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之秋☞ 波啸九天
九天之内,唯我独尊
关注数: 71 粉丝数: 86 发帖数: 4,654 关注贴吧数: 7
鸡泽县:90后大学生牵手170名农村的留守儿童 长城网邯郸9月4日电(穆海英 王荣安)暑假过去了,鸡泽90后女大学生李苏又回到了就读的保定学院,开始了紧张的研究生备考,闲暇时,每每登陆qq,都会跳出好多对话窗口:“老师,我现在升到了实验中学,你当年的班主任现在就是我的班主任”,“姐姐,你现在好吗?我们很想你。”每每此时,一个个孩子们天真童稚的笑容都会浮现在这个椒乡最美姑娘的眼前。 “老师、姐姐……”孩子们之所以这样称呼她,一来是李苏教给了他们很多知识是老师,二来是李苏对他们很亲更像姐姐。 “别打击孩子对公益的热情” 2009年的暑假,高中毕业等待分数的日子,李苏没有闲着,“看到邻居家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就一个奶奶看着,实在可怜。”李苏萌生了把孩子领到自己家里,辅导他们功课的想法。跟妈妈一说,“你闲着就多帮我干些家务,要不就在家看电视。”妈妈不支持,爸爸李敬蒙却理解女儿的想法,他劝妈妈:“咱别打击孩子对公益的热情,让孩子自由发展吧。” 有了爸爸的支持,李苏把两个邻居的孩子领到自己家,一张小方桌,两把小凳子,李苏开始了自己的第一课。“小李苏开了个辅导班。”消息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听说乡亲们心中的高材生辅导孩子,大家伙儿都争着要把孩子送过来。看着家长们期待的眼睛,李苏有自己的想法:专心辅导留守儿童。“留守的孩子大都跟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有了难题没人能帮助他们”,李苏告诉想把孩子送过来的家长说:“我的班不收费,但是只接受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孩子。” 呼啦啦,村里的、村外的,一下子来了45名留守孩子,他们小的8岁,大的12岁,家里是容不下了。李苏爸爸想到了路边自家一处闲置房子,便帮着她把老房拾掇了一下,安放了几张简单的桌凳,挂上一块黑板,怕孩子上课热,还从家里搬来一台大落地扇;有的乡亲也听说了这个事,就把家里闲置的几张桌凳也搬了过来,桌椅还是不够,李苏爸爸干脆自掏腰包,又买来几张桌凳,辅导班就像模像样地“开张”了。正如李苏初中时的班主任胡迷果所说:“李苏这孩子不仅品学兼优,还有一股子韧劲”,就是这股子韧劲让她的暑期辅导班一办就是四年。 “老师,我想你” 赵芳赵慧两姐妹就是这样来到了李苏的辅导班上,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她们和年迈的奶奶过着艰辛的留守生活,没有吃过一口生日蛋糕,没有人为她们唱生日歌。是李苏打听到了她们的生日,恰好赵慧的生日就在暑期,生日那天,李苏从家里拿来蛋糕,并带领孩子们为赵慧唱了一曲生日歌。赵慧的眼睛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第二天,一切像平常一样,不平常的事却发生了,“记不清是几点了,我正给孩子们上课,转身一看,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我想你’几个字。”时间一天天过去,墙上的几个字李苏舍不得擦去。正如她所说,这是她和孩子感情的见证。 李苏讲课感情投入得像谈心,上课的时候她们严肃又活泼,下课了她们唱歌跳舞,李苏还带着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县城的公园去游园,在他的教育感染下这些留守的孩子们褪去了羞涩,胆子大了,也敢于表达了。鼓励孩子也舍得投入,“她把我们给她的零花钱,买了水果和糖,孩子表现好了就奖”,妈妈说,暑假里李苏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农村的孩子很淳朴,他们懂得感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老师,折纸、手绘画、爱心树……每天一个小礼物,4个暑假,李苏的3个大抽屉,装满了孩子们的“心”。能让李苏坚持下来,孩子们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看着孩子们的小礼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李苏最大的快乐就是一样样地盘点自己获得的美丽童心。 “我觉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老师” 第一年45个学生,第二年40个……四个暑假,李苏一共义务辅导了170名留守儿童,并和他们成了知心朋友。李苏在家热心公益,到了保定学院以后,她又把自己的这份爱心和热情感染着自己的同学们,还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学校的社团活动,尽管公益活动占了她大部分的空余时间,她却乐此不疲。 “家乡有留守儿童,保定也有,我能照顾家乡的孩子,也能利用星期天照顾保定的留守儿童。”今年暑假她和自己12名学弟学妹们,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两次转乘公交车,在酷暑高温下,还需要徒步3公里的路程,连续两周到高开区的曹庄、新市区的蛮子营村,为100多名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她们依托幼儿园的设施,在这里既当保育员、又当辅导员。“这里有100多个孩子,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幼儿园的看护人员就两个人,平时根本忙不过来,特别缺少老师。”李苏把自己积累的辅导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很快进入教学辅导状态。她和同学们所学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英语、数学、舞蹈,这里缺什么李苏她们就教什么,“现在我总是利用自己为系总支副书记的优势,着意带领学妹学弟积极参与进来,因为我已经大四了,但我希望这项有意义的爱心活动能一直传递下去……。” 一转眼,她的第一批辅导班孩子有的已经上初中了,她们也学会了在网上与小李老师交流,谈学习、谈社会,谈自己的喜怒哀乐,李苏无时不鼓励着他们,“李老师,我在学校里经常跟同学谈起那个美好的暑假,同学们都羡慕我。我现在也像你一样,担任了班干部,去帮助别人。李老师,我们永远感谢你!”现在qq上孩子们和李苏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