督教所感化变得文明了,他就积极支持基督教会的传道工作,曾经和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舰长罗伯特·菲茨罗伊一起联名写了《一封关于塔希提岛和新西兰等岛居民道德状况的意见》,向英国政府、教会和公众倡议支持传教事业。 2、中世纪天主教异端裁判所迫害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达尔文的心里,使得他迟迟不敢发表早已写完的《物种起源》,他知道一旦发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他不是个革命家,不是个传教士,他是个拥有十个孩子(只活下来了六个)的父亲,他不具备“坐牢”、“殉道”的勇气和胆量。他对宗教只能“敬而远之”。 3、尽管达尔文的父亲不是基督徒,但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牧师,以便有一个好“职业”,所以就让达尔文在剑桥大学读了三年神学;而到了后来,见达尔文没有成为牧师,他又劝达尔文隐瞒自己对基督教的反对观点。因为当时英国的基督徒太多了;而且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所以,夫妻俩十分相爱,达尔文也非常尊重妻子的信仰。
拉马克主义的三大观点对错 拉马克三大核心观点,究竟有没有错? 网上能查到的其实还是百年前的知识。 拉马克最被忌讳的是第三个核心观点。那个时代,科学和宗教正处于矛盾激化的时候,意识参与进化,这个观点在科学和宗教界两面不讨好。一言蔽之,叫唯心主义色彩。这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说他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宗教不喜欢,因为意识是上帝赐给人类专有的。科学也不喜欢,因为正在和宗教的上帝什么的在打架。所以拉马克第三核心观点,是最容易证明的,人是生物的一种,人的意识在参与生物进化。意识参与的进化,就带有方向性。方向性这个观点,被误解成正确性和终极目的性。 第一个核心观点,用进废退,也是非常直观的生物现象。生物的重复使用,会造成肌肉骨骼形体的改变。 第二个核心是最麻烦的,因为这个观点,虽然有足够的生物父子遗传现象,但是那个时代的遗传学水平成果偏偏与客观现象相背离。结果拉马克败了。不由得想起哈勃判断宇宙20亿年龄引起的风波。
生物规律的几大理论 这里做个科谱。 很多时候,大家没把基本概念区分清楚。 生物现象有二大理论,一个是神创论,一个是进化论。 进化论是一个大领域,里面有代表性的是拉马克学说,达尔文主义,现代综合进化学说,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论。进化论的几种理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因为后续的研究,要么是避开前面的成果,要么是用新技术,也就是基因技术和分子技术发展前面的成果。 所以进化论的主要流派是三种:拉马克,达尔文,基因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理论,汇总成这三大理论或是由这三大理论扩散出去的。 拉马克学说,有三大核心:1、用进废退,2、获得性遗传,3、意识参与进化。 达尔文学说,严格来说只有一个核心:环境淘汰。 基因学的核心也是一个:宏观生物与微观基因有对应关系。
借用宝地备份一下 达尔文的著作叫《物种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 因为他是基督徒,他观念里生命仍是上帝给的。他只不过认为生物会变化,量变成质变,会形成不同的特种。他的环境,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上帝的意志。环境淘汰,本质是上帝的审判,不同高度的鹿,经受审判,长颈鹿通过了审判。这就是他的环境选择背后的心里学原理。 当时宗教已经在天文和物理上被攻击的焦头烂额,生物领域,达尔文的发现,本质上来说,影响会比天文学和物理学影响更大,因为他的研究牵涉到了基民的骄傲,那就是生物和人的独特性。达尔文明显和宗教有妥协,他的理论摘头(起源)去尾(意义)去内脏(原因),吃出了咯崩脆的鸡肉味。我不强求科学家都“我以我血荐轩辕”,达尔文保存自己,揭露事实,是很好的方式。只是做为后辈,我们起码应该找回事实,给另外被迫害的更正确的拉马克找回一点公正。 --------------我这段主要是想说,达尔文的理论,其实有偏坦。做为基教徒,他走上了科学之路,但是不否避免的,成长经历和宗教思维在影响他。