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ogoku edogoku
关注数: 58 粉丝数: 426 发帖数: 21,497 关注贴吧数: 17
求助:双生子佯谬可否改成简单点 相对论不就是说时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有不同的时空(以及在此时空下的固有时)吗? 钟慢效应:“时钟记录的是自己的世界线长度。时钟佯谬的结论, 即运动时钟比静止时钟慢, 不过是对两个时钟的世界线长度不同这一简单事实的简单陈述而已”(摘自下面参考2) 所以以近光速运动的飞船人,他的时间流逝要变慢啊。 不扯广相的解释,不扯加速度的解释,不扯飞船调头回地球的解释,(这3个貌似是看到很多教材和常见到的解释?)。狭相就自洽啊。 例如可否改成简单点:(反正是思想实验,不妨假设) 假设飞船出发不需加速而直接突然在某时刻以近光速一味的匀速往前飞,那么假设有个全能上帝视角,“同时”比较地球人和飞船人,他还是得出飞船人较年轻的结论啊 参考1 http://tieba.baidu.com/p/1955399311 “闵氏空间的测地线是闵氏空间长度最长的线,在地球上的人的世界线恰好是闵氏测地线,而飞船上的人飞出去又飞回来,其世界线可以是任意的曲线,这条曲线必然不是测地线,所以其长度必然小于地球上的人的世界线。” 参考2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anghai.org%2Farticles%2Fscience%2Fphysics%2Fclock_paradox.php&urlrefer=d0409b77d62e7068608f019864cf7fb9
试图解释量子力学的【概率分布】 谢谢阅读! 【量子力学中的概率分布】 这个指的是,单次实验结果不确定粒子会落到哪个位置,大量重复实验以后可以得知粒子可能落到的所有位置,以及落到在该位置上的次数占总实验次数的比例大小,也就是概率分布 【量子力学中的随机】 由上述【概率分布】得出的【随机】 单次实验结果不确定粒子会落到哪个位置,这种不确定,称为随机。或者和现实世界我们只能制造的伪随机相比,称为真随机,因为我们就是在单次实验中无法确定粒子会落到哪个位置,就是找不到原因或规律,就默认为没有原因或规律,一个结果的发生没有原因或规律,就称为随机 量子力学对【概率分布】的解释公认正确的是哥本哈根学派的【粒子不是粒子,而是波】的波象性吧: 测量前,粒子哪也不在。一个粒子在测量前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就像水面的波纹,是测量的过程给出了一个具体数量,在这个意义上,给出了受波函数统计权重限定的特定的结果。 以下试图解释量子力学的【概率分布】 【part01】 1.把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称为【无限大】,只有一个无限大。目前对这个无限大的研究程度是【宇宙】 2.时间和空间内所包含的一切称为【无限小】,有无数个无限小。目前对这个无限小的研究程度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粒子】 3.每个无限小都有一套坐标(或称为【态】)来确定(决定)它本身,坐标=【态】=它。例如一套坐标是(x,y,z,t),x,y,z是空间三维坐标,t是在时间轴一维上的坐标,也就是描述这个无限小在什么时间点的时候在什么空间位置点。 x,y,z,t都是在实数范围内取值,具有连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2.555和2.556之间必有第3个实数2.5555,即时间和空间具有连续性,包含无限个无限小 4.于是我们发现,每一个【态】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连续性,任意两个实数都是不同的。是的,在实数轴上,1就是1,唯一的1,轴上找不到第2个点是1)。是的,也就是说,t1时的某个粒子在某位置(x1,y1,z1),在下一个时间t2时在另一位置(x2,y2,z2),就已经不是它本身了,一个是(x1,y1,z1,t1),另一个是(x2,y2,z2,t2)(即使假定运动不是绝对的,也就是假定有x1=x2,y1=y2,z1=z2,但t1≠t2,由时间的连续性以及时间始终在单方向向前流动我们知道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时间点) 这不是只对于微观的解释,对于宏观的解释,你会发现是一致的。