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天蓝蓝
1234天蓝蓝
关注数: 232
粉丝数: 409
发帖数: 85,249
关注贴吧数: 80
有玩松下CD随身听的朋友吗 多Bit机型偏音怎么解 1Bit能听个味,解析稍差,就算玩90年代随身听也得hifi啊! 开始玩多Bit,清晰是真清晰,这下可好,几乎每个机器都偏音,不是左偏就是右偏 S500右偏,S100左偏,XP6左偏,线路输出都正常,啊这啊这,这是当年电位器的问题还是电阻的问题?有没有研究过的朋友
teac ha501这耳放怎样 感觉有点好看,想收个了,能改220v吗,100v还拖个转换变压器可受不住啊
拜亚 dt880和880pro声音有啥区别? 百度的搜索烂完了,一搜全是ai,讲什么pro是高级的意思,真吐了 体会一次搜索不如直接问有701 612感觉挺好听的。 一直听说有pro没pro声音有区别,不知道是哪种区别,高频不一样嘛?
玛莎寄了 急着买的别用hoyoyo 哪家都行,hoyoyo慢到极致,亚马逊这种直接买的还要下单八九天,我就不说十天了,买书也是等到没货
微软向 Windows 10/11 用户强制推送驱动 组策略是 Windows NT 的重要功能之一,允许用户和企业 IT 管理员控制某些功能,避免没有管理权限的用户修改。在组策略中有个功能是禁止微软更新驱动程序,不少用户开启了此选项避免微软推送过时的驱动程序。 结果现在设置了这个组策略都没用,微软还是直接推送并自动安装了显卡驱动。最近微软向 AMD 用户推送旧版驱动导致部分功能异常,搞的 AMD 不得不弹窗提醒用户,并建议用户去 AMD 重新下载驱动重新安装。 来自蓝点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landiannews.com%2Farchives%2F99128.html%3Futm_sources%3Dourl.co%26utm_medium%3Dsocial%26utm_campaign%3Dnone&urlrefer=c350caaaf3f19fb366f120a00d3dcde2 感谢微软给用户创建错误 :(
谁再竞选吧主试试 全是广告
一堆迫真新机Q701 突然涌现一堆超便宜 600元 Q701甚至还有盒子全新机,这都仿出来了?AKG全家是不是就差K701 K612了?
神奇的英国陶封OPA2604运放 感觉比网上找的假陶封做工更差了,背后一个方形的凹陷,四周边缘是直角。 这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小尺寸平头 smabat M1 使用感受分享 (评测) 一直想找款尺寸小些的平头塞,睡前听侧躺不会痛啦,MX500那种就很大戴久了胀痛 QAQ,找来找去偶然看到 ST-10 随后看到 M1,对我来说大小合适... 外观相比很多平头塞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宣传有模仿音箱的3D声学结构(不过 ST-10 的结构更大),增强低音效果。 P.S 不建议睡着了听耳机,会损伤听力的。我算是潜水艇,不常在贴吧发帖只看帖 _(´ཀ`」 ∠)_外包装为普通的白色方形盒子,内有插好线缆的耳机,两对海绵套,一对硅胶套,还有三对不同尺寸的鲨鱼鳍。 机体结构紧凑,算是简单又好用的工业设计。可以常见线向下或向上挂耳使用都可以,我喜欢正常向下佩戴,不牢固可以用鲨鱼鳍。镀银线有点硬,但没听诊器效应。机体前盖的边缘偶尔让耳朵有点不舒服,用海绵套就舒适多了~振膜 14.2mm 频率响应:10-22000Hz 灵敏度:110dB 抗阻:32Ω 我先播放了100小时。至于经常被争议的煲机有没有用,可以先听一会然后让耳机播放100h后再听试试嘛~ 需要海绵套否则低音会漏掉,全包套增加些温暖,中空套相比前者通透,风格看自己喜欢吧。 低频有一定量又刚好不轰头,干净清晰,拥有弹性,且真实柔和感觉不到音染,紧凑且易于区分,低音不会影响到其他频段同时也不会糊在一起,在安静时聆听非常不错。启奏和衰减都很快,并有一些重低音。听习惯某些耳机(低音怪兽)可能会感觉缺少些压迫感和气势,低频不是走轰头的风格,但如果感觉低频很少很少可能跟平头塞和耳朵的贴合程度有关(漏音),用海绵套可以改善(也可增加鲨鱼鳍),但海绵套会让人声变得稍远。可以试试插在桌面设备,低音将得到明显增强(比手机不知道高哪里去了),人声会变得温暖。 人声清晰但有一些距离,音色宽松偏冷。中音丰富的细节能听到细微的音符,精准又真实。像是雨水或细小的细节,在夜晚的安静环境下聆听偶尔会误认为是窗外传进来的声音(笑)。