达尔文生于1809年,1825年到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被送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师从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 ,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1838年,他偶然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生物理论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 也就是到50岁时,达尔文正式确立了自己的理论。 50年前,他刚出生时,65岁的拉马克已经正发表了自己的进化论理论《动物学哲学》。 拉马克25岁,师从卢梭。确立研究方向,进而专注研究生物26年。这期间,他在35岁时发表了《法国全境植物志》,58岁发表《无脊椎动物的系统》,65岁才发表《动物学哲学》。从这经历来说,质疑拉马克的理论来源不务实,脱离实际什么的就完全没道理。拉马克是被时代科技限制了,所以他无法跨时代跨领域证明自己的理论。拿基因学表观遗传学之类的去质疑拉马克,就是是欺负古人。
科研路上的简化版故事 一个先驱,总结归纳了一个规律,然后跟了一批弟子,想方法研究验证。 先驱的时代,基础科技达不到,弟子们所作的工作有二种: 第一种是开去脑筋,用替代方法跨时代局限性去验证。 第二种是提升基础科技水平。 然后研究过程中,会出现新的二批弟子: 第三批是看到结果无望,否认先驱的规律,总结当时局限条件下的规律。 第四种是总结有区别的仍无法验证的规律。 就这样时间流逝,第一种找替代方案的,是聪明的弟子,第二种是笨弟子,但是他们的贡献最大,因为他的学生能真正的失去科技,第三种就是失败者,在时代局限上做出妥协,先驱是在向时代做挑战。第四种,是新一轮的先驱。科研的前进道路,主要就是这样。 但是过程中会出现政客,改头换面,动小手脚,夺取先驱和几种弟子的成就,弄点科学术语,加大政治影响和宣传,让历史只记得这种政客,而忽视了科研的先驱和弟子。这种政客有本事,犯的也不是什么大错,但是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他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地球的价值 从宇宙物质演化来看,地球是很普通的一颗星体。 地球的价值,对士生土长的地球生物来说,那就是他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价值重大。 当然,这是以现在的科技眼光而言,如果地球生物掌握了几十几百年就改造出一个适合生存星球的技术,那地球对于对地球生物来说,价值都一落千丈,变成一种故乡类的寄托怀念星体。 这样一个星体,对能远道而来的外星文明来说,到底有没有价值? (1)如果说生物的诞生和进化,在宇宙中是来之不易的,那么对外星文明来说,地球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地球生物本身。 就像我们的科技还无法洞晰地球生物一样,外星文明可能也需要找到地球这种能产生生物的星球做研究。 因为,我们不确认,生物是否只地球生物这一种形式。宇宙中可以产生的生物形态谁也估计不准,而地球地物可能就很有科研价值。 (2)地球有一种物质,也许是外星人看重的。那就是生物的残骸变化出来的非自然物质。犹如抹香鲸的龙涎香,又如煤炭石油。这种物质我们在使用,但是对外星人来说,可能有另外的使用方案。而这各物质不是星体简单的物质变化能得到的,而是数亿年,生物残骸的累积,这种东西制造的成本很高,也许值得外星文明来光顾。 (3)物质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需要花费能量和精力时间。自然的矿产得来的成本很低,所以地球人类自己争夺的焦点,就是矿产,因为开发的成本太低了。这只是对目前科技实力而言的,谁能说几百几千几万年后,生物还需要如此依赖自然资源。就我们人类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许多的替代材料和能量来源,这只是我们文明发展很短时间里的成就。对一个外星文明来说,地球的物质也许并不值得他们来开发。 难道要闭关锁国,把一些可能很有价值的东西,在现有科技下自己破坏掉,也不给文明机会?不主动寻找外星文明,又能为我们能争取到多少发展时间?如果外星文明数量是众多的,我们在独自科技摸索的阶段,其他文明可能已经远远的把我们甩在后面。 文明的产生时机和发展速度是相对的,地球的价值,完全值得冒一点小风险与外星文明接触,反正我们有打了左脸贴右脸过去的基督神教,留下点文明火种,应该是不愁的。
分形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I2MDE1NTMy.html&urlrefer=c8fa2f77be8dae14aa854625276488d0 用这个数学模型解释了很多自然和生物的问题.
