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ことり(・8・) EruIlvatar
关注数: 23 粉丝数: 97 发帖数: 23,198 关注贴吧数: 23
【熊猫 新闻】小寨子沟:同一地点分别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和黑熊 四川小寨子沟:同一地点分别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和黑熊 2022-07-08 05:33红星新闻   近日,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巡护人员刚完成下里里沟线路巡护工作,并同时完成了红外相机素材收取工作。巡护人员在整理今年3至6月份的红外相机的素材时发现,红外相机不仅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还有扭角羚、中华斑羚、黑熊等多种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活动踪迹。小寨子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大熊猫、黑熊等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相继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内,扭角羚默不作声地看着镜头,似乎想透过镜头和你来一场心灵的碰撞;熊猫在竹林里扭动着身体晃来晃去直到“消失”,更巧的是,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一头大黑熊迈着悠闲的步伐游荡在竹林里…小寨子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黑熊   “近年来,我们通过制度建立、台账记录等方式把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措施到位、工作部署落实到基层,各级部门行动统一,把环境治理工作放在首位,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出现在红外相机素材内。”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内,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现在,保护区内不仅有野生大熊猫,还有金丝猴、羚羊等珍稀保护动物50多种,调查记录到的植物共有262科882属2105种。小寨子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扭角羚   尹雪梅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熊猫 新闻】巡护员目击大熊猫啃食羚牛骨头并拍下影像 巡护员目击大熊猫啃食羚牛骨头并拍下影像,证明大熊猫也吃肉 新华社 2021-11-27 09:29大熊猫正在啃食羚牛骨头。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食,有时也会食肉“打牙祭”。近期,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大熊猫种群生存状况调查工作,巡护员李水平等人目击一只大熊猫啃食羚牛的骨头并拍下珍贵影像。 “我们发现它时,距离不到50米。这一大片山坡上没有竹林,它能吃啥呢?吃得这么香?原来它在捧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骨头正啃得香。”李水平告诉记者,“它吃了大概10分钟,然后丢下骨头,慢慢走进山坡上的林子里,爬上一棵大树。” 李水平等人还在现场发现好几根动物骨头。第二天早晨,工作人员在附近收集了一份特殊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与常见的大熊猫粪便相比,这几团粪便的颜色灰白,像梭形的石灰棒。 据悉,这是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第二次拍摄到大熊猫食肉的影像。此前,工作人员在分析大熊猫粪便时,也曾发现部分粪便样品中存在未消化完全的动物残骸和毛发。 大熊猫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地质历史上的气候与栖息地环境变化,改变了食性,以竹子为食,但其消化系统结构依然保留着食肉类祖先的特征。 北京大学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李晟认为:“在秦岭、岷山、邛崃山等多个地区,也曾有研究记录到野生大熊猫偶尔会‘打牙祭’,主要是取食动物残骸。这样的行为和动物性食物的补充,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熊猫 消息】大熊猫“大地”因病去世 转自北京动物园wb 关于大熊猫“大地”因病去世的情况通报 很遗憾告诉大家大熊猫“大地”因病去世的消息。 “大地”于2020年8月27日上午10时心跳停止死亡。 大熊猫 “大地”谱系号394,雄性,28岁,已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16年,目前已处于老年期(大熊猫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今年8月27日早6:40分饲养员观察“大地”在兽舍内采食竹子,取食、咀嚼竹子的行为没有异常;7:55发现“大地”仰躺在运动场墙角处,进行刺激没有反应;检查口腔粘膜苍白、呼吸微弱、心率不齐,处于休克状态,经抢救无效,于10:00心跳停止。事发后,北京动物园立即联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当日进行剖检。剖检发现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性病变,及胰腺肿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等急性病变。经实验室进一步诊断,未发现致病细菌。综合分析认为:“大地”为老年综合症及急性胰腺炎刺激,引起休克死亡。 大熊猫“大地”,体重、进食活动、粪便等均没有出现异常。因处于老年期,兽医开展经常性体检,发现其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持续走低,血糖偏低,但未见不良症状。为保障“大地”安享晚年,2020年1月7日北京动物园将大熊猫“大地”转移至十三陵繁育基地,基地环境安静、光照充足、场地宽阔,适合疗养。近两年来,“大地”对竹子采食比较挑剔,只喜欢吃竹叶,动物园全力保障,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克服竹子运输等困难,保障供应。 对于“大地”的离去,我们非常伤心,深感痛惜! 怀念“大地”活泼的身影和与游客共处的美好时光!
