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塑形师
大便塑形师
信 达 不雅
关注数: 52
粉丝数: 740
发帖数: 1,780
关注贴吧数: 10
戰艦 日向(完工) 2016年除起工2017年末完工的舊作品。最近有了拍攝器材,總算是能給她拍比較像樣的完工照了。 本作為自製船,製作部分請瀏覽過程貼。 年設:1927-1928(水上機設備安裝前)
戰艦 比叡 (完工) 去年完工的作品。拖拖拉拉工期一年。 板件:富士美艦Next 1/700比叡 年設:1940 製作過程詳細請瀏覽進度貼。
1/700 赤城 趁著聖誕長假做點船。算是正兒八經做的第一條空母了吧。咸豐年前的都是過家家的。 開工前入手(搶)了2條赤城,分別是H的和大富士美的艦Next。富士美的開模,無論細節還是銳度都要比長谷川的高出很多,而且分件更加合理,方便改造,考證方面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這個在後面的考證步驟裡說明)。然而船身水線以下的外形存在重大缺陷。整個船底給人一種非常【方】的感覺,以至於甚至都不需要拿起線圖比對就已經感覺不適了(辣眼睛)且舭龍骨位置也不正確。因此,最終選用了長谷川的板件。 板件的概況:外形基本準確,看起來像是H自己的350縮小而得。但是煙突處莫名其妙地改成了一個荒謬的封閉結構。同時甲板前部的110cm顯隱式探照燈格納庫的細節被刪除了。 諸多的細節,包括飛行甲板及承力結構部分正在設計PE中。先著手一些前期工作吧。 削除全部雨簷、舷外電路、凸線。細節後期重建。鏤空右舷通道口。鑲嵌部分舷窗。(需後期鑽透)鏤空左舷補用機格納庫通風口鏤空右舷機庫通風口。上面的塑料支柱全部剷除。(尾翼?)調整所平台剷除。通風口的內側處理。由於塑料舷墻實在太厚,不薄化的話即使鏤空也會很難看。修正應急治療室外形。做出鏤空的通路入口。另外由於最後飛行甲板使用蝕刻件,因此在塑料舷墻上用.4膠板補足高度。剷除塑料支柱。剷平縱舵機調整所平台。煙突部分:重整外形;用膠板補足舷墻;做出鏤空的鍋爐室吸氣口;膠板搭出連接兵員待機室和飛行甲板旁邊兵員待機所的走道。儘管這個部分的改造缺乏可靠資料的支持(不完整的舾裝圖鞭長莫及),但也至少能確定長谷川的原形是100%錯誤的,因為那樣密封的結構會導致鍋爐室吸氣口無法工作,而且煙突的上方也不可能有封閉的艙室(50度的高溫)。我將它改成比較合理的結構。這樣一來各部都能正常運轉。走道上面應當有護欄或隔熱板。考慮到這部分沒法被看見,就省略了。膠板做出右舷前部110cm探照燈格納室膠板搭出左舷110cm探照燈格納室。後面舷墻的缺口預留給安裝遮風板液壓機械槽用。
1/700 古鷹 三四年前的船了,原進度貼已經打不開了。。。 這是接近完工的樣子。其實前年就已經把張線以外的東西做完了,不過三四年前的手工現在無論如何也看不順眼(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近期有人公開了一些私貨寫真,本來靠猜的細節和實際情況有出入),於是拆掉了好多東西重新做,有些硬傷沒法更改比較讓人無奈。。。 考證方面,大節(線型、艦橋平面,上層建築佈局)是靠平賀讓遺稿的線圖。細節主要靠日本海軍艦艇寫真集的古鷹青葉專輯,還有搜刮於各種來源的照片。該艦新造時到近代化大改裝前,艦容變化非常頻繁,尤其是30年代以前。水上機的塗裝我選用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慣常使用的本體白色+尾翼垂尾紅色,感覺比較亮眼美觀,儘管最開始裝備水機的時候塗裝應該是褐色+濃綠色且塗裝變更時間不詳。 這船算是友情商作。已經把人家拖得沒脾氣了。哈哈哈哈。 PE什麼的就請不要期待了。要搞也搞成3D打印了。。。最後是生料帶做的軍艦旗,隨意扭曲擺弄造型,既可隨風飄揚又可以陽痿下垂。張線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拉完。這船的張線簡直是地獄。。。