不过要解释的是人声有一定距离并非特别远,只是风格不同。提升音量能进一步接近人声。听较上的声音偶尔有些刺激,随着播放时间增加(煲机)有明显改善并逐渐稳定,是否感觉过亮常取决于音源。 高音依然是清晰明亮,高解析的声音,很容易区分出乐器的敲击与泛音,声就像在耳旁自然,几乎没感到有刺激感。可以说听感和上面类似都是通透清晰的风格。高音也需要海绵套封闭防止漏音。 而对于声音定位我不太会描述 hmmm,对双声道没有视觉参照下我只能听出横向和一些纵向,没办法像一些文章写的那样清楚到座位(可能我缺乏想象力),我主要还是声音距离的变化来判断。在没有视觉画面情况下我能清楚的听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所以我认为M1定位清晰明了。 M1风格像是监听或常说的"白开水" ,尽量中性地还原了声音原本的音色,平衡的没有特别突出某个声音,例如人声和配乐在一个层面上,而不是人声超过的配乐。这耳机总能听到在其他耳机没注意到过的细节,有些音乐会听出仿佛身处在一个大房间,远处传来细微的敲击声 (笑)。就算听合成音也有意思,带有空灵的气氛。如果动力充足(上 耳 放)会发出如同音箱般的音色,这也与产品的宣传符合。 以上听感用了全包海绵套,中空套更通透,但听久了会感到有点疲劳 (-_-) 平常喜欢换着听。硅胶套对我不太舒服,大了一圈,我依然喜欢海绵套。
轻巧的平头耳机 smabat M1 评测 (使用感受分享) 一直想找款尺寸小些的平头塞,睡前听侧躺不会痛啦,MX500公模那种就很大带久会胀不舒服 QAQ,找来找去碰巧找到 ST-10 随后看到 M1,对我来说大小合适... 外观相比很多平头塞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宣传有3D声学结构,会产生类似音箱的声音。 P.S 不建议睡着听耳机,会损伤听力的。我算是潜水艇,不常在贴吧发帖只看帖... (-_-)振膜 14.2mm 频率响应:10-22000Hz 灵敏度:110dB / mW 抗阻: 32外包装为普通的白色方形盒子,内有插好线缆的耳机,两对海绵套,一对硅胶套,还有三对不同尺寸的鲨鱼鳍。 机体结构紧凑,算是简单又好用的工业设计。可以常见线向下或向上挂耳使用都可以,我喜欢正常向下佩戴,不牢固可以用鲨鱼鳍。镀银线有点硬但没听诊器效应。机体前盖的边缘偶尔让耳朵有点不舒服,用海绵套就舒适多了。 我先播放了100小时。至于经常被争议的煲机有没有用,可以先听一会然后让耳机播放100h后再听试试嘛~ 需要海绵套否则低音会漏掉,全包套增加些温暖,中空套相比前者更通透,风格看自己喜欢吧。 低频有一定量又刚刚好不轰头,干净清晰,真实柔和感觉不到音染,紧凑且易于区分,低音不会影响到其他频段同时也不会糊在一起,在安静时聆听非常不错。启奏和衰减都很快,并有一点点的重低音。听习惯某些耳机(低音怪兽)可能会感觉缺少些压迫感和气势,低频不是走轰头的风格,但如果感觉低频很少很少可能跟平头塞与耳朵的贴合程度有关(漏音),用海绵套和鲨鱼鳍可以改善,但海绵套会让人声变得稍远。可以试试插在桌面设备,低音将得到明显增强(比手机不知道高哪里去了),人声会变得温暖。 人声清晰但有一些距离,音色宽松偏冷。中音丰富的细节能听到细微的音符,精准又真实。像是雨水或细小的细节,在夜晚的安静环境下聆听偶尔会误认为是窗外传进来的声音(笑)。要解释的是人声有一定距离并非特别远,只是风格不同,提升音量能进一步接近人声(就是音量变大了),实心海绵套会让人声更远。听较上的声音偶尔有些刺激,随着播放时间增加(煲机)有明显改善并逐渐稳定,是否感觉刺激经常取决于音源。 高音依然是清晰明亮,高解析的声音,很容易区分出乐器的敲击与泛音,声就像在耳旁自然,几乎没感到有刺激感。可以说听感和上面类似都是通透清晰的风格。 而对于声音定位我不太会描述 hmmm,对双声道没有视觉参照下我只能听出横向和一些纵向,没办法像一些文章写的那样清楚到座位,我主要还是声音距离的变化来判断... M1 在没有视觉画面情况下我能清楚的听出声音来自哪个方向,所以我认为定位清晰。 M1风格像是监听或常说的"白开水"的感觉 ,中性地还声音原本的音色,没有特别突出某个声音,例如人声和配乐在一个层面上,而不是人声超过的配乐。M1 总能听到在其他耳机没注意到过的细节,有些音乐会听出仿佛身处在一个大房间,远处传来细微的敲击声 (笑)。就算听合成音也很有意思,带有空灵的气氛。如果动力充足(上 耳 放)会发出类似音响的音色。 嗯... 我感觉这耳机各种类型杂食通吃,人声有些距离,属于综合风格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