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秫秫1 乖秫秫1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686 发帖数: 12,518 关注贴吧数: 9
世界各大天文台联合预警 16日晚上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时间下周一晚10点,将会与NASA联合发布重大消息。 欧洲南方天文台:北京时间下周一晚10点,将会发布重大消息。 清华大学 LIGO 工作组:北京时间下周二上午,将会发布重大消息。 澳大利亚 OzGrav 团队:北京时间下周二上午,将会发布重大消息。 据估计,全球还有数十家其他天文机构准备同时发布重大消息。 这是要干嘛??? 天文圈里已经沸腾了。疯传。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目测周一大新闻出炉后,会掀起不亚于第一次引力波事件时候的舆论巨浪。 不过在一片猜测中,Nature 杂志新闻栏目今年8月份的一则低调的官方“传谣”,其实已经泄露了天机。 这篇文章发表于今年8月23日。文章说,此前美国的LIGO(以及后来加入的欧洲的Virgo)一共看到三次引力波事件,都是双黑洞并合,不过我们还期待看到另一种类似但不同的现象:双中子星并合。看起来它们都是致密天体的旋进并合,从引力波的角度来说看起来是很像的——频率不断提高的一声“鸟鸣”。不过它们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黑洞并合时,真的是黑的,没有电磁波会发射出来;而两个中子星并合时,会在电磁波段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可以在传统的电磁波望远镜中探测到这起事件及之后的余辉——意思就是说,会发光。 引力波固然很火、固然能拿诺奖,但当下能找到引力波的也就LIGO和Virgo;其他人要想一起玩耍,只能用原来手头有的,主要是电磁波望远镜来进行跟进观测。 所以自从第一次发现引力波事件以来,在可见光、射电、高能等电磁波段跟进LIGO/Virgo引力波事件,看看预测的方向上有没有电磁波段的新的小亮点,成了天文学界竞相争夺的一个圣杯。 今年8月18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J. Craig Wheeler开了“造谣传谣”的第一枪,他在国外社交网站上说: “LIGO新发现:引力波源,带光学对应体。吓尿!” 一小时后,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Peter Yoachim在同一个网站上说,这个引力波源的光学对应体位于 NGC 4993 星系中,这是一个位于水蛇座的星系,距离1.3亿光年。他还说“初步判断是双中子星并合”。 NGC 4993,来自斯隆巡天的档案数据(所以其中不包含这次事件的光学对应体) LIGO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国际合作组织,这样私自发布消息、不顾组织纪律的行为很快就被请喝茶了。之后这两位仁兄要么删除了推文,要么言辞含糊的道了歉。 但谣言既然已经传开,就挡不住好事者的刨根问底。 通过查询公开资料,人们很快发现,在他们发表推文的那几天,世界上很多重要的望远镜都指向了同一个天区——正是Yoachim所说的 NGC 4993 所在的天区。 例如,8月17日,美国的天文卫星费米望远镜(Fermi)的伽马暴监测器被一个伽马暴事件触发了:GRB 170817A。 伽马暴是宇宙中极端高能的剧烈事件产生的天文现象。双中子星并合是可以触发这种现象的事件之一。 再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公开可查的观测申请显示,有人申请了8月22日和29日的4段观测时间,用来观测由“双中子星并合”带来的“红外辐射”。申请中还顺便解释了这辐射的来源:双中子星并合时会通过 r 过程产生大量重元素,这些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可以通过红外辐射来检验。 而该观测申请的目标,正是 NGC 4993。 天文博客“黑暗之中”8月23日的一篇博文 LIGO, Leaks and NGC 4993 中,提到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也在8月19日对这次事件进行了观测,这次事件在钱德拉的网站上被记做“SGRB170817A”——SGRB是短伽马暴的意思。 Nature 新闻说,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列(ALMA)这两台世界顶尖的光学及射电望远镜,也在8月18-19日对 NGC 4993 进行了观测。 8月25日,是LIGO/Virgo这个“并网发电”的观测季的最后一天。当天,Nature 新闻在它“传谣”的页面上追加了更新:LIGO/Virgo 合作组织发布了一则看起来像是对这些“谣言”的回应,全文翻译如下: 我们在LIGO和Virgo数据中初步指认出一些非常有希望的引力波事件候选体,并且和天文观测合作伙伴们共享了已知信息。我们在奋力工作,来确保这些候选体是确凿的引力波事件,但我们需要时间来评估置信度,在那之后我们才能把结果向科学界及社会大众公布。我们会在有消息后尽快让各位知晓。 截至目前,引力波圈子的同仁们还是很有职业操守,没有随意向外散播这个大家早已心知肚明的消息。 引力波:时空的涟漪 引力波是物理学王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被比喻为时空的“涟漪”,是加速中的质量在时空中所产生的波动。