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花落月无缘 风轻花落月无缘
当欲望失去了枷锁,就没有了向前的路,只能转左、或向右。左边是地狱,右边也是地狱。
关注数: 20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966 关注贴吧数: 22
[灌水]职场13个魔鬼定律 NO.1矛盾定律   人人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跟领导走得太近了不行,离得太远也不行。跟得太近了怕站错了队,一旦大树倒掉,大难就会临头;离得太远了,好处永远轮不到,坏事少不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此乃机关人员挥之不去的烦恼。  NO.2尴尬定律  苦干的不如巧干的,还有所谓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因而上去的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原地踏步的不一定是低能的。对此,你不服不行。  NO.3变脸定律  见到上司唯唯喏喏,这是逼出来的;见到同级嘻嘻哈哈,这是装出来的;见到群众凶凶巴巴,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NO.4活跃定律  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气氛永远是“团结、紧张、严肃”不“活泼”;而领导不在的时候,气氛会变得异常活跃,可以海阔天空,说说笑笑、吹吹牛皮、聊聊足球、侃侃新闻、议议女人……无所不及。  NO.5不公定律  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到头来往往吃力不讨好。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却是个好同志。  NO.6加班定律  “月亮走我也走”,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加班等于敬业,至于效率可以不闻不问。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等于白加。  NO.7新官定律  新上任的领导不管见到谁都是笑容可掬,亲切有加。如果你认为新来的头儿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没有架子,那就大错特错了。3天过后,大都原形毕露,眼睛朝上,目无群众,再也找不到上任伊始的影子,倒是官腔十足,架子不小。  NO.8趋同定律  领导的爱好,往往会成为办公室成员的共同爱好,即爱好着领导的爱好,幸福着领导的幸福,快乐着领导的快乐。 NO.9转移定律  领导的领导批了领导,作为被领导的你就得小心领导拿你当做“出气筒”。你要觉得窝火,可以再找被你领导的人发一通脾气,指责他“怎么搞的!”如果没有,那就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经验的老婆、孩子发现其脸上阴到多云,一般都会知趣地走开。  NO.10关系定律  有本事没关系的吃苦饭,没本事有关系的跟着吃,有本事又有关系的不愁吃,没本事又没关系的看别人吃。问题在于自认为有本事的人未必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因此,有本事和没本事的,都要拼命地找关系,有了关系的则不惜绞尽脑汁巩固好关系。  NO.11竞争定律  能写的往往不如跑腿的,能干的往往不如能吹的,能说的往往不如会送的。踏实本分的不如善长张扬的,遵守制度的不如听话的,坚持原则的不如会变通的。  NO.12忌讳定律  在办公室通常听不到牢骚怪话,比如报纸上报道又揪出了一个贪官,你只能选择腹诽,恨在心里。如大放厥词、口无遮拦地进行猛烈抨击,有人会认为你是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你在表明自己爱和恨的同时,实际上是在孤立自己,很有可能成为他人尤其是领导设防的对象。要议论就议论美国的克林顿,伊拉克的萨达姆。所以经过办公室的历练后,人人都会把握住“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中,说远不说近”原则的。  NO.13归因定律  凡是职务上不去的,众口一词就是不会拉关系,朝中无人没后台,没有人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这是最体面的理由。但在领导面前却从来不说自己是怀才不遇。
[转贴]中国经济最大调整在即 三季度的起始之月,一系列惨淡的经济数据,让中国经济下行周期,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遏止,短期难以看到希望。比如,7月份官方PMI数据为50.1%,创出8个月新低,逼近经济荣枯的警戒线。还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9.2%,社零总额增速下滑至13.1%,出口增速大幅降至1%,新增信贷仅5401亿元,这些指标均显著低于预期。而二季度的中国GDP增速已经滑落至7.6%,连续第六个季度放缓。   按照7月份目前这些数据的架势,三季度经济形势肯定好不起来。故而,现在看空中国经济的论据显得尤为充足,难道这一次真的会不一样了,喧嚣多年的中国经济“空头们”,现在到了见证他们那些“伟大”预言的时候了吗?   最近数年,空头们持续紧盯处于下行周期的中国经济,他们时刻在寻找漏洞,试图从中渔利。比如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早就宣称,“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他认为,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中国还会重蹈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亚经济奇迹的覆辙。而实战派的代表,著名对冲基金经理人詹姆斯·查诺斯,则在两年前就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在他的眼里,中国经济不过是信用无度扩张、泡沫岌岌可危的代名词。   较之鲁比尼和查诺斯的“死空头”言论,国内学者多数以谨慎乐观为主。