戦艦 比叡 1/700艦next 開工~ 人懶,PE畫了大半年。本來只是給全底普通版的比叡畫的,不過 反正上層建築全蝕刻了,配啥板子都一樣。。。 這艦橋還是貝塔版,不過反正組裝還蠻順利的,乾脆直接做下去算了,後續免不了還要修修補補。現在風擋的形狀還不太對 順便一說這貨開模其實還是挺贊的。原件艦橋風擋的刻畫相當漂亮。只是可惜地板舷墻厚度始終是硬傷,不徹底整改作品的效果上限太低。。。原件的錨鏈導板本來是很亮的。紋路精細不遜蝕刻。但遺憾的是和甲板的組合度太差了,隆起的高度也超標,所以還是替換了。
【連載.考證向】IJN船艦模型的細節諸般 應版主熊大的要求,在此和各位分享我這些年從書上或各路網絡資料所學。謹以此文獻給熱愛船艦模型并以嚴肅認真態度去製作的同志們。 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很多資料,諸如 軍艦雑記帳、日本の戰艦、重巡、空母,解剖戰艦 等書,都可以找到下載源。為了不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凡是這些書目有詳細解說的內容,於此就不贅述了。我盡力為各位提供一些能解決懸而未決的話題的資料,條件允許的話會提供相應的配圖、板件對比(如果有)和對應的自行製作的方法,以及常見的製作誤區的勘誤。 因為內容有點多,只能分段分章節進行。又因為不是出版物,順序不會有什麼邏輯性,見諒。如果有同好對某些內容比較興趣,歡迎提出。能力範圍內的話會加以說明。 我學習的對象僅限於舊日本海軍船艦。如果其他國別的船艦在討論之處就我所知和討論對象有相同相似之處,將會標明。否則,慎借鑒。 好了,下面開始正文,希望大家喜歡♥ 一. 船體的細節 1. 船列板 1.1列板接搭的種類及其相應的外觀 這是一個有好幾位同好詢問和討論過的話題,當時限於製作帖篇幅有限,沒有能夠詳細地展開說明。 舊日本海軍的船艦(他國船艦亦應如是),外板接搭主要有以下4種方式: 1)重合接搭(Lap Joint) 2)分段接搭(Joggled Lap Joint ) 3)單板對接(Single Buttstrap Joint) 4)複板對接(Double Buttstrap Joint) 鼠繪簡圖一張:)由於我所閱讀的書目中並無任何一本有專門描述某種具體的接搭應該應用於船體的什麼位置,下面僅以個人觀察經驗作一個簡單、籠統的歸納。(我把3的朝向畫反了,覆板一側應朝內,但懶得改了) 1)金剛型戰艦,水線以上,列板採用接搭4 2)扶桑、伊勢、長門、加賀型戰艦,水線以上,列板採用接搭2 3)全部的巡洋艦,水線以上,1/4 至於·水線以下,情況似乎比較複雜。就照片來看,1,3(覆板朝內),4均有出現并貌似對應不同的位置。 從外觀上看,接搭方式1和4由於疊置可視的關係會有高低差。接搭方式2從照片來看是一道大約二指寬,一指厚的凸線。而3則是一道縫隙。 以下是這幾種接搭方式的實物照片: 金剛型戰艦艦艏部分外板的重合/複板接搭。學研的《金剛型戰艦》,日網“海軍炮術學校“有相當多的金剛/霧島的高清照片,可自行翻閱。伊勢型戰艦 日向的艦艏外板外觀。可見分段接搭的特征。日向的艦尾。同樣清晰的外板分段接搭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水線以下也疑似有一道接搭凸線。管損訓練中的戰艦扶桑,可見分段接搭的凸線。長門級的我不貼圖了,想必大家也看過公開的陸奧殘骸的高清圖片(海軍炮術學校有圖片公開)。 空母加賀的艦艏。非常清晰的分段接搭特征:空母 天城 船底列板。可見大量單板對接的接縫。而戰艦陸奧水線以下似乎以接搭方式1、4為主,即使船底也不見接搭縫隙。可能是由於艦種的不同,也可能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導致接搭方式的變更。(也可能縫隙被淤泥和各種贅生物填充覆蓋加上鏽蝕程度太高而不可辨認)至於巡洋艦和一些其他船艦就不一一貼圖了。有需要的話單獨個案討論。 1.2 列板接搭與其對應的模型表現 1)重合接搭、複板對接因為有高低差的關係,因此使用0.05(1/700or1/350)/0.1(350+)裁切成規整的膠條用溶解性粘合劑貼在船體上可以獲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雖然相對費時,但膠板黏貼的列板邊緣鋒利整齊而且牢固,尺寸和形狀容易控制,比起很多人常用的噴水補土,更適於製作高精度的模型作品,美觀度也經得起高清微距拍攝的拷問。