拉马克 拉马克 他的身份首先是 法国 博物学家。 1744年8月1日,拉马克生于法国毕伽底。 1768年拉马克与他的良师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Dousseau,1712~1778)相识,卢梭是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对拉马克的成才起了巨大的作用。卢梭经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参观,并向他介绍许多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使拉马克由一个兴趣广泛的青年,转向专注于生物学的研究。 1809年发表了《动物哲学》(Philosophie zoologique,亦译作《动物学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理论,即通常所称的拉马克学说。 (这一年,英国的达尔文刚出生) 由于拉马克一生勤奋好学,坚持真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论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对居维叶的激变论,受到了他们的打击和迫害。 晚年双目失明,病痛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借助幼女柯尼利娅笔录,坚持写作,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上,终于成为一位生物科学的巨匠,伟大的科学进化论的创始者。
从醉酒看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影响以及身体器官的使用 前天大醉,朋友不要命的灌酒,一个迷糊,人事不省。 从喝酒到醉,中间有一个意识结构与酒精物质之间的对抗过程,这里面的使用,也不是常规的肢体使用,而是对身体器官和内部物质的驱动。 先来看看喝酒的几个现象。 1、虚弱时,身体和意识对酒精的抵抗非常弱。喝酒伤身,一般就指的体质虚弱时喝酒。 2、意识迟钝时,也就是脑子不想事,精神不集中时,喝点酒很容易就醉。 3、意识坚强时,需要更多的酒精量,才会真正醉倒。 以上现象,表明入侵身体的物质要起到作用,不是固定量的,要看身体的强壮程度,还要看意识的顽固程度。 到底什么是使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使用的主体,就是参与到运作的各物质和结构全体。 不是只有手脚肢体的动作才叫使用。条件神经反射,会造成使用。而智慧能让使用更有方向性。手脚的动作是生物意识控制的,同样,运用器官调动身体物质,也是意识控制和参与的。 喝酒的三种现象,实质就是,虚弱时,没有足够的物质供意识指挥。意识迟钝,就是意识不主动调集物质对抗酒精。意识坚强时,就是物质和意识都具备时,表现出强大的意识自主性。 参与到使用中的各个环节,不是脱离的,在使用中都会变化,这就是更完备的用进废退,不局限于宏观肢体。
转贴:食物影响性格13/05/24_国民百科吧 和生物进化有关联的资料 食物影响性格13/05/24_国民百科吧_百度贴吧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347770419#0-tieba-1-22325-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新闻:货车司机拒缴4万元施救费 我得说,眼看着又要有一批烂西瓜流入市场了。 这些交了4万施救费的货主迫于生存压力,突变出把烂西瓜抬高价位卖入市场的应对机制。 -------------------------------------------- 货车司机拒缴4万元施救费遭滞留 32吨西瓜腐坏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mainland%2Fdetail_2013_05%2F24%2F25649674_0.shtml&urlrefer=955462d6ec568473383c60b28f356431看看。
人人为我 和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就是人人为自己(不是别人都为我着想)。 我为人人 就是人人都为他人考虑。 在遵守共同社会制度下,哪个作法更靠谱? 我不想说什么虚伪的口号,就单纯从二种观点来看。人人为我明显比我为人人更靠谱。 人人为我口号听上去无耻,却是中国文化的理念。“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每个人,不违背社会制度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开心了,由个体构成的社会,自然开开心心。 相反,我为人人这口号听上去很霸气,其实就只是口号。因为这口号的理论是有背自然规律和生物本能的。 哪怕在人类社会中,遵循这口号的意思去做,也不可取。 “春江水暧鸭先知”个体需要什么,另一个个体真的能懂吗?带着自己的理解去为他人,简直就是疯子。比如,我觉得肉好吃,然后我强迫素食主义者吃肉。强迫回教徒和佛教徒吃禁忌物品。“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听着不觉得心寒吗? 光说道理,太无趣,不防看看老外在做什么。 首先,基教,莫名奇妙的说你和他一样天生有罪,而且你老爸老妈老祖先全有罪。然后说有一个他认识的人,用他的血为你们一家子在顶罪。这就是基教的“我为人人”什么狗屁逻辑。 然后,再看看西方的人权。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文明和制度,西方国家无耻的跑来,说你这是无人权。国家权利都由你来指手划脚,国权都没了,我哪来的人权。这也是他们的“我为人人”逻辑。 最后看看环保。我们也在学环境保护。人均环境破坏越多的,越富有,越要求其他人与他们一起承担环保破坏的责任。这也是“我为人人”逻辑,我恶心的想吐。