例如,下一秒的你,就不是上一秒的你了,因为你已经有了1秒的物质变化,在这1秒内你的身体上的微观生物数量等等、你的脑部内的原子结构都改变了(从物质上说。从意识上说,因为有了1秒内的时间体验,自然也改变了,不是1秒前的你了) 【part02】 量子力学中,大量重复实验,由于量子力学中定义的【状态完全相同的光子】,因此才认为每次实验是完全相同的,而完全相同的实验,光子竟然落到不同的位置,我们无法确定,所以产生了【没有原因(不能解释)】【随机】的概念。 但是如果根据【part01】所定义,每一个【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首先重复实验就有时间上的差异,也就是【态】不同,前后两个时间不是同一个【态】,也就是【不同的n个光子】,因此【不同的n个光子】自然会落到不同的位置,但由于它们都是【光子】,自然有一部分【固有属性(以能够定义光子)】相同,所以大量重复实验以后,可能落到的所有位置,以及落到在该位置上的次数占总实验次数的比例大小,也就是概率分布,是确定的。 再来,实验设备不可能保证每次实验的(x,y,z)相同。 【part03】 怎么理解每一个【态】都是独一无二的: 【任何事情(【态】),在时间和空间内不会发生第2次】 似乎就跟【自然就是自然,不用解释】一样。 从宏观上看,即使你在1年前来到某个地方,1年后再来到某个地方,那也是【1年前你在这个地方】和【1年后你在这个地方】这两个事情。 从微观上看,由时间的连续性以及时间始终在单方向向前流动,我们知道,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时间点,必有t1≠t2,于是,即使同一粒子,t1在(x,y,z),t2也在(x,y,z),那也是【t1在(x,y,z)】和【t2也在(x,y,z)】这两个事情(两个【态】)
请问可以这样理解吗: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但未能证明随机是存在的 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现实主义学派,认为万事万物生灭运动,所有事情皆有原因和规律。 而哥本哈根学派则在最根本的层次,由于解释不了非随机是怎么回事,所以只有一条路:假定是随机的,是有随机的这么一个东西,也就是你找不出原因去解释粒子为什么会这样 【part01】 http://tieba.baidu.com/p/1604851679 4楼 这是牛顿力学的基本信念,也是它最自豪的地方:牛顿力学鼓励“打破砂锅问到厎”,不怕追问。任何事情之发生,穷究到厎,都可以找到原因。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是观测到的天王星运行与牛顿力学算出来的不符,追究原因,结果找到了海王星(1846)。在量子力学以前,很多人(包括爱因斯坦)认为这是科学的基本精神。即使今天,绝大部份的领域中(除了量子力学),这仍是科学的基本信念。 但哥本哈根解析中,却在最根本的层次,对最简单的系统(如单电子)也引进了机率。在这解析中,测得ak或其他值a1,a2…是或然的。而且,Ψ含有「所有」可测量(物理量)的资讯,这或然不是起於缺少资讯,而是只有这种或然的资讯。这样,它成了一种不可化解的或然。我们不能追问:为什麼这次测结果是ak而不是a1或a2。即使追问,也找不出原因。因此,在这一点上,哥本哈根解析是“非因果”的。 【part02】 注意这么一点:找不出原因,可以不用找!但是原因可能有(也就是非随机),可能没有(也就是随机) 也就是类似吧内置顶帖楼主在该贴258楼提到的下面括号一段关于表层概率分布和底层决定论的 http://tieba.baidu.com/p/3574526431?pn=7#99844083877l (所以按照之前的说法,如果我们按照每个位置来切割电子波,但是对于一个电子的电子波探测器只能湮灭算符作用一次电子波,就是只能吸收一次。如果再也没有其他决定因素作用,那么就会表现为每个位置上都有一定概率吸收到电子。这也就是概率的来源。当然,好多人都会认为在底层可能是决定论的。