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粤语
我讲粤语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501
关注贴吧数: 4
好捞好事揭示板,大家都嚟列举。 先声明,“捞”不是贬义,特指外省人。虽然省内好多衰捞,不过都有啲好捞,我哋打捞连佢哋一齐打就太唔公平嘞,所以大家都喺度列举一啲好捞好事,既系对好捞善意嘅表示,又可以令衰捞明白点先可以做一个欢迎嘅好捞。
广州人多啲争取做老师。 广州人要争取做老师特别系幼儿园老师同小学老师,尽你所能保护同推广广州话,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你哋班友多啲去广州吧发吓贴啦。 唔想睇到成个广州吧都系普通话,大家多啲去广州吧发粤语贴啦。
转: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 金羊网 2008-03-11 09:03:28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廖颖谊 张英姿 肖萍 余亚莲 陈琦钿 上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何奔/摄 “如果什么都放到中小学生的正式课程、必修课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就不得了了!粤剧、京剧或者其他任何剧种,都只能进入学生的业余课堂和选修课程中。”针对连日来颇受争议的“京剧粤剧进课堂”事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昨日明确表态。 代表意见 啥都进课程学生受不了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拟将京剧列入9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并于今年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而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也建议“让粤剧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以培养传统戏剧的青年观众,传承传统文化”。 粤剧进入广东中小学生的课堂有没有可能?罗伟其表示:“文化教育本身就包括各种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中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至于京剧、粤剧还是其他剧种,不一定都放到正式课程里面去。学校有课余活动、选修课之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如果什么都放到课程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是不得了的!” 他还说,课程代表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对课程的选择、课程的安排、课时的安排,都应该有很严格的要求。 会场激辩 “京剧应该从娃娃抓起”VS“不该剥夺孩子选择权” 连日来,“京剧进课堂”引起了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叫好声、质疑声、调和声会场内四起。 叫好派:京剧是民族的DNA 支持者认为,京剧是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京剧是民族的DNA。”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范小青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重视弘扬传统者少。他说,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 质疑派: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 质疑者则认为,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也有委员对京剧进课堂师资能否跟上、会否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是否剥夺了孩子文化兴趣的选择权感到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坦言:“我不是反对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对将文化传播,以行政指令性的方式推动表示质疑。文化传播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应该尊重每个文化个体的选择权。” 调和派:传统滋养不分剧种 亦有温和派代表则称,“无论京剧、昆曲还是粤剧进课堂,都应重导向、重气韵、重滋养,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 网友拍砖 只学一种戏剧是“文化侵略” 网易湖南长沙网友:各地方剧种引入各地方中小学才叫文化的传承。只学一种戏剧不叫传承,是一种文化侵略!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制学习;是选修课,不是必修课。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京剧进课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应该说好事。但现在真正懂京剧的老师微乎其微,弄不好会适得其反,真正搞也应先从师资抓起。 相关专题:聚焦2008全国“两会” (编辑:日京)
转: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 金羊网 2008-03-11 09:03:28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廖颖谊 张英姿 肖萍 余亚莲 陈琦钿 上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何奔/摄 “如果什么都放到中小学生的正式课程、必修课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就不得了了!粤剧、京剧或者其他任何剧种,都只能进入学生的业余课堂和选修课程中。”针对连日来颇受争议的“京剧粤剧进课堂”事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昨日明确表态。 代表意见 啥都进课程学生受不了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拟将京剧列入9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并于今年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而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也建议“让粤剧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以培养传统戏剧的青年观众,传承传统文化”。 粤剧进入广东中小学生的课堂有没有可能?