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是由于质量所引发的时空扭曲所造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都会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影响,其作用的形式就是引力波。 两个黑洞的合并过程。科学家们认为黑洞的合并过程将产生强烈的引力波信号 2015年9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经过多年努力后,终于第一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这些引力波来自两个黑洞的相撞,它们经过13亿年的长途跋涉才到达地球。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们正式宣布了这一发现,引起巨大轰动,这是人类认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现。 目前,人类已经成功探测到4次引力波信号。 引力波为什么获诺奖? 北京时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三人均来自LIGO/VIRGO合作组,以奖励他们在“LIGO探测器以及引力波探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 引力波被首次直接探测到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时空本身的震动,引力波常常会被人和声波进行对比。事实上,引力波望远镜能够让科学家们在光学望远镜“看到”某个现象的同时“听到”它的“声音”。 可以说,伽利略发明了光学望远镜,人们得以通过光线观察宇宙;射电望远镜则使观测辐射成为探索宇宙的又一途径。然而,如果要探测黑洞,或是宇宙诞生之初,那既没有光又没有辐射的环境,该怎么办?现在,在传统的电磁波天文学无能为力的领域,我们可以靠LIGO等引力波探测装置来获得新发现了。 欢迎来到引力波天文学的世界!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网、人民网)
陨石中秋夜掉落云南 目击者:震感强烈门窗在晃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4日20时07分05秒,地球发生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地点为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爆炸当量相当于540吨TNT,目前,香格里拉未收到各个乡镇上报关于此事件村民受伤及房屋受损情况。10月4日晚,一团持续不到5秒后迅速消失的神秘火光照亮了大理夜空, 这一幕被当地正试图赏月的网友拍了下来。对于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有学者表示,这是继2014年锡林郭勒小行星之后,又一次发生在我国上空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微博截图 当日晚20时左右,云南大理和丽江网友朋友圈被一则“陨石”、“流星”滑落的短视频霸屏,引发多人关注和热议。在网友提供的视频中,云南网注意到,漆黑的夜空中突然闪现一团亮光,如同火球一般迅速滑落,其周边的云朵瞬间被照亮,整个过程不超5秒。 在另一段视频中,对于此现象的记录稍显更完整一些,肉眼能直接看见天空中滑落这道亮光的轨迹,视频里有人直呼这是“流星 ”。资料图 身在云南香格里拉的网友也称目睹了这一精彩瞬间,“天空变得巨亮无比,屋里吃烧烤的人全出去看了。” 微博认证用户@背包十年青年公园,当晚20时32分发文称,其在香格里拉看到巨型流星,当时天空突然间全亮了,亮光闪了两下,紧接着一道带着火光像陨石的火球从天空擦过。在迪庆州奔子栏景区的网友则表示,当时听到有声音,房子震感强烈,门窗在抖动。NASA发布的自1988年-2017年全球范围内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分布图及详细情况 针对这一“神奇”现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近地小行星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叶泉志称,据NASA近地小行星研究中心数据库公布的卫星观测结果,这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在北京时间10月4日晚20时7分,撞击点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爆炸当量相当于540吨TNT,比2014年的锡林郭勒事件(450吨)略强。小行星相对地球的速度为14.6千米/秒,空爆高度只有37公里,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因小行星撞击会产生冲击波传到地面,事件发生地距离香格里拉县城较近,不知当地居民是否受到影响。 他说,遗憾的是当地地形崎岖,寻觅落地陨石的难度很高。这是继2014年锡林郭勒小行星撞击事件之后,又一次发生在我国上空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目前仍无可靠证据表明锡林郭勒陨石已被寻获。根据初步计算以及以往类似陨石事件的比较,估计有多颗公斤级的陨石到达地面(当量类似的Park Forest事件,共寻获18公斤的陨石;而香格里拉陨石事件的进入速度更低,有利于更多陨石完整抵达地面),“这是2009年满都拉陨石事件之后,我国最大的一次陨石事件。”微博截图 微博认证为“科学科普博主,泛科普视频自媒体”的“NASA中文”博主转发了叶泉志关于该事件发布的微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叶志泉关于此次小行星撞击事件的相关微博。 云南网致电云南省天文台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对此情况暂不了解。香格里拉市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昨天晚上他也看到了这一现象,目前,未收到各个乡镇上报关于此事件村民受伤及房屋受损情况。