他们虽然也不断在警示中国经济的风险,但是对中国经济战胜困难继续增长,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心。比如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不久前就表示,“中国在未来20年仍可能保持8%的高速增长”,他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赶上美国,在国际上基本上是共识。而一贯唱空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谢国忠,虽然痛斥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疯狂,并断言房价将以每年7%的速度跌20年,但是在言及长期增长前景的时候,他还是说只要加快推进经济机制变革,通过减税等方式激发民间活力,提升中国经济效率,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依然完全还可以迎来新一轮繁荣周期。   一目了然,中国经济多空激辩的背后,蕴含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国经济确实隐含巨大危机,另一方面只要政策应对得当,长期增长依然谨慎乐观。这个时候,我们就非常有必要系统地厘清中国经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高风险?又该如何化解? 过去这十年,应该说,无论从哪个经济指标衡量,都可谓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中国一下子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亦跨越了5000美元关口,进入中等收入梯队。但是,民众生活质量却并未得到同步提高,食品危机、物价高涨、房价泡沫、税负高昂和内需不足等因素,都反映了这一点。稍有不慎,中国经济确实随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惨淡境地,就像当年的拉美很多国家一样,至今仍未爬出来,而且看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眼下,中国经济确实不少指标都达到了十分畸形和异常的地步,很多属于史无前例。在中国GDP结构中,投资占比已经超过50%,而同期消费占比则一直在下降,以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断被加固。虽然前两年“调结构”动作不断,但是现在随着稳增长压力加大,发改委审批投资项目的速度明显加快。最近三个月,发改委月均批准的项目高达200多个。可以想象,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一度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如此重回“大干快上”的思路,势必会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结构,更奢谈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继续高速扩张,就如鲁比尼所言,“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他给出的证据——那些光鲜靓丽却旅客寥寥的机场和高速列车,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数千座高大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建筑,空无一人的新城区,以及被迫关闭以避免引发全球价格下跌的崭新铝冶炼厂。   无疑,从近些年不断扩张的投资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台高铸来看,鲁比尼所看到的故事很接近真实情况。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很多省份,这两年也都出台了雄心勃勃的“十二五”时期,GDP规模动辄翻番的规划。从这些角度而言,中国经济确实是在豪赌恶性增长。   而从货币扩张趋势来分析,中国经济更接近“空头”们的观点。过去十年,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了6倍,现在已经累积到92万亿元,M2占GDP比则为180%以上,信贷占GDP比、央行总资产规模都处于共和国历史上最高时期,而且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极其罕见。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三年,全球新增M2的规模中有48%来自中国。最近几年,动不动七八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让中国货币环境一直处于十分宽松的状态。虽然也有几轮银根收紧周期,但并未阻遏货币总量的凶猛扩张。   所以,在政府投资主导、货币高速扩张之际,中国经济在取得飞速增长之际,也就埋下了一系列的风险:资产泡沫、恶性通胀为表,制造业萎靡、效率低下为实,经过这么多年累积,现在确实到了风险集中爆发期。   这个时候,多空激辩是为了更好的处理问题。危急时刻,需要理性“拆弹”。这其中,化解中国房地产泡沫就成为“拆弹”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引线”。处理好房价泡沫,首先,需要保证货币环境真正回归正常化,如果货币再翻几番,房价不可能回归合理区间。再者,实体经济需要振兴,民间资本能够重新找到有利可图的工商等实体经济领域,而不是继续去炒资产泡沫。在这两大前提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才具备前提条件。   除了房地产泡沫问题,再就是必须以大规模减税让利于民,以真诚贯彻“新36条”为基础,告别“国进民退”浪潮。同时加快推进二次市场化改革,尤其迫切的是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推进,释放制度改革的二次红利。中国经济风险不小,但前景也很光明,关键是认真对待问题,而不是重走老路。即将到来的政治周期更迭,势必将为中国经济走向新繁荣奠定良好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