罗伟其表示:“文化教育本身就包括各种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中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至于京剧、粤剧还是其他剧种,不一定都放到正式课程里面去。学校有课余活动、选修课之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如果什么都放到课程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是不得了的!” 他还说,课程代表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对课程的选择、课程的安排、课时的安排,都应该有很严格的要求。 会场激辩 “京剧应该从娃娃抓起”VS“不该剥夺孩子选择权” 连日来,“京剧进课堂”引起了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叫好声、质疑声、调和声会场内四起。 叫好派:京剧是民族的DNA 支持者认为,京剧是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京剧是民族的DNA。”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范小青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重视弘扬传统者少。他说,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 质疑派: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 质疑者则认为,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也有委员对京剧进课堂师资能否跟上、会否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是否剥夺了孩子文化兴趣的选择权感到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坦言:“我不是反对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对将文化传播,以行政指令性的方式推动表示质疑。文化传播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应该尊重每个文化个体的选择权。” 调和派:传统滋养不分剧种 亦有温和派代表则称,“无论京剧、昆曲还是粤剧进课堂,都应重导向、重气韵、重滋养,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 网友拍砖 只学一种戏剧是“文化侵略” 网易湖南长沙网友:各地方剧种引入各地方中小学才叫文化的传承。只学一种戏剧不叫传承,是一种文化侵略!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制学习;是选修课,不是必修课。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京剧进课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应该说好事。但现在真正懂京剧的老师微乎其微,弄不好会适得其反,真正搞也应先从师资抓起。 相关专题:聚焦2008全国“两会” (编辑:日京)
转: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反对粤剧进中小学必修课 -------------------------------------------------------------------------------- 金羊网 2008-03-11 09:03:28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廖颖谊 张英姿 肖萍 余亚莲 陈琦钿 上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何奔/摄 “如果什么都放到中小学生的正式课程、必修课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就不得了了!粤剧、京剧或者其他任何剧种,都只能进入学生的业余课堂和选修课程中。”针对连日来颇受争议的“京剧粤剧进课堂”事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昨日明确表态。 代表意见 啥都进课程学生受不了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拟将京剧列入9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并于今年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而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也建议“让粤剧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以培养传统戏剧的青年观众,传承传统文化”。 粤剧进入广东中小学生的课堂有没有可能?罗伟其表示:“文化教育本身就包括各种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中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至于京剧、粤剧还是其他剧种,不一定都放到正式课程里面去。学校有课余活动、选修课之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如果什么都放到课程里面去,那学生的负担是不得了的!” 他还说,课程代表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对课程的选择、课程的安排、课时的安排,都应该有很严格的要求。 会场激辩 “京剧应该从娃娃抓起”VS“不该剥夺孩子选择权” 连日来,“京剧进课堂”引起了正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叫好声、质疑声、调和声会场内四起。 叫好派:京剧是民族的DNA 支持者认为,京剧是国粹,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京剧是民族的DNA。”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范小青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重视弘扬传统者少。他说,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 质疑派: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 质疑者则认为,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更不该将过多带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样板戏”纳入其中。也有委员对京剧进课堂师资能否跟上、会否给孩子们增加负担、是否剥夺了孩子文化兴趣的选择权感到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坦言:“我不是反对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对将文化传播,以行政指令性的方式推动表示质疑。文化传播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应该尊重每个文化个体的选择权。” 调和派:传统滋养不分剧种 亦有温和派代表则称,“无论京剧、昆曲还是粤剧进课堂,都应重导向、重气韵、重滋养,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最好的滋养。” 网友拍砖 只学一种戏剧是“文化侵略” 网易湖南长沙网友:各地方剧种引入各地方中小学才叫文化的传承。只学一种戏剧不叫传承,是一种文化侵略! 网易广东深圳网友: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而不是强制学习;是选修课,不是必修课。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京剧进课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应该说好事。但现在真正懂京剧的老师微乎其微,弄不好会适得其反,真正搞也应先从师资抓起。 相关专题:聚焦2008全国“两会”(编辑:日京)