【熊猫 消息】2019年12月17日大熊猫思雪仔因急性脑炎救治无效死 关于大熊猫思雪仔因急性脑炎救治无效死亡的公告 时间:2020年01月14日 来源:上海野生动物园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shwzoo.com%2Fnews_details.aspx%3Fid%3D1875&urlrefer=1c995c4ab1b1e11524d66237186d2674 大熊猫思雪于2019年9月13日在上海野生动物园诞下一只雄性幼仔(下称思雪仔)。该仔由思雪自然养育,我园大熊猫繁育小组人员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专家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护,生长发育状况正常。2019年12月17日上午9时,监护人员发现该幼仔有异常情况,我园及时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兽医专家联系,共商治疗方案,并进行诊治。虽经多方全力救治,但却未能挽回该幼仔,于12月18日上午10时死亡。 对于思雪仔的离去,我们和广大喜爱大熊猫的朋友们一样心情沉重,深感痛惜!为防范思雪仔患传染性疾病可能给其它在园大熊猫带来的风险,我园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了隔离、增加和扩大消毒范围等措施,并密切观察其它大熊猫,同时将思雪仔有关病料送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思雪仔临床发病情况、解剖以及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最后一批报告于2020年1月14日检测完成),经专家认真研究分析,思雪仔系急性脑炎引起癫痫发作,剧烈抽搐导致胃内容物返流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死亡。 今后我园将在大熊猫的饲养管理、繁育、疾病防控以及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大熊猫保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思雪和其它在园大熊猫情况正常。 特此公告 上海野生动物园 2020年1月14日
【熊猫 新闻】卧龙拍到野生大熊猫幼崽 原标题:罕见 卧龙拍到野生大熊猫幼崽 时间:2018-08-19 09:12:48 来源: 成都商报 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nhuanet.com%2Fpolitics%2F2018-08%2F19%2Fc_1123291446.htm&urlrefer=de08a727844095930b3ce6c2da88a658大熊猫在树枝上嬉戏   8月16日下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头山附近,科考队员明强等人在该区域进行野生大熊猫DNA采样建档工作时,偶遇野生大熊猫宝宝。队员们用手机记录下了一只大熊猫宝宝活泼好动的影像。    对于长年奔波在野外的科研人员,遇见野生大熊猫几率都极小,而此次能近距离拍摄大熊猫活动场景这么久,实属罕见。   视频中,大熊猫宝宝先是发现了树下来了“观众”,立身打了个哈欠,定了定神,便甩开腿灵活地在树上嬉戏玩耍起来,偶尔往高处攀爬,手脚并用地摇晃树叶,偶尔突然倒挂在树上,把头探出来瞧瞧,十分活泼可爱。它并不怕生,趴在树上向下张望,看一会儿,又调皮地再爬高一点,再回头继续看看,好奇心特别重的样子,最后玩累了找个枝桠挂起来一动不动,远远看去像树上结了颗熊猫果实,圆鼓鼓的萌翻众人。   为了更加清楚地辨别野生大熊猫的特征,队员拉近镜头拍下了一些珍贵的动态画面。   在熊猫幼崽玩耍的树下,队员们发现了一个树洞。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队员们初步判定这可能是熊猫产仔时用的树洞,被发现的这只幼崽有可能就是在此处被产下的。在树干上有一些动物留下的抓痕,本被绿色植被包围的树干上有几块变得光秃秃的,队员用手测量了大概的尺寸,根据抓痕的范围及新鲜程度,判断很可能是大熊猫爬树的痕迹。
【熊猫 消息】卧龙正河区域中部发现大熊猫出没 原标题:好消息!四川发现新的大熊猫栖息地 时间:2018-05-30 10:52 人民日报客户端-张 文 原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pp.peopleapp.com%2FApi%2F600%2FDetailApi%2FshareArticle%3Ftype%3D0%26article_id%3D1783732&urlrefer=8becd523b9cb894b04ee8d9b9d83f7bf 记者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 5月29日,野保队员在卧龙正河区域中部发现新的大熊猫栖息地,还遇上了“不怕人”的大熊猫,填补该区域大熊猫调查的空白。 