有同好擔心外板使用膠條黏貼會導致比例溢出,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一般的船外板,以我最近的所作的日向為例,外板厚度在8-12mm,一些軍艦水線以下的外板甚至有超過30mm的(承壓不同的部位外板通常厚度也不同)。使用所能買到的最薄的0.05膠板(700下35mm)在用溶解性粘合劑接合后本身會溶去些許厚度,乾燥穩固后稍加打磨,可以輕易得到很接近甚至完全符合比例的效果。 2)分段接搭。因為是凸線的關係,可以選用流道去表現或者切很窄的膠條來粘(推薦購買切割相片和疊紙的輪刃式裁紙刀。很窄的膠條要切得長而規整,無論用筆刀還是普通界紙刀都有點難度) 3)單板對接。這相對來說是最容易處理的情況了。因為接縫只需要刻線即可獲得吻合度很高的模型表現。 4)效果示範 材料成本所限,就不在船體上示範了。流道粘結穩固后需要打磨以獲得扁平的質感。窄膠條對於表現凸線更適用于1/350,切割長條窄膠條即使使用專門的刀具仍然要NG很多次。(均使用綠蓋溜縫膠水進行粘合)5)列板表現的優秀作例欣賞(部分或全部可能要翻墻,但全部鏈接均可用) 1/350摩耶 by 櫻花工房 非常細緻的列板刻畫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roadeast.blog119.fc2.com%2Fblog-category-34.html&urlrefer=dd0f45c294c26b988e2b3991b9ac070e 1/350 阿武隈 by? 教科書般的外板細節重現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7b.biglobe.ne.jp%2Fmomo120%2Fgallery%2F350abukuma%2Fmo_prf_350abukuma.html&urlrefer=35f702fec53414fea9f5aba0fdc4f03a 1/700 空母 隼鷹 by 大渕 克 擁有高超“御膠術”的高手。常買MA和NY的同志應該對這位達人不陌生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logs.yahoo.co.jp%2Ftakosuke_in_the_sea%2Ffolder%2F563936.html&urlrefer=b7f544f5e22c9088e31cbde914016e7a 一.1.完結,睡醒繼續碼字~
測評 富士美 1/700 戰艦 伊勢 1941 封面和說明書(風格和next一樣)這些走過場的就不予拍攝了。下面是板件圖、介紹及一些和自家前作的對比。 船身:非常重要的是,在之前航空戰艦版本里的外形大硬傷,包括最上甲板與上甲板之間高低差嚴重不足以及最上甲板輪廓不準確(下面會貼出甲板對照圖),在本作里都得到了修正,這是喜人的。(貼了水線板的是航空戰艦版) 舷外電路很纖細。舷窗雨檐也變得很細,不再像以往一樣一大坨。爬梯細節變成了表現力更強的倒n字形。遺憾的是左舷上部的舷窗雨檐與窗口對不准。廓式副炮安裝位置比之金剛、扶桑有一定改進,但成形依舊不夠飽滿,外觀不理想。 二 最上甲板及上甲板(第一張圖下面那塊甲板是航空戰艦版)甲板的木條拼接紋路非常鋒利清晰,并不是像早期貼出的試模圖那樣。可惜的是木條太寬,對觀感傷害很大(至少我是受不了:()。。。 )開在甲板上的捲揚機比之前作,在尺寸上更接近實物。蘑菇一如既然是圓柱,但是以前小號的通風口是不予開出的,現在則給出了小圓柱。(所以在富士美更用心的同時各位可能要鏟的也更多?)錨鏈怎麼說呢?應該算是很漂亮的,但大大超越了比例,尤其是繞著電絞盤的那一圈,慘不忍睹。。。後部水機作業甲板的軌道表現出了三角形的軌道固定件,但軌道偏粗。 三 煙突、艦橋煙突的隔熱板表現依舊不理想。煙突上部需要分色的黑色部位有分件。煙突頂的天幕支架一圈強行開出了鏤空的操作台。