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azby abdazby
关注数: 94 粉丝数: 75 发帖数: 2,497 关注贴吧数: 15
司马懿或是后世中国祸乱的起因 曹叡攻辽东为的是消灭公孙氏而不是经营辽东,司马懿平辽东的结果不是华夏势力大扩张,而是东三省和朝鲜半岛的华夏控制区开始缩水。 曹叡只介意公孙氏死灰复燃,而不太介意东北亚会变成什么样。 司马懿揣摩曹叡的意思,搞起了辽东大屠杀,诛杀燕国文臣武将两千多人,又将襄平城里十五岁以上的男丁七千人全部杀死,尸体堆起来再盖上土,筑成高大的“京观”。 司马懿杀掉的这些人基本都是汉人,这么做的意图就是要让当地人害怕,不敢再支持公孙氏一类的人物。 那么灭了公孙氏这种地头蛇以后,中央的“强汉”帝国对辽东会不会管理得更好呢?会不会更有效的开疆拓土呢?只能说不一定。 “强汉”式的秦制帝国中央高度集权,帝国对某个地方怎样管理完全取决于中央的需要,中央的利益完全盖过地方的利益。帝国的所有资源优先保证中央的需要,行有余力的情况下才会分配到地方。 魏国的战略重点是跟消灭威胁巨大的吴蜀两国,而不是经营东北亚,所以倾向于把全国(包含辽东)的资源用在吴蜀前线,对东北亚的兴趣远逊于地头蛇公孙氏。公孙氏需要征服周边异族来增强实力,魏国就远没有那么热心。 实际上边疆的地头蛇既是中原王朝潜在的敌人,也是其有力的屏障,但中原皇帝往往只关注第一点而忽视第二点,魏国(含曹操时代)就消灭了很多边疆地头蛇如凉州韩遂、汉中张鲁等。 然而汉末乱世人口锐减,中原王朝实力下降,消灭地头蛇以后又没有力量或者决心去管理他们的地盘,对边疆少民管理尤其不善,要不就坐视他们侵夺汉朝故地,要不就把他们粗暴内迁,导致少民逐渐失控,五胡乱华与此不无关系。 魏国代表了华夏文明,韩遂、张鲁、公孙渊也代表了华夏文明,代表华夏并不是曹家人的专利。如果认为只有拳头最大的一家才能代表华夏,那是一种成王败寇的思维,不利于认清历史脉络。 总之,公孙氏的灭亡令东北亚格局大变,得利最大的并不是魏国,而是周边各民族。 鲜卑慕容氏正式建国,开始了大燕国波澜壮阔的争雄史;高句丽、三韩没有了强敌,分头蚕食汉代朝鲜四郡的土地,其本地文化与汉文化深度交融,分别形成了更高规格的新文化,强化了各自的民族认同。 虽然后来幽州刺史毌丘俭两破高句丽,打到俄罗斯,但也无法扭转中原王朝在东北亚的颓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