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1240 tw1240
关注数: 1 粉丝数: 17 发帖数: 3,597 关注贴吧数: 10
中央媒体看广东:新征途上再领跑 今后会更好 时间: 2007-09-11 07:40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   2003年以来,广东率先践行科学发展观,成就斐然,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中央媒体的关注。五年间,这些中央媒体就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推出了一组组颇具深度、影响深远的报道。在上述报道中,以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6日头版头条发表的《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和2006年2月16日头版头条发表的《广东:新征途上再领跑》两篇文章最具代表性。回眸五年,我们摘录《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的精华片段,回访当年报道的执笔者,共同回顾那到中流击水的峥嵘岁月。  经典报道《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  发表于200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作者:《人民日报》采访组  ●经过26年的强劲发展,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广东,贡献了占全国1/9的经济总量、1/7的财税收入、1/4的外资总额、1/3的对外贸易金额,更重要的是,广东贡献了深圳速度、珠江模式、市场机制,贡献了改革开放意识和经验。  如果说,20多年来,广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那么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广东正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一场发展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先行地悄然展开。  ●两座“城”的横空出世,颇能体现广东的“转型”思路。  一座是在广州东北部熠熠生辉的科学城。一座是在番禺小谷围岛上拔地而起的大学城。  ……  在广东决策者心中,这两个加起来不到60平方公里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实现广东模式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们,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科学教育文化,是广东新一轮战略构想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执笔者回访  “广东今后应该可以走得更好”  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的执笔者之一,下面是执笔者的一段回想,可作为对该报道的一种旁白和延伸:“来广东采访前,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远距离地观察广东,虽然从资料上对广东了解也不少,但和很多人一样,都认为广东过去二十多年发展成就惊人,但或多或少是沾了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光。  接到了采访任务后,有针对性地搜集了更多新鲜的资料,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广东经济发展路径在转型。但往何处转?如何转?脑海里还不是很明朗。  8天的采访,让我对广东有了全新的观感。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一是广东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上上下下干劲十足。但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  二是广东大手笔地搞了一个广州科学城、一个广州大学城,气势非凡。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感觉到,在全国三大经济圈里头,广东原来相对而言是比较缺乏文化教育底蕴的,但两个新城的平地崛起,让我们看到了趋势扭转的前景。正是这一触发点,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了广东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和路径。  三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每一个被采访者(从领导到普通干部群众)都很直率地主动谈到广东的这一点不足和那一点不足,谈到今后如何去改进,谈得都很尖锐、很深刻,流露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自省意识,这是非常出乎我们意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聊稿子的时候就觉得,广东有了转型的强劲动力,又有了践行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指导转型的理论指导和方向,今后应该可以走得更好。“2002年至2007年是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的五年,在新的发展轨道上,广东GDP占全国的比重从1/9提升到1/8,经济实力也以万亿量级的惊人幅度剧增。  GDP占全国的比重增至1/8、实现制造向创造的跃升、节能减排降耗奋勇当先、迈入全民全面保障时代、文化大省建设不让风流……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成就骄人。在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征程中,广东已经迈出坚实、精彩的步伐。今天,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期待喜迎十七大之际,我们撷取粤海弄潮的朵朵浪花,选奏南粤和鸣的翩翩乐符,传达我们的喜悦与决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