转贴 自然界本来就存在转基因 我们常说的转基因,是指人为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已有20多年历史,已有20多种作物被转基因,已在20多个国家种植,种植面积已有20多亿亩,占全球耕地面积的10%以上。其实,自然界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转基因。 同种植物之间互相传播花粉,这是自然杂交,不是转基因。 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互相传播花粉,这也是自然杂交,也不是转基因。不过,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的自然杂交是十分罕见的,但毕竟是存在的,典型代表就是小麦。我们现在种植的小麦含有山羊草和节节草的DNA。小麦原产地在伊拉克。在1万年以前的伊拉克,原始小麦与山羊草发生了自然杂交,然后一代代繁衍了7000年,又与节节草发生自然杂交,形成现在的小麦。 自然杂交以及人工杂交为什么不算是转基因呢?因为杂交是整条整条DNA之间的杂交,而一条DNA由或几百或几千个基因组成。杂交可以形象地叫做“转DNA”,而不能叫做转基因。 现在人为的转基因植物,都符合两个条件:一、“转”的是一个或几个基因,而不是一条或几条DNA;二、基因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或者从一种非植物的生物转移到植物。 自然界存在不存在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自然的转基因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也就是近几年才有了肯定的答案。 世界上第一次肯定两种植物之间存在自然的基因转移,是中国河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刁现民和他的美国合作者,时间在2008年。他是中国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曾留学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回国后继续与该校联合开展谷子转基因研究。他与他的美国合作者共同发现,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谷子与水稻之间存在着偶然的个别的基因转移。在植物分类学上,谷子与水稻不仅不同种,而且不同属。不同属的栽培植物之间存在基因转移,无疑丰富了进化论的内容。 世界上第二次肯定两种植物之间存在自然的基因转移,是瑞典隆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时间在2010年。该研究小组发现野生的羊茅(一种茅草)的一个基因来自野生的甜茅(另一种茅草),这个基因是在70万年以前从甜茅转移到羊茅的。那么这个基因是怎样转移的呢?最合理的解释是:该基因可能是借助于细菌、病毒的侵染,或者昆虫口器的刺吸来实现转移的。羊茅和甜茅不仅不同种,而且不同属。不同属的野生植物之间自然存在的基因转移,也是对进化论的内容的丰富。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基因还没有被发现、被认识,还没有基因这个名词。后来,遗传学发展起来,基因这个名词妇孺皆知。 早期的遗传学与进化论相结合,认为基因的遗传、变异,分离、组合,只在同一物种内进行,这也决定了物种的进化与退化。如今,反对转基因的生态学家,正是立足于这样的认识,反对不同物种之间的人为的转基因。却原来,大自然亘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这样的遗传学的新发现无疑是对进化论的进一步丰富,无疑是对转基因植物研究、应用的最有力的支持。如果刻意去发现,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栽培的、野生的,不同种、不同属的植物之间存在基因转移。不过,眼下尽管只有以上两个发现,也足以证明不同物种之间基因转移的普遍性。 早期的遗传学与进化论相结合,认为一个物种的基因数量从这个物种诞生到消亡是不变的。可是,有一个遗传学家十几年前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个物种是不断产生新基因的。他叫龙漫远,男,四川农大1982年毕业,留学、任教美国。他发现的那个新基因,他给它起名叫“精卫基因”。新基因产生于原始基因,填海的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精卫基因”这个名字具有象征意义正在于此。 “精卫基因”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大约在200万年以前。地球6亿年前开始有生物,200万岁的基因相当于人类的两个月的婴儿。 “精卫基因”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打一个比方:旧磁带的音乐可以转录到新磁带上去,新磁带的音乐也可以反转录到旧磁带上去。同理,细胞核里的DNA的一个片段可以转录为细胞核外的RNA,细胞核外的RNA也可以反转录为细胞核里的DNA的一个片段。由反转录产生的DNA的这个片段,再与其他的DNA的片段进行极其复杂的重组,就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精卫基因”就是这样产生的。 任何基因都不是游离状态,都必须连接在DNA上。外来的转基因也是这样,也要连接到DNA上。新生的“精卫基因”也不例外,也要连接在DNA上。那么就可以说,新基因与转基因异曲同工,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转基因。 继龙漫远之后,其他遗传学家又发现20多个新基因。 总之,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转基因,而且还不断产生新的基因,都要连接在原来的DNA上。既然如此,人为转上去一个基因又何妨,而且是好基因。
