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崖底人 西崖底人
关注数: 9 粉丝数: 83 发帖数: 2,731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如何处置1.3万亿天量美债? 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的美债创了新高,首次突破1.3万亿美元。外国媒体报出来的这个新闻,可能还没有入中国各网站媒体的法眼,因此还没在国内见到大力度的报道。但在中国的各大论坛上,对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太多太危险的讨论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一幅幅政治漫画中,中国被描绘成了一个没脑子的傻蛋,送钱给美国佬花的二百五。 这种言论犯了很多基本道理上的错误。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美债,那要先看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出口,挣回美元,然后将这些外汇几乎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另外,比如FDI什么的,外商的投资也是先要将外汇在银行换成人民币。商业银行保留了很多外汇后,绝大多数被央行购买,这就成了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形成的背后,企业并不是把外汇无偿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而央行需付出等值的人民币,有多少外汇储备几乎都投放了多少人民币。也就是说,外汇储备是央行发钞形成负债后“买”来的。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其实有不少背后的道理。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看来,美元可能只会变成一张纸甚至是垃圾,但我们的决策高层却并不是这么看的。我们理财的外汇制度理论中,认为这些美元就是资产,跟大米、原油是完全一样的,或者就是这些实物的化身。所以只要央行一拿到美元,就等同于当作中国收到了等价的大米、原油。既然中国增加了这么多价值的商品,那么央行就应该开动印钞机印出等值的人民币来。这就是中国现行外汇制度的理论基础。 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国债是资产,美元是负债;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元是资产,人民币是负债。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把美元作为人民币的信用凭证,人民币的价值要靠美元的背书来实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要靠与美元的兑换来达到。 这背后的本质在于:我们的出口企业本来通过出口赚到1美元,拿这1美元直接去国外买到大米、原油回来,这是实质的利益。但是现在呢,出口赚到的1美元必须先交给央行,央行印出6元人民币来投到国内,然后把这1美元放贷给了美国,而这1美元还没个准,不知道将来能换来什么。 以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是,中国没拿到本该拿的大米、原油,反而多出来6元人民币来产生通货膨胀。从这个本质上来说,巨大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吸掉了老百姓的真实福利。
“死亡”后的“贷款”谁来还 4月3日,河北深州市兵曹乡、唐奉镇农村信用社一份核销贷款清单中涉及43人“死亡”、15人“失踪”。但经过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死亡”和“失踪”人中至少有19名健在,而其中不乏有法院人员,基层干部等公职人员,更有深州市市级干部。(4月8日 新华网) 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在惊讶之余产生了不少疑问。首先,农村信用社在定义“呆账”和核销贷款时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且必须由信贷员组织材料、信用社主任核查后交到信用联社,审查属实后,才会予以核销,其中“死亡证明”是关键申报材料,也是核销贷款的最有力凭据。那么,目前健在的人的“死亡证明”是从何而得,又是如何按例办理的呢? 其次,在后续报道中,记者提到,在采访当地**部门时,户籍**介绍,开具死亡证明须有火化证或村里开的证明,而且死亡证明是系统打印的制式表格,***开死亡证明后,户籍系统会自动注销户籍;而现在这些“活死人”对应的户口并未注销。由此推问:既然不是**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那又是何人伪造的呢? 其三,我们发现在“被死亡”“被失踪”中的58人中,大部门是公职人员或村基层干部,如此高的比例背后是否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当然,仅凭一篇新闻报道,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被死亡”的人依旧健在这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在信用社核销贷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疏漏或者违纪违法的事情。48人约250万的贷款就这样轻易的“一抹勾销”,而这仅仅是目前两个乡镇被调查出来的核销金额,那深州市其他的乡镇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这个疑问和上述笔者三个问题可能一并要留给当地的检查机关去调查取证了。 “死亡”后的“贷款”谁来还?我想至少绝不应该是国家财政,也不应该是银行埋单,更不应该是我们这些普通的纳税人。
.祸国损民的电视机顶盒 一、关于机顶盒收视垄断的弊端:   1、过去一条有线电视电缆进屋,由于收视方便,许多家庭都拥有2-3台电视机,可是机顶盒一进百姓家,一个盒只能供一台电视机收视,想多开电视机就得花数百元/台多买机顶盒,并且每月还要按数量交纳分机收视费。囿于经济负担加重,许多家庭只有屈从一台电视机。正如网友跟帖说:我家有3台液晶电视机,现在有2台就没用了!初步估算,全国由此而弃用的电视机约有千万台以上!少用自然少更新,这电视机市场今后是繁荣还是萎缩?还谈什么扩大内需、增加财税收入!   2、电视兼有宣传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之重责,但在唯一的“机顶盒遥控权”争夺中必然会失去一批观众,正如网友跟帖说:现在我基本不看电视了。丢失了一大批电视观众,电视的宣传效用必然大打折扣。特别是用不起机顶盒的不少贫困户,只能守着五六个满屏雪花点的模拟频道味同嚼蜡般品尝(有的地区甚至违背诺言,电视转制不久即关闭该五六个模拟频道,穷人只能望机兴叹)。去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后由于机顶盒的制约,一些用不起机顶盒的穷人不能收视亚运重要节目,就写信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求助才临时解决(详见2010年11月14日《羊城晚报》头版)。现在一部分人看电视的问题都要向省委书记求助才能暂时得以解决,其原因不值得深究吗?为何以前不会出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