事实上,我们也只能实验证明在表层,确实是非常漂亮的概率分布。就好比是一段电脑程序,用伪随机序列来产生概率行为,但是底层的代码是确定的,伪随机序列也是事先给定的,但是问题是,这个程序被封装了起来,代码对我们是不可见的。没错,人类的物理学只不过是在发现这些程序整体,然后对他们加以利用,就好比手机APP开发者,操作系统层面的东西,我们我们无法获知。) 奠基的描述概率的波函数,正确预测其所有可能位置和概率即可! 量子力学的成功和不断被证实其正确性,只要建立在能正确描述粒子的位置概率的波函数的这一层次(暂称为层次A)上,就可以了,因为能正确描述,所以成功、正确。而不用找出更底层次(暂称为层次B)的导致这种概率的原因,只要知道这个概率就可以了。 目前说的 随机,意思就是认为,层次B并不存在(尚未被发现),层次A已经是最底层了,所以也就是说导致这样的概率是没有原因的,是随机的 而实际上层次B到底存不存在? 【part03】 也就是说,【量子力学是正确的】:因为粒子遵循波函数所描述的位置概率:例如只可能出现在a,b两个相同条件的位置,只要尽量多次数(例如x次,或10万次等大量的)的重复测量,它出现在a的次数和在b的次数必然越来越接近1/2个x。 总之,是正确的,就可以用!不管它最根本的底层是否随机,我们并不在乎,对上层来说也没有意义,我们只要通过实验和推导,能够确切得知这种随机的概率(可能出现的所有位置,以及出现在各位置的概率),就可以了! 但是,【量子力学未能证明随机是存在的】:因为就连哥本哈根学派也说,即使追问,也找不出原因。 那么,这个导致这种概率的原因可能有(也就是非随机),也可能没有(也就是随机)。 除非我们能证明没有原因,那么就证明了随机是存在的。 否则我们会继续去找,去试图发现这个原因。 而当我们找出导致这种概率的原因并且在更深层次确实是不需要概率的时候,也才是证明了随机是不存在的 那么也就是说,随机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就是,导致这种概率的原因的存在或不存在,是目前我们未能证明和发现的 而目前我们的误区或许在于,承认或默认没有原因是正确的(因为似乎不可能找得到原因),所以随机是存在的 但有尝试证明没有原因吗?证明导致这种概率的原因是不存在的,做得到吗?
看到有亲问自在极意功是无敌的吗?答并不是 首先强烈建议先读完下面这个地址,自在极意功的分析 https://tieba.baidu.com/p/5432431624 下面开始回答 自在极意功并不是绝对无敌(下面【】内一句小结) 下面先假定是常见近身战斗的情况: 设 敌人开始攻击动作的时刻(例如拳头开始动的时刻) 为t1 设 敌人完成攻击动作的时刻(例如打出一拳的动作已完成的时刻) 为t2 那么 敌人做攻击动作的所用时间是 tA=t2-t1 设 自己开始避开或格挡动作的时刻(例如身体开始避开的时刻) 为t3 设 自己完成避开或格挡动作的时刻(例如身体完成避开的时刻) 为t4 那么 自己做身体避开动作的所用时间是 tB=t4-t3 那么,非自在极意功:t3-t1必然大于0。也就是身体反应需要的时间是存在的大于0的,即使再短例如几飞秒,但在破坏神悟空这些高手过招时就影响很大 因为这是一个过程:敌人开始攻击动作的时刻t1 → 自己意识察觉到敌人开始攻击动作的时刻 → 自己大脑开始处理计算该如何应对,再给出命令的所用时间 → 神经传导大脑命令到身体部位的所用时间 → 自己身体开始应对动作的时刻t3 那么,自在极意功:t3-t1=0。也就是身体反应需要的时间是0,敌人开始动的那一时刻,就是我开始作出应对动作的那一时刻 因为这不是一个过程,是同一时刻的:敌人开始攻击动作的时刻t1 = 自己身体开始应对动作的时刻t3 然后一般来说,差不是很多的水平次元,做身体避开或格挡动作的幅度和对气的运转不需很大,所用时间本身较短,做攻击动作的幅度和对气的运转则比较大,所用时间本身较长,所以tB小于tA。 但是,如果敌人的水平次元相当高,做出攻击的所用时间tA很短(也就是做动作的加速度很快。当然,同一个人,加速度越高,能运转的气(打出的力量)则越少,如果命中,造成伤害越小。相反,要打出重拳,相对来说加速度就降低了), 而自己的水平次元相当低(远远低于敌人),做出身体避开或格挡动作的所用时间tB很长,远大于tA, 那么即使自在极意功t3=t1,但t4很可能在t2之后(不绝对,还要考虑敌我身体距离、攻击方式等),那么就不能在对方完成攻击动作之前及时完成避开或格挡动作了,就会被击中,所以不是无敌 【就是以上所述:在自己的水平次元(做动作的加速度和运转力量、训练经验炼成身体等)远远低于敌人的水平次元的情况下,即使自己领悟自在极意功并发挥出来,也可能被击中】 当然,首先,能达到自在极意功的境界的两人的话,他们的水平次元一般来说不会差很远,所以可以说闪避率极高,例如达到90%以上。不排除有些天才本身水平次元很低,但却领悟了自在极意功的境界,应该是有这个可能的,不过这种人要是对上次元远高于自己的那自在极意功也没用。