据悉,3名野保队员在对该区域进行野生大熊猫 DNA采样建档工作时,在海拔2770米的一处斜坡收集到很多新鲜大熊猫粪便后,就坐在一颗树下休息,随后发现不时有树皮碎屑掉落,起初没理会,后来碎屑越掉越多, 三人抬头便发现一只熊猫宝宝,正在树干上往下移动,并转身找了个舒服的枝桠挂住,呼呼睡起了大觉,丝毫不受人的影响。熊猫宝宝估摸40来斤重,大约7个月左右,圆滚滚的,特别憨萌,呆在树上一动不动。队员们猜想熊猫妈妈应该就在附近,为不打扰两母子的悠闲下午时光,队员们随即迅速离开。 该区域名为铡刀口,位于卧龙正河区域的中部,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最核心区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河流劈开山谷,山的下半部分几乎呈垂直状,在2011-2014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调查队员未能到达铡刀口区域。三名队员从一处缝隙攀爬上去以后,发现中部是一个平缓区域,也就是所谓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二级夷平地, 分布有大熊猫可食用竹,符合大熊猫栖息的生境。此次调查,在铡刀口区域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新鲜大熊猫粪便,还遇上了不怕人的熊猫宝宝,填补该区域大熊猫调查的空白,为四川省大熊猫DNA档案增添新的数据。这是卧龙境内今年第三次拍到熊猫宝宝,前两次均由红外相机记录到老鸦山和五一棚的熊猫母子活动画面。 四川省林业厅保护站相关专家对此次新区域的发现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对卧龙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较大影响,山体垮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栖息地破碎化加剧。通过大熊猫重点区域监测、DNA档案建立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十年来的保护工作及震后栖息地自然恢复,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栖息地质量正在逐步提升,大熊猫种群数量不断壮大和扩散,将发挥邛崃山北部大熊猫源种群的重要作用。另外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多次熊猫母子,也说明卧龙野生大熊猫野外繁衍发展趋势非常良好。责任编辑:雒健晴
【熊猫 新闻】康定新发现一处野生大熊猫分布区 原标题:四川新发现一处野生大熊猫分布区 位于康定麦崩乡 时间: 2018-05-29 12:45:27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王成栋 范坤鹏 编辑:覃贻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ichuan.scol.com.cn%2Fggxw%2F201805%2F56235206.html&urlrefer=c97806493ee4acc5f220ae5b742db491发现大熊猫粪便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成栋 范坤鹏)近日,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实施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大渡河切割山地地理单元调查过程中,在甘孜州康定市麦崩乡新发现一处野生大熊猫分布区。 新发现的分布区为康定市麦崩乡,全国第三次、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均未记载有大熊猫分布。 该大熊猫分布区在大的尺度上属于大熊猫邛崃山系种群,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白沙河局域种群距离最近。 此前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中,将该区域列为大熊猫康定市潜在栖息地之一;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将该区域列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及大熊猫扩散关键区。省林科院研究员刘洋 四川省林科院研究员刘洋介绍,去年11月,在麦崩乡野外调查时,当地村民曾介绍,附近区域有大熊猫分布。不过,由于当时天降大雪无法进入相关区域调查。 今年5月,专家们在疑似有大熊猫分布的区域布设样线,调查结果显示在两条样线上均发现了大熊猫的痕迹(粪便、食迹),证实了麦崩乡有大熊猫分布。本次调查发现大熊猫分布区生态环境原始,针叶林郁闭度约20-40%,大熊猫可食竹长势良好,大熊猫痕迹密集,调查时就像进入大熊猫“厕所”。此外,在这一区域,还有川金丝猴、小熊猫、野猪、猕猴、红腹角雉、勺鸡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这些都是大熊猫的“小伙伴”。