ゞ兲兲僾綸ゞ ゞ兲兲僾綸ゞ
关注数: 4 粉丝数: 5 发帖数: 806 关注贴吧数: 6
【o(∩_∩)o】江苏省外办主任王华出席翻译业务学习情况汇报会 1月15日下午, 我办举办了由翻译中心全体人员和办机关翻译人员参加的学习情况汇报会。会上翻译中心孔静和洪晔分别汇报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和在外交部翻译室学习的情况。省外办王华主任出席汇报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孔静汇报了在澳大利亚一年半期间的学习体会。她谈到在外期间依然牢记使命,关心外办发展,向国外朋友介绍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学习中,她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敏于思考,大胆创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中国留学生争了光,也展示了亚洲学生的风采。 洪晔通过在外交部翻译室三个月的学习经历,较详细地汇报了在翻译室期间的学习受训情况。她从敬业爱岗精神谈起,解读了翻译室高翻“狂练疯练”、“突出重围”练成精兵强将的具体做法。一是笔记。笔记的精髓是“快、准、全”,只有持之以恒、勤学苦练,才能练就“笔记神功”。她具体汇报了作笔记的体会,首先是影子练习,也就是跟读,耳朵听,嘴巴说,脑子记,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是原语复述,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释放和开发短期记忆潜能,第二阶段通过记笔记为短期记忆作提示;最后是视译,旨在培养快速辨析句子成分、整理句子结构、选择翻译句型、搭建翻译句式的能力。二是业务讨论和集体学习,深入全面地掌握常用词汇的内涵外延,有选择地参考借鉴英语国家的表达方式。通过努力,她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   汇报结束后,王华主任作了重要讲话。王主任肯定了两名翻译在外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勉励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相互“补台”、努力工作,做一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优秀外事干部。王华主任还通过自己当年做翻译的经历,鼓励大家向老一辈外事工作者学习,关心时事政治,坚持收听国外新闻广播、阅读外文报刊,学会记笔记,善于利用词典工具书,夯实自己的外语功底和翻译水平。他要求翻译人员加强中文功底,通过调研、思考,提高写各种文章的能力。最后,王主任希望外办年轻同志积极要求进步、自加压力、勤奋学习、踏实工作,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不断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o(∩_∩)o】《中国教育学刊》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学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旨在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服务。 《中国教育学刊》现已改为月刊,热切希望广大作者继续关注、支持本刊,踊跃赐稿。现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 来稿须适合本刊读者对象(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小幼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师生和教育科研人员)。 2. 来稿须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言之有物,内容翔实,独具新意,短小精悍(文章最长宜控制在6000字以内,包括文中标点符号及空格)。 3. 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4. 文章须有摘要(限4000字以上文章;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关键词(3 ~ 5个)。 5. 若是打印文稿,宜采用小4号楷体(或宋体)文字,墨色清晰,校对准确,并适当加宽行距。 6. 文末标明全文总字数,并注明作者姓名拼音、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门牌号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7. 切勿一稿两投,严禁抄袭、剽窃。 8. 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至3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另行处理。 9. 由于本刊编辑部人手少、事务多,投稿请直接寄往编辑部,切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时间或遗失。 10.限于人力及技术设备不足等原因,本刊仅接收电子邮箱方式投稿。 主  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  办: 中国教育学会 主  编: 顾明远 社  长: 赵闾先 副 社 长: 王 伟 执 行 主 编: 王长纯 常务副主编: 鲍东明 中国标准刊号: CN11—2606/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4808 国内邮发代号: 82—410 国外发行代号: M6820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查询网站:http://www.edujournal.net/
【o(∩_∩)o】新华社:专家呼吁,中小学生亟需职业规划 删帖重发~新华社:专家呼吁,中小学生亟需职业规划 北京频道 ( 2007-11-12 10:55:36) 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刘浦泉)“我们自己走了不少弯路,不能让孩子再走弯路。”国内第一个将职业规划带入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11日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呼吁,中学生亟需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据吴志兰介绍,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中学职业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从来没有正式进入过课堂。对北京人大附中近1000名学生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对职业规划的需求非常强烈,96%的学生已经有明确的职业倾向,但他们仍然必须应付的是不断加码的升学考试压力。 “一个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吴志兰说,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就不会盲目,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不是等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 吴志兰介绍,美国孩子从6岁就开始有了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兼职工作。 然而,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仍是唯一出路。一项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一些大学校园内为此出现了专业“跳槽”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吴志兰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一提起就两眼放光的工作。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就应从中学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愿意从事的职业,提前了解相关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目的地强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积极参与相关社会职业实践活动,炼就相关职业需要的从业能力。 针对有些家长盲目左右孩子职业选择的问题,吴志兰指出,家长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人爱好,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决策,也不是将孩子抱着不放手,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信息上的帮助,让孩子自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完)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请在百度或google中输入“前方导航”或是“前方教育”进行搜索即可。
【o(∩_∩)o】我们学校的简介~ 南昌市青新小学始建于1986年,位于南昌市青山湖住宅小区内。学校环境幽雅,占地面积9672.5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868.88平方米,绿地率40%,绿化覆盖面积4832平方米,覆盖率50%。校园种植的各种树木2200多株,建有120平方米的苗(花)圃。一年四季,校园树木常绿,鲜花盛开。 学校现有教师46人,教学班19个,学生987人。建校16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内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有:一栋高四层、设有4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占地面积998平方米。大楼内有专设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资料室、图书阅览室、环境教育展室、自然仪器室、实验室及电脑室等。大楼外有供学生活动和休闲的篮球场、200米环形跑道、足球场、室外乒乓球活动场地和凉亭、长廊等,占地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 青新小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早在1992年学校就成立了环境教育试验小组。1996年4月,率先在南昌市创办了第一所“环境教育试点学校”。学校聘请了省、市有关专家担任环境教育顾问,制订了环境教育规划,添置了环保教材,配备了环保专、兼职教师,安排了专门课时,真正做到“教材、教师、教时”三落实。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使环境教育成为一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了把环境教育全方位推进,使其成为一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青新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注意从点到面,让环境教育滚动式普及;从低到高,使环境教育多层次展开;从单一到综合,将环境教育向各学科渗透,收到较好效果。1997年8月,学校被省教委列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教育活动》试验项目学校。美国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专家和省教委普教处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在青新小学召开协调会,专题部署此项活动的开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南昌市教委、东湖区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多次获省级、国家级殊荣;2000年,学校获“江西省园林化单位”;被江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环境教育试验基地”;1997、1999、2001年均荣获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第四届、第五届青少年生物百项优秀活动奖”及“全国第六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2等奖;1998年12月,青新小学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江西省唯一接受“互动式”环境教育试验学校;2000年4月,获《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即GLOBE计划学校(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11月,获“全国绿色学校”(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 在新世纪中,青新小学将加大环境教育力度,以国家环保局审定的《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为行动纲领把环境教育延伸到了学生家庭和青山湖小区的社会环境中,掀起“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片社区”活动的高潮。通过环保新时尚活动,创造一个人人关心环境、家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