身勝手の極意 自在极意功 非官方解释 理解 分析 自在极意功是什么? ---------------------------------【以下是小结】--------------------------------- 【普通人非自在极意功】 大脑接受外界变动变化(对手攻击)或外界无变动变化的时刻(自己攻击时机),然后计算身体应对该变动变化要如何动,然后下达具体的身体动的命令 ↓ 神经传达命令 ↓ 身体(某部分)接受命令,开始动 (以上过程耗时,即使对于悟空、比鲁斯这样的高手也不例外,可能耗时几微秒或几飞秒,但再短也是耗时,特别在高手过招时,这种极短时间也是有影响的) 【自在极意功】 外界开始作变动变化的同时(同一时刻)(或,外界开始从本来在动转变为不动的同时),自己身体(某部分)开始动,以应对该变动变化 (全身(以及全身周围的一定有限范围内的空间)都是大脑,一体,同时感受变动变化) (并不是一个过程,是同一时刻的) ---------------------------------【以下是详述】--------------------------------- 【日文原版+2版翻译】 中文名 自在极意功 外文名 Ultra Instinct 原版名 身勝手の極意 【各词意】 身 身体 身体各部分 全身 勝手 任意 为所欲为 身勝手 自私 任性 自我放纵 極意 精华 修炼的最终领悟 Ultra 极端的 instinct 直觉 本能 预感 (动和静的)欲望 【其他参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66342591%2Fanswer%2F241464721&urlrefer=178f3247100241ef1834386f39f52e5e 【楼猪翻译】 中文名 身法之极 简称 身极 各字的意思 身 身体 身体各部分 全身 法 身体的任何的动和静(包括心脏跳动、气息吐纳、全身运气等)都叫做法 极 无限接近0=无。另外随便瞎说:动到极致就是静(试想一物体以光速绕地球一圈回到出发点,这个过程也还是有个时间段,现假设其以无限高的速度绕地球一圈,那这个时间段无限接近于0,那么这个物体有动吗,没有动),静到极致就是动(同前面的理) 以下详述特点 【特点1】 从本时刻的身体状态,转为【闪躲对方的攻击】或【攻击对方】的状态,这个转变过程的所用时间,无限接近0。我们都知道,人类通过大脑和反射神经控制身体,从【想动的那一刻】到【开始动的那一刻】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即使再短,也是存在的】,像悟空、比鲁斯这样的高手可能需要很短的几微秒或几飞秒,但反正这个时间就是不能被忽略,特别是高手过招,这个时间足以影响。 没达到身法之极的境界的人类,闪躲过程都是【对方作出攻击-->自己察觉到,大脑开始作出应对于该攻击类型的闪躲类型的命令-->神经传导-->自己的身体听命令闪躲】,这个过程是存在一个时间差的。 而达到身法之极的境界的人类,闪躲过程是【对方作出攻击(同时)-->(对方攻击也是一个从静到动的时间过程即使再短。从对方攻击的开始的那一时刻就)自己的身体作出应对于该攻击类型的闪躲类型】,这个不是一个过程,没有【时间】,是【同时刻】,或者说无限接近0。 自己攻击也是同理,就不详述了。 然后记得漫画里比鲁斯不用看都马上闪过他背后的另一个破坏神的攻击,悟空问为什么,维斯说这就是身法之极,大概是这意思吧:身体自动判断,对方攻击的同时自己身体立即闪躲,而这个所谓判断的实质是什么呢?这里就要说身法之极的另一个特点,见下面 【特点2】 全身和全身周围(有范围大小)的大自然(空间。自然也包括对手的攻击气息和实际出手)融为一体,同时(同一时刻,没有时间差)感受。 当对方作出攻击时,也就是从静变为动,那么所处的空间环境(存在物质的例如空气流动、粒子放射,不存在物质的就是 空间 本身的这个存在)会有相应的变化,于是达到身法之极的境界的人类的身体感受跟这种空间的变化是同时的,身体就可同时作出应对。 