关于物质、生物的随想 前几天出差,路上没事,做了大量随想笔记。 随想的内容,关于进化论和物质规律类的。 角度有些偏,上下承接关系上不一定对,当做讨论用途吧。
基因变异的两种现象 1、外界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 2、生物正常的用进废退,造成的有序变化。 比如幅射造成的基因突变,属于第一种,会让生物的外形发生极大的变化。这是一种外力作用下造成的基因突变,小小的突变结果,在生物体上会发生极显著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好的有坏的,但是因为发生的太快,生物体的平衡短时间被破坏,无法通过自身基因的自然修复保持稳定。结果不可控,也无法生物自行利用发展出变异结构的新功能。 突变结果是中性的,但是真正的基因突变是毁灭性的。生物根本无力抵抗和承受。 在生物自然生存的情况下,生物很稳定,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突变。 谁告诉我一声,看到某种生物,每个个体间,千差万别像妖怪的? 而用进废退所体现出来的生物有序演化,可以排除基因随机杂乱突变的假设。 基因层面的突变,发育成生物个体时,小小的改动,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这个证据可以看尼龙菌。尼龙菌基因层面变化了多少? 生物的形体结构和身体结构的使用保持了非常统一的对应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渐进的温和的。 这种情况体现出使用和基因的因果关系。不是基因先突变再发展成可使用的功能,而是使用产生了微小的基因层面改变。这种基因的变化是有序的。 生物的使用,造成了进化,而生物之所以使用是有本能和简单意识的,拉马克的意识参与进化,当然是成立的。 --------这里申明一下,我说的意识,不是上帝他老人家吹到生物体内的,只是做为一个生物,进化中获得的自身本能和意识。
用进废退和生殖隔离 进论论不同理论之间,会有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观点假设,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标准。 比如,生殖隔离,绝对不是用进废退理论下,生物进化成新物种的标准。 原因很简单,肢体部位的使用进化,并不影响生殖隔离。 比如北极熊和棕熊,能正常交配,生下灰白熊。
用进废退的反例 我真的很想知道有没有。 各位帮忙找符合以下二个情况的生物例子: 1、生物长期重复使用,结果萎缩退化; 2、生物放弃使用,结果高度发达。 说明一下,生存环境和策略改变导致的结果,具体分析。
吧务管理上建议两条方案 第一条 任何一个ID,都可以自主留一个以ID名开头的贴子汇总。免得说我们贴吧不让他们说话。比如 {神仙邻居家的碗 言论汇总} 这个贴子里的内容,再离谱我们贴吧的管理人员都不删。某ID另外开的贴子,可以按吧规管理。 第二条 用展示贴子方式替代删贴。把弱智恶心的言论,展示给大众看,最后结果他会自己删减内容的。 第三条 如果此ID在 {神仙邻居家的碗 言论汇总} 这个贴子里,删除其他玩家的回复,那么管理人员收到举报信息查实后,可以封ID警告。 通过这三条,可以让本吧里发表言论公开公正,又不抵触正常的吧务管理。更有让发言论者自我反省的作用。
小猫种鱼 大家想想,胎生动物,为什么正常情况在胚胎成熟后才生产出来? 早产儿,通过后天吸收营养,也是可以长大的。 原因很简单,在胚胎时期,婴儿有固定的方式吸收养份,在胎儿结构发育到具备了本能,有新的吸收养份途径,而且有行动能力获取时,才正常诞生。这样能增加生存机率。 所以,小猫种鱼的童话,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知道,大脑通过其他感知器官,获得了新信息后,结构上会有不同。 如果,基因技术,让胎儿成熟诞下时,脑部结构发育成获取知识后的结构形状,就可以天生拥有后天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 知识学的再多再繁杂,在大脑结构层面,到底改变了多少?目前的脑科学无法知道。但是很明显,不会影响多少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大脑结构。 也就是说,从基因角度,让大脑发育成获得知识后的结构,并不花多少成本。 各位期待这种基因技术吗?生下一个拥有当前全人类知识的天才宝贝。 只要当下投资千元,技术成熟后,我给你们做基因改造时,费用打6.8折。不可错过。请打款到我私人帐户,把详细个人信息用百度私信方式发给我就行。(以上广告是仿老外开的科技类玩笑)
崇洋媚外现象在科技领域表现的更严重 崇洋媚外现象在科技领域表现的更严重 “崇”,是一种脱离平衡的态度。是基教文化马太效应思维的体现。 中国文化,讲的是“敬”,这也是一种态度,这是一种中国君子式的中庸态度。 中国文化优秀传承确实出现了断层,不是国学文章的吟诵,而是优秀文明思维态度层面的断层。 很多时候,交流时,为了简便,我们会把某某现象,某某效应挂在嘴上。这种口语词汇带来文化上的入侵。 其实,不是多高明的理论,在中国文化来说,这些现象效应,其实只相当于俗语、成语、典故。 海外学习的学子,最容易这种毛病。有些是中国文化学习的少,词汇有欠缺,有些则纯粹是崇洋媚外。 而中国,作赋就是一种极度引用这些的文学形式,赋文学是优美而失败的。 在艺术上,赋都能失败。那么在科技上呢? 当下,外国佬,或是我们假洋鬼子,把这种失败的教训拾起,貌似要重新来一次,而且是学术和科技领域。 真正的科研领域,有自己的词汇,但是在公众场合烂用,就没必要。 恶果之一,就是造成文化入侵,泛滥崇洋媚外现象。 比如“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的壮士断腕,改头换面叫鳄鱼效应。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人成虎,叫成从众效应,羊群理论,暗示效应。 这样一改,其实就是文化入侵。而且是可悲的低级文明入侵高级文明。 更有无词可用,直接以人名来命名时,更是相当的荒唐。 程门立雪,是不是可以叫程氏效应。三顾茅庐,可以叫成茅庐效应,刻舟求剑,可以叫成乘船效应。一个叫罗卜头的老外把这些中国典故观测统计一下,就叫成罗卜头第一效应,罗卜头第二效应!!
