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乡的茄子 渔乡的茄子
关注数: 62 粉丝数: 463 发帖数: 7,919 关注贴吧数: 22
好文章几篇 作为一个IT人   我第一次接触方舟子这个名字大概在07、08年左右,还在念大学的我无意中在新浪博客上瞄到了一篇《为什么夜空是黑的?》,选材生僻诱人,通篇思路清晰,引人入胜,理论结合实际把复杂的科学原理表述得非常通透,当时我想,这必是一个不错的科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我只留意到的都是其在科普工作上的表现,中途因毕业工作一阵子不再关注,之后再留意到其粉墨登场,已经是2010。   这时的方舟子已经套上了打假斗士的圣衣,流星拳直指唐骏的学历,结果是唐骏一败涂地,方老师全身而退。我也非常不喜欢唐骏学历作假一事,但从以前的IT爱好者到现在的IT工作者,唐骏所取得的成绩着实令人佩服,从微软中国到盛大,他一直以来的表现都绝不是一个无德无能的人。将功补过一直是被法律和道德认可的,论起唐骏的功,足以百万倍以上弥补其过错。更重要的是死抓这一个唐骏的过错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好处到底有什么?造假的人会就此罢手?还是更加小心翼翼?方舟子是一个有能力调动舆论焦点的人,而这一个焦点真的对社会有意义吗?还是对他自己有意义?从这时开始,对方舟子这个名字,我已经不太有好感。   2011,这回更糟。方舟子尝试拿李开复开刀,认为其虚夸了自己的职称。结果是李开复并没有人问题复杂化,坦然承认了自己只是想让职称看起来更漂亮一些,方老师又赢了,或许双方对和气收场的结果相当满意,但我却很不满意。一直的印象中,李开复相比其他大佬级人物就是显得话多、八卦了一些,但微软-谷歌-创新工厂一路过来的表现,他不但成绩斐然,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大都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没有他,谷歌不会跟中国老百姓走得那么近。一个成就不凡的精英多年前希望自己的名号听起来漂亮点,然后被方老师开山挖坟出来道歉,在我眼里,这时的打假卫士已经喜欢上了踩着别人上位。   谷歌、微软都是IT界当之无愧的巨头,能在其中身居要职,总不会是品行卑劣的人。作为一个IT人,我深知那些大佬们由苦逼码农、设计、策划、文案、电工一步步走到顶尖位置的的不容易,肯干这行的大多只是有个乐于动手动脑的天性,或许能力都不错,但学历总未必尽如人意。可以想象如果你有很好的学历,什么律师、外企、公务员等着挑,也不至于出来从两三千的月薪混起。谁没有个羞于启齿的过去?你方舟子就那么乐意在别人成长的伤疤上散把盐?你觉得只有这样才追求真相吗?你非要到上游找找是不是国足在洗脚吗?   作为一个文人   方舟子屡屡得手,除了确实抓到别人一些把柄之外,他的对手总是差不多同一辈的人,针对的总是学术方面的事。然而这回不但跨越到文艺界,而且妄图践踏年轻人的领地。显然,他挑错了地盘,自以为是的以所谓的科学来质疑艺术,忘了聋子也能成为顶级音乐家;他更挑错了对手,因为他的对手不是韩寒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很不幸,方舟子出生在一个灰色的年代,那时生活条件和人文环境都不太好,无处取信于人,只能各自为战,不踩着别人头上过就要被人踩下来,被这个氛围浸染得太久,也就习惯了这样想这样做,而且不容失败。而80后的我们恰恰不一样,喜欢找与自己不一样的朋友,互补长短携手共进,我们从小衣食无忧,不需要刻意的为自己谋什么,我们努力成长,更多是为了把古板顽固冷漠麻木的老一辈踩下去。失败?我们不怕,因为年轻,可以再来一次!   作为一个二十来岁的IT网编新手,我不否认不少工作内容都是复制、整理、粘贴,但两年下来原创的文字也有近百万,说是文人不为过。现在靠文字吃饭的80后青年半数受过韩寒的影响,我也不例外。我们时而自我膨胀,时而多愁善感;我们的成长总与社会矛盾;我们平凡却总能让人大吃一惊。如果方舟子有幸晚出生二十年,一路看着韩寒的文字成长,你才能领会那是多么的真实贴心。如此紧凑又能引起共鸣的心路历程,恰恰只能是一个个体,而绝不是经过妥协后的团队还能原汁原味表达出来的。80后文艺青年们的那些事,年近半百的方舟子读不透。   常读韩寒作品的朋友可以看出,他很多文字的初衷发自社会责任感,表达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表达年轻人所想却办不到的一些“行侠仗义”。而方舟子打假的出发点却逐渐的从社会责任感转变为个人成就感,已经不再具有改良社会环境的意义,反而暴露了其个人的私欲,整个变质的过程恰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渐进的,这一点也正是年长人不如年轻人的致命要害。说得白一些,想要倚老卖老,总有一天会被小朋友放倒。   不管韩、方事件最后会发展成怎样,我想都改变不了我和很多人讨厌方舟子的事实,想想讨厌一个人似乎很幼稚无聊,但这正是我真实的感受。为了自己的光环,他似乎已经有点无孔不入饥不择食。我真心怀疑他是否会有朋友,因为你不知道他哪天习惯性的在背后捅你一下,他娶个老婆都要叫刘菊花,这还不是铁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