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风云牛肉
笑看风云牛肉
关注数: 5
粉丝数: 19
发帖数: 909
关注贴吧数: 7
(水)小酒喝多了 今晚几个朋友小聚,喝的有点多,发发酒疯,呵呵。
借地发个帖子 等人的,无关人等,不要回复,谢谢
后续剧情猜想
[转贴] 全手、半手、灌浆和手拉坯的区分 全手、半手、灌浆和手拉坯的区分 每个新入门的紫砂爱好者一定对这四个概念感到头痛,这篇帖子基本上诠释四种成型方式的概念和区别,希望对新朋友有帮助 。 半手工:是相对全手工而言的,基本上有三种一、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二、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因此半手工壶也可称为模具壶。三、身桶和壶嘴、壶把、壶盖都用模具完成。 很多壶友担心半手工壶可以利用模具进行无限量的复制,其实无需担心这些,半手工壶同样含有作者的思想在里面,并且也存在不可复制性。如顾景洲的许多壶同样借助了模具,顾老用模具在于用得好,用得巧,就如当年顾老制作的洋桶,让当代的工艺师甚至是高级工艺师使用顾老的模具来制作此壶都无法达到他的效果。还有些壶,特别是花货不靠模具是无法制作的。 其实如果某一半手工壶由作者加入了独有的思想,创别人所未能,且壶型优美和谐、寓意美好吉祥,不仅这只壶有收藏价值,连其模具也有收藏价值。如大亨的鱼化龙是公认的经典之作,同样也使用了模具,并且这个模具留存至今,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再用此模具做出如此经典的鱼化龙。 全手工:是使用工具而不使用模具来制作一把壶。因此全手工制作难度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这也是全手工壶较贵的原因。 全手工由于没有用到模具,因此,每一个块面或者部位相连接都是用脂泥粘起来的,就算艺人在连接的时候将痕迹刮得再干净,烧成之后接片处还有会有痕迹,泡过几壶茶后也可看出,毕竟脂泥的颜色和壶身的颜色会略有差别。 而有人说起的在壶内壁上盖章来区别全手工和半手工,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半手工也可以进行盖章的。 接缝也是一样,要是有艺人真的想把半手工做出全手工的模样,仿接缝也是有可能的。 全手工和半手工的价值,并不需要围绕在模具、工具上打圈,归根结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有的壶必须要用模具来完成,手工做不出来模具的效果。 一把壶真正的价值,在于这把壶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如果是光货,壶面是否光整无暇;如果是筋囊器,那线条是否清爽利落,块面是否均匀,曲线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货,那么上面的花草树木是否自然如天成,无一点矫饰。 壶的本质功能就是供喝茶所用,只要其符合制壶要求,是自己所喜欢的壶型和泥料便可,无需注意半手工和全手工。 也有许多壶友,已经开始收藏紫砂壶,那么在收藏中,是否以全手工为先呢?一般而言,到达收藏程度的壶友,已经领悟紫砂壶的真意。紫砂在艺人的手下变化万千,先经过水的浸润陈腐,后经历火之考验,所谓不出水火,不成真身。因此壶是包容万千的,半手工和全手工在此时也变得无关紧要。 正如上面说到的鱼化龙,不用到模具根本无法做出,那么,当你面对心仪的鱼化龙,此时若还要计较半手工和全手工,那就失掉自己的真心了。 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专用的筒里打成非常细的泥浆,一般要花费48个小时,然后把浆灌到做好的模具里,等几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再稍微加工便可成壶. 手拉胚壶,所谓手拉胚,并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其实是用机械操作的,下面设置一个马达,上面放置一个圆盘,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启开关,马达旋转运作,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均为灌浆制作的),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手拉胚壶。注意:纯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因为在离心过程中,纯紫砂承受不了离心力,往往会拉破,所以手拉胚中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高岭土,高岭土是做瓷器用的瓷土,具有白度高、质软、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并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阳离子交换量、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由此可见,高岭土在手拉胚的使用中是担任粘结、可塑作用的。
壶友进阶等级 他处看到的帖子,转到这里,大家共勉。 据观察,壶友分以下几级: 1)入门级(泥料级):大凡初涉紫砂者,喜先对泥料大作研究。常常出入于各类市场,致力于收集各类泥料,品头论足。此阶段是大量收集日后存之占地、弃之可惜的商品壶和高仿壶的阶段。殊不知紫砂是以艺术表现见长,而不仅仅追求艺术载体的,常言道:三分材料七分工。此阶段常会高价去买泥,其实市场上最好的泥料也就40-50/斤而已。 2)发展级(壶型级):此级别一般已经比较熟悉紫砂泥的特性,开始关心各类壶型,方器圆器,花货和筋纹器都想试试。总在分辨何为正宗的型制,大师作品和普通作品的差异。其实壶型的创新是很多的,关键要体会造型的气韵。要多看大师作品,少逛低端市场,以建立正确的欣赏观。 3)收藏级(作品级):建立了初步的个人感觉,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有潜力的作品了。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潜力作家和作品。一般而言:大师子女(尤其是已经进入国家职称序列并坚持手工制作的),大师高徒(尤其是能为大师赏识信任的个别几个),专业高手(一般也是已经进入助理和中级职称以上,在圈内某领域、某大类别的型制上有口皆碑的高手)等,这些人的可以关心一下,但要关注他们的代表作品和精品而不是普品。不要因为宣传册上的获奖LIST而迷惑,职称评审有获奖数量的要求,有职称的都获过奖,况且外面奖多得去了。 4)精英级(名家级):只收藏大师名人的经典作品,此级别除了有专业知识更有实力,一般为各行业精英们。虽然有实力但要考虑作品来源、品质和信价比。大师也有瑕疵的作品更有虚高的价格。 最后是那些HIEND级别的人们,我们可以叫他们专业收藏家,他们会收藏历代名家作品,开设收藏馆,举办收藏展览,甚至操纵拍卖市场价格(尤其是已故大师作品),也有用老泥高仿古器,高价请博物院专家开鉴定证书的,他们是超级玩家。所以一般不要轻易购买古代作品。 好在现在IT发达,多看少买,多学习慢下单。当然,随便喝喝茶的就买个纯正紫砂料的用用完全可以了。个人经验是:如果有个业内专业好友,那会进步很快的。 补充:现在觉得很多大师的女儿、儿子的作品其实从工艺上说确实不怎么样,但职称和壶的价格却连年上行;而大师的高徒倒是很有潜力,踏踏实实,作品值得称道,但价格一时间不一定涨势太快。所以,结论是:讲价格的可以收大师子女的,讲价值的可以收高徒、实力派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