周圍支撐結構細節在表現力和銳利度上勝過前作。艦橋該給出防滑、油布壓條、減重孔板、防疲勞木墊等紋路的地方沒有偷懶,擋板舷墻上部外翻均有所表現。大多數地方的銳度讓人覺得比較滿意。揚艇桿的滑輪組比之前更符合比例。揚艇桿動力室沒能夠鏤空,但成形也不錯。值得一提的是,艦橋的水口基本都開在層與層之間疊置安裝的位置,且每層的支撐結構只是象征性的輕描淡寫,可能照顧到改造的方便性。這兩點很便於製作。 四 武備首先是主砲。殘念的是,富士美從來沒開對過角形14吋主砲塔,包括本作。戰艦伊勢號在將天蓋裝甲從76mm強化到152mm時,天蓋裝甲段數也從3段增加都5段。而且異於日向的是,伊勢的天蓋裝甲塊之間如扶桑的砲塔一樣是沒有高低差的。儘管給出了非常精美的螺栓頭細節,但也失去了意義。。。(好在我有蝕刻砲塔:D?。。。) 主砲身的水口給在了根部與砲塔接合安裝的位置,這是非常應該贊的!(某鹹魚金剛的主炮身明明開得那麼好,卻因為水口喪心病狂地開在砲管側面而不得不棄用,尼瑪看看人家。。。)切取時不會因為要打磨切口而傷害管身的圓度。砲口外擴不顯得誇張,長度準確,偏粗但不明顯。外筒炮表現有優化,但導環間距、砲身線型過渡等不夠準確(參看旁邊的AKA金屬砲管)。砲口很圓且基本沒偏孔現象。有1根有輕微飛邊,但不明顯且容易清理。身管圓度也ok。測距儀沒能給出鏤空的照準口。 副炮僅僅是炮衣有了簡單的紋路,並沒有本質的進步。廓炮組合度上依然不良,顯得太小; 89式高角炮在防盾細節上有輕微的優化; 九六式高射銃細化了激發腳踏的細節,疑似有優化駐退器扶手,銃管根本給出了因為太細而拍不出的散熱螺紋。銃管之間不再有粘連,但仍然顯粗。 觀瞄與火控方面,91式高射方位盤外殼的細節明顯優化。除了以前就給出95式高射機銃指揮裝置和在飛鷹后開始給出的雙眼鏡(M8/Q8)之外,還給出了觀測鏡和副砲方位盤(M9、M10)(實際上由於外形太抽象缺乏可辨析性根本看不出來是個什麼,只是因為其安裝在副砲指揮所而根據尋常的火控佈置習慣而猜測) 五 裝載艇與航空兵裝小艇細節水平均有提升。9米人力艇和通船上面底面都給出了木紋,但可惜的是木紋仍然是凸線。小艇裝載架直接開在小艇底部,對於直接換掉小艇零件的人來說免除了鏟甲板艇架的工序,但使本身的小艇零件不容易改造。 95式水偵看起來和之前差不多,實際上是有變化的。(下面那張圖是新舊兩版95的對比)發動機罩外形更準確,翼的寬度有所增加,而且螺旋槳不再粘連在發動機罩上使表現力大增。 另:菊花紋章終於是比較理想了,不再像以前那個不知所謂的圓坨。主測距儀有很嚴重的飛邊(只有這個零件是這樣) 水貼還是沒給出艦名。 總評: 個人認為還是很有誠意的一款模型作品,對自家曾經開過的船身沒有繼續發揚無恥的大通用精神而是大刀闊斧地整改、重新做。外形上未發現明顯的硬傷,各部細節大多有優化。有不少出於組裝便利考慮的人性化設計。但是主炮塔一錯再錯錯完又錯從未對過就比較讓人無語了,連人家老長谷川伊勢都沒這種問題。。。
開新坑 1/700 巡洋艦 球磨 新造時 全艦體 古鷹還在等出片。。。空檔期的造船時間總不能遊手好閒,於是開了這個坑。 船原本是朋友送的p社大井重雷裝艦。然而對那些無厘頭又充滿功利氣息的設定實在提不起興趣,又不想把板子浪費了,於是決定改造為比較喜愛的球磨或多摩早期形態。 怡情小品,不打算用PE了。省去設計出片的時間,製作會連貫很多。姑且看看僅靠改造材料能玩出什麼花樣吧。重塑船身 剷平甲板 先這樣(心照不宣)
战舰 金刚 1/350 富士美&Po改。 原计划是个快餐作,后来加了点菜。烂尾迎新年。
帝国海军 戦舰 榛名 1934 完工 基本上是冈本大神榛名的临摹品。仰仗了一位豪侠专用来拍脸部毛孔的器材,油漆颗粒被无限放大了部分制作过程http://tieba.baidu.com/p/2953948050?pn=3
开坑 战舰 榛名 昭和9年 漂亮的甲板。。。 把登舰梯以闲置形式直接开在甲板上。。。叫我怎麼吐槽好呢。。。铲光后看起来舒服多了。。。顺便修正舰桥底层。下面开始盖楼。。。先这样。。。(心照不宣)
フジミ 加贺 三段式飞行甲板仕様 今夏予定 大富士美果然要出三段甲板的加贺了!!!作为加贺的脑残粉虽然此前入了坑爹树脂货,还是感到无比激动啊!!!