也就是你动的那一时刻(攻击)=我动的那一时刻(闪躲),并不是武术格斗经验套路等的预先判断之类的哦,就是个同一时刻的概念, 可想而知为什么说这是连破坏神也不能轻易达到的境界,我们知道凡是生命生物,对外界的任何变动作出反应总是要时间的即使再短,但身法之极就是不需要时间!同样也是叫做【对外界变动作出反应】,但这个反应时间竟然无限接近0!原因自然在于【非身法之极:大脑和神经】和【身法之极:全身都是大脑】的区别 【特点3】 全身对气的运用(和控制)无限精准,这说法貌似有点问题,或本质一点说,全身对气的运用的多余,这种【多余】无限接近0。 我们仔细观察,其实即使悟空、比鲁斯这样的高手,全身对气的运用有时看着并不完美,特别互换招打得激烈之时,时间极短,格挡对手的攻击或攻击对手时运气多多少少有多余,甚至于影响身体动作。这也跟脾性和对动静的领悟有关。 这种境界应该跟赛亚人变身各种 把气和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的刚好相反,气不外漏,存一不二,静如无物,就像众神天使那样不需经过对体内气的调节调用和释放都直接过招。 而达到身法之极的境界的人类,全身运气没有这种【多余】。例如要打出很大的力量去攻击,而又要出手快,这时如何将气无限集中于身体(空间)的一点,很基础很重要,却又很难做到没有一丝多余,特别是高手们运用着自身如此强大的气的时候。换个角度说,运气无限精准了,作如此极速的格挡或攻击时才能自身力量最大化抗衡比自己大的力量,就像 一把刀掉下去刀尖往下造成伤害 比 一堆重量为两把刀的重量的散纸掉下去但受力面积太大所造成伤害 要大。也就是说,身法之极的运气如此精准毫无多余,就可以 以1份(自在极意功)的力量 去对抗别人 2份(非自在极意功)或更多的力量,因为别人不是自在极意功,运气很多消耗浪费,精准度不是完美的。 这种顶端高手在 时间极短(可以想象为飞秒级别)、运气极大(可以想象为动能power高得不能再高) 的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要完美做到极高速运转极大的力量,难。例如普通人要打出尽量大的力量造成重大攻击,则速度必然会较慢,打出力量有分散;要出手尽量高速度以必定击中对方,则打出的力量必然较少,瞄准点可能有偏差。鱼与熊掌同时兼得之法,没有任何捷径,那就是要鱼与熊掌同时兼得!也就是这种身法之极的境界),还要使得全身运气的 多余 丝毫不存在,其锋利感和精准无误感,可想而知其难度,必须是身法之极的境界,也容易看得到其【极】之意:多么完美,完=无限,美=自然美好。 【综合上述3个特点的总结】 看了上面3个特点,你或许已经知道为什么吉莲认为 表面看着力量和速度都远不如吉莲的悟空 会是吉莲的值得关注和一试的对手(这句是在吉莲打败悟空和希特以后吉莲说的)。 因为悟空确实是天才,本身身体潜力无限(或说潜力至少能达到做到身法之极的境界)+平时训练(比克+贝吉塔都是武术意识和概念上的天才级,龟仙人+界王+维斯更是天才级导师),悟空所得到的是本来训练成已很好(已可能和吉莲匹敌)的身体(动作速度运气的日常习惯)而只是武术格斗实战和平时运用的领悟境界尚未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100%发挥该身体(不是光脑袋去领悟,是整个身体去领悟,去变成身体的日常和本质)。 靠着悟空在被元气弹反弹至自身的之前的平时这些不痛不痒或至少没到极限压力状态的训练,即使量变已足够或甚至过多,但要触发上述的质变恐怕是不行。(除非维斯级别的平时训练都是维斯差不多尽全力去和悟空打斗训练等,就有可能触发。否则就平时那种悟空全力打维斯而维斯只是出了30%不够的实力去挡挡让让而已,还是算了吧) 而正是那样大的元气弹反弹至自身,在这样的(对于悟空身体来说的)极限状态之下,就触发了悟空的身体的领悟以至于质变。这种被元气弹反弹触发质变的情况,就连大神官和维斯都稍感有趣和要观察,也就是不是完全懂其原理成因。 顺带一提,速度的本质是时间,力量的本质是空间、质量和能量,因此身法之极的境界,或说悟空武术不断提高的境界,就是 武术(动静)=自身身体对时间和空间(空间包括自身身体和非自身身体的周围环境)的掌控。这么看来希特虽然操控(一定范围内的)时空的特长被称为特殊技能,但也绝对算是武术实力的一部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