转: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可以尝试地方剧种进课堂" 昨天(4日),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可以从一些地方实际出发,考虑让地方剧种进课堂。在谈及“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时,周和平表示,这怎么说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因为京剧中有民族的DNA,可以从娃娃抓起。 他还介绍,也有一些地方提出让地方剧种进课堂。比如广东提出是不是可以让粤剧进入音乐课堂,四川提出是不是可以让川剧进入音乐课堂。 在针对目前有媒体报道韩国就汉字、端午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的问题,周和平解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流变性,以非物质形式为载体存在,韩国受中华民族影响,历史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韩国所接受,这一点韩国也是明确承认的。 周和平还解释说,历史上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到韩国之后,在形式上发生了流变,增加了韩国的地域特色,所以向联合国提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正常的”。来源:新京报
好新闻:转: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广东应让粤剧走进课堂。 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广东应让粤剧走进课堂 -------------------------------------------------------------------------------- 金羊网 2008-03-03 09:07:13 新快报讯 (记者 吴璇 通讯员 任宣)“北京已让京剧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广东也应让粤剧走进课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粤剧团团长倪惠英赴京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传统文化后继无人,认为广东应借鉴北京让京剧进课堂的做法,让粤剧走进中小学生课堂。 作为粤剧名家,倪惠英一直为弘扬这一文化而奔走 ,但她告诉记者,目前的情况很不乐观。“主要是青年观众在流失。”她说,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戏曲,而正是这些传统的东西构成了我们民族的根。“但目前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发扬这些文化,”她感叹,“以粤剧为例,剧院里坐的都是老年人,几乎没有年轻观众。如果这样,我们的文化岂不是到了这一代就失传了?” “是不是青年人对传统文化一点不感兴趣呢?当然不是!”倪惠英说,只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也没了解过,所以也谈不上喜欢或者讨厌,“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应该让他们去接触、去了解传统文化。”她说,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去成京剧名家、粤剧名家,而是应该培养一种国民的素质。 对于北京让京剧走进中小学生课堂的做法,倪惠英认为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她建议,广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让粤剧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其实不用很多,哪怕每学期只看一出也好。” 相关专题:聚焦2008年全国“两会” (编辑:日京)
我做咗广州吧嘅小吧主啦,请大家多多关照。 做得唔好嘅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举报 普通话 吧 请管理删除JKINGl987的帐号,此人明显模仿广州吧吧主JKING1978的帐号,根据贴吧协议:第17条 本贴吧用户若出现下列情况任意一种或几种,贴吧有权关闭部分权限、暂停直至删除其帐号。4.模仿贴吧管理人员ID或者他人ID,用以假冒管理人员或破坏管理人员形象;请将其帐号删除。
举报 普通话 吧 58.61.248.*日日日,家阵广州读妓校.多数用粤语教学 作者: JKINGl987 2008-2-21 14:37 回复此发言 http://tieba.baidu.com/f?kz=327298494此人刻意丑化粤语,并仿冒广州吧吧主名称,希望作出删除其帐号处理。
而家发帖好麻烦呀。 而家发帖好麻烦呀。
曝光一:大家共同打造广州酒楼行业粤语使用情况。 根据以下标准,请大家提供酒楼名称及评价:优、良、中、差。1、主动用粤语提供服务,并且100%服务员使用粤语(优:大家多啲帮衬)。2、先用普通话提供服务,当客人使用粤语时主动使用粤语回答并且转用粤语(良:呢类大家都帮衬吓)。3、用普通话提供服务,但需客人要求情况下先转用粤语(中:大家可以考虑帮衬)。4、用普通话服务,当客人使用粤语或要求使用粤语情况下仍使用普通话(差:粤语人士请唔好帮衬呢类酒楼,等佢执笠)。
(部分节选金羊网新闻)10位人大代表公开电子邮箱,大家提意见。 大家都去提有关保存同发展粤语嘅意见啦。 首批十位市人大代表电子邮箱 雷建威
[email protected]
王向阳
[email protected]
丁愚
[email protected]
刘进贤
[email protected]
黄永青
[email protected]
廖穗娴
[email protected]
邱育华
[email protected]
朱铁生
[email protected]
刘莲香
[email protected]
练卫飞
[email protected]
。
转贴上海吧:大家睇睇,我哋要警惕吖。 http://post.baidu.com/f?kz=244087291我哋要同下一代多啲讲广州话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