大熊猫粪便 目前,四川省林科院已将相关调查结果反馈给甘孜州和康定市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并建议细化调查、摸清大熊猫家底,同时筹备建立保护区域和机构,以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和种群。 历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康定市属于有大熊猫分布区。在2014年前后进行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在康定市捧塔乡发现大熊猫痕迹三处,全市拥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0100.4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6816公顷。(图片由刘洋提供)
【熊猫 水楼】2018年5-8月水楼 5月份的镇楼主角我选了一个家族,那么就来大体看一下这个大家族的各个成员的命运吧: 雷雷—07年没有繁育价值后出差至郑州动物园,2010年转移至福州熊猫世界 龙欣—直至2017年还在为乌龙的养殖事业和野培事业做贡献,说不定往后还陆续有来,毕竟乌龙最近两年致力于高龄大熊猫的繁殖。 希望-武汉动物园→宜昌儿童动物园→泰山天颐湖花海景区;福妮-3岁旅澳,福娃-北京动物园→温岭→8岁旅大马;水灵-2岁作为国 /庆熊猫出差北京动物园,2010年病逝,清风-北京动物园(水灵 清风这对双胞胎是近亲繁殖后代,父亲青青跟母亲龙欣同属盼系)→烟台动物园→盐城大丰港熊猫乐园;佑佑-2岁作为expo熊猫出差上野动物园-宁波雅戈尔动物园-亚布力森林动物园,汉媛-2岁作为expo熊猫出差上野动物园-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赣州森林动物园(已续约三年);虎啸-2岁出差至杭州野生动物园,带病打工3岁多病逝;园欣-身体不太好,3岁出差至临沂动植物园,后被选为旅韩大熊猫;新媛-2岁时病逝于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 说来当时貌似乌龙还打算把龙欣 新媛母子一起野放去了的======================================================当然5月份是少不了我们蜀云的,谁让候主任演技那么好呢?候主任啊,啥时候把蜀云放出来给我们瞧瞧? =========================================================5-6月对熊猫来说是酝酿小生命的时期,7-9月是小生命大量诞生的时期,希望野外种群能越来越壮大,希望更多宣传关注和资金能落到野外保护区以及野外一线工作人员身上。 惯例:楼外禁水,嗑瓜子喝茶闲聊或者想要刷经验的欢迎进来一坐
【熊猫 新闻】踏雪进深山 只为熊猫备下口粮 原标题:【记者走基层】踏雪进深山 只为熊猫备下口粮 发布时间:2018-01-30 11:33:12 来源:神农架新闻网 作者: 编辑:袁君子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张珊珊 通讯员文洁) 1月28日中午,神农架国家公园官门山大熊猫馆内滴水成冰,温度计显示-16°C。 “‘韵韵’‘奥运’嘴巴很刁,只吃2天内采摘的竹子,带一点微黄叶子都不想入口。”连日降雪,神农架区外交通管制,大熊猫需要的新鲜竹子无法按时送达,饲养员王韬很是着急。“冬季,它们要通过大量进食保存热量,两只熊猫一天要消耗300斤竹子,是其他季节的1.5倍。”熊猫馆负责人赵玉城、饲养员王韬、保洁员黄友芳和讲解员文洁决定临时组成采摘队,踏雪进山,采集新鲜竹子。 雪中爬山,人变得笨拙,前脚踏进积雪,后脚无法拔出,每个人都气喘吁吁,走三步歇一步,平时20分钟路程现在几乎要花1个小时。 采摘队一行摸索着终于爬到大叶箬竹林,来不及休息,赶紧开工。 记者现场发现,由于降雪太大,原本两米多高的箬竹,已经被积雪压弯,伏倒在地。但竹子耐寒,冬季里仍有韧劲,若想采摘成功,得下一番苦力——先是把竹子一根根从雪里扒出来,然后用手握住,使劲甩掉竹子上的积雪,再用撕剪斩断每根竹子,打好捆,才算完成。 4个人折腾了两个小时,采集到400多斤竹子,每人扛着竹捆,踉跄下山。 回到熊猫馆时,天已渐黑。队员们全身汗透,鞋裤上的积雪融化,寒风吹来,直打哆嗦。来不及换衣,他们赶紧分拣、清理、沥清竹子的水汽,整齐存放入库。 “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生活栖息乐土,在光/绪/年/间才绝迹;2016年10月,大熊猫阔别百年重回故乡。今年是大熊猫来神农架后度过的第二个冬天,我们将竭尽所能,让它们在此吃得好住得好。”熊猫馆负责人赵玉城说,虽然白天砍竹子的双手早已红肿火辣作痛,但一想到熊猫美滋滋的吃相,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目前,两只熊猫在神农架生活怡然自得,雄性大熊猫“奥运”和雌性大熊猫“韵韵”的体重分别比刚来时110公斤增长到122公斤左右,身体都很健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