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夷の志士 攘夷の志士
为曾经的无知赎罪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75 发帖数: 1,646 关注贴吧数: 30
【以史为镜 】大明悲歌 崇祯帝的悲剧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拼了命想中兴大明王朝的末代君主,熬白了头,累垮了心,换来的是万岁山的悲歌。个人的命运是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而时代的命运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李自成的农民军进了北京城,崇祯帝也像个男子汉一样选择了殉国,却留下了一个连李自成自己也无法收拾的烂摊子,突如其来的胜利如同满洲铁骑呼啸而过一样的短暂,来不及给人反映的时间吴三桂便领着八旗大军踏平了中原地区。 这时候士人们又开始怀念起明王朝来,毕竟那是自己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而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国之栋梁的士人阶层的漠视才导致了崇祯帝的悲歌,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一个百万人口的外族,如疾风一样扫平了泱泱中华,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只有更深得痛苦。不是满洲人太强大,而是汉民族自己内耗掉了国家的根基,明朝,这个国家应该灭亡!而导致明朝灭亡的人就是那些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食肉者,那些散落在民间乡党中的士人阶层名流,那些被写进历史的所谓的名臣将相! 我很敬佩大儒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知行合一”,如果明人都能实践这个道理,甲申之变就不会发生。我们每个人懂得的道理千千万万,讲起来头头是道,俨然一个大学问家,但一运用到生活中则唯唯诺诺,挤眉弄眼,佯装不知。 虚伪!装逼者是也!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人,胡适;学过高中课本的人都知道,胡适与李大钊展开论战,反对一味的从国外引进新思潮,新主义,中国的问题不是一个“主义”所能解决的,要静下心来多研究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方能救国;最后因为新中国的成立,胡适的观点被打上了错误的符号,可笑的是现在的执政者们又发现,胡适的主张适用于当代,这种温和的改良主义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向前发展所需要的思想。 知行合一,少谈些大道理,从最小的事情入手,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再马马虎虎,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1 下一页