影响进化的是繁殖周期和时间节点 核心原理是: 父辈在子辈出生以后,后天绝大多数改变,都不会影响到已经出生的子辈。意识层面的东西会影响。 一个生存百年的的物种,在1岁时繁殖、在20岁繁殖,在99岁繁殖。带给后代的进化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遗传基因,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有后天带来的众多微小变化。 比如,繁殖期间,抽烟喝酒都会造成遗传干扰。 从以上现象中,可以推算出很多有趣的进化结论。
杞人忧天产生的成本 闯红灯会死人,也死了很多人,所以我们必须接受交通规则。 做家禽生意,做遇上禽流感,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做稍安全一点的生意。 这些顾虑和后果,是真实存在的,不需要科学验证的事实。 而从科学的角度,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就信仰基教,成本太高了。 杞人忧天,很有必要,因为据猜测恐龙就是因为天塌下来才灭绝的。 基教宣传的那些可笑的审判,值得我们花高昂的成本去信基教吗? 上帝是非不分,不可揣测,如果基基宣传的确实是上帝所为,那我们信不信基教,其实是无所谓的,基教的上帝就是个恶魔不如的东西。恶魔还会谈规矩,上帝只会傻傻分不清楚。 从成本和所得利益上来说,信上帝成本太高了,真心信不起。
老中医老西医 西医大夫,治疗急症患者时,张口就凭从医经验,报出药剂名称和用量,而不是像新手体检来体检去的。这就是老西医。 经验说的完整一点,就是实验数据的总结。
曼戴尔松医学博士《一个医学叛逆者的自白》 看一个外国医生是如何背叛西医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tiexue.net%2Fpost2_5206838_1.html&urlrefer=a46d441c28de488e5fda863dff22527b发的确实不是地方。
长脚的鱼 过渡期化石 长脚的鱼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o%2F2006-04-13%2F16178689566s.shtml&urlrefer=e2a97dbd78ee4330ed18908393d87090化石
基础科学 含义基础科学fundamental science 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6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边缘科学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 研究成果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技术科学和生产技术起指导作用。 特点 基础科学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概括性最强,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②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比较间接,需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③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们忽视。 ④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⑤研究成果具有非保密性,一般公开发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七大类学科属于基础科学 数学: 包括代数学、分析学、几何学、统计学、拓扑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等。 逻辑学: 包括逻辑的运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物理学: 包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广义相对论、场论、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包括宇宙学和宇宙起源学、天星学、射电天文学、太阳系学等。 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 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地学、空间科学等。 化学: 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生命科学: 包括植物学、动物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
植物真的很强大 我截了一段盆栽,用清水养着。 现在枝叶体积有截下来时的三倍,根须的体积看上去庞大的接近枝叶。 除了光线和空气,这植物完全就凭着复杂的根须,从自来水中获取物质,支撑植物的青脆旺盛的生命。太强大了。
老子 道德经 故事与史实 史籍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清心宁静 聆听身体的呼唤 先说一件估计人人都经历过的事。 睡觉时,特别是冬天,憋着尿,然后会重复再重复的做找地方尿尿的梦。 有没有人自报一下,小时候有没因为梦里找到地方尿尿,所以尿床了!!!