同一列车!凉水冲奶粉破案后 河南警方再凭盖被细节破贩婴案 中新网9月20日报道,“母亲”盖着被子卧铺上熟睡,脚头的婴儿衣着单薄却无人问津,整节车厢里也长时间听不到婴儿哭声!继“凉水冲奶粉被机智乘警长发现解救出生8天女婴”不日后,郑州铁路公安处20日传来消息称,同在K870次成都开往郑州的列车上,郑州乘警支队七大队乘警长王永健凭借在列车巡视中的缜密观察,破获了一起夫妻合伙跨省贩卖婴儿案,成功解救一名出生30多天左右的女婴。犯罪嫌疑人安某某被抓获 周延民 摄 8月31日9时,在成都开往郑州的K870次列车上,乘警长王永健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列车上宣传巡视,当巡视到硬卧14时车厢时,王永健发现9号中铺一个女性旅客头朝过道盖着被子正在熟睡,而在她的脚头却有一个婴儿仅穿着薄薄的连体秋衣裤独自躺在那里,身上竟然没有盖任何东西,因车厢内平均温度只有20度左右,孩子这样躺着很可能引起感冒。 出于关心,王永健不禁走上前仔细端详婴儿。婴儿看样子仅有一个月左右,一动也不动的在睡觉。奇怪的是,自己先后往返该车厢多次,似乎没有听到过婴儿的哭啼声。联想到该趟列车前不久刚刚查获了一起贩卖婴儿案件,王永健不禁立即提高警觉。 经与列车员沟通获知,9号中铺的女旅客与对面10号中铺的男旅客同行,两人携带着一名婴儿从成都上车,看样子像是夫妻,女旅客自从上车后除了上厕所从卧铺上下来,其他的时间都在中铺坐或躺着,给婴儿换过的纸尿布都散乱地放在床尾,没有看见她给婴儿喂过母乳,偶然看到她用奶瓶喂婴儿奶粉。 夫妻两人很少与周围的旅客交谈,似乎在刻意回避,男旅客很少抱婴儿,行为举止方面也看不出对婴儿应有的关心和爱护。“总之,这对夫妻很奇怪!”这是列车员的整体印象。 列车员的反馈加剧了王永健的怀疑,在列车长和列车员的陪同下,经查验身份证,男性旅客安军元,39岁,女旅客叫李小叶,38岁,两人均住在四川省会理县小黑菁乡,此次准备去山东泰安打工。女婴被成功解救 周延民 摄 在随后对其携带物品的盘查中,王永健的怀疑进一步得到证实。夫妻两人口口声声说到泰安打工,却只携带一个黑色的背包,包内凌乱地装着一些食品、半袋奶粉、半包尿不湿,没有携带任何被褥及换洗衣物,且没有婴儿的任何换洗衣物,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而包内的一个透明塑料袋内3片用卫生纸包裹着的白色药片更是引起了王永健的警觉。 王永健立即向乘警大队请求通过两人的身份证信息与当地公安机关进行联系、调查,并将两名嫌疑人被带到餐车。当面对王永健的质询,两人态度坚决、异口同声说孩子是自己亲生的。 然而就在此时,王永健接到了教导员冉鹏打来的电话。冉鹏在电话中称,经两人老家所在村的村长向警方介绍,安军元夫妻一个月前外出打工,外出时,李小叶既没有怀孕迹象,也没有听邻居说过她怀孕的事情。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被抓获 周延民 摄 一个月前还没有怀孕,一个月后怀抱着出生40多天的“亲生”女儿外出打工?王永健加大对两人的盘问力度,但两人依旧仍坚称孩子就是自己亲生的,突审没有丝毫进展。 16:20分,在列车到达郑州车站后,两名嫌疑人被押解到郑州车站公安所办案中心。后据嫌疑人安军元在接受讯问时交待,8月28日,其受一名男子指使帮助对方将一个女婴带到山东,并说事成之后给他8000元的运输费,但必须让他老婆一起去。王军元合计后,认为除去车票钱和路上的花费,可以挣6000多元钱,于是就答应了。 当晚23时许,安军元在与对方男子攀谈中得知,女婴是对方花13900元从当地买来的。29日上午9时,男子开车将安军元夫妻送到了米易车站,给了王军元600元钱,让他购买两张米易到成都、成都到郑州的车票,并说剩下的7400元钱到泰安后由负责接站的人给付。 当天,夫妻两人乘车到成都已是半夜,就在车站附近找了一个小宾馆住下。30早上8点,王军元去成都车站购买了郑州至泰安的硬座车票。原以为这一趟可以轻轻松松发笔小财,不料却在列车上被乘警查获。 据郑州铁路警方介绍,目前,安军元夫妇两人因涉嫌贩卖婴儿罪已被刑事拘留,获救女婴已被送往郑州市福利院寄养。案件侦察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辽宁舰前身总师来华受聘:曾参与设计苏联所有航母 辽宁舰前身总师来华受聘:曾建造苏联时期所有航母 2017年09月04日 10:55:01 来源:澎湃新闻网 近日,一条与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舰有关的消息,在关注航母发展的军迷中广为流传: 在一家名为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出现了一名叫做巴比奇·瓦列里的外国专家名字。而且,根据该公司网页内容显示,这名专家既不是来考察,也不是来学习的,而是——直接进入了这家公司的“人才队伍”一栏中。 那么这名叫做巴比奇?瓦列里的专家究竟是谁? 根据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 巴比奇?瓦列里先生是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资深专家,拥有30多年的船舶设计建造经历。 巴比奇?瓦列里曾在乌克兰最大的造船厂——黑海造船厂担任航母装备总设计师、设计局主任和对外经济联络部主任, 参与设计建造了苏联时期所有航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简言之,他与中国航母的渊源:他就是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的总设计师。 