残作,旧作,烂尾作,一股脑儿贴了 总算是靠签到混到8级了...发点破烂也踏实了 首先是烂尾并且很可能永远烂尾的远在万里的扶桑1938
船生虫了,用了木甲板的筒子们留意... 船上爬了很多这种东西(每天都能发现1-3只),淡黄色半透明的,大约1mm长度,爬得快但比较蠢,被我用头发上点502粘出来了......这货还不怕樟脑丸,貌似对油漆抗性也很强... 由於塑料肯定啃起来不咋的,初步怀疑这东西会啃木甲板,神马漆膜保护都无效,消光喷罐无法消灭......
这情况有人试过麽... 最终战役,某战场胜利送200个暗元素.然后发现马拉萨的死女包的喷吐攻击打不了暗元素,全miss;这boss有个特技,每3回合飞上天召唤一队弱化打暗元素然后下来停在随机位置.召唤出来的暗元素也打不到我的暗元素...於是n个回合之后......我想知道如果一直不打死boss,它召唤的暗元素太多把格子塞满了下不来会怎样
这些bug,不知道大家见过没有,如果见过当我火星吧- - 萨沃岛的枪声。。。所有任务完成后所有队员上大艇离开。正常应该是队员上飞机后出现CG的,但是这次队员登机后没有反应,让贝雷帽走出机舱视察,结果一出舱门飞机自己飞走了,剩下贝雷帽在萨沃岛荒野求生海防港的巨人。躺下的尸体仍然有视线,而且敢死队员离开尸体视线范围的话尸体会移动跟踪。。。武器实验。。。事实证明巡逻队长虽然物品栏以及默认武器只有手枪,但只要塞给他的话,不但会使用手枪、步枪、冲锋枪,甚至狙击枪。。。而且使用狙击枪的时候不出现瞄准镜,直接毙掉敢死队员,无硬直延迟。使用默认武器以外的武器,将不出现持枪动作,就像第2、3关给盟军潜艇艇长冲锋枪,他也会使用一样。。。
开工贴~A社1/700 IJN FUSO 1938(full hull)不定期更新 比较一下两船大小之余也顺带无节操地晒晒未完工的赤城,以起喧宾夺主の效 700带底舰队组建开始:)最近无限迷恋700带底
初回水景。。。收拾烂尾+模糊一图流 挨喷の觉悟 最近终於是收拾心情处理下烂尾的加贺了,静泊中。港口那堆东西依旧让我头痛
IJN起重机一坨~ 晒两张和KAGA的合影
开工贴~1/700富士美空母加贺,长期搞 一坑刚完又开一坑 近期好像有些同好挺关心富士美的新金CV。。。 加贺总算是把我从龙骧的阴影里带出来了。16X块的东西板件一大堆,舰载机的人性化开模使得把机翼打薄后就可以用,lr的机机是可以歇菜了。。。 不过。。那个细节多要铲要挖的也自然多。。。船体非常厚。。。钻舷窗钻的手指都快关节炎了。。。新金型飞机的好处就是座舱罩和机体是分开的。座舱罩和机体的组合隼位恰好就是飞机的座舱。。。这样免去了挖座舱这样一个在1/700比例上非常痛苦的步骤,只需要用蚀刻片糊弄一下就这效果了,也可以塞小人。。。 今天先这样。。。。。待续
-完工-1/350帝国海军空母赤城1941 制作期刚好1年。极重口味的上色和猥琐的做工,将就着看吧 2L开始贴图
发个1/350的寂寞小作品,配的田宫兵人 验证码尼玛居然是WONC- -
IJN CV Akagi(Unfinished) 相约同干的2位老兄都已经在这混了。。。我表示纯属是跟过来凑热闹的,发条未完工的船,各种乱娇羞。只求轻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