有任何一件 必须有神存在 才能解释得通的事情吗? 欢迎 认为有神 或是 怀疑论者提出相关的材料。共同讨论分析看看是否必须有神存在。
今年春节了解到的部分乡村基教情况 事先申明,因为带着立场看待基教,所以讲述的虽然是完整事实,却有甄选。 第一感觉,乡村基教就是农村老头老太的娱乐场所,小商贩拉笼生意的分销渠道。 乡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留下的青年,要么是不务正业,要么是家乡开店做生意。基教里绝大多数是老头老大,在那闲玩。小孩子都不去基教场所,因为那里很无聊。 小商贩为了增加自己的人缘人气,会去基教,目的就是方便自己生意的人气,入个教,打成一团,称呼一声教里的兄弟姐妹,以后做生意总不能便宜教外人员。 第二感觉,基教就是骗老头老大募捐善款的组织。 基教里的小目头,保管有内幕的教众捐赠,争着当小头目,竞争失败后,对基教活动就不热衷了。据说,小头目除了私拿捐赠款,每月还有来历不明的工资收入。 第三感觉,乡村基教银色感觉很重。 村里青年经常和入教的老婆吵架,原因就是他们老婆借着教会活动,到处集会,传出多宗妇女失德事件。大家想像得到,乡下女人,如果在公婆家操持家务,一般是不会有机会闹绯闻的,基教的集会活动给有心人创造了很多机会。 第四感觉,乡村基教不办正事。 都是乡下老头老太,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教义经文,主要就是搞集会节目,成立唱诗班,宣讲的也是外国版的仁爱礼让知识和小故事。解决邻里纠纷和实际救助乡邻的活动很少,只做表面文章。
我关于民科问题问题的态度 民科这东西,不只是中国现在有,以前更多。也不只是在中国,国外更是这样。民科更有创造力,民科更有潜力。 重要的不是民与官的区别,而是科学与迷信的区别。 受官方约束,那么从成果,到人员,到经费,全都要受官方约束。这种情况下能出的成绩都是政绩需求,而不是科技提升。 看国外科幻大片,大家有没发现国外民科与官方也在闹矛盾。 民科和官方的本质区别就是拿谁的钱,做出多少事。 官方出成绩是全社会的资金在支持,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要名有名要舆论有舆论,那么大的机构出点成绩,细分到人头上,都没多少,使用效率太低。 民科不一样,有翅膀没脚,是因为民科只有信心、激情和努力,却没有大把大把的钱,没有可供协助的人。这种情况下能出理论上的成绩已经很可以了,从其他机构查实验数据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当然民科想升级成官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科变成官方就会尚失原先的特点和优点。这不仅是制度的问题,民科自己也有缺陷,这种缺陷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如果中国像国外一样,政府人员不把你的就是国家的这种话念在嘴上,必然会有谋利的企业机构支持民科出成果。那才是资本和科研最紧密合作的状态。
转贴:有点石成金术吗? (致富秘诀与自然吸引法则 )_科学吧 那本宗教思维汇写成的《秘密》一书. 有点石成金术吗? (致富秘诀与自然吸引法则 )_科学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132824839#0-tieba-1-92756-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