2013年10月,中青报旗下《青年参考》曾以《“瓦良格之父”眼里的中国航母》为题刊文, 将俄罗斯《军工综合体》记者对巴比奇?瓦列里的专访重点内容予以编译,详细讲述了巴比奇?瓦列里对航母工业发展,以及对辽宁舰的看法。 巴比奇?瓦列里在文中直言不讳指出: “眼下,辽宁舰只能算航母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及其勤务保障人员,并为本国舰艇设计和建造人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但辽宁舰并非普通的训练舰,其历史使命是—— 为中国后续航母的国产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巴比奇?瓦列里还从专业角度 分析了辽宁舰与“瓦良格”号的不同: 据他所知,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在大连改装期间,中国人就把舰上的一套锅炉卸下来,对其进行了改装和完善,达到所需的技术要求,这在辽宁舰后来的海试中得到验证。 俄罗斯在航母锅炉改造方面,却没有取得像样的成果——为印度改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在试航时发生故障就是证明。 对此,巴比奇?瓦列里表示: “我相信,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辽宁舰必将大放异彩,作战性能很可能大大超越苏联原版。” 事实上,巴比奇?瓦列里辉煌的“造舰生涯”,并不仅仅只有“瓦良格”号。 据《现代舰船》杂志2006年时的一篇文章介绍,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Valery Vasilevich Babich),造船工程师,生于1941年1月27日,曾工作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参加了苏联全部航母的建造工作。 巴比奇·瓦列里毕业于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 在黑海造船厂,他先后参与了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武器系统的建造工作,然后 作为设计骨干、核心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先后参与基辅号、明思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第比利斯号(现在的库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夫斯克号的设计建造。 苏联解体之后,巴比奇·瓦列里他先后出版有 《我们的航母》《圣尼古拉斯城及其航母》《航母海上对抗》等作品。 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 这家引进了苏联航母造舰“大拿”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 以青岛市政府、山东省科学院为共建单位, 乌克兰黑海船舶设计结构局为合作单位,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依托单位 建设的特种船舶研究设计专业机构,总投资7亿元。 该公司以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为特色,通过成团队引进乌克兰船舶设计专家、大力引进国内船舶设计人才, 引进乌克兰船舶设计先进技术与成套资料,建设青岛市特种船舶研究设计公共研发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 巴比奇·瓦列里早在2014年就 曾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聘请的乌克兰专家的身份 获得了2014年度“齐鲁友谊奖”。 根据大众网介绍,“齐鲁友谊奖”设立于1993年,是山东省政府对在山东工作并对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另外,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2月发布的《关于公布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名单的通知》显示, 巴比奇·瓦列里当年还成为了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 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网站在介绍巴比奇·瓦列里时就说到: “他愿意将有生之年,奉献给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创办与运行工作。”
