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 ◎糖蛋◎
关注数: 3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322 关注贴吧数: 4
【独艺无二】★转★我是如何“调戏”陈小艺的 我是如何“调戏”陈小艺的 昨天早上一上班,便有同事“指责”我说:“怎么?昨天晚上还‘调戏’了陈小艺一把?”我苦笑:“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也不是真调戏,是她照顾我。”说的是电视剧《大工匠》中的情节,我在其中客串了一个下岗工人,到舞厅跳舞,还想图谋不轨,被陈小艺教训了一通。这两天,问起这一段的人渐多,只好在这里写出来,省却许多解释的烦恼。那是2006年“五一”期间的事了。报社读者俱乐部组织了几十名读者到旅顺探班《大工匠》,顺便作为群众演员,配合几场车站戏的拍摄。我作为随行记者,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既来之则演之,在拍摄火车站送行戏的时候,导演组要求我也穿上戏服,成为那个年代的一员,在车站上穿梭——主要就是造景,让车站上的人显得多一些。既演之则丰满之。别的群众演员多半只会随着副导演的要求,在摄象机前一遍遍地走来走去,我呢,则不时踮起脚尖,向车窗内张望,还跟里面的人做出依依不舍状,并煞有介事地千叮咛万嘱咐。大概这些作戏给一名副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灵感迸发,现给我加了一场与主演孙红雷之间的戏:孙红雷扮演的杨老三到车站接儿子杨宝亮,我则扮演宝亮的熟人,帮他拎包,见到杨老三后,寒暄了几句,约他爷俩有空一起坐坐。第二天,我又被通知到旅顺去,演一个下岗工人,就是跟陈小艺配合的这场戏。那位副导演这时候才想起那场现加的戏,后悔道:“坏了,昨天那场戏跟这个穿帮了,那场白拍了。”后来,那场加戏果然被删掉了。我拿到台词,一看有近一页纸,用他们的说法是0.7的戏份,主要就是跟陈小艺跳舞、交流。拍摄地在旅顺驻军某部的一个礼堂里,直到临近天黑时才拍到我这一场。等得不耐烦的几名群众演员问剧组的人:“今天会整到几点?”回说:“就看你们这位哥们(指我)水平如何了,顺利的话半小时完活儿。”我胸有成竹地说:“放心,保证不会耽误大家时间,一遍过。”这时,陈小艺一边化装一边看剧本,我被叫到他跟前对台词。尽管人到中年了,但陈小艺的肤色还是很红润,目光清澈传情。简单对了两遍,就开始走戏了。导演陈国星一看我,对服装说:“给他穿得厚重些。”的确,我的身板怎么看也不太像在海港搬运工那样的劳动中锻炼过的人。服装找了件秋衣,给我衬在工作服里边,我有努了努膀子,让自己显得魁梧些。实拍了。第一条应该是中景,旁边很多群众演员随着音乐其舞。陈小艺走近我,进戏了。“你就是这儿的老板?”我没话找话。“下岗了,跟几个姐妹一起混碗饭吃。”陈答道,“你哪儿的?”“咳!一样,下岗了,出来找点乐子。”之后,我“上下其手”,欲图谋不轨,陈用手扳住我的手,二人暗中较劲。我以为,这块儿只要有其形就可以,没想到陈老师是真作戏,紧紧地抓着我的手,甚至有时我忘了手上的动作,她还主动提示我。后面的台词是我俩互相吹嘘自己原先的职业,意思是自己“有劲儿”。后来她又教训我:“你倒是快活了,可你们家一个礼拜的菜钱都搭进去了。”我醒悟,悻悻地有些内疚地离开——这段戏表现的就是肖玉芳尽管缺钱,但决不宰下岗工人的钱。一遍过。能发觉周围静了许多,陈国星导演说了一句:“下岗工人不错啊。”化装立刻跑上来给我吸油(吸去脸上的油脂),又梳了几下头发。实际上,即使顺利,一条戏也要拍上三四遍。第二遍、第三遍都是近景,摄象机分别对准陈小艺和我的面部,第四遍拍了一个全景,包括两人的肢体语言和周围的背景。就是说,一样的戏下来,我与陈小艺一起跳了四段舞,相同的戏作了四次。下了戏,一名群众演员对我说:“哥们儿,果然没耽误大伙儿时间。”前几天,电话采访陈小艺的时候,一开头我就说:“陈老师,我就是那个跟你一起跳舞的下岗工人啊。”陈小艺不无惊讶地说:“是吗?你原来是记者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