辽宁舰前身总师来华受聘:曾参与设计苏联所有航母 辽宁舰前身总师来华受聘:曾建造苏联时期所有航母 2017年09月04日 10:55:01 来源:澎湃新闻网 近日,一条与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舰有关的消息,在关注航母发展的军迷中广为流传: 在一家名为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出现了一名叫做巴比奇·瓦列里的外国专家名字。而且,根据该公司网页内容显示,这名专家既不是来考察,也不是来学习的,而是——直接进入了这家公司的“人才队伍”一栏中。 那么这名叫做巴比奇•瓦列里的专家究竟是谁? 根据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 巴比奇•瓦列里先生是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资深专家,拥有30多年的船舶设计建造经历。 巴比奇•瓦列里曾在乌克兰最大的造船厂——黑海造船厂担任航母装备总设计师、设计局主任和对外经济联络部主任, 参与设计建造了苏联时期所有航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简言之,他与中国航母的渊源:他就是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的总设计师。 2013年10月,中青报旗下《青年参考》曾以《“瓦良格之父”眼里的中国航母》为题刊文, 将俄罗斯《军工综合体》记者对巴比奇•瓦列里的专访重点内容予以编译,详细讲述了巴比奇•瓦列里对航母工业发展,以及对辽宁舰的看法。 巴比奇•瓦列里在文中直言不讳指出: “眼下,辽宁舰只能算航母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及其勤务保障人员,并为本国舰艇设计和建造人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但辽宁舰并非普通的训练舰,其历史使命是—— 为中国后续航母的国产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巴比奇•瓦列里还从专业角度 分析了辽宁舰与“瓦良格”号的不同: 据他所知,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在大连改装期间,中国人就把舰上的一套锅炉卸下来,对其进行了改装和完善,达到所需的技术要求,这在辽宁舰后来的海试中得到验证。 俄罗斯在航母锅炉改造方面,却没有取得像样的成果——为印度改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在试航时发生故障就是证明。 对此,巴比奇•瓦列里表示: “我相信,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辽宁舰必将大放异彩,作战性能很可能大大超越苏联原版。” 事实上,巴比奇•瓦列里辉煌的“造舰生涯”,并不仅仅只有“瓦良格”号。 据《现代舰船》杂志2006年时的一篇文章介绍,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Valery Vasilevich Babich),造船工程师,生于1941年1月27日,曾工作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参加了苏联全部航母的建造工作。 巴比奇·瓦列里毕业于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 在黑海造船厂,他先后参与了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武器系统的建造工作,然后 作为设计骨干、核心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先后参与基辅号、明思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第比利斯号(现在的库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夫斯克号的设计建造。 苏联解体之后,巴比奇·瓦列里他先后出版有 《我们的航母》《圣尼古拉斯城及其航母》《航母海上对抗》等作品。 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官网显示, 这家引进了苏联航母造舰“大拿”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 以青岛市政府、山东省科学院为共建单位, 乌克兰黑海船舶设计结构局为合作单位,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为依托单位 建设的特种船舶研究设计专业机构,总投资7亿元。 该公司以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为特色,通过成团队引进乌克兰船舶设计专家、大力引进国内船舶设计人才, 引进乌克兰船舶设计先进技术与成套资料,建设青岛市特种船舶研究设计公共研发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 巴比奇·瓦列里早在2014年就 曾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聘请的乌克兰专家的身份 获得了2014年度“齐鲁友谊奖”。 根据大众网介绍,“齐鲁友谊奖”设立于1993年,是山东省政府对在山东工作并对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 另外,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2月发布的《关于公布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名单的通知》显示, 巴比奇·瓦列里当年还成为了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 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网站在介绍巴比奇·瓦列里时就说到: “他愿意将有生之年,奉献给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的创办与运行工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